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君臣
“陛下,臣所持之论,非臣所创,而是臣从王介甫处学来。王翰林通达六经,贯穿古今,其经济之道更是无双的治国方略!若陛下有所兴趣,不如当面向王介甫询问。王介甫大名,天下皆知,如今为陛下提拔,擢升为当朝翰林,此乃顺应天下士子之心的举措,诚是吾皇陛下英明神武之证!”让大家翘首期待的韩绛,并没有发表什么高论,反而是一通无法辩驳的马屁拍给官家,还有就是大力推销王安石的话!
众人都惊了,本来看着韩绛的目光都转移到他旁边安坐的王安石身上。沈欢差点要骂娘了:王安石这人到底有什么魔法,竟然能让韩绛心甘情愿——或者说鬼迷心窍地支持他、力挺他,为此不惜自贬延誉王安石!
赵顼哈哈大笑:“韩三司不说朕还差点忘了,介甫先生如今可不就在坐,对于介甫先生,朕当年还在藩邸时就久仰大名,如今有幸见之,介甫先生何不就韩三司之问题,发表高论,以解朕之疑惑?”
王安石终于不再安静了,闻言站了起来,恭身说道:“为臣浅薄,陛下不以臣卑鄙,于江宁起用,臣不胜感激,陛下欲用臣有用之身,臣敢不誓死效命!”
沈欢撇了撇嘴,冷冷地看着这一切,心里却暗暗吃惊,今日赵顼的手段,不可谓不高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直接询问王安石,免得大家说他偏颇,也有维护王安石之意,但他却巧妙地通过韩绛把王安石一步一步引上台来,充分要王安石展现才华,使大家易于接受。这份心思,不可谓不绝,若放在以前的赵顼,估计早就急急召见王安石了,但他偏偏能忍到现在才表露,不能不说才做了几个月皇帝的赵顼,已经进步到令臣子也要吃惊的境界了。难道说帝王之道真的能如此快速地改变一个人?沈欢心情复杂地看了一眼表面平静眼眸却隐藏着几分激动神色的赵顼,有点陌生了。通过韩绛的配合,这个双簧戏已经开演了,而且很顺利。
赵顼强自镇定说道:“介甫先生之才,朕早有耳闻。早些时候的《无事扎子》,朕亦拜读,‘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朕欲大有为,介甫先生认为该如何去做?”
众人都吃了一惊,官家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他支持王安石扎子里的变法主张!这还是官家第一次当着众大臣的面如此表明他的真实态度!
沈欢苦笑,他收回刚才对于赵顼有所进步的评价:他还是那个急性子的皇帝!一个皇帝,就是要有所作为,又哪能如此明目张胆地在众大臣面前欣赏另一个臣子呢,还有着把一切交付对方的打算,看看吧,宰相韩琦的脸色差得不能再差了,也许,官家的这番话,让他落了脸面,不高兴也理是当然了。
别人吃惊,王安石却感到振奋,他激动地说道:“陛下欲问治国之策,臣的嘉佑年所上言事书就明确说过了,大宋弊端,患无法度,患在治财无道尔!”
治财!这是王安石明确提出的治国主张,也是他的权术所在。当日在进开封之前,他考问过儿子与弟子进京之后首要做什么,一说取得权力,一说结交大臣以为援助。他都不置可否,原因就是都正确,也都不正确——权力对于变法者而言,重要,又不重要;别人的援助,需要,也不需要——只要最高统治者不惜一切支持变法,那么,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当年商鞅成功如是,若没有秦王的鼎力支持,他敢把犯事太子的师傅给上刑吗!
而他现在首要的,也就是取得官家赵顼的支持,而官家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他最头疼的就是帝国拮据的财政问题,这与王安石一贯的主张相应和,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除了表明态度,还有就是取得官家的好感与信任,间接取得变法的主动!
“那介甫先生可有治财之道?”赵顼急切地问道。
“变风俗,立法度!”王安石一字一顿地说道,“变歪风邪俗,立生财之经济法度,变法图强,正是今日急切之所在!”
赵顼嘘了一口气,整个身子都松了下来,最后才道:“想必介甫先生心中已有一篇锦绣文章了吧?”
王安石微笑,沉默下来。
“诸位臣工以为如何?”赵顼不再询问王安石,转而问起了再座的臣子。见着了王安石,让他在众臣里出过彩,他的目的也就达道了。
迩英殿本来就是用来讨论的地方,但是这一刻,气氛大是诡异,竟然一起沉默下来,大殿静得别人的呼吸声都听得出来!
“怎么都不说话了?”赵顼有点奇怪。
“咳咳!”宰相韩琦有了动作,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整理了一番衣裳后,向官家作揖示礼后,才转头对向王安石,笑了一下,道:“介甫,你说要变风俗立法度,老夫有一个疑惑,不知该问不该问?”
“相公但说无妨!”王安石微笑着说道,从觉得奉诏起用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如要变法,他面对的责问不会少。来迩英殿之前他已经有了大起辩驳的心理准备,对于与人辩驳,是他所长,最不怕的也是这一点。
韩琦半眯着眼睛,依然慢条斯理地道:“介甫所说的风俗是什么,法度又是什么,变的程度又是如何,可都有一定的标准依据?庆历年间,范希文也要变革,我等当时也大力支持,可最后,大家都知道,他到了外边,因为他的变法,触及了不少人的利益,而介甫也要变法,对此可已有周全的准备?”
王安石正声道:“只要主上圣明,持之以恒,安石相信一定能成功!”
韩琦笑了笑,不再说话。他与王安石曾经在扬州一带共过事,对于对方的性子,也比较了解,他也清楚,他虽然贵为宰相,但在士林里的名声,如今可就逊了王安石几筹,就凭此名声,王安石得到的支持不少,包括在座之中,也都有甘愿襄助王安石的官员。既然官家满意,诸臣又同意,他也实在没有忤逆圣上自找没趣的必要。侧头看见旁边的欧阳修,满眼尽是白发,而他他欧阳修差不多的年纪……唉,老了,还能折腾几年?
欧阳修也没有多少意见,对于王安石,他也是一直举荐居多。其他人也大多乐意看到王安石这位大才负责更多的事物,当然,除了沈欢,不过他也实在不敢在这种场合说反对王安石的话!
期间还是司马光站起来为王安石说了好话:“陛下,王介甫之才,胜臣不知几倍,臣愿陛下能让其担负更大的责任!”
“这个朕自然也乐意!”赵顼笑着说道,“能看到诸位同心共力为天下出力,也是朕之宏愿!”
“同心共力?”沈欢心里苦笑,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他也希望自己的到来能让王安石与大宋的命运都发生改变,但是强大的历史车轮是他一个人拉得动的?岂不闻妄想以个人之力去拉车的人都给车轮给碾死了么?王安石这辆车,装上了强悍的发动机,能把一切都给碾碎!
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还不能说,这次进讲在众人各怀心思中结束了,但是余波还很深远。赵顼如愿了,他见着了王安石,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消息;王安石也如愿了,他也见着了官家,更是了解对方的意志,他的决心也更坚定了。至于其他人的态度,已经不重要了,不是吗,从这时刻开始,只有官家赵顼与王安石是时代的主角,其他都只能轮为配角了!
“介甫先生留下,朕还有些话要你说说!”在众人告退辞出迩英殿的时候,官家赵顼叫住了也打算出去的王安石。
“是,陛下!”王安石面色自若地面对不少神色异常的大臣的模样。
待众人都走了之后,赵顼从座位上走了下来,神色激动地来到恭身的王安石的身前,这一刻,他感到心情激动得难以遏制,心儿砰砰直跳得激烈,怎么也按捺不下去。可以这样说,王安石一直是他景仰的对象,从小时候起,他就听说了对方不少的故事,一直想亲自见上一面,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这一次,对方不单肩负了他毕生的希望,还代表着偶像的情愫。
面对一脸清奇神色端正的王安石,赵顼一时紧张,反而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只能怪怪地看着。
“陛下还有什么吩咐?”王安石很奇怪官家的神色,最后只能不解地开声。
“哦!”赵顼反应过来,“朕……有些话还想与你好好说一说!不过……”看看周围,感觉不妥,转而走了出去,“走,回福宁殿再说!”说完摆驾出去,一路赶往福宁殿。
王安石虽然奇怪,却也只能一路跟往。好在两殿之间并不是很远,不消片刻,就进入了福宁殿,这里是官家的寝宫,虽然豪华,气氛却又比迩英殿要随意多了,没有那份严肃之意。
进了书房,赵顼坐定之后,也让王安石坐在对面,谴退了寺人之后,经过这段时间,他终于把心情平复下来,至少能安然面对王安石这位大才了。
“介甫先生,朕终于见到你了!”话一出口,赵顼又激动起来了,脸色也涨红了几分,定定地看着王安石。
王安石平静的脸上也显出一丝感动:“陛下看重微臣,臣不胜感激!能见着陛下圣颜,亦是臣一生之幸事,安石定不负陛下厚望!”
“厚望?是啊,确实是厚望!”赵顼喃喃念了两下,“介甫先生,你的大名,朕真的如雷贯耳了!大宋能否中兴,朕就真的托付于你了,莫要让朕失望啊!”
“啊?”王安石吓了一跳,中兴?托付?官家竟然初次见面就和他说了这些?所谓交浅言深,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官家如此交心,怎不令人激动!王安石再出色,也是传统文人,君父思想根深蒂固,赵顼怎么说也是帝王,能对他一个臣子如此交心,他还能说什么别的?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他王安石从仁宗朝到现在,期间也活跃过,也壮志过,但是没有一个帝王让他满意肯重用于他,如今,他终于遇见了自己的真命天子,他就是拼死也要为这个官家卖命了!
赵顼又道:“介甫先生,你也知道了,朕变法图强之心,可昭日月,奈何一直无合适人选主持变法,深叹朕难遇范希文那般意志坚定有大魄力之人,如今,朕遇上了你,了解过你之后,朕知道,你就是朕一直需要的人才!朕真的等不下去了,朕想做中兴之主,希望你能成为这个中兴之臣!介甫先生,你可愿意助朕成事?”
面对赵顼甚至有点语无伦次的言辞,王安石感觉除了激动还是激动,官家的激动,不正代表了他的真实感情么,他的眼光湿润了,感觉一股热流在涌动,全身甚至难言地颤抖起来:“陛下,您也是臣一直在寻找的明君呀!只要陛下不掀起臣,臣丁当终生不负陛下宏恩,甘愿为陛下所驱驰!”
“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所谓君臣相得,但愿朕能与你不负此生!”赵顼满色涨红地说道,“介甫先生,你说,朕的变法大业,什么时候可以开始?”
一谈到变法,王安石就冷静多了:“陛下莫急!变法之事,涉及天下,需万全方可实施,免得损了陛下的名头!当年范希文就是行事太过仓促,没有既定方案,不够周备,才让别人有机可乘,我等万万不能重蹈覆辙!”
赵顼给他一说,也定住了心神,点点头道:“介甫所言大有道理,是朕急了,呵呵,子贤也一直与朕说变法之事‘欲速则不达’!”
“子贤?”王安石愣了一下,接着才明白所说是何人,不由也笑了,“他才华倒也不小,据闻亦善经济之道,到时臣倒还要好好与他切磋一番!”
赵顼哈哈笑道:“你们是翁婿,还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
王安石道:“这个就难说了,臣也不是很了解他!”
赵顼点头道:“说到了解,确实也是,你与他也不常见,不了解也政策,这点也许你还比不上朕,朕与他可有好几年的交情了!”
王安石闻言大是惊讶,心儿有点复杂,看官家之色,对沈欢也颇多赞誉,对于沈欢能在为官之前就与当时身为颖王的官家相识,也只能佩服对方的运气。
“陛下知人善用,是天下的福气!”王安石只能这样赞道。
“知人善用……”赵顼心里一动,叹了口气,“介甫先生,你现在是翰林学士,虽然荣耀,但还不是朕心目中合适的位置,可是,你也知道,朕刚登基,朝中一切,还不能动……”
“陛下思虑周全,为臣大是佩服!蒙陛下青睐,拔为翰林,已是对臣的宠幸,臣哪还有非分之想!”虽然心中大是复杂,不过王安石还是自谦了一把。
赵顼犹豫了片刻,最后才叹道:“只能先委屈你了……唉!”他很想立刻把王安石放到有实职的位置上去,奈何现在朝中稳定,合适王安石的位子一时腾不出来——他才登基不久,不能强自下令贬谪大臣把王安石放上去,纵使再看重王安石,对于这一点,他还是明白的。
“臣也不急!”王安石慷慨说道,“陛下,臣在翰林院还能静下心来更好地思虑变法之策。臣虽然心中已有计较,不过还需把心中所想,一一列举,准备周全,写成奏章,到时上给朝廷,一旦通过,即可按策施行了!”
“大善!”赵顼肯定了他的说法,“就是不知道要多长时日?”
王安石沉吟一下,道:“短则一两月,长则三五月,臣必有所成!”
三五个月就能想出妥善的变法之策?要是沈欢在此,一定会嗤笑对方刚才还劝赵顼“莫急”的话!但是赵顼不同,他还是觉得久了,不过想了想,最后点头道:“三个月的时间,就是明年了!不错,明年就要换新的年号了,到时实施新政,倒也配合。介甫先生,还忘你能想出妥善的方略来!”
“陛下放心,臣已有定策!”王安石自信地说道,“陛下打算明年实施?倒也行,不过之前还需做一些为变法长声势之事,这个臣亦有计较,请陛下拭目以待!”
众人都惊了,本来看着韩绛的目光都转移到他旁边安坐的王安石身上。沈欢差点要骂娘了:王安石这人到底有什么魔法,竟然能让韩绛心甘情愿——或者说鬼迷心窍地支持他、力挺他,为此不惜自贬延誉王安石!
赵顼哈哈大笑:“韩三司不说朕还差点忘了,介甫先生如今可不就在坐,对于介甫先生,朕当年还在藩邸时就久仰大名,如今有幸见之,介甫先生何不就韩三司之问题,发表高论,以解朕之疑惑?”
王安石终于不再安静了,闻言站了起来,恭身说道:“为臣浅薄,陛下不以臣卑鄙,于江宁起用,臣不胜感激,陛下欲用臣有用之身,臣敢不誓死效命!”
沈欢撇了撇嘴,冷冷地看着这一切,心里却暗暗吃惊,今日赵顼的手段,不可谓不高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直接询问王安石,免得大家说他偏颇,也有维护王安石之意,但他却巧妙地通过韩绛把王安石一步一步引上台来,充分要王安石展现才华,使大家易于接受。这份心思,不可谓不绝,若放在以前的赵顼,估计早就急急召见王安石了,但他偏偏能忍到现在才表露,不能不说才做了几个月皇帝的赵顼,已经进步到令臣子也要吃惊的境界了。难道说帝王之道真的能如此快速地改变一个人?沈欢心情复杂地看了一眼表面平静眼眸却隐藏着几分激动神色的赵顼,有点陌生了。通过韩绛的配合,这个双簧戏已经开演了,而且很顺利。
赵顼强自镇定说道:“介甫先生之才,朕早有耳闻。早些时候的《无事扎子》,朕亦拜读,‘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朕欲大有为,介甫先生认为该如何去做?”
众人都吃了一惊,官家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他支持王安石扎子里的变法主张!这还是官家第一次当着众大臣的面如此表明他的真实态度!
沈欢苦笑,他收回刚才对于赵顼有所进步的评价:他还是那个急性子的皇帝!一个皇帝,就是要有所作为,又哪能如此明目张胆地在众大臣面前欣赏另一个臣子呢,还有着把一切交付对方的打算,看看吧,宰相韩琦的脸色差得不能再差了,也许,官家的这番话,让他落了脸面,不高兴也理是当然了。
别人吃惊,王安石却感到振奋,他激动地说道:“陛下欲问治国之策,臣的嘉佑年所上言事书就明确说过了,大宋弊端,患无法度,患在治财无道尔!”
治财!这是王安石明确提出的治国主张,也是他的权术所在。当日在进开封之前,他考问过儿子与弟子进京之后首要做什么,一说取得权力,一说结交大臣以为援助。他都不置可否,原因就是都正确,也都不正确——权力对于变法者而言,重要,又不重要;别人的援助,需要,也不需要——只要最高统治者不惜一切支持变法,那么,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当年商鞅成功如是,若没有秦王的鼎力支持,他敢把犯事太子的师傅给上刑吗!
而他现在首要的,也就是取得官家赵顼的支持,而官家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他最头疼的就是帝国拮据的财政问题,这与王安石一贯的主张相应和,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除了表明态度,还有就是取得官家的好感与信任,间接取得变法的主动!
“那介甫先生可有治财之道?”赵顼急切地问道。
“变风俗,立法度!”王安石一字一顿地说道,“变歪风邪俗,立生财之经济法度,变法图强,正是今日急切之所在!”
赵顼嘘了一口气,整个身子都松了下来,最后才道:“想必介甫先生心中已有一篇锦绣文章了吧?”
王安石微笑,沉默下来。
“诸位臣工以为如何?”赵顼不再询问王安石,转而问起了再座的臣子。见着了王安石,让他在众臣里出过彩,他的目的也就达道了。
迩英殿本来就是用来讨论的地方,但是这一刻,气氛大是诡异,竟然一起沉默下来,大殿静得别人的呼吸声都听得出来!
“怎么都不说话了?”赵顼有点奇怪。
“咳咳!”宰相韩琦有了动作,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整理了一番衣裳后,向官家作揖示礼后,才转头对向王安石,笑了一下,道:“介甫,你说要变风俗立法度,老夫有一个疑惑,不知该问不该问?”
“相公但说无妨!”王安石微笑着说道,从觉得奉诏起用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如要变法,他面对的责问不会少。来迩英殿之前他已经有了大起辩驳的心理准备,对于与人辩驳,是他所长,最不怕的也是这一点。
韩琦半眯着眼睛,依然慢条斯理地道:“介甫所说的风俗是什么,法度又是什么,变的程度又是如何,可都有一定的标准依据?庆历年间,范希文也要变革,我等当时也大力支持,可最后,大家都知道,他到了外边,因为他的变法,触及了不少人的利益,而介甫也要变法,对此可已有周全的准备?”
王安石正声道:“只要主上圣明,持之以恒,安石相信一定能成功!”
韩琦笑了笑,不再说话。他与王安石曾经在扬州一带共过事,对于对方的性子,也比较了解,他也清楚,他虽然贵为宰相,但在士林里的名声,如今可就逊了王安石几筹,就凭此名声,王安石得到的支持不少,包括在座之中,也都有甘愿襄助王安石的官员。既然官家满意,诸臣又同意,他也实在没有忤逆圣上自找没趣的必要。侧头看见旁边的欧阳修,满眼尽是白发,而他他欧阳修差不多的年纪……唉,老了,还能折腾几年?
欧阳修也没有多少意见,对于王安石,他也是一直举荐居多。其他人也大多乐意看到王安石这位大才负责更多的事物,当然,除了沈欢,不过他也实在不敢在这种场合说反对王安石的话!
期间还是司马光站起来为王安石说了好话:“陛下,王介甫之才,胜臣不知几倍,臣愿陛下能让其担负更大的责任!”
“这个朕自然也乐意!”赵顼笑着说道,“能看到诸位同心共力为天下出力,也是朕之宏愿!”
“同心共力?”沈欢心里苦笑,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他也希望自己的到来能让王安石与大宋的命运都发生改变,但是强大的历史车轮是他一个人拉得动的?岂不闻妄想以个人之力去拉车的人都给车轮给碾死了么?王安石这辆车,装上了强悍的发动机,能把一切都给碾碎!
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还不能说,这次进讲在众人各怀心思中结束了,但是余波还很深远。赵顼如愿了,他见着了王安石,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消息;王安石也如愿了,他也见着了官家,更是了解对方的意志,他的决心也更坚定了。至于其他人的态度,已经不重要了,不是吗,从这时刻开始,只有官家赵顼与王安石是时代的主角,其他都只能轮为配角了!
“介甫先生留下,朕还有些话要你说说!”在众人告退辞出迩英殿的时候,官家赵顼叫住了也打算出去的王安石。
“是,陛下!”王安石面色自若地面对不少神色异常的大臣的模样。
待众人都走了之后,赵顼从座位上走了下来,神色激动地来到恭身的王安石的身前,这一刻,他感到心情激动得难以遏制,心儿砰砰直跳得激烈,怎么也按捺不下去。可以这样说,王安石一直是他景仰的对象,从小时候起,他就听说了对方不少的故事,一直想亲自见上一面,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这一次,对方不单肩负了他毕生的希望,还代表着偶像的情愫。
面对一脸清奇神色端正的王安石,赵顼一时紧张,反而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只能怪怪地看着。
“陛下还有什么吩咐?”王安石很奇怪官家的神色,最后只能不解地开声。
“哦!”赵顼反应过来,“朕……有些话还想与你好好说一说!不过……”看看周围,感觉不妥,转而走了出去,“走,回福宁殿再说!”说完摆驾出去,一路赶往福宁殿。
王安石虽然奇怪,却也只能一路跟往。好在两殿之间并不是很远,不消片刻,就进入了福宁殿,这里是官家的寝宫,虽然豪华,气氛却又比迩英殿要随意多了,没有那份严肃之意。
进了书房,赵顼坐定之后,也让王安石坐在对面,谴退了寺人之后,经过这段时间,他终于把心情平复下来,至少能安然面对王安石这位大才了。
“介甫先生,朕终于见到你了!”话一出口,赵顼又激动起来了,脸色也涨红了几分,定定地看着王安石。
王安石平静的脸上也显出一丝感动:“陛下看重微臣,臣不胜感激!能见着陛下圣颜,亦是臣一生之幸事,安石定不负陛下厚望!”
“厚望?是啊,确实是厚望!”赵顼喃喃念了两下,“介甫先生,你的大名,朕真的如雷贯耳了!大宋能否中兴,朕就真的托付于你了,莫要让朕失望啊!”
“啊?”王安石吓了一跳,中兴?托付?官家竟然初次见面就和他说了这些?所谓交浅言深,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官家如此交心,怎不令人激动!王安石再出色,也是传统文人,君父思想根深蒂固,赵顼怎么说也是帝王,能对他一个臣子如此交心,他还能说什么别的?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他王安石从仁宗朝到现在,期间也活跃过,也壮志过,但是没有一个帝王让他满意肯重用于他,如今,他终于遇见了自己的真命天子,他就是拼死也要为这个官家卖命了!
赵顼又道:“介甫先生,你也知道了,朕变法图强之心,可昭日月,奈何一直无合适人选主持变法,深叹朕难遇范希文那般意志坚定有大魄力之人,如今,朕遇上了你,了解过你之后,朕知道,你就是朕一直需要的人才!朕真的等不下去了,朕想做中兴之主,希望你能成为这个中兴之臣!介甫先生,你可愿意助朕成事?”
面对赵顼甚至有点语无伦次的言辞,王安石感觉除了激动还是激动,官家的激动,不正代表了他的真实感情么,他的眼光湿润了,感觉一股热流在涌动,全身甚至难言地颤抖起来:“陛下,您也是臣一直在寻找的明君呀!只要陛下不掀起臣,臣丁当终生不负陛下宏恩,甘愿为陛下所驱驰!”
“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所谓君臣相得,但愿朕能与你不负此生!”赵顼满色涨红地说道,“介甫先生,你说,朕的变法大业,什么时候可以开始?”
一谈到变法,王安石就冷静多了:“陛下莫急!变法之事,涉及天下,需万全方可实施,免得损了陛下的名头!当年范希文就是行事太过仓促,没有既定方案,不够周备,才让别人有机可乘,我等万万不能重蹈覆辙!”
赵顼给他一说,也定住了心神,点点头道:“介甫所言大有道理,是朕急了,呵呵,子贤也一直与朕说变法之事‘欲速则不达’!”
“子贤?”王安石愣了一下,接着才明白所说是何人,不由也笑了,“他才华倒也不小,据闻亦善经济之道,到时臣倒还要好好与他切磋一番!”
赵顼哈哈笑道:“你们是翁婿,还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
王安石道:“这个就难说了,臣也不是很了解他!”
赵顼点头道:“说到了解,确实也是,你与他也不常见,不了解也政策,这点也许你还比不上朕,朕与他可有好几年的交情了!”
王安石闻言大是惊讶,心儿有点复杂,看官家之色,对沈欢也颇多赞誉,对于沈欢能在为官之前就与当时身为颖王的官家相识,也只能佩服对方的运气。
“陛下知人善用,是天下的福气!”王安石只能这样赞道。
“知人善用……”赵顼心里一动,叹了口气,“介甫先生,你现在是翰林学士,虽然荣耀,但还不是朕心目中合适的位置,可是,你也知道,朕刚登基,朝中一切,还不能动……”
“陛下思虑周全,为臣大是佩服!蒙陛下青睐,拔为翰林,已是对臣的宠幸,臣哪还有非分之想!”虽然心中大是复杂,不过王安石还是自谦了一把。
赵顼犹豫了片刻,最后才叹道:“只能先委屈你了……唉!”他很想立刻把王安石放到有实职的位置上去,奈何现在朝中稳定,合适王安石的位子一时腾不出来——他才登基不久,不能强自下令贬谪大臣把王安石放上去,纵使再看重王安石,对于这一点,他还是明白的。
“臣也不急!”王安石慷慨说道,“陛下,臣在翰林院还能静下心来更好地思虑变法之策。臣虽然心中已有计较,不过还需把心中所想,一一列举,准备周全,写成奏章,到时上给朝廷,一旦通过,即可按策施行了!”
“大善!”赵顼肯定了他的说法,“就是不知道要多长时日?”
王安石沉吟一下,道:“短则一两月,长则三五月,臣必有所成!”
三五个月就能想出妥善的变法之策?要是沈欢在此,一定会嗤笑对方刚才还劝赵顼“莫急”的话!但是赵顼不同,他还是觉得久了,不过想了想,最后点头道:“三个月的时间,就是明年了!不错,明年就要换新的年号了,到时实施新政,倒也配合。介甫先生,还忘你能想出妥善的方略来!”
“陛下放心,臣已有定策!”王安石自信地说道,“陛下打算明年实施?倒也行,不过之前还需做一些为变法长声势之事,这个臣亦有计较,请陛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