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节 新的对华政策【下】
一九二二年二月六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与中国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原则及政策的条约》----通常被称为《九国公约》----规定:
第一,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权力的完整,签约国家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与“机会均等”原则;
第二,签约国家禁止相互之间单独或联合与一个或多个国家制定条约、协定、协议或谅解,侵犯或者妨碍第一条约定的各种原则;
第三,签约国家禁止谋取或者赞助本国公民谋求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之内,获取关于商务和经济发展的一般优越权利,以及任何专利或优越权,所有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机会完全均等。
----毫无疑问,根据条约,美国是获得好处最多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金融与商业领域取得与它相同的条件和地位。当所有国家接受条约的限制,放弃其他手段只是通过正常贸易在中国攫取利益的时候,它们已经把自己放到了失败者的位置。
包括英国。尽管它也能通过条约获取一些好处,但与现在它拥有的、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相比,英国可以获得的利益甚至还没有它损失的利益高。而且,随着美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它一直渴望维持的远东平衡也将被彻底打破。
历史是证据。
那么,伦敦的政客可能支持这样一份华盛顿提出的、对美国而不是英国更有利、甚至还有害的条约么?秦朗用了许多时间思考这个问题,仔细分析他掌握的全部线索,逐步寻找答案。
历史没有告诉他答案。尽管英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但现在是一八九九年,不是一九二二年。促使英国人接受那份条约的那些条件还不存在。
没有持续四年、消耗无数财富并且导致整整一代英国青年在泥泞地战壕中死于非命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日不落帝国依旧强大,光芒四射,不畏惧任何挑战;没有在漫长的战争中通过出售战略物资和战争债券收获的巨额红利,以及使用三十年时间逐步建立起来的、堪舆皇家海军匹敌的舰队,美国仍然无足轻重,在国际社会缺乏与它的经济和工业力量相匹配地地位和尊重。
情形非常明确。新的和旧的两个世界霸权之间存在显而易见的、无法弥补的差距,与一九二二年时完全不同。
因此,英国人会支持那个提议么?支持一个帝国的霸权和利益的挑战者提出的、对它更为有利的提议?理论上,没有任何国家的政客会接受、更不用说支持那种提议,而且正如人们所知,英国地政客都很老练和狡猾,善于玩弄国际政治,不惜采用任何手段维护英国的利益。
“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不只是一位英国首相在他的公开讲话中提到这段名言。及将它作为一项政策付诸实际行动;温斯顿.伦纳德.斯潘塞-丘吉尔也不是第一个。
但秦朗相信英国人会接受那个建议----经过长时间思考,他得到这个看似极为荒谬的结论:伦敦一定会支持他的提议。
“我不理解你的结论,也不支持它,虽然我很高兴看到美国地国际影响力获得大幅度提升。”一名参议员强烈的反对到,“虽然英国政府担心俄国与日本地持续扩张将会影响它的远东利益,并且它不得不投入绝大部分力量对抗柏林,但这并不代表它会给我们一个扩张的机会。”
“而且,我必须强调一点,”另一名参议员接着说到。“伦敦对我们的警惕恐怕比它对俄国与日本的警惕更加严重。”
“确实如此。”秦朗承认到。参议员没有错误,除了“恐怕”:虽然美国仍然只是一个缺乏威胁性的弱小国家----当然。只是对处于英国和德国的层次的欧洲强权,而它对西班牙那一类国家地威胁性则是不容忽视地----但伦敦对华盛顿的警觉必然超过它对圣彼得堡和东京地警觉。
至少现在,圣彼得堡和东京还没有公开提出诸如“东欧人的东欧”或“亚洲人的亚洲”之类的主张,但华盛顿主张建立“美国人的美洲”;俄国人和日本人也没有攻击女王陛下的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而美国人……即使排除那些没有演变为战争的小摩擦,美国人也干了两次。
美国军队曾经两次入侵加拿大。第一次在独立战争时期---尽管本土的十三州殖民地形势恶劣,华盛顿将军的英勇无畏的大陆军和民兵就像鸭子一样被国王陛下的殖民地部队和黑森雇佣军追赶,但大陆议会还是派遣一个军团前去“解放”加拿大;第二次在一八一二年----这次入侵成为第二次英美战争的导火索。而结果则是英国军队和它的印第安盟军烧毁了华盛顿……
当然。对美国人来说极为幸运的是,拿破仑一世在欧洲牵制着英国的主要力量。否则英国人和他们的印第安盟军会接着把纽约和费城烧成废墟,甚至一直烧到美国破产。就好像谢尔曼将军的军团在乔治亚和密西西比那样……
一个真正的美国人绝对不会忘记这些历史,同样的,一个真正的英国政客也不会忘记大西洋西岸的那个由叛国者建立的国家对女王的加拿大的野心----在美国还很弱小、还没有力量挑战英国的时候,它已经连续两次入侵加拿大,既然如此,它变得强大起来以后会做些什么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伦敦不得不警惕美国的举动,每一个举动。
而且美国的企图绝不只是加拿大,还有整个世界:华盛顿一直希望欧洲大陆出现一个强大的、与英国互相敌对的陆权国家,就像拿破仑一世时代地法国。这样一个国家可以迫使英国将力量集中到欧洲。而它本身则会因为英国地极力阻挠无法向外扩张。于是。整个世界都将成为美国的----不只是加拿大,是整个世界。
现在欧洲正好就有这么一个强大的、而且与英国敌对的陆地强权:威廉二世的德意志帝国。华尔街的金融家和华盛顿地政客充满欣喜的看到,他们很快就可以实现愿望----只要德国与英国开始军事对抗,并且将对抗持续下去;如果德国没有力量将对抗继续下去,美国将帮助它继续下去。
只要不会为了支援德国而导致自己陷入与英国的直接对抗,美国可以为德国提供一切支援。而且很容易做到这一点:执行一种带有明显倾向于的“中立”政策,向德国输出战略资源和资金,甚至武器弹药。
伦敦的政客清楚所有这些问题,因此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可能给美国一个继续扩张它的势力的机会,即使是在远东。
遏制,它才是英国的政策。
“……遏制我们,不是给我们继续扩张的机会。”参议员最后说,“我可以肯定,除非英国人全部疯了,否则伦敦不会支持你的提议。”
但秦朗地态度异常坚决。“如果没有德国。你的看法是正确的。”
“德国人还不足以导致英国人改变他们用来对付我们的策略。”犹豫了一会儿,哈里曼还是加入反对者的行列。
布什也加入了。“即使柏林极不恰当的介入布尔战争将会导致伦敦将它视为必须铲除的敌人,伦敦也不会因此纵容我们在远东地区的扩张。”他再次提醒到,“那就像撤走加拿大的防御力量一样危险。”
“除非你能提出足以说服我们地理由。”哈里曼说,而这也是所有人的意思:如果秦朗可以给出一个足以说服他们地理由,他们也可以用同样的理由说服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其他成员、总统和国务卿。
他们对秦朗的提议充满兴趣----虽然它看起来缺乏可行性,但他们还是喜欢它,希望它成为事实。
一个开放的、不会被竞争对手通过武力或其他不正常手段夺走或瓜分的中国,华盛顿已经浪费了几十年时间追求这个结果。又怎么可能放过任何一个得到它的机会?而且,一个由美国提出的国际条约……至少在宣传上。它代表美国地国际地位获得大幅度提高,同样是华盛顿地梦想。
哈里曼、布什和几位参议员欣赏而且完全支持秦朗为了美国的利益和提高美国地国际地位做出的尝试和努力,只是需要一些具有足够说服力的理由----政治总是很麻烦,但政客更麻烦。
秦朗理解他们的想法,遗憾的是,对于他自己来说,如同竹筒倒豆子一样毫无保留的把所有底牌全部打出去无疑是极为愚蠢的行为。如果想要为自己争取利益,就必须将最好的底牌留到最后。
“对此我很抱歉。”他充满歉意的说到。哈里曼和布什的头立刻痛了起来----他们了解秦朗。知道他又在装模作样---但秦朗显然不会因为他们的态度改变他的策略。
“你们会看到我的理由,但不是现在----现在谈论它们还为时尚早。”他宣称。“只有英国人与布尔人的战争变得更为激烈的时候,一切才会变得明显起来,可以作为我的结论的有力证据。”
“我不明白英国人对我们的态度与布尔战争……”哈里曼停下来,想了一会儿,“难道你认为英国人可能输掉战争这个猜测比秦朗的提议更疯狂,把布什和几位参议员都吓住了:即使德国人不惜代价支援德兰士瓦,英国输掉布尔战争的可能性也不会比中国打赢去年的战争的可能性更高……而且德国人有可能不惜代价支援德兰士瓦么?绝不可能。只有布尔人才会做这种不切实际的白日梦。
秦朗的证据一定是其他东西,比如……
“英国将赢得战争,但会付出巨大代价。”秦朗开始扮演一位预言家,“布尔战争最终会使英国登上世界霸权的顶峰,但同时也是它逐步丧失世界霸权的起点。”
“一个转折点?”
“一个转折点。”他点头,“因此英国必须改变它对美国的政策。从遏制,转向拉拢与联合。”
布尔战争之前,英国人充满自信,既不畏惧德国的挑衅,也不担心美国支援德国可能造成的危害;布尔战争之后,他们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德国的,以及美国的力量,推算强大的日不落帝国是否有能力同时对抗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和一个拥有强大金融资本与工业实力的国家组成的联盟。
然后英国人会修改他们的政策;他们不得不修改政策。虽然有些时候,改变并不代表好的结果,甚至可能带来更糟糕的结果,但大多数人还是相信,努力进行各种尝试总比什么也不做更好。
哈里曼、布什和几位参议员几乎已经猜到秦朗的理由,但还是很难相信它。“英国赢得战争需要付出的代价会大到那种地步?”
“我们可以拭目以待。”秦朗回答。
第一,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权力的完整,签约国家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与“机会均等”原则;
第二,签约国家禁止相互之间单独或联合与一个或多个国家制定条约、协定、协议或谅解,侵犯或者妨碍第一条约定的各种原则;
第三,签约国家禁止谋取或者赞助本国公民谋求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之内,获取关于商务和经济发展的一般优越权利,以及任何专利或优越权,所有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机会完全均等。
----毫无疑问,根据条约,美国是获得好处最多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金融与商业领域取得与它相同的条件和地位。当所有国家接受条约的限制,放弃其他手段只是通过正常贸易在中国攫取利益的时候,它们已经把自己放到了失败者的位置。
包括英国。尽管它也能通过条约获取一些好处,但与现在它拥有的、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相比,英国可以获得的利益甚至还没有它损失的利益高。而且,随着美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它一直渴望维持的远东平衡也将被彻底打破。
历史是证据。
那么,伦敦的政客可能支持这样一份华盛顿提出的、对美国而不是英国更有利、甚至还有害的条约么?秦朗用了许多时间思考这个问题,仔细分析他掌握的全部线索,逐步寻找答案。
历史没有告诉他答案。尽管英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但现在是一八九九年,不是一九二二年。促使英国人接受那份条约的那些条件还不存在。
没有持续四年、消耗无数财富并且导致整整一代英国青年在泥泞地战壕中死于非命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日不落帝国依旧强大,光芒四射,不畏惧任何挑战;没有在漫长的战争中通过出售战略物资和战争债券收获的巨额红利,以及使用三十年时间逐步建立起来的、堪舆皇家海军匹敌的舰队,美国仍然无足轻重,在国际社会缺乏与它的经济和工业力量相匹配地地位和尊重。
情形非常明确。新的和旧的两个世界霸权之间存在显而易见的、无法弥补的差距,与一九二二年时完全不同。
因此,英国人会支持那个提议么?支持一个帝国的霸权和利益的挑战者提出的、对它更为有利的提议?理论上,没有任何国家的政客会接受、更不用说支持那种提议,而且正如人们所知,英国地政客都很老练和狡猾,善于玩弄国际政治,不惜采用任何手段维护英国的利益。
“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不只是一位英国首相在他的公开讲话中提到这段名言。及将它作为一项政策付诸实际行动;温斯顿.伦纳德.斯潘塞-丘吉尔也不是第一个。
但秦朗相信英国人会接受那个建议----经过长时间思考,他得到这个看似极为荒谬的结论:伦敦一定会支持他的提议。
“我不理解你的结论,也不支持它,虽然我很高兴看到美国地国际影响力获得大幅度提升。”一名参议员强烈的反对到,“虽然英国政府担心俄国与日本地持续扩张将会影响它的远东利益,并且它不得不投入绝大部分力量对抗柏林,但这并不代表它会给我们一个扩张的机会。”
“而且,我必须强调一点,”另一名参议员接着说到。“伦敦对我们的警惕恐怕比它对俄国与日本的警惕更加严重。”
“确实如此。”秦朗承认到。参议员没有错误,除了“恐怕”:虽然美国仍然只是一个缺乏威胁性的弱小国家----当然。只是对处于英国和德国的层次的欧洲强权,而它对西班牙那一类国家地威胁性则是不容忽视地----但伦敦对华盛顿的警觉必然超过它对圣彼得堡和东京地警觉。
至少现在,圣彼得堡和东京还没有公开提出诸如“东欧人的东欧”或“亚洲人的亚洲”之类的主张,但华盛顿主张建立“美国人的美洲”;俄国人和日本人也没有攻击女王陛下的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而美国人……即使排除那些没有演变为战争的小摩擦,美国人也干了两次。
美国军队曾经两次入侵加拿大。第一次在独立战争时期---尽管本土的十三州殖民地形势恶劣,华盛顿将军的英勇无畏的大陆军和民兵就像鸭子一样被国王陛下的殖民地部队和黑森雇佣军追赶,但大陆议会还是派遣一个军团前去“解放”加拿大;第二次在一八一二年----这次入侵成为第二次英美战争的导火索。而结果则是英国军队和它的印第安盟军烧毁了华盛顿……
当然。对美国人来说极为幸运的是,拿破仑一世在欧洲牵制着英国的主要力量。否则英国人和他们的印第安盟军会接着把纽约和费城烧成废墟,甚至一直烧到美国破产。就好像谢尔曼将军的军团在乔治亚和密西西比那样……
一个真正的美国人绝对不会忘记这些历史,同样的,一个真正的英国政客也不会忘记大西洋西岸的那个由叛国者建立的国家对女王的加拿大的野心----在美国还很弱小、还没有力量挑战英国的时候,它已经连续两次入侵加拿大,既然如此,它变得强大起来以后会做些什么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伦敦不得不警惕美国的举动,每一个举动。
而且美国的企图绝不只是加拿大,还有整个世界:华盛顿一直希望欧洲大陆出现一个强大的、与英国互相敌对的陆权国家,就像拿破仑一世时代地法国。这样一个国家可以迫使英国将力量集中到欧洲。而它本身则会因为英国地极力阻挠无法向外扩张。于是。整个世界都将成为美国的----不只是加拿大,是整个世界。
现在欧洲正好就有这么一个强大的、而且与英国敌对的陆地强权:威廉二世的德意志帝国。华尔街的金融家和华盛顿地政客充满欣喜的看到,他们很快就可以实现愿望----只要德国与英国开始军事对抗,并且将对抗持续下去;如果德国没有力量将对抗继续下去,美国将帮助它继续下去。
只要不会为了支援德国而导致自己陷入与英国的直接对抗,美国可以为德国提供一切支援。而且很容易做到这一点:执行一种带有明显倾向于的“中立”政策,向德国输出战略资源和资金,甚至武器弹药。
伦敦的政客清楚所有这些问题,因此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可能给美国一个继续扩张它的势力的机会,即使是在远东。
遏制,它才是英国的政策。
“……遏制我们,不是给我们继续扩张的机会。”参议员最后说,“我可以肯定,除非英国人全部疯了,否则伦敦不会支持你的提议。”
但秦朗地态度异常坚决。“如果没有德国。你的看法是正确的。”
“德国人还不足以导致英国人改变他们用来对付我们的策略。”犹豫了一会儿,哈里曼还是加入反对者的行列。
布什也加入了。“即使柏林极不恰当的介入布尔战争将会导致伦敦将它视为必须铲除的敌人,伦敦也不会因此纵容我们在远东地区的扩张。”他再次提醒到,“那就像撤走加拿大的防御力量一样危险。”
“除非你能提出足以说服我们地理由。”哈里曼说,而这也是所有人的意思:如果秦朗可以给出一个足以说服他们地理由,他们也可以用同样的理由说服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其他成员、总统和国务卿。
他们对秦朗的提议充满兴趣----虽然它看起来缺乏可行性,但他们还是喜欢它,希望它成为事实。
一个开放的、不会被竞争对手通过武力或其他不正常手段夺走或瓜分的中国,华盛顿已经浪费了几十年时间追求这个结果。又怎么可能放过任何一个得到它的机会?而且,一个由美国提出的国际条约……至少在宣传上。它代表美国地国际地位获得大幅度提高,同样是华盛顿地梦想。
哈里曼、布什和几位参议员欣赏而且完全支持秦朗为了美国的利益和提高美国地国际地位做出的尝试和努力,只是需要一些具有足够说服力的理由----政治总是很麻烦,但政客更麻烦。
秦朗理解他们的想法,遗憾的是,对于他自己来说,如同竹筒倒豆子一样毫无保留的把所有底牌全部打出去无疑是极为愚蠢的行为。如果想要为自己争取利益,就必须将最好的底牌留到最后。
“对此我很抱歉。”他充满歉意的说到。哈里曼和布什的头立刻痛了起来----他们了解秦朗。知道他又在装模作样---但秦朗显然不会因为他们的态度改变他的策略。
“你们会看到我的理由,但不是现在----现在谈论它们还为时尚早。”他宣称。“只有英国人与布尔人的战争变得更为激烈的时候,一切才会变得明显起来,可以作为我的结论的有力证据。”
“我不明白英国人对我们的态度与布尔战争……”哈里曼停下来,想了一会儿,“难道你认为英国人可能输掉战争这个猜测比秦朗的提议更疯狂,把布什和几位参议员都吓住了:即使德国人不惜代价支援德兰士瓦,英国输掉布尔战争的可能性也不会比中国打赢去年的战争的可能性更高……而且德国人有可能不惜代价支援德兰士瓦么?绝不可能。只有布尔人才会做这种不切实际的白日梦。
秦朗的证据一定是其他东西,比如……
“英国将赢得战争,但会付出巨大代价。”秦朗开始扮演一位预言家,“布尔战争最终会使英国登上世界霸权的顶峰,但同时也是它逐步丧失世界霸权的起点。”
“一个转折点?”
“一个转折点。”他点头,“因此英国必须改变它对美国的政策。从遏制,转向拉拢与联合。”
布尔战争之前,英国人充满自信,既不畏惧德国的挑衅,也不担心美国支援德国可能造成的危害;布尔战争之后,他们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德国的,以及美国的力量,推算强大的日不落帝国是否有能力同时对抗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和一个拥有强大金融资本与工业实力的国家组成的联盟。
然后英国人会修改他们的政策;他们不得不修改政策。虽然有些时候,改变并不代表好的结果,甚至可能带来更糟糕的结果,但大多数人还是相信,努力进行各种尝试总比什么也不做更好。
哈里曼、布什和几位参议员几乎已经猜到秦朗的理由,但还是很难相信它。“英国赢得战争需要付出的代价会大到那种地步?”
“我们可以拭目以待。”秦朗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