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一滴水中的智慧
诸葛亮一声不吭,端起茶杯慢慢的呷着,过了一会儿,脸上才慢慢的浮起别有意思的笑容:“想不到校尉对亮这么了解啊。”
孙绍也不谦虚:“我对将军的了解,恐怕比将军对我的了解要深得多。”他顿了顿,没等诸葛亮说话,又慨然叹道:“因为我觉得,左将军帐下虽然人才济济,可是唯有将军有经天纬地之才。绍对将军仰慕已久,故而不怕交浅言深,欣然与将军同车。只可惜啊,将军却言不由衷,对我多方防备,实在令人沮丧。”
诸葛亮听了,心里十分受用,脸上却不露声色的笑道:“校尉言重了,亮何曾防备校尉。如果真的防备校尉,又怎么敢冒昧的请校尉来寒舍一叙。刚才只是随口一说,还请校尉不要放在心上。”
孙绍摆摆手:“将军莫要多心,你这么做,我也能理解。这样吧,我们今天不谈时政,不谈人事,只谈天道,免得有闲言碎语的,于将军不利。”
诸葛亮无可奈何,明知孙绍这是拿话挡他,却又不好推辞,只得点头称是:“就依校尉。“
“我们说说墨家吧。”孙绍端起茶杯,倒了一些茶水在手掌心,然后竖起手掌,让茶手沿着手指缓缓流下,茶水在指尖慢慢凝成一个水滴,晃晃悠悠的,却不落下。“将军,易云‘天道广大,无所不包’。西方有贤人亦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自来是人远道,道不远人。将军可曾想过,这一滴水中,亦有道否?”
诸葛亮微微的皱了皱眉,孙绍说的话他大部分都懂,那个什么‘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的虽然没听过,可是他也能理解,但是说这一滴水中亦有道,是不是太玄虚了些?他是个务实的人,不喜欢这些太玄虚的东西,如果孙绍要和他谈这些,他可没有兴趣。他看着孙绍,很淡漠的说道:“敢请教。”
“来,你来看。”孙绍招了招手,示意诸葛亮过去一点。
诸葛亮越发的不快,可是却不好推辞,只好凑了过去,敷衍的看了一眼,当然什么也没看出来。孙绍见他心不在焉的,又笑了笑,小心的将手指挪到他的眼前,然后神秘的笑道:“请将军通过此水滴看这景物,可与平时有所不同。”
诸葛亮见他说得郑重,倒有些摸不着底了,他按照孙绍所说,专心的透过水滴看了一下,却见水滴中光怪陆离,并没有什么东西。正在此时,孙绍另一只手缓缓的靠近了水滴,两根手指拈了一根头发:“将军请透过这水滴看这头发。”
诸葛亮闻言细看,一看之下,顿时吃了一惊,水滴后面的头发明显看起来要粗得多。
见诸葛亮露出惊愕之色,孙绍笑了,手指甩了甩,将茶水甩落,又扔了头发,重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这才高深莫测的看着诸葛亮:“将军可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诸葛亮愣了一会,摇了摇头,拱手施礼,神态恭敬了不少:“请教。”
孙绍却没有直接说答案,又接着说道:“将军在军中呆过,想必知道军中取火用的琉璃珠吧?”
诸葛亮抚着胡须想了想,略有所悟:“校尉是说,这和琉璃珠生火的道理一样?”
琉璃珠就是指玻璃珠,不过三国时的玻璃生产技术还不过关,不如后世的玻璃这么纯净,通常都会带一些颜色,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气孔。仅管如此,这些琉璃珠也是难得之物,除了用来作饰物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用来聚光生火,如果有合适的琉璃珠,效果还马虎说得过去。
诸葛亮在军中呆过一段时间,对这种琉璃珠并不陌生,他也思考过其中的道理,但是并无所得,现在看到这个水珠,他突然之间就想到了琉璃珠,隐隐的觉得自己抓住了什么,却又不甚分明。
“虽不中,亦不远矣。”孙绍斜着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沉思的诸葛亮,又说道:“将军既然通晓墨家的机关术,想必也知道有这么一段话,‘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还有这么一段话,‘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诸葛亮想了想,有些兴奋的点头:“不错,是有这两句。”
“这两句中,讲出了一半道理。”孙绍笑着说道。
“一半道理?”诸葛亮真的有些糊涂了,他读过墨经,当然知道那两句话的意思,但是这两句话和眼前这个水滴能够将头发变粗有什么关系?又和琉璃珠能够聚光生火有什么关系?他看着神态自若的孙绍,忽然之间充满了好奇心,这个少年是真的知道其中的道理,还是在故弄玄虚?
“对。”孙绍提起案上的茶壶,将杯子里面的水加满,然后从头上拔下发簪,斜放在茶水中,“将军,这发簪可有什么变化?”
“似若折断。”诸葛亮已经被他给吸引住了,喃喃说道。
“嗯,这便是另一半道理。”孙绍哈哈一笑,重新别好发簪,然后将茶水泼掉,笑盈盈的看着诸葛亮,却不说话。诸葛亮等了半天,见他不吭声,有些沉不住气了,只好躬身施礼,沉声道:“请校尉指点。”
孙绍十分得意,看着这个被后世的文人形容得多智近乎妖的当世智者在自己面前拜倒,这种感觉和把绝代佳人抱在怀里戏弄一样的爽啊。老子玩权谋玩不过你们,可这些却是我的长项啊。你不是聪明吗?解释一个给我听听。
诸葛亮解释不出来,只好诚恳的向孙绍请教。
孙绍一抬手,撸起袖子,露出大半截手臂,很快意的叫道:“取纸笔来。”
诸葛亮也顾不上问要纸笔干什么,连忙起身入室,起身刚走了两步,他的夫人黄月英却捧着笔墨走了出来,诸葛亮顺手接过,回身放在孙绍的面前,这才想起来介绍。一抬头,却见孙绍已经避席施礼:“敢问,可是将军夫人?”
黄月英连忙施礼:“孔明正是臣妾拙夫,闻校尉解说天道,臣妾见猎心喜,一时失态,还请校尉见谅。”
“久闻夫人巾帼不让须眉,今日得见,实在是快慰平生。能与夫人论说天道,诚绍之幸也。”
诸葛亮这时才从求知的争切中回过味来,见夫人已经和孙绍见了礼了,也不好多说什么,好在孙绍并不见怪,他和黄月英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奇。
孙绍握笔在手,有些为难的看了一眼竹简,这竹简又细又长,写字没问题,但是画图就不行了。他抬头看了一眼诸葛亮,诸葛亮还没反应过来,黄月英却立刻知道了他的意思,反身入室,取了一块帛来摊在孙绍面前。
孙绍也不谦虚:“我对将军的了解,恐怕比将军对我的了解要深得多。”他顿了顿,没等诸葛亮说话,又慨然叹道:“因为我觉得,左将军帐下虽然人才济济,可是唯有将军有经天纬地之才。绍对将军仰慕已久,故而不怕交浅言深,欣然与将军同车。只可惜啊,将军却言不由衷,对我多方防备,实在令人沮丧。”
诸葛亮听了,心里十分受用,脸上却不露声色的笑道:“校尉言重了,亮何曾防备校尉。如果真的防备校尉,又怎么敢冒昧的请校尉来寒舍一叙。刚才只是随口一说,还请校尉不要放在心上。”
孙绍摆摆手:“将军莫要多心,你这么做,我也能理解。这样吧,我们今天不谈时政,不谈人事,只谈天道,免得有闲言碎语的,于将军不利。”
诸葛亮无可奈何,明知孙绍这是拿话挡他,却又不好推辞,只得点头称是:“就依校尉。“
“我们说说墨家吧。”孙绍端起茶杯,倒了一些茶水在手掌心,然后竖起手掌,让茶手沿着手指缓缓流下,茶水在指尖慢慢凝成一个水滴,晃晃悠悠的,却不落下。“将军,易云‘天道广大,无所不包’。西方有贤人亦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自来是人远道,道不远人。将军可曾想过,这一滴水中,亦有道否?”
诸葛亮微微的皱了皱眉,孙绍说的话他大部分都懂,那个什么‘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的虽然没听过,可是他也能理解,但是说这一滴水中亦有道,是不是太玄虚了些?他是个务实的人,不喜欢这些太玄虚的东西,如果孙绍要和他谈这些,他可没有兴趣。他看着孙绍,很淡漠的说道:“敢请教。”
“来,你来看。”孙绍招了招手,示意诸葛亮过去一点。
诸葛亮越发的不快,可是却不好推辞,只好凑了过去,敷衍的看了一眼,当然什么也没看出来。孙绍见他心不在焉的,又笑了笑,小心的将手指挪到他的眼前,然后神秘的笑道:“请将军通过此水滴看这景物,可与平时有所不同。”
诸葛亮见他说得郑重,倒有些摸不着底了,他按照孙绍所说,专心的透过水滴看了一下,却见水滴中光怪陆离,并没有什么东西。正在此时,孙绍另一只手缓缓的靠近了水滴,两根手指拈了一根头发:“将军请透过这水滴看这头发。”
诸葛亮闻言细看,一看之下,顿时吃了一惊,水滴后面的头发明显看起来要粗得多。
见诸葛亮露出惊愕之色,孙绍笑了,手指甩了甩,将茶水甩落,又扔了头发,重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这才高深莫测的看着诸葛亮:“将军可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诸葛亮愣了一会,摇了摇头,拱手施礼,神态恭敬了不少:“请教。”
孙绍却没有直接说答案,又接着说道:“将军在军中呆过,想必知道军中取火用的琉璃珠吧?”
诸葛亮抚着胡须想了想,略有所悟:“校尉是说,这和琉璃珠生火的道理一样?”
琉璃珠就是指玻璃珠,不过三国时的玻璃生产技术还不过关,不如后世的玻璃这么纯净,通常都会带一些颜色,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气孔。仅管如此,这些琉璃珠也是难得之物,除了用来作饰物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用来聚光生火,如果有合适的琉璃珠,效果还马虎说得过去。
诸葛亮在军中呆过一段时间,对这种琉璃珠并不陌生,他也思考过其中的道理,但是并无所得,现在看到这个水珠,他突然之间就想到了琉璃珠,隐隐的觉得自己抓住了什么,却又不甚分明。
“虽不中,亦不远矣。”孙绍斜着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沉思的诸葛亮,又说道:“将军既然通晓墨家的机关术,想必也知道有这么一段话,‘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还有这么一段话,‘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诸葛亮想了想,有些兴奋的点头:“不错,是有这两句。”
“这两句中,讲出了一半道理。”孙绍笑着说道。
“一半道理?”诸葛亮真的有些糊涂了,他读过墨经,当然知道那两句话的意思,但是这两句话和眼前这个水滴能够将头发变粗有什么关系?又和琉璃珠能够聚光生火有什么关系?他看着神态自若的孙绍,忽然之间充满了好奇心,这个少年是真的知道其中的道理,还是在故弄玄虚?
“对。”孙绍提起案上的茶壶,将杯子里面的水加满,然后从头上拔下发簪,斜放在茶水中,“将军,这发簪可有什么变化?”
“似若折断。”诸葛亮已经被他给吸引住了,喃喃说道。
“嗯,这便是另一半道理。”孙绍哈哈一笑,重新别好发簪,然后将茶水泼掉,笑盈盈的看着诸葛亮,却不说话。诸葛亮等了半天,见他不吭声,有些沉不住气了,只好躬身施礼,沉声道:“请校尉指点。”
孙绍十分得意,看着这个被后世的文人形容得多智近乎妖的当世智者在自己面前拜倒,这种感觉和把绝代佳人抱在怀里戏弄一样的爽啊。老子玩权谋玩不过你们,可这些却是我的长项啊。你不是聪明吗?解释一个给我听听。
诸葛亮解释不出来,只好诚恳的向孙绍请教。
孙绍一抬手,撸起袖子,露出大半截手臂,很快意的叫道:“取纸笔来。”
诸葛亮也顾不上问要纸笔干什么,连忙起身入室,起身刚走了两步,他的夫人黄月英却捧着笔墨走了出来,诸葛亮顺手接过,回身放在孙绍的面前,这才想起来介绍。一抬头,却见孙绍已经避席施礼:“敢问,可是将军夫人?”
黄月英连忙施礼:“孔明正是臣妾拙夫,闻校尉解说天道,臣妾见猎心喜,一时失态,还请校尉见谅。”
“久闻夫人巾帼不让须眉,今日得见,实在是快慰平生。能与夫人论说天道,诚绍之幸也。”
诸葛亮这时才从求知的争切中回过味来,见夫人已经和孙绍见了礼了,也不好多说什么,好在孙绍并不见怪,他和黄月英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奇。
孙绍握笔在手,有些为难的看了一眼竹简,这竹简又细又长,写字没问题,但是画图就不行了。他抬头看了一眼诸葛亮,诸葛亮还没反应过来,黄月英却立刻知道了他的意思,反身入室,取了一块帛来摊在孙绍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