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群雄并起
正月二十五日,袁绍在渤海起兵,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青州刺史焦和、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骑都尉鲍信、骁骑校尉曹操等俱皆响应,一时关东州郡群起,悉以讨董为号,推袁绍为盟主,各领兵出州郡,进逼洛阳。袁绍自号车骑将军,起兵的诸将皆板授官号。
常山中尉文丑、长沙太守孙坚两人也同时起兵。
韩馥表文丑行武猛将军,袁术表孙坚行讨逆将军。孙坚最终还是同袁术结成了另一种联盟,自然是以袁术为主,如同文丑之于韩馥一般!
汉家制度,郡国兵无诏不得出郡界,这次起兵讨董的多半是郡守国相、中尉等,文丑、孙坚亦然,所以这个“将军号”是一定要上表请授的,不止文丑、孙坚得了一个“行某某将军”的衔,余下如张邈、王匡、刘岱、桥瑁、袁遗等州郡长吏,包括曹操、鲍信这两个校尉也都互相各表了一个类似的头衔,当然,至於朝中会不会同意,自就是无关紧要了,而袁绍自称车骑将军,一是因如上的缘故,二来则显是为了压住袁术的后将军,好能成为“名实相符”的真正盟主。
袁绍一呼之下,关东州郡群起。
虽说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对此都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可真的一旦群雄起兵,却还是天下震动。一时间,荆、徐、豫、兖、青、冀诸州风烟大起,千军万马席卷了半个帝国,黎民百姓,因之骚动,德行之士,为之惊骇,而乡野轻侠、豪杰之辈则纷纷奔走相告,揽众往投。
颍川境内。旬氏族中,议论纷纷。
荀彧说道:“袁本初固天下名望,然张邈、刘岱诸人,或党人旧魁。或汉家宗亲,或公卿子弟,亦俱一时之雄,各负盛名,今虽共举袁本初为盟主。没有王爵之加,实尊卑无序。袁本初、袁公路兄弟又不和。观彼起兵诸将,善战者又无几。以此之众,何能比之董卓麾下之精兵强将,挟朝廷以为名?事必无成。但是颍川此地作为中原之腹地,必将成为群雄之必争要地!是以吾等当着手迁徙,以避战乱也!”
……
荀彧分析得不错,他这一番分析的大概意思在不久之后,尚书郑泰为阻董卓兵击讨联军时也曾对董卓说过。关东联军的声势虽盛,奈何却有两个最大的短板。一个是知兵善战者不多,一个是袁绍名望虽高,可他的“车骑将军”是自称的,不是朝廷所授,难以号令群雄。
而文丑此次所能够带出的兵力组成却是,本部义从五千,这是精锐,包括桃林千五精锐,高邑三千五百精锐,其他诸县中拢共抽调出四千之众。赵云、韩猛两人部曲有两千之众!还有两千郡兵,总数达到了一万三千余人,这一万三千余人就是文丑此次起兵的力量了。
这一万三千余人成分挺杂,有义从、有郡卒、有县卒、有精锐部曲。没有出兵时,可以各部自行其事,而今要出兵作战了,却就需要再整体地编制一下,以方便指挥。
文丑和田畴、田丰等几经商议,早有定案。当下便将定好的部曲编制颁下。
共将此一万三千余人分成六部。
先,从精锐中选出三千五百人,从郡兵、部曲中选出一千五百人,共计五千人,平分为二,每部两千五百劲卒,这是作为主力使用的前、后二部,分以颜良、赵云两人为此二部之校尉。
其次,余下的一千五百精锐义从,去掉骑兵,还有一千余人,三千县卒总计三千人,文丑留为中军,是为“中部”,由他亲自统带,分以夏侯兰、董直、刘庆等为部中各曲军候。
再次,剩余的两千县卒,及自身部曲、郡兵等,合为四千之数,分为两部,各二千百人,以之为左、右二部,分以卢亮、韩猛为此二部校尉。
前、后、中、左、右五部,依汉家军制,这是“一个军”的惯常编制。
此五部外,又将军中的所有的骑兵,包括原本义从中的和郡兵、县兵中原有的,共计千余骑,又编成一部,名为“骑部”,以文霸为此部的部校尉。
这六个部,前、后、中、骑四部是作战的主力,骨干都是由文丑的精锐组成,余下如县卒、郡卒及赵云、韩猛等人之部曲等组成部分也皆为青壮敢战之士,并且甲械多全,左、右两部则是是替补部队,也需要着手为辎重之任,押运粮草等事。
除此之外,柳仲、董江、铁千、张烈、李季、郭大贤等人则作为留守之人,留在了常山国内,继续为文丑招募兵卒,发展经济,扩充战力!
除却这些之外,姜恢作为文丑的‘老丈人’则作为了郡国的学曹之事,也即是他能够掌管常山国的学馆、书院之时,要将这一形式开展到整个郡国,同其一起得到升迁的还有李当之、陈铭等人,基本上都是一方面之主管者。不过李当之却并没赴任而去,而是作为随军而去。至于郡国的医曹主管之人,则是李当之的大徒了。
郡中军政留守诸事办妥,诸部编成,已是正月二十七日,文丑不再拖延,当日即点兵出郡。
姜可儿这个未过门的夫人,也只能往后无限延期了,而此时的姜可儿已经算是小女初长成了,按照颜母、陈婶及杜夫人的意愿,是想要在文丑出兵之前,就将婚事办了,毕竟那是打仗,乱世将至,男儿争雄天下,或将浴血百战,或将九死一生,谁又能够有把握安全归来呢?而在此之前留下一点血脉,对于古人来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文丑却并不这么人认为,兴许是穿越而来的缘故,他并不认为自己会饮恨疆场,就是真的再也不能归来了,那么自己也不应该毁了可儿这样一个女子,她应该有她的归宿,最终文丑还是没有同意战前的婚事。(未完待续。)
常山中尉文丑、长沙太守孙坚两人也同时起兵。
韩馥表文丑行武猛将军,袁术表孙坚行讨逆将军。孙坚最终还是同袁术结成了另一种联盟,自然是以袁术为主,如同文丑之于韩馥一般!
汉家制度,郡国兵无诏不得出郡界,这次起兵讨董的多半是郡守国相、中尉等,文丑、孙坚亦然,所以这个“将军号”是一定要上表请授的,不止文丑、孙坚得了一个“行某某将军”的衔,余下如张邈、王匡、刘岱、桥瑁、袁遗等州郡长吏,包括曹操、鲍信这两个校尉也都互相各表了一个类似的头衔,当然,至於朝中会不会同意,自就是无关紧要了,而袁绍自称车骑将军,一是因如上的缘故,二来则显是为了压住袁术的后将军,好能成为“名实相符”的真正盟主。
袁绍一呼之下,关东州郡群起。
虽说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对此都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可真的一旦群雄起兵,却还是天下震动。一时间,荆、徐、豫、兖、青、冀诸州风烟大起,千军万马席卷了半个帝国,黎民百姓,因之骚动,德行之士,为之惊骇,而乡野轻侠、豪杰之辈则纷纷奔走相告,揽众往投。
颍川境内。旬氏族中,议论纷纷。
荀彧说道:“袁本初固天下名望,然张邈、刘岱诸人,或党人旧魁。或汉家宗亲,或公卿子弟,亦俱一时之雄,各负盛名,今虽共举袁本初为盟主。没有王爵之加,实尊卑无序。袁本初、袁公路兄弟又不和。观彼起兵诸将,善战者又无几。以此之众,何能比之董卓麾下之精兵强将,挟朝廷以为名?事必无成。但是颍川此地作为中原之腹地,必将成为群雄之必争要地!是以吾等当着手迁徙,以避战乱也!”
……
荀彧分析得不错,他这一番分析的大概意思在不久之后,尚书郑泰为阻董卓兵击讨联军时也曾对董卓说过。关东联军的声势虽盛,奈何却有两个最大的短板。一个是知兵善战者不多,一个是袁绍名望虽高,可他的“车骑将军”是自称的,不是朝廷所授,难以号令群雄。
而文丑此次所能够带出的兵力组成却是,本部义从五千,这是精锐,包括桃林千五精锐,高邑三千五百精锐,其他诸县中拢共抽调出四千之众。赵云、韩猛两人部曲有两千之众!还有两千郡兵,总数达到了一万三千余人,这一万三千余人就是文丑此次起兵的力量了。
这一万三千余人成分挺杂,有义从、有郡卒、有县卒、有精锐部曲。没有出兵时,可以各部自行其事,而今要出兵作战了,却就需要再整体地编制一下,以方便指挥。
文丑和田畴、田丰等几经商议,早有定案。当下便将定好的部曲编制颁下。
共将此一万三千余人分成六部。
先,从精锐中选出三千五百人,从郡兵、部曲中选出一千五百人,共计五千人,平分为二,每部两千五百劲卒,这是作为主力使用的前、后二部,分以颜良、赵云两人为此二部之校尉。
其次,余下的一千五百精锐义从,去掉骑兵,还有一千余人,三千县卒总计三千人,文丑留为中军,是为“中部”,由他亲自统带,分以夏侯兰、董直、刘庆等为部中各曲军候。
再次,剩余的两千县卒,及自身部曲、郡兵等,合为四千之数,分为两部,各二千百人,以之为左、右二部,分以卢亮、韩猛为此二部校尉。
前、后、中、左、右五部,依汉家军制,这是“一个军”的惯常编制。
此五部外,又将军中的所有的骑兵,包括原本义从中的和郡兵、县兵中原有的,共计千余骑,又编成一部,名为“骑部”,以文霸为此部的部校尉。
这六个部,前、后、中、骑四部是作战的主力,骨干都是由文丑的精锐组成,余下如县卒、郡卒及赵云、韩猛等人之部曲等组成部分也皆为青壮敢战之士,并且甲械多全,左、右两部则是是替补部队,也需要着手为辎重之任,押运粮草等事。
除此之外,柳仲、董江、铁千、张烈、李季、郭大贤等人则作为留守之人,留在了常山国内,继续为文丑招募兵卒,发展经济,扩充战力!
除却这些之外,姜恢作为文丑的‘老丈人’则作为了郡国的学曹之事,也即是他能够掌管常山国的学馆、书院之时,要将这一形式开展到整个郡国,同其一起得到升迁的还有李当之、陈铭等人,基本上都是一方面之主管者。不过李当之却并没赴任而去,而是作为随军而去。至于郡国的医曹主管之人,则是李当之的大徒了。
郡中军政留守诸事办妥,诸部编成,已是正月二十七日,文丑不再拖延,当日即点兵出郡。
姜可儿这个未过门的夫人,也只能往后无限延期了,而此时的姜可儿已经算是小女初长成了,按照颜母、陈婶及杜夫人的意愿,是想要在文丑出兵之前,就将婚事办了,毕竟那是打仗,乱世将至,男儿争雄天下,或将浴血百战,或将九死一生,谁又能够有把握安全归来呢?而在此之前留下一点血脉,对于古人来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文丑却并不这么人认为,兴许是穿越而来的缘故,他并不认为自己会饮恨疆场,就是真的再也不能归来了,那么自己也不应该毁了可儿这样一个女子,她应该有她的归宿,最终文丑还是没有同意战前的婚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