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仕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一章 起用

    来了!韩绛心里早已做好如何回答的准备,闻言笑着道:“不知陛下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

    赵顼犹豫了一下道:“朕需要的不是文才横逸的大儒,需知这方面朝廷大有人在。朕需要的是能为朕定国安邦之人,特别是能为解决朕甚是焦虑的帝国财政问题之人!朕观王安石说大宋此前问题在于无治财之道,难不成说他有此之道?”

    韩绛笑道:“若陛下真需要这样的人才,那么安石便是最合适的了!臣与之相交二十年,对于他的一切,都算了解。此人文才不下永叔公,通达六经,有天下大名;于政道亦有造诣,特别是经济之道,更胜同时之人数倍,依臣观之,朝中无人可及也!况且此人有大毅力大魄力,正是开创新局面的最佳人选!陛下欲要改革,非此人不能成功!在此臣举荐其为朝廷所用,请陛下重新起用安石!”

    “起用?”赵顼给韩绛说得热血沸腾,大是心动,最后又不快了,“韩计相,王介甫的大名,朕当然早就听说,就是当年先帝,亦欲引其为朝廷所用,免得遗才人间,因此两次下了起用诏书,可他都以无心仕途为由拒绝了。你说,若朕还下起用诏书,他一再拒绝,岂不是让朝廷大失脸面吗?”

    “陛下莫忧!”韩绛坚定地说道,“王介甫与臣相交,他的一切,臣倒是了解不少,他之前拒绝起用,无非是要守孝而已。其母过世,其在江宁丁忧,不敢奉诏,正是人子之理。从先帝登基到如今,其已丁忧逾三十个月,已然期满,若是陛下再下起用诏书,再由老臣以朋友身份相劝,让其以天下社稷为先,那么事情倒是十拿九稳了!”

    “真的?”赵顼惊喜莫名,“人尽其材,也是朕之心愿,若能让大贤为朝廷所用,朕这个诏书也是下得,纵使要丢脸面也在所不惜!”

    “陛下之明,有如日月!”韩绛为了赵顼真正能起用王安石,倒不惜拍下马屁了。

    赵顼开心呵呵笑了起来,之后愁色显上脸颊,道:“这个诏书,下得是下得,不过你看是否让政事堂议一议,毕竟这个人上来,也是要给事做的!”

    韩绛生怕夜长梦多,赶紧说道:“陛下,韩相公一生为公,为朝廷选取贤才,他肯定也是同意的;至于欧阳公,说到底王介甫还算是他的学生呢,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吧。还有就是司马君实,陛下,他与王介甫亦是好友,若陛下还不深信王介甫之才,不如召司马君实问一问,如何?司马君实为人如何,想必官家是清楚的,另外司马君实亦是政事堂之人,有他遴选,亦无不妥!”

    赵顼沉吟一下才道:“这是应该的!”于是诏来寺人,令其去诏司马光晋见,待寺人走了几步,又叫住了,最后吩咐,“去把三司盐铁副使沈欢也诏来!”

    看寺人领命下去后,转头看见韩绛一脸疑惑的样子,不由笑道:“韩三司,是否奇怪朕为何让沈子贤也过来呀?”

    “臣愚昧不知!”

    赵顼笑着问道:“沈子贤在三司办事,他的能力,韩计相认为如何?”

    韩绛考虑了一下道:“亦是一把为政好手!”

    “诚然!”赵顼赞道,“朕与沈子贤相熟数年,他的能力,朕亦看在眼中,也是一个颇有经济之道的人。如今朕要变革,首重经济问题,若能有他相助,可事半功倍。再说他就要是王介甫的女婿了,到时翁婿两人能通力合作,更是佳话,于国于民都有利。你说,朕要起用王介甫,是不是也该让他知道?”

    韩绛没想到官家如此看中沈欢,吃了一惊,最后强笑道:“陛下深意,臣自是难以揣度!”

    赵顼哈哈大笑,转头又与韩绛说起王安石来。韩绛对待王安石,那可是赞扬又赞叹,极力把王安石塑造得无比强大,让赵顼心里的印象更好了。一时半刻之后,寺人传报司马光与沈欢皆已在殿外。

    赵顼让他们进来,待两人山呼万岁后,令其起来。随着进来的沈欢,那是一万个疑问的,他本来就在司马光处,讨论完王安石之后,司马光不愿再提及,转而说到了修史一事上。正聊得欢,官家派人来请了,只能跟着司马光过来。

    待看到里面的韩绛,再看看赵顼一脸的红光,那激动的样子,让沈欢心里一动,还没猜测。赵顼就急不可耐地把事情始末说了出来。听到是王安石之事,沈欢心里像有块石头堵住一般,上下困难。

    最后,赵顼急切地问道:“司马参政,据说你与王介甫知交,你认为他如何?是朕需要的人吗?”

    这问话一出,沈欢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封住司马光的嘴,奈何什么都干不了,只能在一旁焦急。

    司马光沉吟不答,让旁边的韩绛看得急道:“君实,介甫之才,你不是最清楚的吗?如此人物,若弃之朝野不用,则太过可惜了!如今三年已过,介甫丁忧期满,也该是为天下百姓出力的时候了!你认为呢?”

    “认为个屁!”沈欢心里暗骂,恨不得把韩绛的胡子都给拔掉!更是在暗暗责怪:他王安石是你爹还是你娘,让你如此维护他为他出力!还有韩维也是,总在赵顼面前为王安石说好话,可最后结果呢?韩维还不是像司马光一样,与王安石闹翻了么!

    司马光也看见了沈欢的焦急,想起他之前告诫的话,不过他觉得良心让他不能说谎,斟酌了片刻之后,道:“陛下询问,臣不敢隐瞒。以臣对王介甫的了解,臣认为,王介甫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用之则天下大治!”

    “完了,完了!”沈欢暗自悲叹,“用之则天下大治”,有这么一句话就行了,君不见听完之后的赵顼已经激动得两眼放光满脸通红了么!

    “真……真的?”赵顼又惊又喜,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了。

    司马光又看了一眼沈欢,沉声道:“臣不敢相欺,陛下欲用王介甫,臣一定支持,若陛下觉得为难在诏书上该以何官职起用王介甫,臣甘愿以参知政事换之!”

    赵顼吸了口凉气,沉静下来,笑道:“司马参政过虑了,你之才能,亦是当世难得,正是参政的上佳人选,朕还想你能在此职位上多多出力,为天下大治贡献呢,朕又岂会让你辞掉此职!至于诏书如何,朕自有主张!”

    “臣明白,臣必不负陛下厚望!”司马光又表了一下忠心。

    赵顼呵呵笑着,转头看见一旁的沈欢,玩心大起,揶揄着说道:“子贤,据说你快要成为王介甫的女婿了,对于此人,你如何看之?”

    沈欢短暂沉默。司马光看了大急,他现在才清楚,沈欢对于王安石是不怎么看好的,不过生怕他在这个时刻说出来,恼了官家与韩绛,那就得不偿失了。

    沈欢暗叹一声,都这个时刻了,他还能说什么呢?努力他也努力过了,但是司马光还是一力举荐王安石,众人的想法也不曾改变,他当然不会笨到在众人高兴的当儿去打击别人的好心情——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皇帝的屁股更是摸不得的!

    苦笑一下,最后沈欢不甘地道:“陛下可还曾记得与臣初次相遇的情形?”

    “初次?”赵顼愣了一下。其他两人更是愣住了,不明白沈欢的答非所问。

    沈欢又道:“第一次相遇,陛下不是因为臣的某一句话呵斥过臣么?”

    “哦!”赵顼记起来了。当时沈欢第一次拜访王安石,吃了憋,联合记忆里的王安石形象,与周季说了一句评价王安石的话,不是很好的话:“王介甫此人,清忠耿直,博古通今,学问精深,若钻研学问之道,他日不难成为一代学宗。然性子执拗,不知变通,处一方尚可为一代贤臣,若居庙堂之高,执掌大权,则恐非良臣,非社稷之福!”

    “子贤,你……”赵顼想起来,一时间又觉得那句话殷殷在耳,不悦起来;不过也是这句话,令他记起与沈欢相遇于江湖的情景来,虽然不悦,还是没有暴出声来。

    司马光与韩绛都不知当时的情景是什么,不过看到沈欢脸色沉重,而官家却愤怒不言,有点心惊。

    当然,沈欢不会傻到真会触怒皇帝,赶紧说道:“陛下,臣如今虽然还担忧当时的评价,不过陛下欲奋发有发,微臣当然会鼎力相助。只是改革一事,事关天下黎民,一举一措都悠关百姓生死,因此请陛下在决策的时候,能够多加考虑,万莫因一时轻心酿成大错!若能如此,则是天下之福了!而臣当然也会为这万世难得的机遇奋发图为,陛下在这次变法中成为万世明君,则是臣最大的心愿!”

    听得沈欢最后支持自己的话后,赵顼的怒气总算消失了,笑道:“子贤所虑,朕自当小心!”

    沈欢道:“那臣就放心了!”其实又哪里放心得下,不单不放心,反而心里忐忑得紧,心里只有一个声音:“王安石就要上来了,真的要上来了!”是的,这次官家的召见,更是坚定了他要起用王安石的决心,这一次,任谁都难以改变官家的决定了。那么,历史进程足足比原先的轨迹提前了一年,这种改变,则不大是沈欢所希望的,这样相对来说,他的优势就不剩多少了。而他在这次变法中的立场,也该酝酿酝酿了。

    他是司马光的学生,已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沈欢不希望自己遭受历史上司马光一样的悲哀,那么,他也只有强挺司马光了。而司马光一党,在宋神宗面前,最大的劣势就是没有一套完整的治国方案,与王安石相比,理财上更是短处。这一点,沈欢深知,他再也不能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了,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利用后世的知识,慢慢形成一套完全的方案,以之与王安石相抗衡,免得为赵顼所弃。

    当然,改革这东西,不是说想就有的,饶是沈欢比这个时代的人物多了一千年的见识,也比不上王安石这般惊才绝艳!对于政策谋划,他越来越感到急迫了!看了看身旁的司马光,沈欢暗叹,又是该为他擦屁股的时候了——大力举荐王安石的是他,以后抵制王安石最出力的也是他!

    浮想得远了,沈欢突然想起一事来,不由问道:“陛下,对介甫先生该如何起用,陛下已经有个打算了吧?”

    赵顼说道:“朕是有个想法了,不过还要你们帮忙斟酌斟酌。你们说,朕以翰林学士相诏王介甫,可行否?”

    “可行可行!”韩绛急着说道,“陛下,翰林学士是文人最大的荣耀,又在陛下身边,能时常问策,臣觉得可行!”

    “真的?”赵顼也为自己的想法满意,“司马参政,你认为呢?”

    司马光沉吟着说道:“就是不知介甫那边如何作想。陛下,当年王介甫辞退,不无心灰意冷!”

    沈欢嘿嘿直笑,他挑起话头,不就是要兜售自己的注意吗?王安石为人如何,沈欢不想做太多的评价,至于这个屡诏不起,沈欢也不想以对方是否以权术之略来形容,总之,这个时代,文人最注重的是那所谓的风骨。王安石因为屡诏不起,在士人心里赚足里他高大形象的分数!

    印象里,历史上王安石面对宋神宗的第一次起用诏书,还是拒绝了的。既然已经改变不了赵顼起用王安石的决心,沈欢觉得自己有必要让王安石一次就接受这个诏书,免得再让对方的名望更高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