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淮阴侯韩信被诛
刘邦在前线平叛,尤其是东垣之战,取得骄傲战果:攻破东垣,击败赵王利。
随着俘获的陈豨部将不断增多,刘邦得到一个消息:淮阴侯韩信,怂恿陈豨叛汉,自己在长安做为内应。
刘邦得知这个消息,并没有出现害怕。因为,他相信一个人,他的老婆吕雉。
在旁人眼中,吕雉是个弱女子。但,在刘邦眼中,这个弱女子足以让很多男儿折腰。
有她在,长安不会有失。
但,刘邦不敢大意,还是准备回长安,处理这件事。
汉十一年正月,淮阴侯韩信谋反。那么,身为弱女子吕雉又会如何应对这场风波,守住长安,守住汉家天下。
话说,韩信没遇到刘邦之前,他的人生一塌糊涂。
没钱安葬母亲,蹭饭不被待见,遭受胯下之辱,去项羽哪里也没混出头来。
遇到夏侯婴,保住一命,被提拔为治栗都尉。
遇到萧何,被刘邦封为汉大将军。
京索之战,韩信一战成名,扭转彭城惨败的局势。
从此,韩信的人生,犹如开挂一般。
用了四个月,定魏破代亡赵降燕。
又用了四个月,攻破齐国。
垓下之战,逼得西楚霸王无路可退,来了一个乌江自刎。
韩信因为军功显赫,被刘邦封为楚王,定都下邳,掌管近一百城。这也是他的人生,走向高峰。
然,韩信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
楚国舍人栾说,告韩信谋反。
刘邦采纳陈平计策,伪游云梦,擒拿韩信。
韩信因为表现态度良好,送上钟离昩的脑袋。再加上,刘邦没有实证,又念及韩信大功。
刘邦剥夺了韩信王爵,贬他为淮阴侯,并先囚禁洛阳,后囚禁长安。
这一次,韩信谋反,被一个人告了。
这个人是谁,史料没有记载。但,留下了一个名字:家臣弟。
韩信有个家臣不知道做了什么事,差点被杀。其弟为了救兄长,就把韩信谋反的事情揭发。
既然是家臣,就会知道韩信的秘密。
韩信被贬为侯,对刘邦不满的情绪,被进一步放大。
阳夏侯陈豨离开长安时,辞别韩信时,说的那些话,也被说了出来。
韩信借着刘邦率军平叛,秘密准备,响应叛军,以假传召令的形式,释放刑徒,攻杀吕后和太子。
家臣弟说韩信谋反,还将细节都说了出来。
吕后听了,就要足够重视。
外有陈豨反叛,内有韩信隐患。
这一刻,身为女人的吕后站了出来。
她要守住长安,守住汉家天下,就要解决韩信隐患。
吕后得知韩信谋反后,找了一个人商量。
这个人就是对韩信有知遇之恩的萧何。
吕后想把韩信召来,又担心对方不肯就范,还容易激怒对方,扩大事端。
吕后见到萧何先把韩信家臣弟说的那些话,以及谋反的证据摆出来。
随后,吕后问了一句话:事态紧急,该怎么办。
吕后和萧何具体说了什么,史料没有明确记载。
但,记载了吕后和萧何对话之后,商量出一个对策:以刘邦平定叛乱获胜为由,欺诈韩信入宫,将其擒拿。
引诱韩信入宫的任务,由萧何负责。
这里有个问题:吕后为什么找萧何商议,除掉韩信?
有两种观点:
1.萧何是汉相,不仅为刘邦提供粮草,修建国都,还要辅佐太子治理国家。平定叛乱,守住长安,也是分内事。
2.吕后慧眼独具:她相信萧何的能力,也相信萧何忠于大汉。
当然,还有种观点,是吕后对萧何发出的试探。
萧何向吕后表明忠心,前往淮阴侯韩信府邸,说了两句话。
1.刘邦平叛大获全胜。
2.陈豨俘获被杀。
平叛大胜,刘邦历来有个习惯,喜欢开庆功宴。
诸侯都要来,祝贺刘邦平叛得胜。
陈豨叛乱,刘邦出征前,邀请韩信一同前往。韩信以生病为由,拒绝了。
韩信预估了陈豨的叛乱实力,也评估了刘邦平叛的能力。
代国、赵国、云中郡、雁门郡、晋阳郡等皆出现动乱。此次动乱,规模大,波及面广,很难在短时间内平定。在韩信看来,至少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平定。
可,刘邦汉十年九月出征,到汉十一年一月,用了三个月,就平定叛乱。
陈豨被俘,还被杀死。
是刘邦能力太强,还是陈豨能力太弱。
如果说是其他人来传达这个消息,韩信会多次论证。但,韩信知道萧何的为人,不会撒谎。
韩信也不知道这是萧何和吕后定下的计策,欺诈他入宫。韩信更不知道,自己身边有人背叛,还把他密谋的那些事,全部上告吕后。
萧何知道韩信谋反,他来见韩信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入宫。也可以说,萧何是清醒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韩信不知道,蒙在鼓里,暗自纳闷。
萧何能说,也会演戏,尤其是面对韩信,必须要有演帝级别。否则,就会露馅。
韩信不会演戏,只会装。他用得最多的招数:装病。
自从韩信在云梦,被刘邦擒拿,贬为淮阴侯,就一直装病,不上朝,也不会客。
这一次,韩信也不例外。
刘邦大胜归来,举行庆功宴,他也装病不去。
韩信心想:我不去,刘邦也不会注意他。
萧何继续做韩信的思想工作,先说了当前局势:陈豨叛乱,朝中人人自危。诸侯前来参加庆功宴,就是为了表明忠心。
接着,萧何表明自己前来的目的:我来,就是邀请你入宫。
最后,萧何摆明态度:即使有病,也要去。
言下之意:刘邦让我来请你,你不去,我不好交差。
韩信不知道是欺诈,更不知道是计。
萧何亲自来迎接他,韩信也不能说不去。
若不是萧何,不仅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也没有韩信征战诸侯的故事。
现在,萧何与韩信留下了最后一个故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然,这个故事多了一个女主角:吕后。
韩信进宫,吕后和萧何所谋,成功了第一步。
接着,就是吕后隆重登场。
韩信进宫,察觉到气氛不对。
吕后立马下令,把韩信捆起来。
吕后做事果断,不会学刘邦考虑太多。抓了韩信,就准备在长乐宫的钟室杀了他。
韩信面对生死一线,总会临阵发挥,救自己一命。
第一次,刘邦是汉王,他犯罪差点被斩,说了这样一句话:汉王不想要得天下!为什么要斩杀替他打天下的壮士。
第二次,刘邦是大汉皇帝,在云梦擒拿韩信。韩信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说了这样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下定,我固当死。
现在,韩信说了这样一句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岂非天哉!
吕后没有饶韩信,不仅把他杀了,还夷信三族。
据记载:韩信死得很惨,吕后让宫中侍女,把韩信吊在钟楼,上不见天,下不着地,不用铁器,只用削尖的竹竿生生捅死了韩信。
在这里就会有个疑惑:吕后为什么不直接杀了韩信?反而,折磨他?
有三种观点:
1.杜撰的三不杀的免死金牌。
据说,刘邦感念韩信为他立下汗马功劳,说了三不杀:不见天,不着地,不用铁器。
2.吕后杀韩信时,是攻其不备,用宫女,才不会让人生疑。
3.吕后对韩信有恨:羞辱。
对于韩信的死,流传下来,有两种观点。
1.宫女拿铁锤,活活将韩信打死。
话说,荥阳之战,陷入僵持。韩信做了一件事:讨封。
刘邦很生气,但,在张良、陈平两位谋臣的提醒下,为了大局,忍了。
刘邦派张良去齐国临淄,封韩信为三齐王。
所谓三齐王,指的是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人间君王齐。
鸿沟议和,刘邦违反协议,追杀项羽。为了号召诸侯,共同参加追杀项羽的行动。
刘邦不仅许诺韩信割土称王,平分天下。还向韩信许诺五不杀。
所谓五不杀指的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王不死、没有杀他的刀、没有捆他的绳。
韩信这才率领三十万齐军南下,加入追杀行动。
简单说,刘邦保证不杀韩信。
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又在云梦擒拿韩信贬为淮阴侯,就相当于废了三齐王的诺言。
吕后逮捕韩信,要杀他,就要绕过五不杀的铁令。
吕后和萧何商议把韩信骗进宫是这样做的:没有捆绑的绳、不用杀他的到、不让他见君、不见天、不见地,指挥宫女拿铁锤,椎杀韩信,活活将他打死。
2.用竹剑杀死韩信。
还有个版本是说,刘邦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与汉土,绝不加兵刃与身。
吕后杀韩信,用大钟罩在韩信头上,让他不见天。
又用白布缠住韩信,让他脚悬空与地面,没有捆他的绳,不能顶天立地。
不让他见君,又用竹剑,将韩信杀死。
这两种观点,那个正确,史料没有记载。
对于,韩信谋反,这件事历来争论不休。历史上,对韩信有没有谋反,也是一个谜底。
说他谋反的人有以下证据:
1.楚国舍人栾说告韩信谋反。
刘邦采纳陈平计策,出游云梦,擒拿韩信。念及功勋不杀,贬为淮阴侯。
2.淮阴侯家臣弟秘告韩信谋反。
吕后与萧何商议,诱杀韩信。
3.韩信与陈豨密谋的那些事泄露。
4.接纳大汉皇帝名单上钟离昩
说他没有谋反的人,有以下证据。
1.武涉、蒯通游说韩信三足鼎立,韩信不为所动。
2.逼杀好友钟离昩,并主动送上人头。
3.韩信有能力,若真的反,是大汉最麻烦的敌人。
4.韩信临终遗言: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5.蒯通旁证: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韩信是否谋反,与他被杀的手段,也成为了千古谜底。但,韩信有谋反的实力,就是大汉最危险的敌人。
韩信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天之骄子。
这个男儿从吃不起饭,到军功显赫,再到裂土封王,令无数男儿追捧。
他拥有多种荣誉,比如汉初三杰、汉初三将、国士无双、兵家四圣。
他是兵家杰出代表人物,后世给他兵仙、神帅的称谓。
他的成就非凡,京索之战登台、暗度袭魏、一战破代、背水灭赵、不战降燕、水攻龙且、四月灭齐、垓下决战、楚歌灭楚。
他也留下了很多典故:背水列阵、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谁也没想到这个帮助汉家天下建立的男儿,先被夺去军权,又被改封楚王,再云梦朝见被擒。谁也没想到,征战诸侯,军功显赫的韩信,竟然死在了吕后手中。
韩信告别了历史舞台,但,他的事迹,他的传说,一直都在。
对大汉最有威胁的韩信走了,下一个淡出历史舞台的诸侯王也被列入除掉的名单中,这个诸侯王就是梁王彭越。
随着俘获的陈豨部将不断增多,刘邦得到一个消息:淮阴侯韩信,怂恿陈豨叛汉,自己在长安做为内应。
刘邦得知这个消息,并没有出现害怕。因为,他相信一个人,他的老婆吕雉。
在旁人眼中,吕雉是个弱女子。但,在刘邦眼中,这个弱女子足以让很多男儿折腰。
有她在,长安不会有失。
但,刘邦不敢大意,还是准备回长安,处理这件事。
汉十一年正月,淮阴侯韩信谋反。那么,身为弱女子吕雉又会如何应对这场风波,守住长安,守住汉家天下。
话说,韩信没遇到刘邦之前,他的人生一塌糊涂。
没钱安葬母亲,蹭饭不被待见,遭受胯下之辱,去项羽哪里也没混出头来。
遇到夏侯婴,保住一命,被提拔为治栗都尉。
遇到萧何,被刘邦封为汉大将军。
京索之战,韩信一战成名,扭转彭城惨败的局势。
从此,韩信的人生,犹如开挂一般。
用了四个月,定魏破代亡赵降燕。
又用了四个月,攻破齐国。
垓下之战,逼得西楚霸王无路可退,来了一个乌江自刎。
韩信因为军功显赫,被刘邦封为楚王,定都下邳,掌管近一百城。这也是他的人生,走向高峰。
然,韩信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
楚国舍人栾说,告韩信谋反。
刘邦采纳陈平计策,伪游云梦,擒拿韩信。
韩信因为表现态度良好,送上钟离昩的脑袋。再加上,刘邦没有实证,又念及韩信大功。
刘邦剥夺了韩信王爵,贬他为淮阴侯,并先囚禁洛阳,后囚禁长安。
这一次,韩信谋反,被一个人告了。
这个人是谁,史料没有记载。但,留下了一个名字:家臣弟。
韩信有个家臣不知道做了什么事,差点被杀。其弟为了救兄长,就把韩信谋反的事情揭发。
既然是家臣,就会知道韩信的秘密。
韩信被贬为侯,对刘邦不满的情绪,被进一步放大。
阳夏侯陈豨离开长安时,辞别韩信时,说的那些话,也被说了出来。
韩信借着刘邦率军平叛,秘密准备,响应叛军,以假传召令的形式,释放刑徒,攻杀吕后和太子。
家臣弟说韩信谋反,还将细节都说了出来。
吕后听了,就要足够重视。
外有陈豨反叛,内有韩信隐患。
这一刻,身为女人的吕后站了出来。
她要守住长安,守住汉家天下,就要解决韩信隐患。
吕后得知韩信谋反后,找了一个人商量。
这个人就是对韩信有知遇之恩的萧何。
吕后想把韩信召来,又担心对方不肯就范,还容易激怒对方,扩大事端。
吕后见到萧何先把韩信家臣弟说的那些话,以及谋反的证据摆出来。
随后,吕后问了一句话:事态紧急,该怎么办。
吕后和萧何具体说了什么,史料没有明确记载。
但,记载了吕后和萧何对话之后,商量出一个对策:以刘邦平定叛乱获胜为由,欺诈韩信入宫,将其擒拿。
引诱韩信入宫的任务,由萧何负责。
这里有个问题:吕后为什么找萧何商议,除掉韩信?
有两种观点:
1.萧何是汉相,不仅为刘邦提供粮草,修建国都,还要辅佐太子治理国家。平定叛乱,守住长安,也是分内事。
2.吕后慧眼独具:她相信萧何的能力,也相信萧何忠于大汉。
当然,还有种观点,是吕后对萧何发出的试探。
萧何向吕后表明忠心,前往淮阴侯韩信府邸,说了两句话。
1.刘邦平叛大获全胜。
2.陈豨俘获被杀。
平叛大胜,刘邦历来有个习惯,喜欢开庆功宴。
诸侯都要来,祝贺刘邦平叛得胜。
陈豨叛乱,刘邦出征前,邀请韩信一同前往。韩信以生病为由,拒绝了。
韩信预估了陈豨的叛乱实力,也评估了刘邦平叛的能力。
代国、赵国、云中郡、雁门郡、晋阳郡等皆出现动乱。此次动乱,规模大,波及面广,很难在短时间内平定。在韩信看来,至少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平定。
可,刘邦汉十年九月出征,到汉十一年一月,用了三个月,就平定叛乱。
陈豨被俘,还被杀死。
是刘邦能力太强,还是陈豨能力太弱。
如果说是其他人来传达这个消息,韩信会多次论证。但,韩信知道萧何的为人,不会撒谎。
韩信也不知道这是萧何和吕后定下的计策,欺诈他入宫。韩信更不知道,自己身边有人背叛,还把他密谋的那些事,全部上告吕后。
萧何知道韩信谋反,他来见韩信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入宫。也可以说,萧何是清醒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韩信不知道,蒙在鼓里,暗自纳闷。
萧何能说,也会演戏,尤其是面对韩信,必须要有演帝级别。否则,就会露馅。
韩信不会演戏,只会装。他用得最多的招数:装病。
自从韩信在云梦,被刘邦擒拿,贬为淮阴侯,就一直装病,不上朝,也不会客。
这一次,韩信也不例外。
刘邦大胜归来,举行庆功宴,他也装病不去。
韩信心想:我不去,刘邦也不会注意他。
萧何继续做韩信的思想工作,先说了当前局势:陈豨叛乱,朝中人人自危。诸侯前来参加庆功宴,就是为了表明忠心。
接着,萧何表明自己前来的目的:我来,就是邀请你入宫。
最后,萧何摆明态度:即使有病,也要去。
言下之意:刘邦让我来请你,你不去,我不好交差。
韩信不知道是欺诈,更不知道是计。
萧何亲自来迎接他,韩信也不能说不去。
若不是萧何,不仅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也没有韩信征战诸侯的故事。
现在,萧何与韩信留下了最后一个故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然,这个故事多了一个女主角:吕后。
韩信进宫,吕后和萧何所谋,成功了第一步。
接着,就是吕后隆重登场。
韩信进宫,察觉到气氛不对。
吕后立马下令,把韩信捆起来。
吕后做事果断,不会学刘邦考虑太多。抓了韩信,就准备在长乐宫的钟室杀了他。
韩信面对生死一线,总会临阵发挥,救自己一命。
第一次,刘邦是汉王,他犯罪差点被斩,说了这样一句话:汉王不想要得天下!为什么要斩杀替他打天下的壮士。
第二次,刘邦是大汉皇帝,在云梦擒拿韩信。韩信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说了这样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下定,我固当死。
现在,韩信说了这样一句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岂非天哉!
吕后没有饶韩信,不仅把他杀了,还夷信三族。
据记载:韩信死得很惨,吕后让宫中侍女,把韩信吊在钟楼,上不见天,下不着地,不用铁器,只用削尖的竹竿生生捅死了韩信。
在这里就会有个疑惑:吕后为什么不直接杀了韩信?反而,折磨他?
有三种观点:
1.杜撰的三不杀的免死金牌。
据说,刘邦感念韩信为他立下汗马功劳,说了三不杀:不见天,不着地,不用铁器。
2.吕后杀韩信时,是攻其不备,用宫女,才不会让人生疑。
3.吕后对韩信有恨:羞辱。
对于韩信的死,流传下来,有两种观点。
1.宫女拿铁锤,活活将韩信打死。
话说,荥阳之战,陷入僵持。韩信做了一件事:讨封。
刘邦很生气,但,在张良、陈平两位谋臣的提醒下,为了大局,忍了。
刘邦派张良去齐国临淄,封韩信为三齐王。
所谓三齐王,指的是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人间君王齐。
鸿沟议和,刘邦违反协议,追杀项羽。为了号召诸侯,共同参加追杀项羽的行动。
刘邦不仅许诺韩信割土称王,平分天下。还向韩信许诺五不杀。
所谓五不杀指的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王不死、没有杀他的刀、没有捆他的绳。
韩信这才率领三十万齐军南下,加入追杀行动。
简单说,刘邦保证不杀韩信。
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又在云梦擒拿韩信贬为淮阴侯,就相当于废了三齐王的诺言。
吕后逮捕韩信,要杀他,就要绕过五不杀的铁令。
吕后和萧何商议把韩信骗进宫是这样做的:没有捆绑的绳、不用杀他的到、不让他见君、不见天、不见地,指挥宫女拿铁锤,椎杀韩信,活活将他打死。
2.用竹剑杀死韩信。
还有个版本是说,刘邦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与汉土,绝不加兵刃与身。
吕后杀韩信,用大钟罩在韩信头上,让他不见天。
又用白布缠住韩信,让他脚悬空与地面,没有捆他的绳,不能顶天立地。
不让他见君,又用竹剑,将韩信杀死。
这两种观点,那个正确,史料没有记载。
对于,韩信谋反,这件事历来争论不休。历史上,对韩信有没有谋反,也是一个谜底。
说他谋反的人有以下证据:
1.楚国舍人栾说告韩信谋反。
刘邦采纳陈平计策,出游云梦,擒拿韩信。念及功勋不杀,贬为淮阴侯。
2.淮阴侯家臣弟秘告韩信谋反。
吕后与萧何商议,诱杀韩信。
3.韩信与陈豨密谋的那些事泄露。
4.接纳大汉皇帝名单上钟离昩
说他没有谋反的人,有以下证据。
1.武涉、蒯通游说韩信三足鼎立,韩信不为所动。
2.逼杀好友钟离昩,并主动送上人头。
3.韩信有能力,若真的反,是大汉最麻烦的敌人。
4.韩信临终遗言: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5.蒯通旁证: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韩信是否谋反,与他被杀的手段,也成为了千古谜底。但,韩信有谋反的实力,就是大汉最危险的敌人。
韩信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天之骄子。
这个男儿从吃不起饭,到军功显赫,再到裂土封王,令无数男儿追捧。
他拥有多种荣誉,比如汉初三杰、汉初三将、国士无双、兵家四圣。
他是兵家杰出代表人物,后世给他兵仙、神帅的称谓。
他的成就非凡,京索之战登台、暗度袭魏、一战破代、背水灭赵、不战降燕、水攻龙且、四月灭齐、垓下决战、楚歌灭楚。
他也留下了很多典故:背水列阵、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谁也没想到这个帮助汉家天下建立的男儿,先被夺去军权,又被改封楚王,再云梦朝见被擒。谁也没想到,征战诸侯,军功显赫的韩信,竟然死在了吕后手中。
韩信告别了历史舞台,但,他的事迹,他的传说,一直都在。
对大汉最有威胁的韩信走了,下一个淡出历史舞台的诸侯王也被列入除掉的名单中,这个诸侯王就是梁王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