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话红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三章 贾府三过中秋衰颓凄凉 暗示两位皇后不幸命运

    作者:张凯庆

    黛玉和湘云的中秋联句紧接在抄检大观园之后,很多人认为作者是借此明写贾府的衰颓景象。酒宴上,大家都是故作精神,强颜欢笑,贾母为此长叹。宝玉因晴雯病重而离席,探春因近日家事而烦恼;桂花阴里却发出的一缕十分凄凉的笛声。贾府里已现一派衰败的景象。在这“社也散了,诗也不做了”的情况下,黛玉“对景感怀”、“倚栏垂泪”,湘云前来相慰,深夜里硬拉她到水边联句,其寂寞情景,可想而知。

    1.湘黛联诗“十三元”韵

    第七十六回:

    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黛玉笑道:“咱两个都爱五言,就还是五言排律罢。”湘云道:“限何韵?”黛玉笑道:“咱们数这个栏杆的直棍,这头到那头为止。他是第几根就用第几韵。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可新鲜?”湘云笑道:“这倒别致。”于是二人起身,便从头数至尽头,止得十三根。湘云道:“偏又是‘十三元’了。这韵少,作排律只怕牵强不能押韵呢。……”

    这是第四个“十三”,这个“十三”则是黛玉即富察皇后的死期。

    小说前八十回并没有写到黛玉之死,但是,第十八回元春省亲时,在大观园内点了四出戏,其中第四出是《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牡丹亭》原著中没有《离魂》,脂砚斋提到的《离魂》是《牡丹亭》的昆曲演出本,这一出在《牡丹亭》原著中是第二十出,写丽娘去世,所以脂砚斋说“伏黛玉之死”。

    《离魂》第四出中有唱词道:

    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

    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刘心武先生认为《离魂》最后两句说水里面的荷花,就是在影射林黛玉最后是沉湖仙逝,从而最终含恨“冷月葬花魂”。

    富察皇后恰恰死于运河水面的龙舟上,与《离魂》中“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是一致的。

    2.黛玉的死期

    关于黛玉的死期,很多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偿还“泪债”、泪尽而亡的,死亡时间是在春末,其证据就是黛玉的诗作《葬花吟》和《桃花行》,诗曰:“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笔者赞同红学家的观点,即黛玉死于春季,死因是偿还“泪债”、泪尽而亡。

    作者描写黛玉“偿还泪债”,“泪尽而亡”,是在暗写富察皇后屡因丧子之痛,“泪尽而亡”,同时也暗喻富察皇后对乾隆皇帝数十年如一日的思念之情感激涕零,因此化身“林黛玉”下界,以泪水偿还乾隆的“情债”。

    因此,第四个“十三”,暗示的是富察皇后死于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那么,黛玉和湘云联诗的中秋夜必是乾隆十二年的中秋,第二年的春三月,则是黛玉的死期,亦即富察皇后的死亡之日。

    3.“芙蓉之神”正是“花魂”

    小说作者把黛玉之死隐写到晴雯身上。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她不仅眉眼像黛玉,连脾气性格也像黛玉。

    第七十八回,宝玉在园中池边,忆起晴雯,伤感不已:

    猛然见池上芙蓉,想起小鬟说晴雯作了芙蓉之神,不觉又喜欢起来,乃看着芙蓉嗟叹了一会。忽又想起死后并未到灵前一祭,如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岂不尽了礼,比俗人去灵前祭吊又更觉别致。

    因而做了一大篇诔文挽词,弃泪而悼。

    晴雯之死,实际上暗示了黛玉之死,而黛玉隐写的正是富察皇后。

    我们再看看富察皇后死后,乾隆所作的祭文:“……尚忆宫廷相对之日,适当慧贤定谥之初,后忽哽咽以陈词,朕为欷吁而悚听。谓两言之征信,传奕禩以流芳。念百行以孝为先,而四德唯贤兼备。倘易名于他日,期纪实于生平。岂知畴昔所云,果作后来之谶。在皇后贻芬图史,洵乎克践前言;乃朕今稽古典章,竟亦如酬夙诺。兴怀及此,悲恸如何?”

    宝玉悼晴雯之诔文,难道不是乾隆悼富察皇后之祭文吗?

    小说中描写晴雯是在重病与忧愤交迫中死去的。最初的病源是在一个寒冷的夜里想吓唬外出的麝月,于是单衣出门感染风寒。拖延了很久才勉强治愈,却落下了病根。后来由于率真张扬和“风流灵巧招人怨”为上下所不容,旧病复发之际,又在构陷和谗言中含恨被逐出贾府,得不到亲人关爱,最终凄惨离世,死后被焚化,连棺椁都没有。看她的症状,应该是死于伤风后恶化导致的肺结核,也就是王夫人所说的“女儿痨”。

    但小说中写金钏受辱,投井而死影射的是林黛玉的命运,王夫人等人觉得林黛玉风流,不像薛宝钗那样稳重。金钏有很多地方又与晴雯非常相似。金钏对宝玉说:“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意思是黛玉是宝玉的,别人无可奈何。金钏跳井正应了“金簪子掉在井里头”。

    金钏投井而死暗喻的是林黛玉死于水里。

    这样一来,答案就有了:金钏=晴雯,晴雯=黛玉,黛玉=富察皇后,作者为了把富察皇后之死隐写入小说中,真是煞费苦心。先写金钏投井而死,宝玉在熙凤生日当日出城到水仙庵焚香祭奠,“含泪施了半礼”,并无一句祭言,茗烟机灵,道出宝玉的心声。再写晴雯病死,宝玉于园中池边做一大篇芙蓉诔,弃泪哀悼,“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

    宝玉这篇诔文,实为悼念黛玉而作。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黛玉抽到的签是芙蓉,可见,宝玉悼晴雯之芙蓉诔实为黛玉而作。脂批说的非常明白:[一篇诔文总因此二句而有,又当知虽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至此!若云必因晴雯诔,则呆之至矣。][庚辰双行夹批:慧心人可为一哭。观此句便知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

    至于黛玉之死,前八十回并未提及,实为不写之写,因为作者已经写出了黛玉的死因、死期和死地。死因是丧子之伤,死期是第三个中秋节的第二年的春三月,死地是水里。而富察皇后正是死于春三月运河水面的龙舟上。

    4.妙玉续联“十三韵”

    黛玉和湘云联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时被妙玉打断,妙玉接着续联。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黛玉和湘云联诗是“十三元”韵,妙玉的续联恰好也是“十三韵”,这是第五个“十三”。这个“十三”又暗示什么?

    富察皇后死后,乌喇那拉氏于乾隆十三年七月晋为皇贵妃、“摄六宫事”,这就是妙玉续联“十三韵”的真正寓意。

    冥冥之中,仿佛一切都是上苍的安排。乾隆和两位皇后的一生神秘莫测,极富传奇,由此,才催生了伟大的作品《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