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曹操求援(第七更,求首订)
“那事到如今,孟德又有什么高见呢?”袁绍不由问计道。
曹操说道:“我觉得,此时不易急速返回汝南,说句有些过分的话,反正袁家已经被灭了,便是此时急着赶回汝南也没什么用。
不如放缓速度,做好准备,以求全功!”
“放缓速度?做好准备?可就算是放缓了速度,又能做好什么准备呢?”袁绍皱眉道。
曹操说道:“当然是广邀义士,共诛陈家了!”
“广邀义士?呵呵,孟德,当日虎牢关上,那些诸侯的嘴脸你不是没看到,如今我还能去哪广邀义士呀!”袁绍苦笑道。
曹操说道:“本初此言差矣,当日虎牢关上诸侯,皆是为讨董而来,他们与本初和我并无太大交情。
陈家之事,虽说也能算是国事,但终究还是袁家私事的因素大些,他们不远插手,也是情理之中。
但如今咱们再邀义士,就不会邀请这些人了。
而是邀请咱们亲朋嫡系。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东汉,难道就没有愿意为袁家报仇的朋友吗?
我曹操为官多年,也积累下很多人脉,远的不说,便是近在眼前的陈留太守张邈,手握兵权的济北相鲍信,皆是我的好友。
若我亲自去兖州邀请他们,他们必定不会推辞,定会发大军前来支援的!”
“孟德此言,真乃金玉良言也!我这就写信,邀请袁家的门生们前来助阵!
不过东汉官场上,袁家门生虽然遍及四方,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冀州。
而冀州距此路途遥远,一时半会怕是赶不过来。
所以当前咱们能够依靠的主要力量,便是兖州陈留太守张邈和济北相鲍信了,他们皆是孟德好友,那便请孟德亲自走一趟,为我邀来援兵吧!”袁绍大喜道。
曹操郑重道:“请本初放心,我定会将大军带回来,助你破陈!”
随后曹操便带着亲信部曲,与袁绍分道扬镳,前往兖州了。
……
深夜。
天空乌云密布,世界漆黑如墨。
但孙坚帐内却是灯火通明。
孙坚、孙策、吴景、祖茂、韩当、黄盖、程普等高层将领聚在一起,正在召开一场决定孙家前途命运的高层会议。
“主公,难道你真想跟着袁术去汝南报仇不成?”祖茂抢先问道。
“是啊,父亲,这陈家可不好惹,我听闻今日袁绍曹操去拜访颍川学院的院长荀爽,想让以荀家为首的颍川学院支持袁家。
但那荀爽却顾左右而言他,始终没有给出承诺,显然是不愿与陈家为敌!”孙策沉声道。
吴景沉吟道:“以荀家实力,在袁家的邀请下,都不愿与陈家为敌。看来这陈家的力量,远比咱们先前想象的要恐怖的多。咱们贸然与之为敌,恐怕前景不妙啊!”
“最重要的是,那袁术也不是什么好鸟,这袁家兄弟都是心性凉薄之辈,跟着他们,吃苦受累都是咱们的,立功得赏都是他们的。
就算咱们辛辛苦苦的帮他们打败了陈家,恐怕最后也得不到什么好处!”黄盖愤愤不平的说道。
眼中众将皆是心有疑虑,不看好这场战争。
孙坚不由长叹一声,说道:“我又何尝不知,跟着袁家兄弟,不会有什么好前程的。可事到如今,咱们又能退去何处呢?”
对于孙坚来说,他如今确实是有些进退维谷。
他这支部队,本是从长沙起兵的,当时孙坚是长沙太守,接到讨董檄文,便决定起兵讨董。
不过孙坚跟其他讨董诸侯不一样。
他太狂傲了,或者说,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你说你起兵就起兵,讨董就讨董。
这个时节东汉国内起兵讨董的诸侯多了去了,也不差你一个,各地知道你是讨董部队,不仅不会阻止,还是给予支持呢。
你就老老实实带着军队,却酸枣跟其他讨董部队汇合就行了呗。
可孙坚偏不!
他宣布起兵讨董之后,紧接着就干了两件大事。
其一,是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
其二,是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
王睿是天下名士,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的宗贼叛乱。
因为孙坚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谈中,常常流露轻蔑之意。
对此,孙坚早就心存不满。
而王睿又与武陵太守曹寅合不来。
这次举兵讨伐董卓,王睿就宣称要先杀曹寅。
曹寅害怕被杀,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下达给孙坚,檄文中数说王睿的罪过,命令孙坚将他处死。
孙坚一看,正合我意,于是对其中破绽视而不见,直接就带着兵去把王睿给逼死了!
孙坚逼杀王睿之后,引军到达南阳。
下公文给南阳太守张咨,请他供应军粮。
当时孙坚部下已有万人,袁术也已上表,奏请以孙坚为代理中郎将。
但正式公文,还没有下达到各郡官员手中。
于是张咨就问手下应该如何对待。
手下说:“孙坚不过是邻郡的一个太守,他无权调发我们的粮饷。”
张咨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对孙坚不加理睬。
孙坚就以牛酒为礼物去拜访张咨,而张咨第二天只好也来答谢。
然后孙坚设宴款待,酒酣,孙坚的主簿进来禀报:“前有文书传给南阳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军用钱粮尚未备足,请将他逮捕交付主簿问个明白。”
张咨见势头不好,想要离去。
但四周已布满士兵,根本无路可走。
一会儿工夫,主簿又进来向孙坚请示:“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
说着,便令部下将张咨推出军门斩首。
此事过后,南阳郡府官员大为震惊,从此,孙坚想要什么,那边就给什么!
这两件事怎么说呢,应该是在道理上还都是可以狡辩一番的。
第一件事,别管孙坚到底有没有公报私仇的想法,至少他可以对外说他是听命行事。
第二件事,也可以对外解释为这是非常时期,为了筹备粮草而采取非常手段!
不过解释归解释,人心归人心。
很多事情,并不是可以解释,就能够得到谅解。
况且,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这两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
所以,这两件事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孙坚已经回不去长沙了。
曹操说道:“我觉得,此时不易急速返回汝南,说句有些过分的话,反正袁家已经被灭了,便是此时急着赶回汝南也没什么用。
不如放缓速度,做好准备,以求全功!”
“放缓速度?做好准备?可就算是放缓了速度,又能做好什么准备呢?”袁绍皱眉道。
曹操说道:“当然是广邀义士,共诛陈家了!”
“广邀义士?呵呵,孟德,当日虎牢关上,那些诸侯的嘴脸你不是没看到,如今我还能去哪广邀义士呀!”袁绍苦笑道。
曹操说道:“本初此言差矣,当日虎牢关上诸侯,皆是为讨董而来,他们与本初和我并无太大交情。
陈家之事,虽说也能算是国事,但终究还是袁家私事的因素大些,他们不远插手,也是情理之中。
但如今咱们再邀义士,就不会邀请这些人了。
而是邀请咱们亲朋嫡系。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东汉,难道就没有愿意为袁家报仇的朋友吗?
我曹操为官多年,也积累下很多人脉,远的不说,便是近在眼前的陈留太守张邈,手握兵权的济北相鲍信,皆是我的好友。
若我亲自去兖州邀请他们,他们必定不会推辞,定会发大军前来支援的!”
“孟德此言,真乃金玉良言也!我这就写信,邀请袁家的门生们前来助阵!
不过东汉官场上,袁家门生虽然遍及四方,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冀州。
而冀州距此路途遥远,一时半会怕是赶不过来。
所以当前咱们能够依靠的主要力量,便是兖州陈留太守张邈和济北相鲍信了,他们皆是孟德好友,那便请孟德亲自走一趟,为我邀来援兵吧!”袁绍大喜道。
曹操郑重道:“请本初放心,我定会将大军带回来,助你破陈!”
随后曹操便带着亲信部曲,与袁绍分道扬镳,前往兖州了。
……
深夜。
天空乌云密布,世界漆黑如墨。
但孙坚帐内却是灯火通明。
孙坚、孙策、吴景、祖茂、韩当、黄盖、程普等高层将领聚在一起,正在召开一场决定孙家前途命运的高层会议。
“主公,难道你真想跟着袁术去汝南报仇不成?”祖茂抢先问道。
“是啊,父亲,这陈家可不好惹,我听闻今日袁绍曹操去拜访颍川学院的院长荀爽,想让以荀家为首的颍川学院支持袁家。
但那荀爽却顾左右而言他,始终没有给出承诺,显然是不愿与陈家为敌!”孙策沉声道。
吴景沉吟道:“以荀家实力,在袁家的邀请下,都不愿与陈家为敌。看来这陈家的力量,远比咱们先前想象的要恐怖的多。咱们贸然与之为敌,恐怕前景不妙啊!”
“最重要的是,那袁术也不是什么好鸟,这袁家兄弟都是心性凉薄之辈,跟着他们,吃苦受累都是咱们的,立功得赏都是他们的。
就算咱们辛辛苦苦的帮他们打败了陈家,恐怕最后也得不到什么好处!”黄盖愤愤不平的说道。
眼中众将皆是心有疑虑,不看好这场战争。
孙坚不由长叹一声,说道:“我又何尝不知,跟着袁家兄弟,不会有什么好前程的。可事到如今,咱们又能退去何处呢?”
对于孙坚来说,他如今确实是有些进退维谷。
他这支部队,本是从长沙起兵的,当时孙坚是长沙太守,接到讨董檄文,便决定起兵讨董。
不过孙坚跟其他讨董诸侯不一样。
他太狂傲了,或者说,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你说你起兵就起兵,讨董就讨董。
这个时节东汉国内起兵讨董的诸侯多了去了,也不差你一个,各地知道你是讨董部队,不仅不会阻止,还是给予支持呢。
你就老老实实带着军队,却酸枣跟其他讨董部队汇合就行了呗。
可孙坚偏不!
他宣布起兵讨董之后,紧接着就干了两件大事。
其一,是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
其二,是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
王睿是天下名士,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的宗贼叛乱。
因为孙坚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谈中,常常流露轻蔑之意。
对此,孙坚早就心存不满。
而王睿又与武陵太守曹寅合不来。
这次举兵讨伐董卓,王睿就宣称要先杀曹寅。
曹寅害怕被杀,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下达给孙坚,檄文中数说王睿的罪过,命令孙坚将他处死。
孙坚一看,正合我意,于是对其中破绽视而不见,直接就带着兵去把王睿给逼死了!
孙坚逼杀王睿之后,引军到达南阳。
下公文给南阳太守张咨,请他供应军粮。
当时孙坚部下已有万人,袁术也已上表,奏请以孙坚为代理中郎将。
但正式公文,还没有下达到各郡官员手中。
于是张咨就问手下应该如何对待。
手下说:“孙坚不过是邻郡的一个太守,他无权调发我们的粮饷。”
张咨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对孙坚不加理睬。
孙坚就以牛酒为礼物去拜访张咨,而张咨第二天只好也来答谢。
然后孙坚设宴款待,酒酣,孙坚的主簿进来禀报:“前有文书传给南阳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军用钱粮尚未备足,请将他逮捕交付主簿问个明白。”
张咨见势头不好,想要离去。
但四周已布满士兵,根本无路可走。
一会儿工夫,主簿又进来向孙坚请示:“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
说着,便令部下将张咨推出军门斩首。
此事过后,南阳郡府官员大为震惊,从此,孙坚想要什么,那边就给什么!
这两件事怎么说呢,应该是在道理上还都是可以狡辩一番的。
第一件事,别管孙坚到底有没有公报私仇的想法,至少他可以对外说他是听命行事。
第二件事,也可以对外解释为这是非常时期,为了筹备粮草而采取非常手段!
不过解释归解释,人心归人心。
很多事情,并不是可以解释,就能够得到谅解。
况且,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这两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
所以,这两件事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孙坚已经回不去长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