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错综复杂
目前看来,朱棣的担心不无道理。
永乐朝刚刚建朝三载有余,除了失踪的朱允炆以及他的余党外,内有明教兴风作浪,外有鞑靼、瓦拉、倭寇、安南、莫卧儿、女真、甚至还有欧洲殖民者虎视眈眈、蠢蠢欲动,这些都是让朱棣最为头疼的地方。
“平外首先安内”的道理,朱棣是十分清楚的,虽然外敌环绕,但是朱棣非常自信,因为这些家伙们敢主动跳出来作死的,目前还没有一个。
不过,这些外族就像围在周围的鬣狗,只要找到机会,它们会毫不犹豫的扑上来咬上一口,对此,朱棣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
天大地大,不如找到朱允炆,消除建文朝的印记之大,朱棣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让更多的文人墨客以及朝中的有志之士,积极主动参与到《永乐大典》的编撰中。
对于转移天下注意力的这件事,朱棣会不余遗力的将它做好,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全力以赴争取最大的成功!
作为主编撰,谢缙接到了这个皇命是既忐忑又兴奋,忐忑的是害怕自己做不好,兴奋的是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
所以……在1403年,第一件大事是郑和下西洋,第二件大事就是谢缙牵头编撰《永乐大典》,第三件事就是穿越而来的张澜,他已经做好了一切,貌似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此时的主线任务,还是寻找朱允炆。
除了胡濙和侯显是朱棣直接委派,纪纲和姚广孝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期望能够为自己的主子出一把力,不过和纪纲不同,姚广孝介入进来,他其实有着自己的想法。
那就是……朱允炆为什么拥有“百万雄兵”,却干不过只有八百家兵起事的朱棣,这或许就是天下大势,因为朱棣最大的谋臣,非姚广孝莫属。
皇城,御花园。
“宝庆,在想什么呢?
为何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仁孝皇后徐氏看着一脸愁容的小妹子,有些心疼的问道。
“皇嫂,嫂娘。”宝庆噘着小嘴,看向了徐氏,“我想我认得干弟弟了,他那双眼睛真的会说话,我说什么他都能听懂。”
宝庆回忆着前不久的满月宴,还有惊心动魄的景山一行,感触颇深…尤其是对张澜,她简直全部挂念在了心中。
“好了,好了,你的皇兄也是为你好。
嫂娘给你做了你最爱的梅子汤,走吧,去喝一碗,解解暑,去去火气。”徐氏牵着宝庆的小手,走在御花园的石道上。
阳光下的背影,她们不像是嫂子和小姑子,倒像是一对母女一般,看似温情的背后,也有着一丝无奈和悲哀。
自从上次的遇袭事件,朱棣已经下旨,不仅仅是宝庆,就连自己的皇子、皇孙们都老实安静待着,不准踏出皇城一步。
又或者在自己的封地,加上护卫和安保,避免再出现类似遇袭事件,种种情况表明,这次袭击和明教脱不了干系。
违抗圣命者,全部交由宗人府查办,就连在金陵的太子朱高炽,也接到了相同的命令,虽然自己的老爹不喜自己,朱高炽还是踌躇满志,尽可能的做好一切,不给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来找自己的麻烦。
当然了,这里指的任何人中的魁首,就是自己的弟弟汉王朱高煦,另外朝中已经隐约分成两拨,一派以太子朱高炽为首,得到了姚广孝和谢缙、夏原吉一干文臣支持。
而汉王朱高煦则是由靖难起家的武将拥护,双方的力量可谓是半斤八两,人精的朱棣不可能不知道,但他更清楚的是:要想做好一个皇帝,最重要的就是“驾驭”和“平衡”,这两种手段非常重要!
当然了,还有一个深藏不露的赵王朱高燧,虽然他和朱高煦走的很近,如果说他没有自己的想法,那应该是鬼都不信。
历朝历代,皇家之争最后都是以杀戮一切开始,又以杀戮一切结束,没有人能够跳出这个轮回过往,因为皇位真的很香!
“这太奶奶滴,太憋屈了。”躺在炕上的张澜,彻底郁闷了。
他之前通过影响舅舅汪俊的脑电波,看看能不能让宝庆来看看自己,自己想多一些出去的机会,因为时不我待,张澜真的彻底郁闷了。
汪俊倒是见了侯显,也表达了这个意思,得到的结果就是,永乐帝朱棣严令现在的皇族洁身自好,非重大事件不许出皇城一步,所以……宝庆想来看张澜都不行,因为皇帝老儿不让。
“我的想个办法才成……”张澜大眼睛转动,看着一旁盯着他的哥哥张波,还有那个小跟班…不,应该是大跟班二傻子,应该叫王柱子才对。
张澜看了看外屋正在打扫的汪小花,胖胖的小手对着张波和王柱子招了招,轻轻的说道:“哥哥,二傻子你俩过来,我有事要说……”
京都,庆寿寺。
宽大的禅房中,檀香袅袅,香气阵阵。
姚广孝大和尚盘膝而坐,微闭着眼睛诵着经文,作为朱棣最大的支持者,是他建议朱棣以谢缙为主,带领几位文学大家编撰《永乐大典》,对于这件事,朱棣没有丝毫的犹豫,两个字:支持!
“师父,侯显出发了,在大直沽(天津卫之前的称呼)坐船南下。”禅房门口,一个黑须的中年僧人微躬着腰,低声说道。
“哦,这侯显好快啊!”姚广孝睁开了眼睛,看着禅房门口的方向,“觉醒,那件事准备的如何了?”
“回禀师父,一切已经妥当,觉远师弟正在等待你的命令。”觉醒赶紧说道。
“好,让觉远放手去做,这件事如果做好,在那个人面前,为师就能更进一步,你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姚广孝说完,闭上了眼睛。
“徒儿省得。”觉醒停顿了一下,见姚广孝再无其他吩咐,慢慢地离开了禅房。
禅房中,一缕香灰轻轻地跌落在香炉之中。
姚广孝口中的那个人无疑就是朱棣,姚广孝这次想在胡濙、侯显、纪纲之前找到朱允炆,目前看来…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永乐朝刚刚建朝三载有余,除了失踪的朱允炆以及他的余党外,内有明教兴风作浪,外有鞑靼、瓦拉、倭寇、安南、莫卧儿、女真、甚至还有欧洲殖民者虎视眈眈、蠢蠢欲动,这些都是让朱棣最为头疼的地方。
“平外首先安内”的道理,朱棣是十分清楚的,虽然外敌环绕,但是朱棣非常自信,因为这些家伙们敢主动跳出来作死的,目前还没有一个。
不过,这些外族就像围在周围的鬣狗,只要找到机会,它们会毫不犹豫的扑上来咬上一口,对此,朱棣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
天大地大,不如找到朱允炆,消除建文朝的印记之大,朱棣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让更多的文人墨客以及朝中的有志之士,积极主动参与到《永乐大典》的编撰中。
对于转移天下注意力的这件事,朱棣会不余遗力的将它做好,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全力以赴争取最大的成功!
作为主编撰,谢缙接到了这个皇命是既忐忑又兴奋,忐忑的是害怕自己做不好,兴奋的是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
所以……在1403年,第一件大事是郑和下西洋,第二件大事就是谢缙牵头编撰《永乐大典》,第三件事就是穿越而来的张澜,他已经做好了一切,貌似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此时的主线任务,还是寻找朱允炆。
除了胡濙和侯显是朱棣直接委派,纪纲和姚广孝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期望能够为自己的主子出一把力,不过和纪纲不同,姚广孝介入进来,他其实有着自己的想法。
那就是……朱允炆为什么拥有“百万雄兵”,却干不过只有八百家兵起事的朱棣,这或许就是天下大势,因为朱棣最大的谋臣,非姚广孝莫属。
皇城,御花园。
“宝庆,在想什么呢?
为何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仁孝皇后徐氏看着一脸愁容的小妹子,有些心疼的问道。
“皇嫂,嫂娘。”宝庆噘着小嘴,看向了徐氏,“我想我认得干弟弟了,他那双眼睛真的会说话,我说什么他都能听懂。”
宝庆回忆着前不久的满月宴,还有惊心动魄的景山一行,感触颇深…尤其是对张澜,她简直全部挂念在了心中。
“好了,好了,你的皇兄也是为你好。
嫂娘给你做了你最爱的梅子汤,走吧,去喝一碗,解解暑,去去火气。”徐氏牵着宝庆的小手,走在御花园的石道上。
阳光下的背影,她们不像是嫂子和小姑子,倒像是一对母女一般,看似温情的背后,也有着一丝无奈和悲哀。
自从上次的遇袭事件,朱棣已经下旨,不仅仅是宝庆,就连自己的皇子、皇孙们都老实安静待着,不准踏出皇城一步。
又或者在自己的封地,加上护卫和安保,避免再出现类似遇袭事件,种种情况表明,这次袭击和明教脱不了干系。
违抗圣命者,全部交由宗人府查办,就连在金陵的太子朱高炽,也接到了相同的命令,虽然自己的老爹不喜自己,朱高炽还是踌躇满志,尽可能的做好一切,不给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来找自己的麻烦。
当然了,这里指的任何人中的魁首,就是自己的弟弟汉王朱高煦,另外朝中已经隐约分成两拨,一派以太子朱高炽为首,得到了姚广孝和谢缙、夏原吉一干文臣支持。
而汉王朱高煦则是由靖难起家的武将拥护,双方的力量可谓是半斤八两,人精的朱棣不可能不知道,但他更清楚的是:要想做好一个皇帝,最重要的就是“驾驭”和“平衡”,这两种手段非常重要!
当然了,还有一个深藏不露的赵王朱高燧,虽然他和朱高煦走的很近,如果说他没有自己的想法,那应该是鬼都不信。
历朝历代,皇家之争最后都是以杀戮一切开始,又以杀戮一切结束,没有人能够跳出这个轮回过往,因为皇位真的很香!
“这太奶奶滴,太憋屈了。”躺在炕上的张澜,彻底郁闷了。
他之前通过影响舅舅汪俊的脑电波,看看能不能让宝庆来看看自己,自己想多一些出去的机会,因为时不我待,张澜真的彻底郁闷了。
汪俊倒是见了侯显,也表达了这个意思,得到的结果就是,永乐帝朱棣严令现在的皇族洁身自好,非重大事件不许出皇城一步,所以……宝庆想来看张澜都不行,因为皇帝老儿不让。
“我的想个办法才成……”张澜大眼睛转动,看着一旁盯着他的哥哥张波,还有那个小跟班…不,应该是大跟班二傻子,应该叫王柱子才对。
张澜看了看外屋正在打扫的汪小花,胖胖的小手对着张波和王柱子招了招,轻轻的说道:“哥哥,二傻子你俩过来,我有事要说……”
京都,庆寿寺。
宽大的禅房中,檀香袅袅,香气阵阵。
姚广孝大和尚盘膝而坐,微闭着眼睛诵着经文,作为朱棣最大的支持者,是他建议朱棣以谢缙为主,带领几位文学大家编撰《永乐大典》,对于这件事,朱棣没有丝毫的犹豫,两个字:支持!
“师父,侯显出发了,在大直沽(天津卫之前的称呼)坐船南下。”禅房门口,一个黑须的中年僧人微躬着腰,低声说道。
“哦,这侯显好快啊!”姚广孝睁开了眼睛,看着禅房门口的方向,“觉醒,那件事准备的如何了?”
“回禀师父,一切已经妥当,觉远师弟正在等待你的命令。”觉醒赶紧说道。
“好,让觉远放手去做,这件事如果做好,在那个人面前,为师就能更进一步,你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姚广孝说完,闭上了眼睛。
“徒儿省得。”觉醒停顿了一下,见姚广孝再无其他吩咐,慢慢地离开了禅房。
禅房中,一缕香灰轻轻地跌落在香炉之中。
姚广孝口中的那个人无疑就是朱棣,姚广孝这次想在胡濙、侯显、纪纲之前找到朱允炆,目前看来…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