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扮猪吃虎
“呜呜”……
尖锐的号角声响起,海盗们知道这是进攻的信号,纷纷拔出兵刃叫嚣了起来,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
这边,朱瞻基从张澜手里夺下鼓槌,“咚咚咚咚……”朱瞻基捶打的速度越来越快,自己也跟着激动了起来,一时间气势磅礴,牢牢压制了对方的锐气。
己方已经严阵以待,尚有一战之力……
张澜知道朱瞻基用心良苦,他眯着眼睛看向了海盗船队,对方有大小十三艘船只,海盗船队原本是十一艘,再加上附近两艘渔船(渔船果然是监视所用)。
己方这里只有三大一小,那艘中型货船上的“宝贝”,或许会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威胁。
再看一下双方的人数,己方护卫加上禁卫军和番子精锐大概五百人不到,而海盗最少在一千二三百人数,或许还多一些。
具体要怎么打、还要打赢,对张澜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考验!
无论如何这场战斗,确切地说这第一次的海战只能成功、不可失败,胜则诸事大吉,败的话就是死路一条。
海盗主船上,红姑看到向对面冲过去的矮头陀,她知道事不宜迟,打仗讲究的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海盗们一直打的是顺风战,一旦接战后没有快速的拿下对方,在想先入为主,难!
“二哥,我去从侧面进攻,你掠阵,如果有机会一鼓作气拿下对方!”红姑知道独眼龙私心较重,自己如果不主动一些,绝对延误稍瞬即逝的战机。
“好,好!”独眼龙知道自己在不有所表示就不成了,保存实力是必须的,但是被黑熊猜忌的话,那就不美了!
“嘭”的一声,在矮头陀哀嚎叫嚣的时候,三艘大船成掎角之势,侯显在第三艘大船上看着越来越近的海盗,矮头陀挥舞着戒刀,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印入侯显的眼帘。
侯显并没有表现的那么不堪,能够在朱棣面前当差,信任度仅次于胡濙、郑和,侯显还是有两下子的!
“嘭”的一下,大船都没动,一边伪装的货船船舱掀开,一个特大号的弹弓出现,下一刻…一个火球飞向了矮头陀。
“这是何物!?”矮头陀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当他明白过来的时候,火球已经砸到了甲板上,手下海盗一阵鬼哭狼嚎。
要知道当时的永乐水军完全受到了整个的影响,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常常动用一千水军就击溃当地上万人的骚扰。
除了士兵作战经验丰富、悍不畏死之外,犀利的火器装备也是致胜的关键,张澜只不过研究了一下历史,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福伯,从而出现了弹弓火器。
张澜在战斗前告知朱瞻基和侯显,一定要将对方的船只放近了打,要知道这三艘大船看着外表和普通大货船无疑,可是船只火炮配备了得。
原来从一开始,张澜就知道这趟闽南之行不会安稳,他和朱瞻基默契配合,就是希望通过迷惑敌人来找出幕后那只黑手,并且将他坚决斩断。
紧接着,“嘭”的一声,中型货船被后面的红姑座船撞了一下,他们之前接到的命令是活捉朱瞻基,虽然独眼龙和红姑的船各有一门火炮,但是他们不敢轻易使用。
侯显回过头,看着主船上的骑手打起了红色小旗,他知道张澜的命令是全力开火。
此刻,侯显的座船直接左转舵,将船身硬生生横了过来,随即船舱一侧的暗门打开,我们火炮直接开火。
“轰隆、轰隆”的声音不绝于耳,伴随着阵阵白烟,侯显命令舵手再次转舵,将右侧船舱露了出来,同时在出现五门火炮齐鸣。
“这是个阴谋,撤,快撤!”
一直心有余悸的独眼龙第一个反应了过来,对方一直在“扮猪吃虎”,原来是对方一直在演戏,或者说就等着他们前来送死。
“轰隆”一声,矮头陀的船舱被火炮直接击中,木制船舱的碎片被强大的力量“激活”,可谓是杀伤力极强,附近的十几个海盗一瞬间被碎片扎成了刺猬。
木制碎片极为尖锐,再强大的动能下就像收割生命的镰刀一般,倒霉的矮头陀被身旁的一个海盗误伤而亡,死的极为窝囊。
为何这么说呢!
只能说矮头陀命不好,身旁的海盗被木刺击中脖子,他下意识的倒下,手中的弯刀脱手后,顺势砍在了矮头陀的大腿上。
矮头陀本来可以躲过飞过来的木刺,因为腿被砍伤,他疼痛中停顿了一下,半个木桩子飞了过来,直接把他的脑袋削掉一半,哎…死的是极其可惜!
离他最近的红姑也没讨到便宜,张澜指挥第二艘船冲了过来,五门火炮齐射,直接将红姑的座船击伤,海水瞬间涌入,船身侧翻红姑和一众海盗落水,这么冷的天能不能活下来,不得而知。
等朱瞻基的主船赶来,远处是逃之夭夭的独眼龙,两艘小型海盗船想要拦截朱瞻基,被大船狠狠地撞翻,船头两侧靠近水面的铁板绝对不是装饰而用。
总之,都没有短兵相接、白刃战,甚至弓弩手发射的羽箭、弩箭都未超过两百支,海盗就撤退了。
丢下了几艘残船和飘浮在水里的一片尸体,独眼龙魂飞魄散,吓得直接逃走,之前他唯唯诺诺、小心谨慎的态度不能说不对,只不过按照“狡猾”程度来说,他可比张澜差远了。
“喵呜”一声,许久不见的大黑从船舱里跃了出来,三两下跳跃站在了张澜的肩头,张澜看着远去的海盗船,又看了主船上威风凛凛的朱瞻基,突然感觉到和之前的感觉不同了。
不是亲生经历、甚至是并肩作战的情况下,他对朱瞻基这个历史上很有争议的明宣宗,真的从新审视了一下,发现其大不同。
或者是史官记录有误,或者说历史中的传言不妥,唯有亲身经历才能让你有了新的认识。
所以不可一叶障目、也不能一叶知秋,如果没有生死体验、并肩相随的话,那些骇人听闻的传言,我们就做个“智者”随他去吧!
尖锐的号角声响起,海盗们知道这是进攻的信号,纷纷拔出兵刃叫嚣了起来,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
这边,朱瞻基从张澜手里夺下鼓槌,“咚咚咚咚……”朱瞻基捶打的速度越来越快,自己也跟着激动了起来,一时间气势磅礴,牢牢压制了对方的锐气。
己方已经严阵以待,尚有一战之力……
张澜知道朱瞻基用心良苦,他眯着眼睛看向了海盗船队,对方有大小十三艘船只,海盗船队原本是十一艘,再加上附近两艘渔船(渔船果然是监视所用)。
己方这里只有三大一小,那艘中型货船上的“宝贝”,或许会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威胁。
再看一下双方的人数,己方护卫加上禁卫军和番子精锐大概五百人不到,而海盗最少在一千二三百人数,或许还多一些。
具体要怎么打、还要打赢,对张澜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考验!
无论如何这场战斗,确切地说这第一次的海战只能成功、不可失败,胜则诸事大吉,败的话就是死路一条。
海盗主船上,红姑看到向对面冲过去的矮头陀,她知道事不宜迟,打仗讲究的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海盗们一直打的是顺风战,一旦接战后没有快速的拿下对方,在想先入为主,难!
“二哥,我去从侧面进攻,你掠阵,如果有机会一鼓作气拿下对方!”红姑知道独眼龙私心较重,自己如果不主动一些,绝对延误稍瞬即逝的战机。
“好,好!”独眼龙知道自己在不有所表示就不成了,保存实力是必须的,但是被黑熊猜忌的话,那就不美了!
“嘭”的一声,在矮头陀哀嚎叫嚣的时候,三艘大船成掎角之势,侯显在第三艘大船上看着越来越近的海盗,矮头陀挥舞着戒刀,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印入侯显的眼帘。
侯显并没有表现的那么不堪,能够在朱棣面前当差,信任度仅次于胡濙、郑和,侯显还是有两下子的!
“嘭”的一下,大船都没动,一边伪装的货船船舱掀开,一个特大号的弹弓出现,下一刻…一个火球飞向了矮头陀。
“这是何物!?”矮头陀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当他明白过来的时候,火球已经砸到了甲板上,手下海盗一阵鬼哭狼嚎。
要知道当时的永乐水军完全受到了整个的影响,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常常动用一千水军就击溃当地上万人的骚扰。
除了士兵作战经验丰富、悍不畏死之外,犀利的火器装备也是致胜的关键,张澜只不过研究了一下历史,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福伯,从而出现了弹弓火器。
张澜在战斗前告知朱瞻基和侯显,一定要将对方的船只放近了打,要知道这三艘大船看着外表和普通大货船无疑,可是船只火炮配备了得。
原来从一开始,张澜就知道这趟闽南之行不会安稳,他和朱瞻基默契配合,就是希望通过迷惑敌人来找出幕后那只黑手,并且将他坚决斩断。
紧接着,“嘭”的一声,中型货船被后面的红姑座船撞了一下,他们之前接到的命令是活捉朱瞻基,虽然独眼龙和红姑的船各有一门火炮,但是他们不敢轻易使用。
侯显回过头,看着主船上的骑手打起了红色小旗,他知道张澜的命令是全力开火。
此刻,侯显的座船直接左转舵,将船身硬生生横了过来,随即船舱一侧的暗门打开,我们火炮直接开火。
“轰隆、轰隆”的声音不绝于耳,伴随着阵阵白烟,侯显命令舵手再次转舵,将右侧船舱露了出来,同时在出现五门火炮齐鸣。
“这是个阴谋,撤,快撤!”
一直心有余悸的独眼龙第一个反应了过来,对方一直在“扮猪吃虎”,原来是对方一直在演戏,或者说就等着他们前来送死。
“轰隆”一声,矮头陀的船舱被火炮直接击中,木制船舱的碎片被强大的力量“激活”,可谓是杀伤力极强,附近的十几个海盗一瞬间被碎片扎成了刺猬。
木制碎片极为尖锐,再强大的动能下就像收割生命的镰刀一般,倒霉的矮头陀被身旁的一个海盗误伤而亡,死的极为窝囊。
为何这么说呢!
只能说矮头陀命不好,身旁的海盗被木刺击中脖子,他下意识的倒下,手中的弯刀脱手后,顺势砍在了矮头陀的大腿上。
矮头陀本来可以躲过飞过来的木刺,因为腿被砍伤,他疼痛中停顿了一下,半个木桩子飞了过来,直接把他的脑袋削掉一半,哎…死的是极其可惜!
离他最近的红姑也没讨到便宜,张澜指挥第二艘船冲了过来,五门火炮齐射,直接将红姑的座船击伤,海水瞬间涌入,船身侧翻红姑和一众海盗落水,这么冷的天能不能活下来,不得而知。
等朱瞻基的主船赶来,远处是逃之夭夭的独眼龙,两艘小型海盗船想要拦截朱瞻基,被大船狠狠地撞翻,船头两侧靠近水面的铁板绝对不是装饰而用。
总之,都没有短兵相接、白刃战,甚至弓弩手发射的羽箭、弩箭都未超过两百支,海盗就撤退了。
丢下了几艘残船和飘浮在水里的一片尸体,独眼龙魂飞魄散,吓得直接逃走,之前他唯唯诺诺、小心谨慎的态度不能说不对,只不过按照“狡猾”程度来说,他可比张澜差远了。
“喵呜”一声,许久不见的大黑从船舱里跃了出来,三两下跳跃站在了张澜的肩头,张澜看着远去的海盗船,又看了主船上威风凛凛的朱瞻基,突然感觉到和之前的感觉不同了。
不是亲生经历、甚至是并肩作战的情况下,他对朱瞻基这个历史上很有争议的明宣宗,真的从新审视了一下,发现其大不同。
或者是史官记录有误,或者说历史中的传言不妥,唯有亲身经历才能让你有了新的认识。
所以不可一叶障目、也不能一叶知秋,如果没有生死体验、并肩相随的话,那些骇人听闻的传言,我们就做个“智者”随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