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空城以待
看到袁应泰已经完全同意迁移辽阳百姓的方案,苏翎当即命祝浩在其营中抽调出二百名原属虎旅军的士卒,归属袁应泰调遣。
这位辽东经略经此一战,身边除了一个何丹旭,再无一人跟随,这要办事,没有人可是不行。待二百名经略大人的随从护卫们到位,苏翎又令从那些叛敌大户们的奴仆中选出三十名男仆,十名女仆送到袁应泰的府上,以便暂时能伺候饮食起居。当然这些人都是经过一番挑拣,均属老实人,不至于拿袁应泰报那杀主之仇。进了袁府,便由何丹旭管带,苏翎便不必多事了。
袁大人再次掌政,这经略行辕自是要让出来的。苏翎在于袁应泰商议片刻之后,便带队离开,前去巡视顾南与郭杰中等的新兵营。离开之前,又命祝浩将所得银两送一万两到袁应泰府中,以供其所用。此时对于辽阳城中的府库,袁应泰已自觉不多问,他估计经努尔哈赤在城中一番折腾,究竟还能剩余多少,可不是他目前想知道的。是故只管按与苏翎商议的办事,其余的,一律不管不问。
有了那二百名士兵做帮手,袁应泰便开始发布命令。以袁应泰作为辽东经略的名头,在辽阳城中还是人人皆知的。袁应泰先自辽阳城中招募近五十名能写会说的书生,又费了番周折寻来纸张,开始书写榜文。
此时辽阳城内居民尚多,倒是辽阳城外的百姓已近全数逃亡,随处是空村虚寨。按榜文上所述,倒是未必全部前往镇江堡。袁应泰先述说建奴凶残,杀人无数,然后说为免再遭杀伤,命辽阳百姓有可投奔亲朋的,俱都在二日之内前往避难,无处可去者,则可前往镇江堡,那里已设有安抚接应之人,一应粮食、住所皆无须多虑。
对于镇江方面,苏翎自然已派出快马,报与赵毅成与冯伯灵知晓,令其准备接应事宜,同时,袁应泰写好的至朝鲜的公文,也随身携带,让冯伯灵立即过江,与朝鲜元帅姜弘立取得联系,即刻办理“借住”朝鲜的一应准备。
实际上在进入辽阳的前一夜,袁应泰就与苏翎就“借住”二字商议了好一番时辰,是故这公文之中,不仅要求朝鲜为大明逃难百姓提供住所、粮食、衣物等等,并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春耕所需。这番要求,根本无视朝鲜是否同意。并且,以袁应泰这位来自天朝大国的辽东经略的措辞,自然是要比苏翎的明言直述要来得婉转,但其中的含义却是非常明白,且字字暗含威慑之意。这可是文官的长处,苏翎也不得不自愧不如。
在袁应泰命那些书生抄写榜文之际,又令派十名虎旅军士兵,快马奔往广宁一带,命驻防广宁等地的官员立即将袁应泰亲手书写的奏书送往京城。这份奏书实际上是两份,一份是言辽阳失而复得的一番苦战,以及如辽东巡按张铨等一应死节文官的详尽过程,并为其大书特书。由此引出十万火急调遣兵马进驻辽阳,以免再次遭受沦陷之苦。
这一份呈上去,自然会引起一番震动,想必弹劾者必众,且疑惑甚多。当然第二份便属于大捷的呈报:赫图阿拉大捷,界凡大捷,辽阳这里,也应该算一份。然后,为苏翎的一番部署详尽描述,且更为夸张地为苏翎所部的战功赫赫请功。其中所述,收服女真部署近十万,焚毁村寨无数,捣毁敌酋所有屋舍、农具,杀死牛羊等等,甚至直接将苏翎所说的建奴将因此困于粮草的估算也都写在上面。
这两份奏书,必定会使朝臣们大惊大喜,但估计回文必定不会很快。这些,便留给大臣们去反复商议了。袁应泰按苏翎的要求,只刻意强点两点。一是立即发兵进驻辽阳;二是给苏翎所部发饷、运送铠甲兵器,且无需朝廷输送至辽阳一带,只请朝廷将聚集在山海关、天津以及山东登州三处的军需立即拨付,由水师运往镇江堡。当然,开具了一长串经过苏翎补充过的赏赐名册,并请按十万之数发饷。
苏翎走出袁应泰的经略行辕,自有自己的一番部署。
对与镇江堡的赵毅成,苏翎倒没太多说什么,至需交待目的,其余的一切,赵毅成自会思虑周全,以往与赵毅成所谈的构想,此时已然成为事实。而对冯伯灵,苏翎特意单独去书一封,令其到朝鲜后,与朝鲜元帅姜弘立一起,大力收集船只、水手,有多少要多少。同时,在朝鲜一侧,开始兴建船场,将赵四等人已经寻到的会造船的工匠艺人都迁到鸭绿江对岸居住,并在朝鲜同样收集所需人手、工匠。
在辽阳城里,不待袁应泰的榜文贴出来,苏翎便召集胡德昌的属下联系到的商贾,一方面述说迁移镇江的缘由,一面许诺给予特许,在镇江以及朝鲜义州均给予行商方便。而要求他们做的,则是需协助运输辽阳城内的所有粮草、军需等物。这辽阳城内,除了官府,也唯有商人们能够拥有招募人手组成驮队运输的能力。眼下袁应泰人手不够,且辽阳城内的建制都已毁坏,要单靠袁应泰或是祝浩,远远不够处置辽阳所有的物质。
对与辽阳城内的商贾而言,幸免于努尔哈赤之手,已经是天大的运气,而此时带兵收复辽阳的武官苏翎亲自召见,又哪儿不踊跃出头?尽管与苏翎并不熟悉,且处置那些叛敌的大户们的手段极其凶狠,但经胡德昌的属下一番讲述,大多数商贾都对未来生出几分幻想,这远比一般百姓的流离失所要好上许多。商人的眼光,本就要多绕几个弯子,此时形势所迫,也由不得多想。很快,不少商人开始在辽阳招募人手,组建无数个大小驮队,人担车载,连同自己的家财,一并向镇江堡进发。
此时辽阳城的百姓还未动,但已经有迁移的人流了。
苏翎与商人们谈完,又令祝浩召集辽阳城内数千的工匠。这些人还是自熊廷弼上任时便不断聚拢在辽阳城内的大小作坊之内的。铁匠、木匠,以及打造弓箭等等军需的匠人几近万人,若非辽阳失而复得,这些人也将被努尔哈赤全数留下,不仅不会杀,还会继续从事本业,打造出更多用来攻打大明的兵器甲杖。如今苏翎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些难得的匠人。银子不缺,何况运起来也十分麻烦。很快,在每人五两的银子赏赐下,各式各样的工匠们开始携家带口,前往镇江堡。
并且,对于辽阳城内还存储的数十万石粮食,苏翎也令这些工匠们只要能拿得动,尽管去取,以供这一路上吃食所用。好在平日里工匠们就已经是有组织的,此时只需在其中制定具体的人选,派出数人打开粮库,便足以办这件事了。当然,催促是一定有的,以至到了午时,辽阳城内已经开始出现东向行走的大批队伍。
这一切都有些像搬取战利品,不仅无数,也没有人去统计到底拿走了多少军需、粮食。苏翎只命在城内留下两万大军一月的粮草备用,其余的一概取走。并且,负责这部分粮草的士卒还被命收集柴薪,以备在不测之时,焚烧剩下的粮草,以达到不给敌人缴获的目的。
至于辽阳城的百姓愿不愿意迁移,苏翎并未过多去考虑,除了袁应泰发布的榜文上说的十分清楚之外,也并未派人督促、劝说,肯定会有不少的百姓迟疑不定,也有舍不得放弃自家产业的。但过了午时,城内的大部分商人开始举家东迁,匠人们也都纷纷出城,城内已没有任何一家商铺开门营业,想买一针一线都已做不到。此时,那些犹豫才开始变为担心,照这样下去,至少粮食,柴薪、煤炭等等,都无法得到,诺大一个辽阳城,少了某些生活必须的行业,自然无法生存下去。
于是,到了晚间,大部分的犹豫者也开始收拾家什,哭哭啼啼的动身迁移。到了这时,再不走的,便是因家贫没有多少存粮,无法凑齐路上吃食的人家。当然,招募这些人组成驮队运送军需,便是很容易之事了。对于穷人,几乎用不着银子,只需有饭吃,做事反而更加卖力。祝浩的队伍,便又多了数千劳力。
而最后剩下的,苏翎已不再去管,如今已经可以将辽阳城搬空,不论是什么理由留下的人,都不会给努尔哈赤带来什么好处。至于是否有性命之忧,便是其自己的考虑了。
这数十万人的迁移,将辽阳城东面的驿道,是填得满满的,老远便可看见一条粗大的人流,缓慢而毫不停滞地向前蠕动。入夜之后,辽阳城已经安静许多,至少有一半的辽阳百姓已经出城,走得虽慢,但方向是坚定的。
祝浩将一千有马的士卒跟随移民一起行动,算是维持秩序之用。而苏翎则命披发军在太子河与驿道之间扎营驻守,以防万一。
等到辽阳城内快成空城之时,苏翎才会进一步地行动。到时不论辽阳城是否还有人在,都无法阻止苏翎战略部署的完成。接下来的麻烦,当属赵毅成那边。至于路上是否会有人员损失,在这乱世之中,已不在苏翎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这位辽东经略经此一战,身边除了一个何丹旭,再无一人跟随,这要办事,没有人可是不行。待二百名经略大人的随从护卫们到位,苏翎又令从那些叛敌大户们的奴仆中选出三十名男仆,十名女仆送到袁应泰的府上,以便暂时能伺候饮食起居。当然这些人都是经过一番挑拣,均属老实人,不至于拿袁应泰报那杀主之仇。进了袁府,便由何丹旭管带,苏翎便不必多事了。
袁大人再次掌政,这经略行辕自是要让出来的。苏翎在于袁应泰商议片刻之后,便带队离开,前去巡视顾南与郭杰中等的新兵营。离开之前,又命祝浩将所得银两送一万两到袁应泰府中,以供其所用。此时对于辽阳城中的府库,袁应泰已自觉不多问,他估计经努尔哈赤在城中一番折腾,究竟还能剩余多少,可不是他目前想知道的。是故只管按与苏翎商议的办事,其余的,一律不管不问。
有了那二百名士兵做帮手,袁应泰便开始发布命令。以袁应泰作为辽东经略的名头,在辽阳城中还是人人皆知的。袁应泰先自辽阳城中招募近五十名能写会说的书生,又费了番周折寻来纸张,开始书写榜文。
此时辽阳城内居民尚多,倒是辽阳城外的百姓已近全数逃亡,随处是空村虚寨。按榜文上所述,倒是未必全部前往镇江堡。袁应泰先述说建奴凶残,杀人无数,然后说为免再遭杀伤,命辽阳百姓有可投奔亲朋的,俱都在二日之内前往避难,无处可去者,则可前往镇江堡,那里已设有安抚接应之人,一应粮食、住所皆无须多虑。
对于镇江方面,苏翎自然已派出快马,报与赵毅成与冯伯灵知晓,令其准备接应事宜,同时,袁应泰写好的至朝鲜的公文,也随身携带,让冯伯灵立即过江,与朝鲜元帅姜弘立取得联系,即刻办理“借住”朝鲜的一应准备。
实际上在进入辽阳的前一夜,袁应泰就与苏翎就“借住”二字商议了好一番时辰,是故这公文之中,不仅要求朝鲜为大明逃难百姓提供住所、粮食、衣物等等,并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春耕所需。这番要求,根本无视朝鲜是否同意。并且,以袁应泰这位来自天朝大国的辽东经略的措辞,自然是要比苏翎的明言直述要来得婉转,但其中的含义却是非常明白,且字字暗含威慑之意。这可是文官的长处,苏翎也不得不自愧不如。
在袁应泰命那些书生抄写榜文之际,又令派十名虎旅军士兵,快马奔往广宁一带,命驻防广宁等地的官员立即将袁应泰亲手书写的奏书送往京城。这份奏书实际上是两份,一份是言辽阳失而复得的一番苦战,以及如辽东巡按张铨等一应死节文官的详尽过程,并为其大书特书。由此引出十万火急调遣兵马进驻辽阳,以免再次遭受沦陷之苦。
这一份呈上去,自然会引起一番震动,想必弹劾者必众,且疑惑甚多。当然第二份便属于大捷的呈报:赫图阿拉大捷,界凡大捷,辽阳这里,也应该算一份。然后,为苏翎的一番部署详尽描述,且更为夸张地为苏翎所部的战功赫赫请功。其中所述,收服女真部署近十万,焚毁村寨无数,捣毁敌酋所有屋舍、农具,杀死牛羊等等,甚至直接将苏翎所说的建奴将因此困于粮草的估算也都写在上面。
这两份奏书,必定会使朝臣们大惊大喜,但估计回文必定不会很快。这些,便留给大臣们去反复商议了。袁应泰按苏翎的要求,只刻意强点两点。一是立即发兵进驻辽阳;二是给苏翎所部发饷、运送铠甲兵器,且无需朝廷输送至辽阳一带,只请朝廷将聚集在山海关、天津以及山东登州三处的军需立即拨付,由水师运往镇江堡。当然,开具了一长串经过苏翎补充过的赏赐名册,并请按十万之数发饷。
苏翎走出袁应泰的经略行辕,自有自己的一番部署。
对与镇江堡的赵毅成,苏翎倒没太多说什么,至需交待目的,其余的一切,赵毅成自会思虑周全,以往与赵毅成所谈的构想,此时已然成为事实。而对冯伯灵,苏翎特意单独去书一封,令其到朝鲜后,与朝鲜元帅姜弘立一起,大力收集船只、水手,有多少要多少。同时,在朝鲜一侧,开始兴建船场,将赵四等人已经寻到的会造船的工匠艺人都迁到鸭绿江对岸居住,并在朝鲜同样收集所需人手、工匠。
在辽阳城里,不待袁应泰的榜文贴出来,苏翎便召集胡德昌的属下联系到的商贾,一方面述说迁移镇江的缘由,一面许诺给予特许,在镇江以及朝鲜义州均给予行商方便。而要求他们做的,则是需协助运输辽阳城内的所有粮草、军需等物。这辽阳城内,除了官府,也唯有商人们能够拥有招募人手组成驮队运输的能力。眼下袁应泰人手不够,且辽阳城内的建制都已毁坏,要单靠袁应泰或是祝浩,远远不够处置辽阳所有的物质。
对与辽阳城内的商贾而言,幸免于努尔哈赤之手,已经是天大的运气,而此时带兵收复辽阳的武官苏翎亲自召见,又哪儿不踊跃出头?尽管与苏翎并不熟悉,且处置那些叛敌的大户们的手段极其凶狠,但经胡德昌的属下一番讲述,大多数商贾都对未来生出几分幻想,这远比一般百姓的流离失所要好上许多。商人的眼光,本就要多绕几个弯子,此时形势所迫,也由不得多想。很快,不少商人开始在辽阳招募人手,组建无数个大小驮队,人担车载,连同自己的家财,一并向镇江堡进发。
此时辽阳城的百姓还未动,但已经有迁移的人流了。
苏翎与商人们谈完,又令祝浩召集辽阳城内数千的工匠。这些人还是自熊廷弼上任时便不断聚拢在辽阳城内的大小作坊之内的。铁匠、木匠,以及打造弓箭等等军需的匠人几近万人,若非辽阳失而复得,这些人也将被努尔哈赤全数留下,不仅不会杀,还会继续从事本业,打造出更多用来攻打大明的兵器甲杖。如今苏翎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些难得的匠人。银子不缺,何况运起来也十分麻烦。很快,在每人五两的银子赏赐下,各式各样的工匠们开始携家带口,前往镇江堡。
并且,对于辽阳城内还存储的数十万石粮食,苏翎也令这些工匠们只要能拿得动,尽管去取,以供这一路上吃食所用。好在平日里工匠们就已经是有组织的,此时只需在其中制定具体的人选,派出数人打开粮库,便足以办这件事了。当然,催促是一定有的,以至到了午时,辽阳城内已经开始出现东向行走的大批队伍。
这一切都有些像搬取战利品,不仅无数,也没有人去统计到底拿走了多少军需、粮食。苏翎只命在城内留下两万大军一月的粮草备用,其余的一概取走。并且,负责这部分粮草的士卒还被命收集柴薪,以备在不测之时,焚烧剩下的粮草,以达到不给敌人缴获的目的。
至于辽阳城的百姓愿不愿意迁移,苏翎并未过多去考虑,除了袁应泰发布的榜文上说的十分清楚之外,也并未派人督促、劝说,肯定会有不少的百姓迟疑不定,也有舍不得放弃自家产业的。但过了午时,城内的大部分商人开始举家东迁,匠人们也都纷纷出城,城内已没有任何一家商铺开门营业,想买一针一线都已做不到。此时,那些犹豫才开始变为担心,照这样下去,至少粮食,柴薪、煤炭等等,都无法得到,诺大一个辽阳城,少了某些生活必须的行业,自然无法生存下去。
于是,到了晚间,大部分的犹豫者也开始收拾家什,哭哭啼啼的动身迁移。到了这时,再不走的,便是因家贫没有多少存粮,无法凑齐路上吃食的人家。当然,招募这些人组成驮队运送军需,便是很容易之事了。对于穷人,几乎用不着银子,只需有饭吃,做事反而更加卖力。祝浩的队伍,便又多了数千劳力。
而最后剩下的,苏翎已不再去管,如今已经可以将辽阳城搬空,不论是什么理由留下的人,都不会给努尔哈赤带来什么好处。至于是否有性命之忧,便是其自己的考虑了。
这数十万人的迁移,将辽阳城东面的驿道,是填得满满的,老远便可看见一条粗大的人流,缓慢而毫不停滞地向前蠕动。入夜之后,辽阳城已经安静许多,至少有一半的辽阳百姓已经出城,走得虽慢,但方向是坚定的。
祝浩将一千有马的士卒跟随移民一起行动,算是维持秩序之用。而苏翎则命披发军在太子河与驿道之间扎营驻守,以防万一。
等到辽阳城内快成空城之时,苏翎才会进一步地行动。到时不论辽阳城是否还有人在,都无法阻止苏翎战略部署的完成。接下来的麻烦,当属赵毅成那边。至于路上是否会有人员损失,在这乱世之中,已不在苏翎考虑的范围之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