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曹孟德坐观天下事
初平四年对曹操来说简直可以说是辉煌的一年,也就是在这一年里,曹操追亡逐北,单看战绩的话,竟然已经是大汉军神一般的人物了。
向南,曹操全据豫州,将袁氏在豫州的根本性力量连根拔除,虽然整个豫州残破,十室九空,可以说是破烂的到了极点,但你不得不说,作为整个大汉朝的腹心之地,豫州发展的潜力不可谓不巨大。
而且曹操得到的这个豫州,还算是十分安定的了,毕竟四方之敌都已经被曹操杀败!
袁术南阳之地已经彻底的沦为了刘表和张济争锋的地方,二人交锋日久,竟然好似渐渐的打出了默契。
刘表这人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倒是把张济当成了守门之犬,南阳与豫州交界的地方基本也都被刘表有意无意的放给了张济。
南阳本就是天下间一等一的富庶地方,张济有了这几县之地,便足够养军了,故而也是与刘表达成了不可明说的交易,一时间这司隶、荆州、豫州三处交割之地,竟然显现出了难有的和平。
毕竟你让张济去捅曹操的屁股,目前他还没这个胆量,曹操这一年虽然四处征战,四处与人敌对,但大体上来说还真是未逢敌手,故而整体上的威势还是不可小觑的。
再说被曹操杀败的袁术,这人自从兖州争锋失败之后,似乎也是痛定思痛了,开始调整了战略方向,苦心经营起了扬州。
此时的扬州地广人稀,袁术没什么敌手,便连刺史陈温也被他找好了由头杀掉了,故而袁术在扬州混的也是风生水起,风头一时无量。
不过此时袁术虽然缓了一口气,但毕竟新败,还是不敢再去触曹操的眉头,只能将之前给曹操募兵提供过便利到底陈温宰掉,出了一口气,至于今后如何找曹操报仇,则是后面的事情了。
而曹操东面之敌陶谦更是不用提,此番章县一败,虽然有萧建、刘备二人救护,但毕竟被曹操杀的溃不成军,十亭人马去了七八亭,只能一路退却,堪堪退到了琅琊境内这才止住了颓势。
只是此时陶谦对徐州的掌控力也大不如前了,整个琅琊郡都被扔给了萧建统帅,而萧建这个琅琊相也终于是在这一天变的名副其实。
只是陶谦这人做事一向是做全套,琅琊给了萧建自然是报答了萧建的救命之恩,只是该有的牵制却仍是必不可少,于是败军之将臧霸不仅没有获罪,反而得到了升迁,任了徐州北部尉,统管防务。
可以预见到,这萧建和臧霸二人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琅琊一番争斗必不可少了。
若说陶谦此次出征兖州,唯一的收获是什么?那便是将刘备给收到了麾下!
没错,这公孙瓒的平原相、老同学、一方大员刘备投入到了陶谦的麾下。
说来也是无奈,刘备身为汉室宗亲,此时却是再不能再公孙瓒麾下混下去了,这倒不是他刘备对不起公孙瓒,反倒是公孙瓒在与袁绍相争的同时,着实是干下了一番大事!
公孙瓒把大汉朝的刘氏宗正,正经的幽州牧刘虞给宰了....
没错,公孙瓒在名义上还是大汉朝臣子的情况下,将自己的顶头上司,刘虞给干掉了....
你说他一时冲动?倒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你要说他没经过大脑直接就做下了这等大事,那是扯淡。
这天下间的变化看来已经让一部分人的内心开始变了,刘虞这个幽州牧可跟公孙瓒不是一条心,这么些年来公孙瓒一直不能整个幽州的力量,与刘虞的阻挠是分不开的。
此时此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大汉朝已经是病入膏肓,再也无可救药了,公孙瓒迫切的需要一个完整的幽州给他输血,刘虞这块绊脚石便是他着意要除掉的。
再加上刘虞过分高估了自己的战斗力,以为数量在公孙瓒军的数量之上,便能够一举击破公孙瓒,结果反被公孙瓒所击破。
而公孙瓒也是下手毫不容情,一不做二不休,竟然真的将刘虞给宰掉了....
其实不管刘虞怎么做,他此时的身份地位都让他最起码的能够保下一条命来,只是遇到了公孙瓒这么个楞货,完全没考虑后果!
公孙瓒这一刀下去,自己确实是爽快了,全据幽州,坐跨青州,又联合了其他的部分并州势力,可以说风头一时无两。
只是公孙瓒这么做却着实是让刘备很难做,你让一个汉室宗亲去给一个明显就要反汉的人当狗腿子,自然还是有些不妥,尤其是对于刘备这种心怀大志之人。
于是刘备脱离公孙瓒的序列也就是应有之意了,公孙瓒对这个老同学还真是够意思,看了刘备送来的陈情书,竟还对左右说道:“此番举措我公孙瓒既然已经干下了,那自然也就认了,无所谓对错,只是让我弟玄德难做,此番他去陶公麾下任职,倒也无不妥,我那些人马便与了我弟,也好叫他日后好过一点。”
该说不说,这公孙瓒对刘备还真是够意思。
人与人之间还真就是看缘分,一向是对人都留一手的陶谦,竟然与刘备十分合得来,被曹操一顿胖揍之后,陶谦回到徐州舔伤口,第一件事便是让刘备顶了赵昱的缺,任了广陵的太守,蓄养壮士,准备徐图后事。
............
此时的天下依旧是纷争不断,而驱逐了所有的外敌的曹操,此时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好过,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兖州一州之地本就很难过活,此时又加上了一个拖油瓶般的豫州,曹操的物资更加的捉襟见肘了。
目前曹操阵营的当务之急,还是要以发展内政为主,不然这天下还没争霸,倒是要先把自己给饿死了。
于是乎在击退了陶谦之后,曹操也没有深入追击,只是趁势将泰山郡给纳入了手中。
随即曹操便马不停蹄的回到了郡治昌邑城,号召四方文臣武将齐聚此处,商议下一步的对策。
大争之世,缓缓的拉开了帷幕。
向南,曹操全据豫州,将袁氏在豫州的根本性力量连根拔除,虽然整个豫州残破,十室九空,可以说是破烂的到了极点,但你不得不说,作为整个大汉朝的腹心之地,豫州发展的潜力不可谓不巨大。
而且曹操得到的这个豫州,还算是十分安定的了,毕竟四方之敌都已经被曹操杀败!
袁术南阳之地已经彻底的沦为了刘表和张济争锋的地方,二人交锋日久,竟然好似渐渐的打出了默契。
刘表这人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倒是把张济当成了守门之犬,南阳与豫州交界的地方基本也都被刘表有意无意的放给了张济。
南阳本就是天下间一等一的富庶地方,张济有了这几县之地,便足够养军了,故而也是与刘表达成了不可明说的交易,一时间这司隶、荆州、豫州三处交割之地,竟然显现出了难有的和平。
毕竟你让张济去捅曹操的屁股,目前他还没这个胆量,曹操这一年虽然四处征战,四处与人敌对,但大体上来说还真是未逢敌手,故而整体上的威势还是不可小觑的。
再说被曹操杀败的袁术,这人自从兖州争锋失败之后,似乎也是痛定思痛了,开始调整了战略方向,苦心经营起了扬州。
此时的扬州地广人稀,袁术没什么敌手,便连刺史陈温也被他找好了由头杀掉了,故而袁术在扬州混的也是风生水起,风头一时无量。
不过此时袁术虽然缓了一口气,但毕竟新败,还是不敢再去触曹操的眉头,只能将之前给曹操募兵提供过便利到底陈温宰掉,出了一口气,至于今后如何找曹操报仇,则是后面的事情了。
而曹操东面之敌陶谦更是不用提,此番章县一败,虽然有萧建、刘备二人救护,但毕竟被曹操杀的溃不成军,十亭人马去了七八亭,只能一路退却,堪堪退到了琅琊境内这才止住了颓势。
只是此时陶谦对徐州的掌控力也大不如前了,整个琅琊郡都被扔给了萧建统帅,而萧建这个琅琊相也终于是在这一天变的名副其实。
只是陶谦这人做事一向是做全套,琅琊给了萧建自然是报答了萧建的救命之恩,只是该有的牵制却仍是必不可少,于是败军之将臧霸不仅没有获罪,反而得到了升迁,任了徐州北部尉,统管防务。
可以预见到,这萧建和臧霸二人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琅琊一番争斗必不可少了。
若说陶谦此次出征兖州,唯一的收获是什么?那便是将刘备给收到了麾下!
没错,这公孙瓒的平原相、老同学、一方大员刘备投入到了陶谦的麾下。
说来也是无奈,刘备身为汉室宗亲,此时却是再不能再公孙瓒麾下混下去了,这倒不是他刘备对不起公孙瓒,反倒是公孙瓒在与袁绍相争的同时,着实是干下了一番大事!
公孙瓒把大汉朝的刘氏宗正,正经的幽州牧刘虞给宰了....
没错,公孙瓒在名义上还是大汉朝臣子的情况下,将自己的顶头上司,刘虞给干掉了....
你说他一时冲动?倒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你要说他没经过大脑直接就做下了这等大事,那是扯淡。
这天下间的变化看来已经让一部分人的内心开始变了,刘虞这个幽州牧可跟公孙瓒不是一条心,这么些年来公孙瓒一直不能整个幽州的力量,与刘虞的阻挠是分不开的。
此时此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大汉朝已经是病入膏肓,再也无可救药了,公孙瓒迫切的需要一个完整的幽州给他输血,刘虞这块绊脚石便是他着意要除掉的。
再加上刘虞过分高估了自己的战斗力,以为数量在公孙瓒军的数量之上,便能够一举击破公孙瓒,结果反被公孙瓒所击破。
而公孙瓒也是下手毫不容情,一不做二不休,竟然真的将刘虞给宰掉了....
其实不管刘虞怎么做,他此时的身份地位都让他最起码的能够保下一条命来,只是遇到了公孙瓒这么个楞货,完全没考虑后果!
公孙瓒这一刀下去,自己确实是爽快了,全据幽州,坐跨青州,又联合了其他的部分并州势力,可以说风头一时无两。
只是公孙瓒这么做却着实是让刘备很难做,你让一个汉室宗亲去给一个明显就要反汉的人当狗腿子,自然还是有些不妥,尤其是对于刘备这种心怀大志之人。
于是刘备脱离公孙瓒的序列也就是应有之意了,公孙瓒对这个老同学还真是够意思,看了刘备送来的陈情书,竟还对左右说道:“此番举措我公孙瓒既然已经干下了,那自然也就认了,无所谓对错,只是让我弟玄德难做,此番他去陶公麾下任职,倒也无不妥,我那些人马便与了我弟,也好叫他日后好过一点。”
该说不说,这公孙瓒对刘备还真是够意思。
人与人之间还真就是看缘分,一向是对人都留一手的陶谦,竟然与刘备十分合得来,被曹操一顿胖揍之后,陶谦回到徐州舔伤口,第一件事便是让刘备顶了赵昱的缺,任了广陵的太守,蓄养壮士,准备徐图后事。
............
此时的天下依旧是纷争不断,而驱逐了所有的外敌的曹操,此时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好过,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兖州一州之地本就很难过活,此时又加上了一个拖油瓶般的豫州,曹操的物资更加的捉襟见肘了。
目前曹操阵营的当务之急,还是要以发展内政为主,不然这天下还没争霸,倒是要先把自己给饿死了。
于是乎在击退了陶谦之后,曹操也没有深入追击,只是趁势将泰山郡给纳入了手中。
随即曹操便马不停蹄的回到了郡治昌邑城,号召四方文臣武将齐聚此处,商议下一步的对策。
大争之世,缓缓的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