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仕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天才蔡卞

    蔡卞是一位小帅哥。

    这是沈欢对蔡卞的评价及印象。

    十四五岁,温文尔雅,丰神俊秀,柔弱中又有一丝爽朗,目光有神而有力。

    他个子中等,一身长衫,饱读诗书的样子,年纪不大,却很老成,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沈欢满意地点了点头。

    沈欢没有在有拒人于外的客厅招待蔡卞,而是在更为私人空间的书房里,分主客坐定,他还示意蔡卞喝茶,做足了礼数。

    蔡卞很激动,以至于捧茶的手在轻微抖着,沈知州的礼遇令他受宠若惊。他虽然自恃才高,不大看得起同龄真正比他高龄的年轻人,然而对于沈欢,他不敢表露出来,也表露不出来。

    若论才识,沈欢是八年前的殿试探花,经纶之学自不在话下;若论才学,沈大才子的诗词全天下传唱,其词多变,或豪气,或缠绵,无不精到,无不经典,皆是传之千古的好诗好词!

    作为文人,对此绝对钦佩。

    蔡卞小时候就多次听到沈欢的名头,引为榜样,以之为偶像。如今终于接触到儿时的偶像,他想不激动都难。

    虽然沈欢年纪比他大不了十岁,但见面的时候,他还是不由自主地行以学生之礼。

    他幼时是神童,有过目不忘之能,《千字文》、《三字经》——话说此书还是沈欢当年向朝廷进献的——他无不诵之能记,甚至倒背如流。

    及至年长,“十三经”等等经典也烂熟于心,且史籍方志,百家杂说,国家法典无不浏览殆遍,触类旁通。可以说得上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名闻乡里。

    神童都是有傲气的,蔡卞也不例外,在家时连大他十多岁的大哥都不如他的才学,可想而知他的心气了,在乡里时连好多老师都不敢再教他,生怕给他的问题难倒。

    在家乡没有进步的余地,他方才十二,就打算与大哥一道进京赶考,到了淮南路,听闻海州设立了一所大学,由欧阳修主持,甚至沈欢也不时讲课。这两人的大名,蔡家兄弟早就如雷贯耳,特别是蔡卞,更是忍不住要到海州大学学习。而蔡京不愿意耽误科考,执意不肯,最后两人分道扬镳,一进京城,一到海州。

    他到海州大学时已经是熙宁四年,沈欢已经在海州主政快一年,海州也早就开始变样,海州大学周遭也刚刚兴起。

    到了海州,蔡卞才知道什么叫政治能人。入了海州大学,他才真正开了眼界,除了由欧阳修等大儒讲授经学,还开设了其他门类众多的科目。蔡卞天资聪颖,兴趣广泛,多加涉略,这才知道天下之才何其多何其广也!

    至此他收起傲气,低调做人,潜心学习,一晃已是三年。

    今日朋友武华来访,说沈欢要见他,他是既激动又期待。他一直羡慕武华命好,由沈欢亲自教授,使得自己天文地理一项怎么努力都比不上武华。

    如果能向沈知州请教一二……

    蔡卞越想越激动,看沈欢的眼神也冒着炽热的火光。

    “蔡……”沈欢突然顿住,大有尴尬之色,自己年纪不大,不好称人家“儿”字;对方年纪又小,不像有表字的样子;直呼姓名,又显得不大尊重。

    蔡卞见状赶紧说道:“沈大人直呼卞的名字即可。卞与武华是好友,同为沈大人晚辈。”

    沈欢点了点头,这家伙真机灵,察言观色,一下子就看出自己的为难之处,还出言解难,着实不像少年。

    “那沈某也不客套了,直叫你蔡卞吧。”沈欢呵呵笑道,“如果你有表字,以字呼之就再合适不过了。”

    蔡卞灵活的眼睛一转,道:“不如沈大人为卞取一表字,可好?”

    沈欢大为愕然,表字一般是成人冠礼时由长辈取的,之后以字呼之,以示尊重,表现长大成人了。

    当然,也有不到冠礼就取了表字的,一般这种人都是比较有才华有能力的少年,长辈取以表字,是对他才学方面的肯定。比如沈欢,十六岁时即由司马光取了表字。

    由自己的事情联想开去,沈欢大为心动,一个人的字由另一个人取之,可见双方的关系。他也想与蔡卞拉上关系,令其加入自己的阵营,否则也不会今天急着见他了。

    不过沈欢还是为难地说道:“这个……只怕需要问过你的长辈才好。”

    蔡卞爽朗地道:“沈大人不必顾忌,卞当年到海州学习,还是因为这里有沈大人在。当年写家信给父亲,他也一力赞同。如果卞有幸能让沈大人取个表字,家父只有高兴,不会有其他。如果沈大人觉得卞还没有资格取表字呼之,那也就算了。”

    沈欢大是诧异,这个蔡卞还真是小人精,还会拿话挤兑人了,心里不由更是高兴,天才不等于就是人才,这个时代不乏天才少年,蔡卞再聪慧,也不过是一个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少年,沈欢要栽培的是能够变通的政治人才,是要用来治理天下的,如果只是一个只会读圣贤之书的天才,整天死气沉沉,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蔡卞聪明又狡黠,倒是个人才了。

    沈欢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反而问道:“不知蔡卞你最近在学什么?”

    蔡卞一愣,急了,又不能不回答:“最近在钻研唐代袁天罡等人的天文术数。”

    “你喜欢天文之类的知识?”沈欢皱了皱眉。

    蔡卞答道:“受武兄弟的影响,颇有涉略。”

    沈欢更是郁闷,他让武华往天文地理钻研,更多是想培养出中国古代的伽利略或者哥白尼,可不想蔡卞也成为布鲁诺的先驱。

    以蔡卞的才学与才能,应该是政治经济方面的不二人选。历史记载,蔡卞与胞兄蔡京同科举登进士第,翌年,被授任江苏江阴县主簿,其时当地大富豪顾新元等人,趁着青黄不接之际,借谷物于庶民,利息高出平时一倍。蔡卞同情百姓疾苦,极力推行王安石的青苗法,断然开仓借粮,以解百姓燃眉之急,煞住不法富人趁火打劫的嚣张气焰,免除农民遭受高利贷剥削之苦,因而受到王安石器重,招他为婿。

    也就是说,当时十多岁的蔡卞就有常人所没有的魄力与才干了。

    沈欢无奈笑道:“若专经济之道,那更好了,于国于民皆是好事。”

    蔡卞振奋地道:“卞这些年也在钻研沈大人的《唯物论》与《矛盾论》,结合朝廷政令与海州的措施,也颇多感悟。大人以实际为根据、因地制宜的观点,卞更是深以为然。看看海州的成绩吧,若沈大人一昧附合王参政的政令,不懂变通,焉来如今的天下第一州?”

    沈欢笑了:“看来你所略颇广呀。不过博而不精亦不是好事,最好能够有突出之处。你看当今宰相司马相公,专史,以史治国;王参政,善《孟子》,雄辩无双;韩三司,精经济之道,掌管天下财政差不多十年。一而专之,可以通百学,成一代学宗!”

    “多谢大人教诲!”蔡卞真心地感激,“卞都记下了,定当选定一样,专而学之。”

    沈欢又道:“当然,其他也都学一点,以求贯通。精与博,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只不过两者有所侧重罢了,而不是偏废。”

    蔡卞眼露喜色:“这就是沈大人所说的辨证之道么?正反相生,分裂与联系?”

    “然也。”沈欢哈哈大笑,“孺子可教。”

    蔡卞追问:“不知沈大人所精的是何经典,可否向晚辈推荐一二?”

    沈欢沉吟片刻,道:“以《荀子》之唯物求《老子》之辨证已矣。”

    蔡卞站了起来,向沈欢行礼说道:“多谢沈大人指教。沈大人看《荀子》得唯物,阅《老子》得辨证,而不论君主、道学,原来这才是沈大人的唯物辨证之法!卞深受启发,难怪沈大人刚才听到袁天罡时不以为然,原来你教武兄弟天文地理,要他多观察多验证,是要他以事实说话,这也是《荀子》的‘天常’之道呀!”

    沈欢这次倒是又惊又喜了,这个蔡卞,真他妈的是个天才,聪慧无双,举一反三,对自己的新学也研究得透彻。

    这真是个好学生呀!

    沈欢不再迟疑:“蔡卞,沈某就托大为你取一表字吧。”

    蔡卞大喜过望,这是沈知州对他的肯定与承认,不由满心尽是欢喜,期待地望着沈欢。

    沈欢沉吟片刻,道:“表字元度,如何?”

    “元度?”蔡卞扭头思索一会,既而欢喜,“好极了!《吕氏春秋》有云‘爱恶循义,文武有常,圣人之元也’;《左传》又云‘度不可改’。元度元度,沈大人这是让卞不要改变根本与初心。蕴义与韵味十足,好极了,多谢沈大人。卞自当秉承大人教训,为民为国,不改初衷。”

    沈欢还能说什么呢?教育天才的心情就是这样了,既喜悦又无奈,这下连解释都免了。

    一旁的武华大是羡慕,他跟了老师那么久,还没得他赐过一个字,蔡卞才第一次见就有了,真是走了狗屎运!可是,他是多么想踩上这一坨狗屎!

    “老师,那我……”武华不好意思地也想要表字。

    沈欢瞪他一眼:“一边去,等你冠礼再说!”

    武华大是委屈,却不敢再说什么。

    蔡卞看了想笑,既而又道:“沈大人,不知卞可否有幸追随大人侍奉左右,拜大人为师,学习大人的道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