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六章 西楚霸王(下)

    项羽即兴演讲,又用实战取得战果,证明一个观点:非战之罪,乃天要亡他。

    项羽大破汉军,阵亡两人,率领二十六骑突出重围,抵达乌江。

    前有乌江水,后有汉追兵。这下,项羽真的是无路可跑。

    就在此时,一个人出现给项羽带来希望。这个人就是乌江亭长。

    当项羽杀出重围,来到乌江,看见有一人正在等着他。项羽下意识会想两个问题:他是谁?

    他为什么会在这里?

    乌江亭长首先要进行自我介绍,又说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通过太史公留下的《项羽本纪》记载,这个乌江亭长说了这样的话:听闻,项王在中原战事不利,我再此等候,迎接你回江东。

    这句话,听上去很合理。

    汉四年九月,刘邦和项羽议和。

    汉五年十月,刘邦背信弃义,追击项羽,在阳夏、固陵开战。

    汉五年十一月,刘项在陈下交战。

    汉五年十二年,垓下之战,项羽突围。

    项羽战事不利,率军南逃,传到江东,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乌江亭长收到消息,来到乌江,等候项羽,这也说的通。

    项羽率军突围,来到乌江,有人前来迎接。只要过了乌江,他不仅能够摆脱汉军追杀,还有机会卷土重来。他突围南下,就是为了渡江。然,一个反常的情况出现了:项羽拒绝渡江。

    对于,这种反常现象,有四种观点:

    1.愧对江东父老:八千子弟渡江而西,无一生还。

    2.将项羽塑造成一个大英雄:不愿战火再起,以死,止息天下兵戈。用自己的命,来结束战争,不让百姓遭受战乱之苦。

    3.黑项羽,说他性格多疑,认为乌江亭长不是真的想救他。

    4.哀莫大于心死:虞姬地死和八千子弟战死,这双重打击,让项羽生无可恋。

    还有最后一个观点:项羽战死之地不是乌江,而是叫定远城。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项羽为什么逃到乌江,明明可以渡河,摆脱汉军追捕,却选择不走了。项羽不走,一定是发生了什么。

    用现在观点分析,项羽出现这种反常举动与最后一个人见面有关。也可以说,项羽选择不渡江与乌江亭长有很大的关系。

    来看一下,项羽和乌江亭长之间的对话。

    乌江亭长见汉军即将而来,很着急,说了这样一段话: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乌江亭长说这句话,只有一个目的:让项羽快快渡江,东山再起。哪怕,不能东山再起,也能割据江东为王。

    这句话,传到当事人项羽哪里,却变了味道:他败了,败得很惨。中原回不去了,只能退守江东,裂土为王。

    乌江亭长这句话是想劝项羽赶快过江,但,项羽听了,却被这句话点醒:他再也不能回到西楚霸王辉煌时代。

    他南逃江东,就是为了卷土重来,北上中原,争霸天下。这句话就告诉项羽,你的时代,已经过去。

    未来,你只能蜷缩在江东,当个小王。

    项羽向来心高气傲,分封诸侯,建立西楚霸王时代。这是他,取得最辉煌的成就。

    当初,他分封天下,号令诸侯,莫敢不从。

    现在,他只能当个小王。

    他从天上,掉落地狱,这种失落感,很难接受。

    项羽接受不了这种现实,活着也没什么意思。所以,项羽说了一句:天要亡我,何渡为。

    就这样,项羽陷入一个思想误区。他很能打,却为何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江山丢了,美人也没有了。他渡江东,又不能卷土重来。苟延残喘的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他,不想自立江东。

    他,要守护西楚霸王最后的尊严。

    哪怕要死,他也要做西楚霸王。

    项羽悲从中来,不能自拔。

    曾经,有多辉煌。

    现在,就有多落寞。

    项羽说了这样的话:我率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项羽愧对江东八千将士,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哪怕江东父老不怪罪他,他也过不去这道坎。

    项羽认识乌江亭长,也感谢他来搭救。所以,他送给乌江亭长一个礼物:乌骓。

    项羽说了这样的话,来表达他和乌骓之间的感情: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项羽安顿好跟他出生入死的战马乌骓,又做了最后一个决定:维护他西楚霸王最后的荣耀。

    也是为了他建立西楚霸王时代,画上一个终结。

    项羽让二十六骑下马,手持短兵接战。

    这一战,二十六骑很悲壮。

    这一战,项羽很能打。他将西楚霸王的勇猛,发挥到最巅峰。

    他一人斩杀,汉军百人,尸体堆成一坐小丘。项羽身被十余创,依旧傲然而立,维护西楚霸王最后的荣光。

    战斗中,项羽居高临下,看见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吕马童。

    吕马童出生不详,他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汉元年,刘邦出汉中,攻打三秦。吕马童在好畤以郎中骑将加入刘邦阵营。

    吕马童第二次被历史记住,是在汉四年十一月,韩信伐齐第二仗:高密之战。

    吕马童在攻打龙且战役中,表现很优秀,因战功,累升至骑司马。

    追杀项羽,是吕马童第三次被历史记住。

    吕马童和项羽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被项羽称为故人?

    由于,吕马童在史书中记载不多,很难推断他与项羽的关系。从故人一词和《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和吕马童是老相识,否则项羽不会在身陷重围就能认出吕马童。

    一个是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另一个是汉军骑司马。这两人之间怎会成为故友?

    对于,这种疑惑,有三种观点:

    1.吕马童是项羽的部将,也是项氏吴中起义,核心成员之一。吕马童的身份,是叛将。

    2.吕马童是秦人,是章邯部将。项羽围困章邯,打了八个月。吕马童作战英勇,给项羽留下了深刻印象。

    3.项羽未成名前到处流亡,在患难的时候,认识了吕马童。也可以说,吕马童是项羽患难之交。因为战乱,项羽和吕马童有很长一段时间,失去联系,却没想到在乌江相逢。

    进而有了一个新的故事:项羽死前与吕马童相认。

    项羽见到老朋友,百感交集。只可惜,他们属于不同阵营。项羽左右都是死,他决定把这个功劳让给老朋友。

    对于上面三种观点,我更认为第三种。

    项羽成年后向来自负,连韩信、曹参等人物都不放在眼中,却在乱军之中,认出吕马童。这说明,项羽和吕马童之间发生了什么深刻的事情,且值得被记住。

    记住一个人,总要有回忆。

    太史公在《项羽本纪》这段记载,也让吕马童与项羽的关系成为了千古谜团。

    总之,项羽没想到最后一次冲杀,临死前还能看见熟人,大呼一声:若非吾故人乎!

    汉将王翳见眼前这位楚将,好生勇猛,独自一人,斩杀汉军百人,吓得四周将士,不敢上前。忽然,他听见那勇猛的楚将,大喊吕马童。他问了一句:此人是谁。

    吕马童回答:他是项羽。

    王翳听了,来了战斗精神。项羽能打,也只有一人。汉军数千人,还战胜不了他。

    拿下项羽,哪怕是他的尸体中任何一部分,都能封侯。高官厚禄,后半生的幸福,就在项羽身上。

    随后,王翳下了一个命令:杀。

    项羽力气衰竭,无力再战。

    他又说了一句话:我听说刘季老儿,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

    项羽不想打了,也不会被俘虏。他是西楚霸王,是这个时代,最骄傲的人。

    没有谁能杀死他,也不能被别人杀死。

    项羽拿起长剑,自刎而死,告别了这个曾经令他无比眷恋、无比自傲的西楚霸王时代。

    他虽死,名优在。他永远都是西楚霸王。

    刘邦结束了项羽西楚霸王时代,却没有结束西楚霸王的英明。

    项羽告别历史舞台,年仅三十一岁。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有422位。然,西楚霸王,只有一位。他就是项羽。

    都说,成王败寇。胜利一方,总会贬低失败的一方。但,项羽却成为了例外,深受后人喜欢。

    后人为了纪念项羽,写了很多诗歌,赞美他。其中,李清照写了一首《夏日绝句》,来祭奠这位大英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敢过江东。

    项羽死了,也标志着西楚霸王时代结束。同时,也象征着属于刘邦新时代来临。

    但,楚汉蔓延,战火还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