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动身下县巡查
春社过后,陈于朝动身下县巡查。为方便更多了解治下吏治民情,他选择以旱路车马为主。
行前,陈于珍原想带上圆圆和滚滚,到铜牟镇后好与王法天玩耍。考虑到旅途饲养照顾不便,最后只好将两个小家伙留在平武,让衙役代为照看。
离开平武,沿涪江向下,过阴平古道南起点的江油关,江岸油菜花和山间梅花已竞相开放,沿途,满眼都是浓浓春色。
陈于朝把巡查第一站安排在了石泉县。这石泉县也处于群山之中,是治水英雄大禹故里,居民以白草番为主,民风彪悍。
在石泉稍作停留,听当地县令及土官禀报生产收获诸般民情社况后,陈于朝一行即起身前往江油。
处理完江油公务,一行人换了便装,就奔绵州府而去。当天赶到绵州城时,已经入夜,一行人寻家上等客栈住了。
第二天大早,陈于朝带了两个衙役到绵州知府衙门作例行拜访。陈于朝出身于满人王公门下,素有官声。帖子递进去,绵州知府随即迎出衙门,把陈于朝迎至后院客厅奉茶。两人一番客套,陈于朝向绵州知府讲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婉谢了绵州知府要陪同前往的好意,起身告辞。
客栈里,陈于珍和嫂子已收拾停当,结了房钱。陈于朝一回到客栈,一行人就动身往铜牟镇而去。
申正时刻,左钧刚送走散学后不留馆的弟子,就见一行人进了学馆院门。走在前面的是个衣着光鲜女子,大老远就冲他喊:“爹。”
是陈于珍。
“丫头,你这是好久来的?可想死你爹了。”左钧快步迎了上去。
“我也想你们啊。”陈于珍小跑了过来。
父女俩一番亲热,左钧回头招呼同陈于珍一起到来的客人。看到为首那个笑吟吟注视着自己的男子,左钧抬手阻止了陈于珍介绍:“不用说,气宇轩昂这位,一定是龙安知府陈大人了。”
“爹你眼力真好,这就是我哥!”陈于珍欢快地晃动着左钧的手臂。
陈于朝自然早已看出,面前的长者就是自家妹子念叨了无数次的恩公左钧老先生。他弯腰一揖:“哪里是什么大人!在这里,您是妹妹的父亲,自然也是我长辈。最困难时候,您帮我照顾了妹妹,真不知该怎么谢您!”
“于珍是我女儿,一家人,照顾那还不是应该。谢啥谢!快进屋。”左钧一边回揖,一边忙着把一行人迎进小院客堂。
安顿大家都进房坐下,左钧让顾嫂泡上几碗盖碗茶。此间,陈于珍向左钧介绍了自己的嫂子,陈于朝也介绍了一干随从。
一一见过礼,左钧一边同陈于珍兄妹说话,一边让顾嫂去叫来王法天。待王法天跟陈于珍及陈于朝夫妻打过招呼,左钧吩咐他去烧坊叫回王秉正。
烧坊春季的作息时间一般是辰时四刻点火,粮甑上粮,酒甑上醅,戌时初闭火,清粮退糟。到这个时候,王秉正一天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此后,伙计学徒们要打扫卫生,清洗完器具,才收工用饭。一般情况,工作时间内,王秉正是不会离开烧坊的。
王法天到烧坊时,酒甑里的酒还未流尽,王秉正正指挥伙计们给当天蒸好的最后一锅酒粮拌曲。因为安全、卫生和技术保密等诸多原因,王秉正规定,烧坊各个环节作业的伙计不许串工,更不容许非烧坊人员进入作业现场。王法天也不例外。
王法天到烧坊后,看门伙计进入作业现场,向王秉正做了通报。听说儿子到了烧坊,王秉正感到诧异。因为这个时刻,他本该在学馆里温故功课的,跑到烧坊来,一定有啥事。
不顾作坊内外温差变化,穿着短薄衣服,王秉正就跑出了烧坊。
“爸爸,姑姑来了。爷爷让您赶紧回家。”不等王秉正说话,王法天就急匆匆地说。
“谁来了?”王秉正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于珍姑姑来了,爷爷让您回家。”王法天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一遍。
虽然很多时间都在思念着,但陈于珍主动回铜牟镇来看望他们,却是王秉正从未想过的。他忙对王法天说:“好,好!等我先安排一下,我们马上就回。”
留下王法天在外等候,王秉正返回烧坊。他先叫过伙计中的带班领头,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及注意事项交代一番,才去换洗间换下作业时的衣褂。穿好日常衣服,出来叫上王法天,俩人才一路小跑回到学馆。
“秉正哥。”见到王秉正父子,陈于珍最先坐不住了。
“于珍!”王秉正抢步上前,本想先跟陈于珍说说话,但看到在场还坐着陈于朝夫妇和另外的客人,他收回炽热的目光,礼貌性地跟大家见礼。
一番招呼下来,尚不及坐下寒暄,左钧就问王秉正晚上如何安排。
王秉正想先安排贵客住下时,陈于朝接了话:“不用费心,来镇上时,我已着人去寻好了客栈。今天是我夫妇第一次拜见左叔,晚上的酒饭,就由我来安排。”
“那要不得,你们亲自到铜牟镇来看望我们,已让老朽受宠若惊。你们远道而来是客,得由我们尽地主之谊。由你请,这是要打我们的脸喔!客栈的事我们就不管了,这台酒,你们不许争,必须我们来安排。”左钧说得真切而坚决。
“对嘛,到了铜牟镇,大哥这样,就真不合适了。”王秉正温和地附和着。
“那就客随主便,不和你们争。但我提议,我们不去什么酒楼,就在这学馆备桌家宴。秉正兄弟亲自酿的这口酒,我可盼了快两年了。”陈于朝的话语,有着发自内心的亲切。
“酒嘛,管够!今天一定陪大哥一醉方休。”王秉正和左钧对视一下,接受了陈于朝的提议。
确定在学馆家宴,王秉正让左钧陪着陈于朝一行喝茶聊天,自己告退出来安排。王秉正往外走时,陈于珍对兄嫂说:“大哥嫂子,你们陪父亲坐一会儿,我出去看看能帮得上啥忙不。”就起身跟着王秉正出了客堂。
虽在学馆待的时间不长,又离开了约两年时间,但陈于珍对学馆里的一切,依旧觉得熟悉亲切。相跟着王秉正,两人先去厨房找了顾嫂,要顾嫂以学馆常备食材做好炖、炒、蒸、煮等特色热菜和时蔬,又一同出学馆,到街上找到最好的烧腊摊,将摊上最好的腊、凉、卤菜各切一大包,最后直奔烧坊而去。
知道王秉正建了烧坊,陈于珍心中对烧坊模样猜想了无数次。见到烧坊时,她还是被它的规模和气势震撼了。一年多时间的相处,陈于珍知道王秉正不是穷人,但王秉正到底有多厚的家底,她也没数。一出手就建这么大个烧坊,王秉正的实力有点出人意料。
进入烧坊,王秉正叫上一个伙计,抱了一个可容五十斤酒的陶坛,跟陈于珍一起进入酒窖,找到感觉摘得最好,也存得最久、最熟的酒缸,小心启封。再用瓢将酒舀出,灌满酒坛。之后把酒缸封盖,让伙计抱着酒坛,跟自己回了学馆。
掌灯时分,厨房热菜大都做好,王秉正和陈于珍也把酒桌上的餐、酒具布好,将凉菜摆放停当。在小院檐下洗脸架上用铜盆盛满热水,邀请大家净手入席,分宾主上下就座。
入座后,王秉正把从烧坊带回的酒分沽进白瓷酒壶内,执壶给每人面前的酒杯斟满。
官场多年,应酬无数,陈于朝是茶酒双好。从王秉正斟酒时嗅到的酒香和酒杯中溅起的酒花,酒未入口,陈于朝已判断出,这应是当地酒市中从未出现过的好酒。
左钧举杯发话,双方又一番客套,陈于朝一口把杯中酒啜进嘴里,那齿颊间弥漫的独特香气和入喉时的舒爽绵柔,再次印证了他的判断。
“好酒!兄弟,你好手艺啊!”陈于朝放下酒杯,竖起了拇指。
“大哥谬赞。这酒存放的时间还不够,陈化效果尚有不足。如能再存放两年或更久,再开坛饮用,其香更浓,其味更醇,那时才当得这好酒之称。”王秉正一边执壶给大家续杯,一边谦虚地回应。
“兄弟莫谦,就这酒,现在这香味和口感,也是为兄这几年来在这方圆几百里地上喝到过的最好的酒了。”
“就是嘛,酒这么好,他硬说没有陈好,不愿上市。他就不晓得,只要尝过这味道的人,早都等不及了。”左钧接住陈于朝的话说。
“这么好的酒,为啥不开坛售卖?做手艺是该追求尽善尽美。但做生意,首先该考虑的是需求。你愿买,我愿卖,不欺不诈,不背良心就好。”干了第二杯酒,陈于朝挟食了一口桌上的瓦块鱼。
“真可上市卖了?”王秉正给大家斟上第三杯酒,入座后以询探的口气问陈于朝。
一段时间以来,王秉正虽然坚持着要按祖辈传下的规矩,把酒陈够时间再卖,但左钧经常的念叨也让他动过心思。
逃离柳林铺时带的一千多两黄金虽然基本还在,但买地和建酒坊之后,所余的部分要支撑够五年,确实会影响到后续的大量收粮,更不要提甩开膀子大干了。
“为啥不可以?这么好的酒,只要你价钱不卖太高,我相信不仅可以卖,还可以大卖、热卖。现在已是太平世道,平时消遣解乏,礼仪宴席待客迎宾,哪里少得了酒?只怕你酿不出来,不够卖啊。”陈于朝把第三杯酒也干了。
“陈大人都这么说了,你还有啥不放心的?开坛卖吧。”左钧干了杯中酒,顺势附和。
“也好,下来我就拿部分酒,开坛试着卖卖看。”有了陈于朝的意见,王秉正下了决心。
“酒这么好,卖酒还得有个响亮的招牌。兄弟的烧坊叫啥名?”
“叫谪仙烧坊,父辈在柳林铺时就有的名字。”王秉正回道。
“这名如在他地,也算不错。但谪仙太白的故里就在我辖下彰明、青莲。在这周遭,凡做酒卖酒的,都喜欢用‘谪仙’‘太白’‘诗仙’之类,显得有点滥了。”陈于朝的言语里有些遗憾。
“这是。但秉正沿用这名,是想光大祖上的家业和技艺。”左钧接了话说。
情浓!酒好!潼绵学馆院内的宴饮一直进行到深夜,陈于朝和左钧都已醉意醺醺时,才意犹未尽地散了。
陈于朝一家在随从服侍下,由王秉正和左钧送到客栈。几人约下第二天的酒,才揖别散去。
行前,陈于珍原想带上圆圆和滚滚,到铜牟镇后好与王法天玩耍。考虑到旅途饲养照顾不便,最后只好将两个小家伙留在平武,让衙役代为照看。
离开平武,沿涪江向下,过阴平古道南起点的江油关,江岸油菜花和山间梅花已竞相开放,沿途,满眼都是浓浓春色。
陈于朝把巡查第一站安排在了石泉县。这石泉县也处于群山之中,是治水英雄大禹故里,居民以白草番为主,民风彪悍。
在石泉稍作停留,听当地县令及土官禀报生产收获诸般民情社况后,陈于朝一行即起身前往江油。
处理完江油公务,一行人换了便装,就奔绵州府而去。当天赶到绵州城时,已经入夜,一行人寻家上等客栈住了。
第二天大早,陈于朝带了两个衙役到绵州知府衙门作例行拜访。陈于朝出身于满人王公门下,素有官声。帖子递进去,绵州知府随即迎出衙门,把陈于朝迎至后院客厅奉茶。两人一番客套,陈于朝向绵州知府讲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婉谢了绵州知府要陪同前往的好意,起身告辞。
客栈里,陈于珍和嫂子已收拾停当,结了房钱。陈于朝一回到客栈,一行人就动身往铜牟镇而去。
申正时刻,左钧刚送走散学后不留馆的弟子,就见一行人进了学馆院门。走在前面的是个衣着光鲜女子,大老远就冲他喊:“爹。”
是陈于珍。
“丫头,你这是好久来的?可想死你爹了。”左钧快步迎了上去。
“我也想你们啊。”陈于珍小跑了过来。
父女俩一番亲热,左钧回头招呼同陈于珍一起到来的客人。看到为首那个笑吟吟注视着自己的男子,左钧抬手阻止了陈于珍介绍:“不用说,气宇轩昂这位,一定是龙安知府陈大人了。”
“爹你眼力真好,这就是我哥!”陈于珍欢快地晃动着左钧的手臂。
陈于朝自然早已看出,面前的长者就是自家妹子念叨了无数次的恩公左钧老先生。他弯腰一揖:“哪里是什么大人!在这里,您是妹妹的父亲,自然也是我长辈。最困难时候,您帮我照顾了妹妹,真不知该怎么谢您!”
“于珍是我女儿,一家人,照顾那还不是应该。谢啥谢!快进屋。”左钧一边回揖,一边忙着把一行人迎进小院客堂。
安顿大家都进房坐下,左钧让顾嫂泡上几碗盖碗茶。此间,陈于珍向左钧介绍了自己的嫂子,陈于朝也介绍了一干随从。
一一见过礼,左钧一边同陈于珍兄妹说话,一边让顾嫂去叫来王法天。待王法天跟陈于珍及陈于朝夫妻打过招呼,左钧吩咐他去烧坊叫回王秉正。
烧坊春季的作息时间一般是辰时四刻点火,粮甑上粮,酒甑上醅,戌时初闭火,清粮退糟。到这个时候,王秉正一天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此后,伙计学徒们要打扫卫生,清洗完器具,才收工用饭。一般情况,工作时间内,王秉正是不会离开烧坊的。
王法天到烧坊时,酒甑里的酒还未流尽,王秉正正指挥伙计们给当天蒸好的最后一锅酒粮拌曲。因为安全、卫生和技术保密等诸多原因,王秉正规定,烧坊各个环节作业的伙计不许串工,更不容许非烧坊人员进入作业现场。王法天也不例外。
王法天到烧坊后,看门伙计进入作业现场,向王秉正做了通报。听说儿子到了烧坊,王秉正感到诧异。因为这个时刻,他本该在学馆里温故功课的,跑到烧坊来,一定有啥事。
不顾作坊内外温差变化,穿着短薄衣服,王秉正就跑出了烧坊。
“爸爸,姑姑来了。爷爷让您赶紧回家。”不等王秉正说话,王法天就急匆匆地说。
“谁来了?”王秉正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于珍姑姑来了,爷爷让您回家。”王法天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一遍。
虽然很多时间都在思念着,但陈于珍主动回铜牟镇来看望他们,却是王秉正从未想过的。他忙对王法天说:“好,好!等我先安排一下,我们马上就回。”
留下王法天在外等候,王秉正返回烧坊。他先叫过伙计中的带班领头,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及注意事项交代一番,才去换洗间换下作业时的衣褂。穿好日常衣服,出来叫上王法天,俩人才一路小跑回到学馆。
“秉正哥。”见到王秉正父子,陈于珍最先坐不住了。
“于珍!”王秉正抢步上前,本想先跟陈于珍说说话,但看到在场还坐着陈于朝夫妇和另外的客人,他收回炽热的目光,礼貌性地跟大家见礼。
一番招呼下来,尚不及坐下寒暄,左钧就问王秉正晚上如何安排。
王秉正想先安排贵客住下时,陈于朝接了话:“不用费心,来镇上时,我已着人去寻好了客栈。今天是我夫妇第一次拜见左叔,晚上的酒饭,就由我来安排。”
“那要不得,你们亲自到铜牟镇来看望我们,已让老朽受宠若惊。你们远道而来是客,得由我们尽地主之谊。由你请,这是要打我们的脸喔!客栈的事我们就不管了,这台酒,你们不许争,必须我们来安排。”左钧说得真切而坚决。
“对嘛,到了铜牟镇,大哥这样,就真不合适了。”王秉正温和地附和着。
“那就客随主便,不和你们争。但我提议,我们不去什么酒楼,就在这学馆备桌家宴。秉正兄弟亲自酿的这口酒,我可盼了快两年了。”陈于朝的话语,有着发自内心的亲切。
“酒嘛,管够!今天一定陪大哥一醉方休。”王秉正和左钧对视一下,接受了陈于朝的提议。
确定在学馆家宴,王秉正让左钧陪着陈于朝一行喝茶聊天,自己告退出来安排。王秉正往外走时,陈于珍对兄嫂说:“大哥嫂子,你们陪父亲坐一会儿,我出去看看能帮得上啥忙不。”就起身跟着王秉正出了客堂。
虽在学馆待的时间不长,又离开了约两年时间,但陈于珍对学馆里的一切,依旧觉得熟悉亲切。相跟着王秉正,两人先去厨房找了顾嫂,要顾嫂以学馆常备食材做好炖、炒、蒸、煮等特色热菜和时蔬,又一同出学馆,到街上找到最好的烧腊摊,将摊上最好的腊、凉、卤菜各切一大包,最后直奔烧坊而去。
知道王秉正建了烧坊,陈于珍心中对烧坊模样猜想了无数次。见到烧坊时,她还是被它的规模和气势震撼了。一年多时间的相处,陈于珍知道王秉正不是穷人,但王秉正到底有多厚的家底,她也没数。一出手就建这么大个烧坊,王秉正的实力有点出人意料。
进入烧坊,王秉正叫上一个伙计,抱了一个可容五十斤酒的陶坛,跟陈于珍一起进入酒窖,找到感觉摘得最好,也存得最久、最熟的酒缸,小心启封。再用瓢将酒舀出,灌满酒坛。之后把酒缸封盖,让伙计抱着酒坛,跟自己回了学馆。
掌灯时分,厨房热菜大都做好,王秉正和陈于珍也把酒桌上的餐、酒具布好,将凉菜摆放停当。在小院檐下洗脸架上用铜盆盛满热水,邀请大家净手入席,分宾主上下就座。
入座后,王秉正把从烧坊带回的酒分沽进白瓷酒壶内,执壶给每人面前的酒杯斟满。
官场多年,应酬无数,陈于朝是茶酒双好。从王秉正斟酒时嗅到的酒香和酒杯中溅起的酒花,酒未入口,陈于朝已判断出,这应是当地酒市中从未出现过的好酒。
左钧举杯发话,双方又一番客套,陈于朝一口把杯中酒啜进嘴里,那齿颊间弥漫的独特香气和入喉时的舒爽绵柔,再次印证了他的判断。
“好酒!兄弟,你好手艺啊!”陈于朝放下酒杯,竖起了拇指。
“大哥谬赞。这酒存放的时间还不够,陈化效果尚有不足。如能再存放两年或更久,再开坛饮用,其香更浓,其味更醇,那时才当得这好酒之称。”王秉正一边执壶给大家续杯,一边谦虚地回应。
“兄弟莫谦,就这酒,现在这香味和口感,也是为兄这几年来在这方圆几百里地上喝到过的最好的酒了。”
“就是嘛,酒这么好,他硬说没有陈好,不愿上市。他就不晓得,只要尝过这味道的人,早都等不及了。”左钧接住陈于朝的话说。
“这么好的酒,为啥不开坛售卖?做手艺是该追求尽善尽美。但做生意,首先该考虑的是需求。你愿买,我愿卖,不欺不诈,不背良心就好。”干了第二杯酒,陈于朝挟食了一口桌上的瓦块鱼。
“真可上市卖了?”王秉正给大家斟上第三杯酒,入座后以询探的口气问陈于朝。
一段时间以来,王秉正虽然坚持着要按祖辈传下的规矩,把酒陈够时间再卖,但左钧经常的念叨也让他动过心思。
逃离柳林铺时带的一千多两黄金虽然基本还在,但买地和建酒坊之后,所余的部分要支撑够五年,确实会影响到后续的大量收粮,更不要提甩开膀子大干了。
“为啥不可以?这么好的酒,只要你价钱不卖太高,我相信不仅可以卖,还可以大卖、热卖。现在已是太平世道,平时消遣解乏,礼仪宴席待客迎宾,哪里少得了酒?只怕你酿不出来,不够卖啊。”陈于朝把第三杯酒也干了。
“陈大人都这么说了,你还有啥不放心的?开坛卖吧。”左钧干了杯中酒,顺势附和。
“也好,下来我就拿部分酒,开坛试着卖卖看。”有了陈于朝的意见,王秉正下了决心。
“酒这么好,卖酒还得有个响亮的招牌。兄弟的烧坊叫啥名?”
“叫谪仙烧坊,父辈在柳林铺时就有的名字。”王秉正回道。
“这名如在他地,也算不错。但谪仙太白的故里就在我辖下彰明、青莲。在这周遭,凡做酒卖酒的,都喜欢用‘谪仙’‘太白’‘诗仙’之类,显得有点滥了。”陈于朝的言语里有些遗憾。
“这是。但秉正沿用这名,是想光大祖上的家业和技艺。”左钧接了话说。
情浓!酒好!潼绵学馆院内的宴饮一直进行到深夜,陈于朝和左钧都已醉意醺醺时,才意犹未尽地散了。
陈于朝一家在随从服侍下,由王秉正和左钧送到客栈。几人约下第二天的酒,才揖别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