第三十一章 真真假假大观园 汇集天下极致景观
作者:张凯庆
《红楼梦》中的宁荣二府和大观园呈三角形布局,西边是荣国府,东边是宁国府,二府北面是大观园。若按书中的描写,大观园无论如何也和圆明园的位置对不上。要知道,作者描写的是清皇宫和乾隆皇帝的情史,如果据实写来,明眼人岂不是一眼就看出来了?那还得了。《红楼梦》里有很多描写,忽东忽西,飘忽不定,让人感到摸不清东南西北,甚至前后矛盾,这使很多人感到困惑。笔者认为:这正是作者的用意,表面上看哪里都不是,但在关键的地方,却又明确的予以点出。读《红楼梦》只按书中的描写去理解,那永远也搞不懂作者的用意。
前文说到:薛宝钗的题诗,明确指出大观园在皇帝城的西边,如果说宁荣二府就是清皇宫,那薛宝钗的题诗已经和书中的描写完全不符了。所以,笔者读《红楼梦》只看最关键的描述。
大观园和宁荣二府中的很多景点,在圆明园里都能找到原型。
一.稻香村
第十七回,宝玉随贾政游园,来到一处景点,“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这一派田园风光和大观园并不协涧,所以贾宝玉批评它“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字伯虎,有诗云:绿杨枝上啭黄鹂,红杏梢头挂酒旗。所以,宝玉将此处题为“杏帘在望”,名之“稻香村”,取“柴门临水稻花香”之意,这句诗出自唐代许浑《晚至章隐居郊园》。并题联为“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在元春省亲之夜,元妃将“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后李纨居于此处,李纨因此得诗号稻香老农。
圆明园中的“杏花春馆”、“北远山村”、“多稼如云”都是农村景致。封建时代以农为本,皇家园囿中设置这样的景点,表示皇帝“劝农”、“观耕”的意思,这是私人园囿中所少见的。
二.荟芳园和梨香院
宁国府有荟芳园,第十一回,家人回贾琏话:“现叫奴才们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台上预备着呢。”后王夫人说:“太太们在这里吃饭阿,还是在园子里吃去好?小戏儿现预备在园子里呢。”这说明荟芳园里有戏楼。
荣国府有梨香院,薛家母女初入荣国府时就住在梨香院。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贾府派贾蔷去苏州采买了12个戏子,就是红楼十二官,这12个戏子来到贾府后,薛家就搬到其他地方去了。梨香院给了“十二官”们住了,这是他们排戏练功之处。这个院落和大观园既连接,又分开。
宁荣二府的戏楼,其形式颇似清代宫廷的升平署。升平署是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位于南长街南口路西,称南府,始于康熙年间。其中,南府、景山为宫内升平署,圆明园升平署有五处,分别位于同乐园、太平村、内府公所、双鹤斋等地。
梨香院和同乐园颇为相似。同乐园位于圆明园后湖东北面,是圆明三园内最大的戏台,清音阁大戏台坐南朝北,分上、中、下三层,北有观戏楼5间。观戏楼后建有供帝后休息及进膳的后楼、配殿等。东面还有一个四进院落,建于雍正时期,名叫“永日堂”,是一组大佛堂,堂内由太监充当僧人念经。乾隆间每年从正月十三起在此举行酬节会,连日宴赏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并赏听戏,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戏庆祝数日。
三.陇翠庵
大观园中有妙玉居住的陇翠庵,还有玉皇庙、达摩庵,与书中所谓“山下得幽尼佛寺,林中藏女道丹房”类似。
圆明园40景中的“慈云普护”、“日天琳宇”、“鸿慈永祜”,或供神佛,或奉祖宗。皇家园林中用以求福祈寿的宗教建筑特别多,如清漪园内的大报恩延寿寺,香山的实胜寺、宝谛寺、宝相寺,北海的永安寺、阐福寺、小西天等均建于乾隆年间。一般花园中很少建置庙宇。
大观园之所以建置庵、庙,影射的正是皇家的御园。
四.大观园的水景
大观园处处是水景,园中水声潺湲,清溪泻雪,溶溶荡荡,曲折萦迂,萝薜倒垂,落花浮荡。从“曲径通幽”的山间小径到潇湘馆,可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的美景;从稻香村到蘅芜院,也能听到“水声潺潺,出于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而在石洞之下,还备有采莲船四只,座船一只,可以乘船到达,可见水势浩淼,情趣盎然。
第十七回,众客行来,至一大桥前,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庚辰双行夹批:写出水源,要紧之极!近之画家着意于山,若不讲水。又造园圃者,唯知弄莽憨顽石壅笨冢辄谓之景,皆不知水为先着。此园大概一描,处处未尝离水,盖又未写明水之从来,今终补出,精细之至!]贾政因问:“此闸何名?”宝玉道:“此乃沁芳泉之正源,就名‘沁芳闸’。”
可见,水是大观园的命脉,也最能体现大观园景区的特点。
大观园的水景描写的正是圆明园的水景,这“沁芳闸”正是圆明园“月地云居”西侧河上的进水闸。
进水闸离藻园不远。藻园位于圆明园最西南一隅,西、南两面倚园墙,东望山高水长。景区内山环水带,亭台错落,是一处摹写江南园林的园中之园。当年乾隆之母皇太后钮钴禄氏自畅春园水路来圆明园时,乘船到藻园东侧之进水闸处,再换乘本坞之画舫可游至汇芳书院、多稼如云一带。藻园进水闸,两岸原为土泊岸,乾隆五十六年改为青山石泊岸二道,共长128米,并拆墁石子甬路。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
盛时的圆明三园,以四个大湖泊为中心,用大中小水域、河溪水系联络而巧妙结合,且由无数条曲溪联缀以山丘互补成完整的山水园林系统,构与全园的水景脉络;并有人工堆叠而又效法自然、形态各异的众多太湖石、叠石等冈阜石峰与水系相结合,奇花异树形成山复水拥、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子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宛若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从而创造出我国古典园林水艺术的一大杰作。
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
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了四处江南名园,其中之一是福海西北的安澜园,是仿照海宁的陈氏隅园建造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还有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
综上所述,大观园并非寻常的王公贵族之私家花园,而是天子脚下的皇家禁苑圆明园。
参考资料:
海淀旅游:探秘|什么?圆明园里还有一座大观园?作者不详。
《红楼梦》中的宁荣二府和大观园呈三角形布局,西边是荣国府,东边是宁国府,二府北面是大观园。若按书中的描写,大观园无论如何也和圆明园的位置对不上。要知道,作者描写的是清皇宫和乾隆皇帝的情史,如果据实写来,明眼人岂不是一眼就看出来了?那还得了。《红楼梦》里有很多描写,忽东忽西,飘忽不定,让人感到摸不清东南西北,甚至前后矛盾,这使很多人感到困惑。笔者认为:这正是作者的用意,表面上看哪里都不是,但在关键的地方,却又明确的予以点出。读《红楼梦》只按书中的描写去理解,那永远也搞不懂作者的用意。
前文说到:薛宝钗的题诗,明确指出大观园在皇帝城的西边,如果说宁荣二府就是清皇宫,那薛宝钗的题诗已经和书中的描写完全不符了。所以,笔者读《红楼梦》只看最关键的描述。
大观园和宁荣二府中的很多景点,在圆明园里都能找到原型。
一.稻香村
第十七回,宝玉随贾政游园,来到一处景点,“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这一派田园风光和大观园并不协涧,所以贾宝玉批评它“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字伯虎,有诗云:绿杨枝上啭黄鹂,红杏梢头挂酒旗。所以,宝玉将此处题为“杏帘在望”,名之“稻香村”,取“柴门临水稻花香”之意,这句诗出自唐代许浑《晚至章隐居郊园》。并题联为“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在元春省亲之夜,元妃将“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后李纨居于此处,李纨因此得诗号稻香老农。
圆明园中的“杏花春馆”、“北远山村”、“多稼如云”都是农村景致。封建时代以农为本,皇家园囿中设置这样的景点,表示皇帝“劝农”、“观耕”的意思,这是私人园囿中所少见的。
二.荟芳园和梨香院
宁国府有荟芳园,第十一回,家人回贾琏话:“现叫奴才们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台上预备着呢。”后王夫人说:“太太们在这里吃饭阿,还是在园子里吃去好?小戏儿现预备在园子里呢。”这说明荟芳园里有戏楼。
荣国府有梨香院,薛家母女初入荣国府时就住在梨香院。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贾府派贾蔷去苏州采买了12个戏子,就是红楼十二官,这12个戏子来到贾府后,薛家就搬到其他地方去了。梨香院给了“十二官”们住了,这是他们排戏练功之处。这个院落和大观园既连接,又分开。
宁荣二府的戏楼,其形式颇似清代宫廷的升平署。升平署是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位于南长街南口路西,称南府,始于康熙年间。其中,南府、景山为宫内升平署,圆明园升平署有五处,分别位于同乐园、太平村、内府公所、双鹤斋等地。
梨香院和同乐园颇为相似。同乐园位于圆明园后湖东北面,是圆明三园内最大的戏台,清音阁大戏台坐南朝北,分上、中、下三层,北有观戏楼5间。观戏楼后建有供帝后休息及进膳的后楼、配殿等。东面还有一个四进院落,建于雍正时期,名叫“永日堂”,是一组大佛堂,堂内由太监充当僧人念经。乾隆间每年从正月十三起在此举行酬节会,连日宴赏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并赏听戏,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戏庆祝数日。
三.陇翠庵
大观园中有妙玉居住的陇翠庵,还有玉皇庙、达摩庵,与书中所谓“山下得幽尼佛寺,林中藏女道丹房”类似。
圆明园40景中的“慈云普护”、“日天琳宇”、“鸿慈永祜”,或供神佛,或奉祖宗。皇家园林中用以求福祈寿的宗教建筑特别多,如清漪园内的大报恩延寿寺,香山的实胜寺、宝谛寺、宝相寺,北海的永安寺、阐福寺、小西天等均建于乾隆年间。一般花园中很少建置庙宇。
大观园之所以建置庵、庙,影射的正是皇家的御园。
四.大观园的水景
大观园处处是水景,园中水声潺湲,清溪泻雪,溶溶荡荡,曲折萦迂,萝薜倒垂,落花浮荡。从“曲径通幽”的山间小径到潇湘馆,可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的美景;从稻香村到蘅芜院,也能听到“水声潺潺,出于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而在石洞之下,还备有采莲船四只,座船一只,可以乘船到达,可见水势浩淼,情趣盎然。
第十七回,众客行来,至一大桥前,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庚辰双行夹批:写出水源,要紧之极!近之画家着意于山,若不讲水。又造园圃者,唯知弄莽憨顽石壅笨冢辄谓之景,皆不知水为先着。此园大概一描,处处未尝离水,盖又未写明水之从来,今终补出,精细之至!]贾政因问:“此闸何名?”宝玉道:“此乃沁芳泉之正源,就名‘沁芳闸’。”
可见,水是大观园的命脉,也最能体现大观园景区的特点。
大观园的水景描写的正是圆明园的水景,这“沁芳闸”正是圆明园“月地云居”西侧河上的进水闸。
进水闸离藻园不远。藻园位于圆明园最西南一隅,西、南两面倚园墙,东望山高水长。景区内山环水带,亭台错落,是一处摹写江南园林的园中之园。当年乾隆之母皇太后钮钴禄氏自畅春园水路来圆明园时,乘船到藻园东侧之进水闸处,再换乘本坞之画舫可游至汇芳书院、多稼如云一带。藻园进水闸,两岸原为土泊岸,乾隆五十六年改为青山石泊岸二道,共长128米,并拆墁石子甬路。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
盛时的圆明三园,以四个大湖泊为中心,用大中小水域、河溪水系联络而巧妙结合,且由无数条曲溪联缀以山丘互补成完整的山水园林系统,构与全园的水景脉络;并有人工堆叠而又效法自然、形态各异的众多太湖石、叠石等冈阜石峰与水系相结合,奇花异树形成山复水拥、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子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宛若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从而创造出我国古典园林水艺术的一大杰作。
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
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了四处江南名园,其中之一是福海西北的安澜园,是仿照海宁的陈氏隅园建造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还有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
综上所述,大观园并非寻常的王公贵族之私家花园,而是天子脚下的皇家禁苑圆明园。
参考资料:
海淀旅游:探秘|什么?圆明园里还有一座大观园?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