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合并郡县
“待见到少爷,我定然向其举荐于你。”,李大海由衷的说道。高逸虽不知道李大海口中的少爷是何人,但一路攀谈,却知晓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回鹤以西的大辽地界。
所以他心里暗自猜测着,李大海所说的少爷,可能是大辽的某个皇室亲贵。
对于契丹人,他心里并没多少抵触。因为契丹人在西域重建辽国后,不少契丹部落,就经常从夏国借道西迁。那时候他刚从军不久,就亲自‘护送’过契丹部落迁徙。
反正现在夏国是回不去了!无论是蒙古大汗,还是国主,都不会轻饶了他。所以不如跟着李大海,去大辽看看。
便表现出一番感动之态,像是很受鼓舞。李大海便跟着夸赞了几句,当着众人的面,宣布赏他十金。
这引得众人,一片叫好。也是他们都知道,如果没有高逸的挺身而出。那么现在,他们定然命丧恶狼之口。
因此看到高逸十金的赏赐,每个人心里是真的为他高兴。
随后众人又收拾了一阵,到了天明。吃了些干粮,就赶紧上路了。死去的两个护卫,则就地烧成灰烬。不然很可能被恶狼扒开土堆,给生吃了。
受伤的护卫,则用木头拼凑起来的木板,制成简易木车。好让骆驼拉着,一路向西。整个行速,也被拖慢了不少。虽说这时候,李大海可以放弃这些伤员。但是一起从海上来的,又游历了宋、金、夏等地界。路上若不是齐心协力,根本就走不到这里来。
再加上以后来东边贸易,也少不了这些人带路。所以他们的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李大海便宁愿走慢一点,也要尽力将这些人带到李承绩身边。
这么到了春末夏初,呼罗珊的地界也迎来了小麦大丰收。这是冬小麦,由呼罗珊总督府下设的农业司从基辅罗斯来的商人手中,收集来的小麦种子。再结合呼罗珊当地的麦种,一步步混合培育而来。
在抗寒性上,有了极大的提高。其实之前,呼罗珊之地就有零星的种植。只是因气候的缘故,一直产量不高。这次农业司挑选了不同品种,进行杂交配种。终于繁育出适合呼罗珊之地,产量不错的冬小麦品种。
这为也里、马鲁、图斯等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并且极大地,缓解了即将到来的粮食危机。
在此之际,呼罗珊总督府也对境内的郡治进行了系统性的改动。首先,将行政级别化分成郡、县、镇、村四级。蒲华、阿母、那黑沙不合并为一郡。
下设蒲华、阿母、那黑沙不三县,郡治设在蒲华。以起儿漫镇以东五十里,与西喀喇汗国交界。西边则以阿姆河下游的的里安,与花拉子模为界。使得大半个泽拉夫尚--卡尔希草原,都被囊括其中。
在后世,蒲华的大致区划包括乌兹别克斯坦的布什卡达里亚州全部、布哈拉州的东南大部、纳沃伊州临近窣利水的南部边陲,以及土库曼斯坦的列巴普州。
虽然疆域看似很大,但是有五分之三的土地,都是沙漠戈壁。只有河水流过的地方,才适宜人的生存。
各户部民有六十多万!其中蒲华一城,就有三十多万人。与西喀喇汗国的河中府相比,都不逞多让。
不过自省治南迁马鲁后,蒲华的人口有较大幅度的流出。但迁走的多是一些官吏和工匠,原有的富户,并没尽数撤走。这使得蒲华的商业规模,并没出现大幅度的萎缩。
不仅如此,因呼罗珊总督涉足巴达哈伤之地,使得很多东喀喇汗国的商人通过瓦罕走廊的狭长地带,来到蒲华通商。一定程度上,打开了直接与东喀剌汗国交易的商道。
接下来是班城郡,郡治所在地不变,行政等级也不变。只是除了迭尔密(铁尔梅兹)、卡利甫(卡尔金)、萨普尔干(希比尔甘)、班城(马扎尔谢里夫)四县外,还包括西边的塔里寒县(塔卢坎)、巴哈兰县(巴格兰)以及安坦罗缚县(安达拉卜)。算起来,共有七县之地。
在呼罗珊省各郡之中,算是城池数量最多的。
依照后世的行政区划,则涵盖了乌兹别克斯坦的苏尔汉河州、塔吉克斯坦的哈拉隆州、杜尚别国家直辖区的南部山地,阿富汗的法里亚布省、朱兹鲁省、萨尔普勒省北部山地、巴尔赫省、萨曼甘省、昆都士省、巴格兰省、塔哈尔省等地。
这里以阿姆河上游河谷为中心,囊括了整个山间谷地。且因河流的存在,这里可开垦的耕地较多。论农业条件,比蒲华郡要好上太多。
其中西边以铁门关为界,与蒲华郡相连。东边以巴达哈伤之地为缓冲区,抵临了喷赤河西岸。与东喀剌汗国的都城押儿牵(喀什葛尔),只隔着一段地形崎岖的葱岭。北部是常年冰雪覆盖的天山山脉,南部是古尔人控制的古尔山区。
呈三面环山的盆地地形,只有西边的阿姆河流域,是联通外界的豁口。
为了防备葛尔察人部落和古尔人的侵扰,李承绩在喷赤河流域以及兴都库什山脉的一些重要山口,都修建了戍堡。并时而派小股兵马进入山地游猎,保持一定的威慑力。
各户部民有四十多万,以葛尔察人为主。
跟着是马鲁郡,因是呼罗珊总督府的府治所在,所以情况较为特殊。即便单设了一郡,但级别与其他郡治相比,隐隐高上半级。相应地,这里的郡守、埃米尔、卡迪的等级,也与狄万等同。
管辖区域的话,则与从前的马鲁郡大致相当。南到科佩特山脉北边的尼萨县(阿什哈巴德西北十八公里),东到卡拉比尔高地。基本是后世土库曼斯坦马雷州全部、阿哈尔州东南大部。与伊朗、阿富汗的边界线,大体保持一致。
只是安狄枯这里,向南推移了二十里。使得原属于阿富汗法里亚布省的安狄枯(安德胡伊),被划入马鲁郡的统治。这就使得阿姆河上游河谷的豁口,无法闭合。
另外伊朗方向的拉扎维呼罗珊省东北角萨拉赫斯县,也被划入马鲁郡的管辖范围。致使马什哈德谷地的出口,掌控在马鲁郡之手。
显然,这是出于政治考量!
境内多沙漠,可垦种、放牧的土地,不到五分之一。但因位于呼罗珊的中心地带,可联通东西南北。所以优渥的区位优势,使其商业成为马鲁郡发展的重要支柱。
各户部民有二十多万,古思人占据了小半数。马鲁一城,就有近十七万人口。城内的商人,主要以粟特人为主。随着时间迁移,马鲁的人口会在省治的作用下,越来越多。
虽赶超蒲华郡不太可能,但是仅以马鲁一城的人口,还是可以与蒲华城一较高下的。
再就是图斯郡。整个原波斯东部的领土,基本都受其管制。向南一直到了锡斯坦。包括图斯、马什哈德、古昌、希尔凡、阿皮维尔德(搏季努尔德)五县,郡治以图斯为主。
具体区划则包括后世伊朗的北呼罗珊省、拉扎维呼罗珊省、南呼罗珊省。以卢特荒漠为最远实控边界。
人口三十六万,不排除隐性人口。境内花拉子模人占了四分之一,波斯人占了大半,还有少数阿拉伯人。
所以他心里暗自猜测着,李大海所说的少爷,可能是大辽的某个皇室亲贵。
对于契丹人,他心里并没多少抵触。因为契丹人在西域重建辽国后,不少契丹部落,就经常从夏国借道西迁。那时候他刚从军不久,就亲自‘护送’过契丹部落迁徙。
反正现在夏国是回不去了!无论是蒙古大汗,还是国主,都不会轻饶了他。所以不如跟着李大海,去大辽看看。
便表现出一番感动之态,像是很受鼓舞。李大海便跟着夸赞了几句,当着众人的面,宣布赏他十金。
这引得众人,一片叫好。也是他们都知道,如果没有高逸的挺身而出。那么现在,他们定然命丧恶狼之口。
因此看到高逸十金的赏赐,每个人心里是真的为他高兴。
随后众人又收拾了一阵,到了天明。吃了些干粮,就赶紧上路了。死去的两个护卫,则就地烧成灰烬。不然很可能被恶狼扒开土堆,给生吃了。
受伤的护卫,则用木头拼凑起来的木板,制成简易木车。好让骆驼拉着,一路向西。整个行速,也被拖慢了不少。虽说这时候,李大海可以放弃这些伤员。但是一起从海上来的,又游历了宋、金、夏等地界。路上若不是齐心协力,根本就走不到这里来。
再加上以后来东边贸易,也少不了这些人带路。所以他们的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李大海便宁愿走慢一点,也要尽力将这些人带到李承绩身边。
这么到了春末夏初,呼罗珊的地界也迎来了小麦大丰收。这是冬小麦,由呼罗珊总督府下设的农业司从基辅罗斯来的商人手中,收集来的小麦种子。再结合呼罗珊当地的麦种,一步步混合培育而来。
在抗寒性上,有了极大的提高。其实之前,呼罗珊之地就有零星的种植。只是因气候的缘故,一直产量不高。这次农业司挑选了不同品种,进行杂交配种。终于繁育出适合呼罗珊之地,产量不错的冬小麦品种。
这为也里、马鲁、图斯等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并且极大地,缓解了即将到来的粮食危机。
在此之际,呼罗珊总督府也对境内的郡治进行了系统性的改动。首先,将行政级别化分成郡、县、镇、村四级。蒲华、阿母、那黑沙不合并为一郡。
下设蒲华、阿母、那黑沙不三县,郡治设在蒲华。以起儿漫镇以东五十里,与西喀喇汗国交界。西边则以阿姆河下游的的里安,与花拉子模为界。使得大半个泽拉夫尚--卡尔希草原,都被囊括其中。
在后世,蒲华的大致区划包括乌兹别克斯坦的布什卡达里亚州全部、布哈拉州的东南大部、纳沃伊州临近窣利水的南部边陲,以及土库曼斯坦的列巴普州。
虽然疆域看似很大,但是有五分之三的土地,都是沙漠戈壁。只有河水流过的地方,才适宜人的生存。
各户部民有六十多万!其中蒲华一城,就有三十多万人。与西喀喇汗国的河中府相比,都不逞多让。
不过自省治南迁马鲁后,蒲华的人口有较大幅度的流出。但迁走的多是一些官吏和工匠,原有的富户,并没尽数撤走。这使得蒲华的商业规模,并没出现大幅度的萎缩。
不仅如此,因呼罗珊总督涉足巴达哈伤之地,使得很多东喀喇汗国的商人通过瓦罕走廊的狭长地带,来到蒲华通商。一定程度上,打开了直接与东喀剌汗国交易的商道。
接下来是班城郡,郡治所在地不变,行政等级也不变。只是除了迭尔密(铁尔梅兹)、卡利甫(卡尔金)、萨普尔干(希比尔甘)、班城(马扎尔谢里夫)四县外,还包括西边的塔里寒县(塔卢坎)、巴哈兰县(巴格兰)以及安坦罗缚县(安达拉卜)。算起来,共有七县之地。
在呼罗珊省各郡之中,算是城池数量最多的。
依照后世的行政区划,则涵盖了乌兹别克斯坦的苏尔汉河州、塔吉克斯坦的哈拉隆州、杜尚别国家直辖区的南部山地,阿富汗的法里亚布省、朱兹鲁省、萨尔普勒省北部山地、巴尔赫省、萨曼甘省、昆都士省、巴格兰省、塔哈尔省等地。
这里以阿姆河上游河谷为中心,囊括了整个山间谷地。且因河流的存在,这里可开垦的耕地较多。论农业条件,比蒲华郡要好上太多。
其中西边以铁门关为界,与蒲华郡相连。东边以巴达哈伤之地为缓冲区,抵临了喷赤河西岸。与东喀剌汗国的都城押儿牵(喀什葛尔),只隔着一段地形崎岖的葱岭。北部是常年冰雪覆盖的天山山脉,南部是古尔人控制的古尔山区。
呈三面环山的盆地地形,只有西边的阿姆河流域,是联通外界的豁口。
为了防备葛尔察人部落和古尔人的侵扰,李承绩在喷赤河流域以及兴都库什山脉的一些重要山口,都修建了戍堡。并时而派小股兵马进入山地游猎,保持一定的威慑力。
各户部民有四十多万,以葛尔察人为主。
跟着是马鲁郡,因是呼罗珊总督府的府治所在,所以情况较为特殊。即便单设了一郡,但级别与其他郡治相比,隐隐高上半级。相应地,这里的郡守、埃米尔、卡迪的等级,也与狄万等同。
管辖区域的话,则与从前的马鲁郡大致相当。南到科佩特山脉北边的尼萨县(阿什哈巴德西北十八公里),东到卡拉比尔高地。基本是后世土库曼斯坦马雷州全部、阿哈尔州东南大部。与伊朗、阿富汗的边界线,大体保持一致。
只是安狄枯这里,向南推移了二十里。使得原属于阿富汗法里亚布省的安狄枯(安德胡伊),被划入马鲁郡的统治。这就使得阿姆河上游河谷的豁口,无法闭合。
另外伊朗方向的拉扎维呼罗珊省东北角萨拉赫斯县,也被划入马鲁郡的管辖范围。致使马什哈德谷地的出口,掌控在马鲁郡之手。
显然,这是出于政治考量!
境内多沙漠,可垦种、放牧的土地,不到五分之一。但因位于呼罗珊的中心地带,可联通东西南北。所以优渥的区位优势,使其商业成为马鲁郡发展的重要支柱。
各户部民有二十多万,古思人占据了小半数。马鲁一城,就有近十七万人口。城内的商人,主要以粟特人为主。随着时间迁移,马鲁的人口会在省治的作用下,越来越多。
虽赶超蒲华郡不太可能,但是仅以马鲁一城的人口,还是可以与蒲华城一较高下的。
再就是图斯郡。整个原波斯东部的领土,基本都受其管制。向南一直到了锡斯坦。包括图斯、马什哈德、古昌、希尔凡、阿皮维尔德(搏季努尔德)五县,郡治以图斯为主。
具体区划则包括后世伊朗的北呼罗珊省、拉扎维呼罗珊省、南呼罗珊省。以卢特荒漠为最远实控边界。
人口三十六万,不排除隐性人口。境内花拉子模人占了四分之一,波斯人占了大半,还有少数阿拉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