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庚辰年正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闯王李自成

    六月上旬。汾阳东郊尽善村,正是杏果成熟时节。满山虬枝盘曲的杏树,与村里出产的汾清、竹叶青及羊羔美酒一样古老,驰名远近。

    午后,烈日将繁茂的杏树叶晒得萎靡。空气中没有一丝风,沉闷燥热。金蝉在树上拼命嘶鸣,撕心裂肺的声音更增加人内心的烦躁。

    村外驿道旁,旌善亭内。一群村民正在歇脚躲避暑气。其间有人摇着蒲扇,有人晃荡着衫摆,却都无法阻挡滚滚热浪。汗水在每个人脸颊、额头上恣意流淌。

    未时末。这群人忽然将目光聚向一处。从亭中望去,远远见得驿道东北方向尘土飞扬,黄旋风般,径向亭子这边移来。

    约莫半个时辰,一大队人马来至亭前。

    这支队伍旌旗半掩,衣杂甲乱,疲惫不堪。不论是行走的大兵还是骑马的将校,一律汗流浃背。脸上,汗渍将征尘冲出一道道痕迹。

    队伍中那些半掩的旗帜上隐约可见“闯”字,显然,这是李自成的大顺军。

    队伍前面,一骑银鞍白马分外显眼。马上的汉子头戴缀有红缨的土黄色毡笠,内穿绣蟠龙图案的蓝色单层锦袍,外披红色薄氅,脚蹬黑色尖头牛皮长筒马靴,腰悬长剑,高大魁梧。

    毡笠下,一张脸棱角分明,面色刚毅,肤色赤黑,左眼下有一道明显的伤痕。只见他剑眉紧锁,双目不怒自威。随着马行,汉子身子上下颠簸。他不时将手压住左肋,伤痛难掩。但是,生就在骨子里的戾气仍旧弥漫开来。

    这正是大顺国皇帝李自成。

    对于尽善村,李自成是深有感情的。

    几月前东征途经此处,尽善村人夹道相迎,除献出珍藏多年的美酒劳军外,村里的许多丁壮也义无反顾地投身大顺军中。

    大顺军离村征伐,尽善村举村设案送行。畅饮美酒之后,李自成倚马题写“尽善尽美”的情景恍然如昨。时间也就过去几月,再到尽善村,李自成已没了当初的意气风光。而彼时那些舍身忘家投身大顺队伍的尽善村丁壮,转眼间就纷纷埋骨他乡。想到这里,李自成心中生出一种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悲情。

    但无论如何,这支人困马乏的队伍需要在这里休整。李自成稍加思忖,打马奔向了杏花村。

    在尽善村诸多客栈酒楼中,杏花村无论是历史还是规模,都算是首屈一指,这也是在这种百业凋敝的日子里,杏花村还能坚持开门迎客的基础。

    杏花村老板姓王,大名耀文。自祖上起,王家好几代人都在经营酒楼,豪门不算,但也始终殷实。

    富不离书,穷不离猪。照祖父的计划,王耀文幼读诗书,本期成年后博取功名光耀门庭,奈何时势弄人,连年灾荒兵祸,酒楼生意一落千丈不说,还屡被官府横征暴敛,数遭游兵劫掠,家道逐渐中落。大明朝廷的腐朽和现实的残酷,

    酒楼生意清淡。接掌家业后的王耀文自己做着掌柜,把原来的伙计多数做了遣散。偌大酒楼,就他自己领着一个老掌勺和一个无处栖身的小伙计艰难维系着。虽然生意清淡,王耀文却总是把店面客房打理得干净清爽。仗着祖传秘技酿制出的醇香美酒,杏花村酒楼生意也还能勉强支撑。

    大顺军东克汾阳后,李自成曾在杏花村小住,对老掌勺烹制的饮食,特别是掌柜亲酿的羊羔美酒甚觉赞赏。因此,再进尽善村,李自成就径直赶往杏花村酒楼安顿。

    酒楼前的街巷早已被清空,沿街除了禁卫兵丁,连只野狗都见不到。

    王耀文站在酒楼门楣下迎客。待李自成到了跟前,他迎上前,接下卫兵手中的缰绳,扶李自成下马,带着他穿过酒楼前厅来到中堂贵宾厅。

    中堂前的院子里,两株古杏树硕果累累,高大浓密的树冠荫蔽着整个院落,使得中堂显得没有那么燥热。

    推开双扇镂空雕花木门,中堂迎门墙上是一幅巨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左右两侧唐楷书写着一副对联,上联“读书耕田两件大事”,下联“忠臣孝子一等人家”。左右墙上挂着“梅”“兰”“竹”“菊”四幅条屏。

    虽还不到傍晚,中堂内却已掌起了灯。地面铺着青砖,房间正中摆一张大圆漆桌,桌子四周围着几个圆鼓漆凳。

    酒菜早已备好,卤煮牛肉、红烧河鲤、烧鸡及几个小菜、干果,自然也少不了一大盘当季的橙红鲜杏。一坛窖藏多年的羊羔美酒已经启封,屋内酒香四溢。

    从下马到进入中堂,李自成一言不发,王耀文自然也不敢吱声。

    进屋后,李自成摘下头上毡笠,解开披着的大氅,松开腰带,取下佩剑递与王耀文放置,然后在卫兵端上的铜盆中净手擦脸。做完这一切,他径直坐到了孔子画像下的鼓凳上。在李自成坐定后,王耀文捧起酒坛,将李自成面前乌黑油亮的平阳窑酒盏徐徐斟满。

    整个过程,李自成仍没有话。酒盏斟满后,他抬手向外轻摆两下。王耀文和在旁服侍的卫兵立即识趣地退出中堂。跨出门槛,王耀文回身把两扇木门轻轻掩上。

    众人退下,李自成伸手抓起一颗鲜杏扔进嘴里。唇齿蠕动间,一股香甜略带微酸的汁液溢漫整个口腔,让酷热带来的烦躁得到些许缓解。李自成有了吃东西的欲望。他伸手端起酒盏,抬头一饮而尽。一股辛辣滑下喉头,留下满嘴清爽干净的酒香。

    对杏花村羊羔美酒的滋味,李自成不仅记忆深刻,更是情有独钟。但今天品来,又是另一番滋味。

    自斟自饮,李自成一边喝酒,一边回想数月以来的遭际,盘算着大顺朝的未来。时间在这一斟一饮中悄然流逝,小半坛酒下肚后,外面天色也暗了许多。酒意和困顿一并袭来,李自成不由伏在桌上沉沉睡去。连日鞍马征战加上强大的酒力作用,李自成这一睡就是五六个时辰。

    一觉醒来,李自成招呼侍从,简单洗漱一番,喝了碗小米粥,开始阅批公文快报。当天快报内容除了通报追兵情况外,仍是一些前明降官重新叛离的消息。李自成越看越心烦。对一些急需处理的要务简单批复完毕,他扔开文牍,起身开门,走到院子里。

    辰巳交替时刻,高悬的太阳热力四射。院子里有两棵高大杏树荫护,倒还能感觉到几丝清凉。

    李自成走到院中活动四肢,他准备打趟拳舒展下筋骨。忽听杏树上有异响,一颗杏子掉在了身上。抬头望向杏树,头顶上,一个光腚小孩正骑坐在树桠之上,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正好奇地望着他。

    贫苦出身,少年命运多舛,成年后又四处征战,李自成虽先后娶了三房妻室,却一直未能诞下子嗣。他骨子里渴望有一个儿子,对于乖巧可爱的小孩,更是本能地喜欢。

    “你是谁家的娃?爬树上干嘛?快下来。”李自成招呼树上的孩子。

    树上小孩的嘴里含着杏子,两腮鼓鼓囊囊的。可能是没听清树下的人在说什么,也可能是嘴里含着东西不方便说话,孩子只是看着李自成,并不吱声。

    “来,下来”,见孩子不理会自己,李自成把声调调高几度。

    树上的孩子明白了李自成的意思,麻利地顺着树干溜到地面,站到了他面前。

    面前的孩子五六岁年纪,光着脚丫,身子也近乎光溜,只系了一块绣着鲤鱼的红色肚兜。只见他一张小圆脸胖嘟嘟的,头顶扎着冲天小辫,额前梳着稀疏刘海,肤色红黑,身体敦实,但五官端正,眉清目秀。

    “你叫啥?”李自成心里的郁结被孩子的可爱模样冲淡许多,他伸手摸摸小孩的头。

    “你就是我大说的那个大英雄?”小孩吐出嘴里的杏核拿在手上,没直接回答李自成的问话,却反问他。

    “你大是哪个?”

    “我大就是我大。”

    “闯王,娃没有惊扰到您吧?”

    这时,王耀文慌忙从前厅走进了院子。他一边向李自成赔不是,一边斥责小孩:“还不快到外面去!”

    “弄啥呢!”李自成摆手制止了王耀文。他蹲下身子把小孩拉得与自己更近些,指着王耀文问:“他是你大?”

    “是嘛。”

    “那你叫啥?”

    “我大说,我叫王秉正。”

    “秉正、秉正,秉性正直,秉承正道,这名好呢。”李自成将目光从孩子身上移开,转向了恭立一旁的王耀文。

    谢闯王夸奖!就怕孩子不懂事,惊扰到您。”

    “没,没。”李自成再次摆手。

    看到李自成待孩子和蔼亲切,全然没了平素的冷酷与犀利,王耀文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又见他与孩子玩得高兴,王耀文道声“闯王先忙”,识趣地退了出去。

    正午光景,王耀文和几个兵士带酒菜进入中堂。酒菜摆放好,李自成玩兴未尽,留下王秉正同自己一起用了午饭,才放他离开。

    前后不到两个时辰的相处,小秉正的聪慧、天真、活泼,让连日来战事不顺带给李自成的烦恼缓释不少。下午处理军务,他感觉顺畅了许多。这样的感觉,他已很久没有过了。

    追兵急!

    在汾阳休整一天,大顺军开拔西撤。

    安排好军务将要离开前,李自成把王耀文叫进中堂,问他:“吴逆和鞑子的追兵已逼近山西,你对未来有啥打算?”

    “这些年,官府苛敛,兵连祸结,商旅停顿,做这生意也只是艰难度日。闯王东征时,我已有意追随,奈何良妻早逝,家有幼子,诸多不便,便止了念想。本想闯王功成,能重振天下,我也好重振家业,传续香火。可这时局弄人,大顺军暂遇挫折。想当年,蒙古鞑子占我华夏,我汉人被屠无算,苟生者被视为两脚畜生。这满清亦是蛮人,倘让他们占了这山河,又怎会有我等的安生日子!我盘算好了,待闯王离开,我一把火烧了这酒楼,替老掌勺寻个去处,带孩子和伙计逃往他处,避避兵灾。想我幼读诗书,能写会算,煮酒搬甑也还有一把子力气,谅走到哪里,也该能讨个活计,把娃拉扯大。”说着,王耀文竟红了眼圈。

    “东征西撤,大顺军两过汾阳,我都入驻你家。你和我大顺军,和我李自成的关系,这里的官绅村民人尽皆知。一旦我军西去,吴逆和满鞑子追来,你一家人必定凶多吉少。不如,你就带着家人随我去吧?”李自成说得中肯。

    “我也有意随您而去,但带着家小,恐怕在军营里多有不便。”

    “毋须多虑,大顺军亦有妻小。你会酿酒更懂酒,随我后无须冲锋陷阵,可在后营当值,为我大顺军采办酒水。你的伙计可编入前营,娃随在你身边就可。”

    “闯王美意,我自当遵从!”王耀文当即允诺,现实,也令他不得有丝毫犹豫。

    “那好,你着即拾掇,来得及的话就随队伍一起走。”

    “家虽不大,却也有些事体须待收拾,不如闯王先行一步,我少则一日,多则三日,一定赶到营前效力。”说着,王耀文拱手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