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好名声
第18章好名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小说手打小说)离过年就还有半个月了,村子里人声鼎沸,从外地打工的人6续回到了老家。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厚了,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特别是小孩子,过年就是他们一年到头最期盼的日子了。春节不光能从亲戚手里接过一个个红彤彤的红包,春节前后的半个月里餐桌上更是鸡鸭鱼肉不缺,油水足得很,还有啊,糖果饼干瓜子也是随便吃。总之过年就是好啊,有新衣服穿,有肉吃还有红包拿,而且还不用上学,一天到晚就以玩为任务,难怪小孩子最喜欢过年呢。
刘沁爱睡懒觉,但最近她却没法睡得进去了。每天早上村子里总有那么几个人在五到八点的时候杀猪,刺耳急促的杀猪声总能把人从梦中惊醒。五点钟的时候被闹醒了一次,刘沁睁睁眼看着窗户外头漆黑的天色,还能倒头就睡。但刚入睡不久,又来那么一下,把她给惊醒了。一次两次还好,但一天早上来那么几三四次,刘沁都被折腾得睡不下去了。索性就起床了,看到另一张床上的哥哥弟弟还睡得和死猪一样,雷打不动。刘沁嫉妒死了,但她也只能无奈地望天。估计这种集体杀猪的日子恐怖会持续到年三十!
刘沁下楼的时候,刘爸刘妈已经起床了。他们看到刘沁都觉得很惊讶,放假以来,女儿通常是不睡到九点十点是不肯起床的,今天怎么那么反常了呢。刘沁只好无奈地解释了下,惹得他俩一阵好笑。
不过既然起来了,就让她刷牙洗脸后坐在厨房里的杌子上看着煮粥的火,美其名叫看着火候,其实不过是刘妈舍不得让孩子动手,让她在一旁烤烤火,顺便添几根柴罢了。刘沁也没拒绝,安静地托腮看着灶里的火苗,兀自出神。
此时刘爸拎着用稻草绑着的一对猪肝和小肠回来了,“这老牛家刚杀完猪,那猪下水卖猪的人不要,他家也吃不了那么多,我就买了点回来,便宜着咧。粥还没得吧?赶紧整治一下,让孩子们吃一顿好的,一会四哥他们来开工,顺便叫上他们!”
刘妈赶紧扔下擦桌子的抹布把那些东西接了过来,笑呵呵地说:“这天气贼冷了,这猪肝粉肠粥正好让大伙儿暖暖身子。”
如今她家的名声好听着咧,村子里如今哪个不夸赞她家厚道大方?也不枉费她家那么尽心地为这帮干活的那么精心准备午餐和晚餐了。
此时农村里搞建筑的工作并不多,待遇有两种算法:一是按日算,二是按平方收钱。不过不管是哪种,东家都得包两餐,如果不包的话就折合成金钱算提前算给他们。
而刘家给的工资就是按平方收钱的,刘爸体谅着这些做建筑的工人不容易。每天都顶着寒风跟着砖头泥浆打交道,好些个人的十只手指都爆裂得厉害,几乎没有完好的,都贴上了胶布呢。
况且是自己四哥带头来给自己建房子的,老计算着怎么帮着自己既节省材料,又能把房子建得尽善尽美。自己这当兄弟的也不能让他失了面子,于是每天的菜式肯定有一两个荤菜,不管是鸡肉还是猪肉都管够!这么一来,这帮建筑工人哪个不是吃得嘴巴流油的?话说,一个月下来,这么繁重的工作不但没瘦下去,反倒是胖了一些。而且晚上睡觉时他们和自家婆娘一说,看着当家的大了一圈的腰身,乐得她们如同自己吃了大餐一样。这可不,自己当家的吃得好了比自己吃得好还让人开心。于是在她们这群妇女的宣扬下,刘富足家待人厚道大方的名声就传得全村皆知了。
如此一来,刘妈是乐得见牙不见眼了,本来她还一直反对着买那么多肉菜来着,自己家的吃不了多少,白白便宜了别人。在她的想法里,反正每天都得给他们工钱了,伙食上就应该省省,一天有个荤菜给他们就行了,犯得着侍候得那么好么?村尾肥嫂家建平房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两天才买个一斤猪肉,平常最多就是炒个蛋应付了事了。人家不照样建好了平房?而且还省了好几百的伙食呢。
不过省是省了几百块的菜钱,但也落了个刻薄吝啬的名声。如今听到刘妈家的名声那么好,那个肥嫂一见到刘妈就免不了在嘴巴上讨点便宜,酸她几句,最好能刺得刘妈心里不舒服才好。
刘妈看着家里那占地一百二十平的楼房渐渐成行,心情好得不得了。别人的酸言酸语根本就影响不到她的好心情。如今每天都乐呵呵的,逢人就笑。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村里的人也乐意给刘妈这个面子,所以刘妈如今在村子里的人缘是特别的好。毕竟现在的刘富足家可不同往日了,瞅着往上盖的楼房,想找碴的人都得掂量下自己的份量了。
话题扯远了,刘妈把猪肝和粉肠清洗干净了,放在案板上切了起来,她看了坐在门边椅子上的刘爸一眼说:“我说孩子他爸,咱们是不是也该买几十斤猪肉来腊起来了?趁现在天气还不错,不容易霉!”要是今年春节下雨那可就麻烦了,牛毛细雨,虽然不湿人。但下个几天几夜没完没了的,这些路都泥泞得很,出趟门也不容易,晾着的猪肉也容易酶,看着就不敢吃。
“急什么?还有半个月才过年呢,猪肉的事你就放心吧。我已经知会过三哥家了,他过两天就杀一头猪,咱几兄弟分了,价格就按市场上的给。”刘爸看着迅飘散的烟圈道。然后思绪渐渐转到楼房上面去了,过年前应该能把二楼封顶,年初的时候再在二楼楼顶上整两间一米来高的阁楼吧。一来可以放些粮食啥的,二来夏天的时候也可以上去吹吹风纳纳凉。到时再让他们里外都粉刷一下,挑个好日子就能迁进去了。
第一更到,晚点还有一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小说手打小说)离过年就还有半个月了,村子里人声鼎沸,从外地打工的人6续回到了老家。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厚了,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特别是小孩子,过年就是他们一年到头最期盼的日子了。春节不光能从亲戚手里接过一个个红彤彤的红包,春节前后的半个月里餐桌上更是鸡鸭鱼肉不缺,油水足得很,还有啊,糖果饼干瓜子也是随便吃。总之过年就是好啊,有新衣服穿,有肉吃还有红包拿,而且还不用上学,一天到晚就以玩为任务,难怪小孩子最喜欢过年呢。
刘沁爱睡懒觉,但最近她却没法睡得进去了。每天早上村子里总有那么几个人在五到八点的时候杀猪,刺耳急促的杀猪声总能把人从梦中惊醒。五点钟的时候被闹醒了一次,刘沁睁睁眼看着窗户外头漆黑的天色,还能倒头就睡。但刚入睡不久,又来那么一下,把她给惊醒了。一次两次还好,但一天早上来那么几三四次,刘沁都被折腾得睡不下去了。索性就起床了,看到另一张床上的哥哥弟弟还睡得和死猪一样,雷打不动。刘沁嫉妒死了,但她也只能无奈地望天。估计这种集体杀猪的日子恐怖会持续到年三十!
刘沁下楼的时候,刘爸刘妈已经起床了。他们看到刘沁都觉得很惊讶,放假以来,女儿通常是不睡到九点十点是不肯起床的,今天怎么那么反常了呢。刘沁只好无奈地解释了下,惹得他俩一阵好笑。
不过既然起来了,就让她刷牙洗脸后坐在厨房里的杌子上看着煮粥的火,美其名叫看着火候,其实不过是刘妈舍不得让孩子动手,让她在一旁烤烤火,顺便添几根柴罢了。刘沁也没拒绝,安静地托腮看着灶里的火苗,兀自出神。
此时刘爸拎着用稻草绑着的一对猪肝和小肠回来了,“这老牛家刚杀完猪,那猪下水卖猪的人不要,他家也吃不了那么多,我就买了点回来,便宜着咧。粥还没得吧?赶紧整治一下,让孩子们吃一顿好的,一会四哥他们来开工,顺便叫上他们!”
刘妈赶紧扔下擦桌子的抹布把那些东西接了过来,笑呵呵地说:“这天气贼冷了,这猪肝粉肠粥正好让大伙儿暖暖身子。”
如今她家的名声好听着咧,村子里如今哪个不夸赞她家厚道大方?也不枉费她家那么尽心地为这帮干活的那么精心准备午餐和晚餐了。
此时农村里搞建筑的工作并不多,待遇有两种算法:一是按日算,二是按平方收钱。不过不管是哪种,东家都得包两餐,如果不包的话就折合成金钱算提前算给他们。
而刘家给的工资就是按平方收钱的,刘爸体谅着这些做建筑的工人不容易。每天都顶着寒风跟着砖头泥浆打交道,好些个人的十只手指都爆裂得厉害,几乎没有完好的,都贴上了胶布呢。
况且是自己四哥带头来给自己建房子的,老计算着怎么帮着自己既节省材料,又能把房子建得尽善尽美。自己这当兄弟的也不能让他失了面子,于是每天的菜式肯定有一两个荤菜,不管是鸡肉还是猪肉都管够!这么一来,这帮建筑工人哪个不是吃得嘴巴流油的?话说,一个月下来,这么繁重的工作不但没瘦下去,反倒是胖了一些。而且晚上睡觉时他们和自家婆娘一说,看着当家的大了一圈的腰身,乐得她们如同自己吃了大餐一样。这可不,自己当家的吃得好了比自己吃得好还让人开心。于是在她们这群妇女的宣扬下,刘富足家待人厚道大方的名声就传得全村皆知了。
如此一来,刘妈是乐得见牙不见眼了,本来她还一直反对着买那么多肉菜来着,自己家的吃不了多少,白白便宜了别人。在她的想法里,反正每天都得给他们工钱了,伙食上就应该省省,一天有个荤菜给他们就行了,犯得着侍候得那么好么?村尾肥嫂家建平房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两天才买个一斤猪肉,平常最多就是炒个蛋应付了事了。人家不照样建好了平房?而且还省了好几百的伙食呢。
不过省是省了几百块的菜钱,但也落了个刻薄吝啬的名声。如今听到刘妈家的名声那么好,那个肥嫂一见到刘妈就免不了在嘴巴上讨点便宜,酸她几句,最好能刺得刘妈心里不舒服才好。
刘妈看着家里那占地一百二十平的楼房渐渐成行,心情好得不得了。别人的酸言酸语根本就影响不到她的好心情。如今每天都乐呵呵的,逢人就笑。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村里的人也乐意给刘妈这个面子,所以刘妈如今在村子里的人缘是特别的好。毕竟现在的刘富足家可不同往日了,瞅着往上盖的楼房,想找碴的人都得掂量下自己的份量了。
话题扯远了,刘妈把猪肝和粉肠清洗干净了,放在案板上切了起来,她看了坐在门边椅子上的刘爸一眼说:“我说孩子他爸,咱们是不是也该买几十斤猪肉来腊起来了?趁现在天气还不错,不容易霉!”要是今年春节下雨那可就麻烦了,牛毛细雨,虽然不湿人。但下个几天几夜没完没了的,这些路都泥泞得很,出趟门也不容易,晾着的猪肉也容易酶,看着就不敢吃。
“急什么?还有半个月才过年呢,猪肉的事你就放心吧。我已经知会过三哥家了,他过两天就杀一头猪,咱几兄弟分了,价格就按市场上的给。”刘爸看着迅飘散的烟圈道。然后思绪渐渐转到楼房上面去了,过年前应该能把二楼封顶,年初的时候再在二楼楼顶上整两间一米来高的阁楼吧。一来可以放些粮食啥的,二来夏天的时候也可以上去吹吹风纳纳凉。到时再让他们里外都粉刷一下,挑个好日子就能迁进去了。
第一更到,晚点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