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荣的石头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老骥出更,乌合之众(下)

    余老师在太上皇去世后就脱离了皇城司,反正身上有的是钱,但是回到家中待了半年就烦了。听说了金荣的干的一项接一项大事,心潮起伏,越发觉得在乡下练武,盯着佃户干农活儿极其无聊。便借口替皇帝办差,扔下老婆孩子,周游全国,想寻找刺激……结果在山东地面上看到了金荣贾琮他们独有的暗记。这个暗记体系还是余立根帮着完成的。

    孔家正如金荣事先猜测的那样,全心全意拉拢小豆子,还从族里找了些喜欢武功的少年陪着他瞎闹腾,同时引诱他多读圣贤书。

    小豆子在孔府读书习武,伺候退休的老衍圣公,享受有求必应待遇,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了。金荣被清国偷袭的消息于第一时间传到山东,金振立刻就要偷跑,结果早有预料的老衍圣提前派人拦着门。金振跑了十圏也没甩脱追捕,只来得及在墙角留下十几个紧急求救字符,碰碰运气。结果余立根游山东,看到了他留下的标志。

    光有一个标志哪行?信息不足,没头没脑的:什么人,什么事,地点,时间,严重程度一无所知。余立根到了曲阜皇城司的据点,拿切口对了几句。见到了山东地面的皇城司负责人,正好他曾经和余立根有过交际,余立根稍一打听便知道了有金振这个闹得满城风雨的新闻。他既是孔家遗腹子,又是金荣的干弟弟,余立根立刻就明白了。

    他还没有决定是不是插手孔府内事,一是犯不着,二是自己已经退休,身份尴尬。还没想明白怎么办,孔家已经知道了大神光临,小衍圣公便请吃饭。

    皇城司这种皇室家奴最不能得罪了,余立根又是天下闻名的高手,哪怕退休了,但他的关系网上达天听,下到三教九流,即便如孔氏这种高门大户,决无视而不见的道理。

    拉上关系,交上朋友,有了来往,日后总有加深感情的机会,就是个人脉。

    余立根虽然耿直,直男癌晚期,但在官场上却也算是游刃有余,身段该放下就放下,笑脸该端着就端着,该往来的人情决无失礼的可能。

    余立根在喝茶时稍微一提太上皇和金荣的一段往来,孔氏立刻明了其意,是冲着金振来的。

    金荣火烧十万大军,火炼温泉山的故事早已轰动全国,人人意动神摇,只想着打听内幕。余立根既然是金荣“老友”,曾经亲手放他归蒙,又是贾琮半个老师,又是连飞(还未行拜师礼的)正经老师,立刻被十倍重视。

    金振马上被放出来作陪。

    小豆子被范雪君带到大同找连飞时,余立根还在天下楼和军营之间奔波,后来又直接伺候太上皇,二人地位天差地别,根本没有见面之机。

    在酒席上二人叙述了过往,才算真正认识了。金振一听原来是连飞的老师大驾光临,这样一个大高手,自然不能放过,立刻就要拜师。余立根自然不会立刻首肯,他的师门要考察学生的,二人约定以半年为期。

    有了余立根这个大靠山,金振自然可以横着走了,鞍前马后地拍着余老师马屁,天天说要去草原找金荣,建功立业云云。

    其实余立根最后和金荣闹得很不愉快,金荣要逃,余立根则要绑了他去见太上皇。此刻金荣稳稳立足草原,威震天下,余立根虽然辞职没事做,但也不可能拿热脸去贴人家冷屁股。

    金振再怎样软磨硬泡,余立根决不松口去草原。他和金荣的龃龉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只是当事人还没有说开,有些抹不开面儿。

    当人人都开始谈论进攻清国时,金振立刻跳将出来。这种事孔家向来不参与战斗,只参与分赃。金振大闹老衍圣,说要效仿金荣,只要一百人,去清国创业。老衍圣被逼无奈,只得和儿子商量拿这个孙子怎么办。

    小衍圣笑,这个容易,只要余千户愿意陪着,我们就松口,放他北去。

    老衍圣道:“最怕他去后如龙游大海,鸟飞天空,再也不回来了。”

    小衍圣道:“其实我们从未得到过他,又何谈失去?”

    唉,天伦之乐才享受了多久?手指头都能数过来。老爷爷挺舍不得这个妓院长大的仍具赤子之心的孙子。

    既然他一心征战,不如助他成就事业,反而能让他心念孔家的好。再派个孔家老人,比如带他回来的孔大埔跟着,就不算断了关系。

    老衍圣道:“你和童隰有交情,写封信与他,听听他们对清国的策略,如果事有不谐,让金振往草原逃命,请童隰接应。”

    如此安排好了,金振便领着一百勇武家丁到达京城,跟宫布详细打听了形势,通过余立根的关系甚至挖掘出了皇室对北静王的处置这种绝秘!

    宫布立刻把余立根透露的秘密打包送往土默特评估,特别指出余立根空前的重要性,对其拉拢力度必须立刻提升百倍!

    余老师在京城拜访了一圈故人后,立刻就收获了满满的来自土默特的善意,也是意外之喜。

    金振理念与王夔相同,便到北静王府报到。他们算山东义军,被引至军营。到了军营,立刻一拨一拨的人前来拉拢,这才发现像他们这样的散兵游勇必须要投靠一个中等势力,再挂靠于一个大势力名下,才能获得官位,番号。而众多的游击队中,挂靠在山东老乡下之下最合适。小豆子自然从善如流,进了山东帮。王夔每天忙得团团转,哪会注意到一个百人团队的队长和传言里金荣的干弟弟同名同姓?

    余立根根本没有出现在任何文字载体之上,所以这两尊大神完全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孔大埔虽然知交遍布,但江湖人和军旅是完全陌生的圈子,没人知道这个不起眼的管家居然身家上万,掌控着山东曲阜与北面每年价值百万贯流水的生意。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总计达二十多万的江湖部落联盟被生拉硬拽撮合在一起……如果金荣在场,立刻就会看懂了。当年闯王等八大王就是这样滚雪球一样地席卷流民,进行“人民运动”或者“农民起义”。

    当年最大的山头有王嘉胤,高迎祥及其女婿李自成,另外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张天琳等等。这些人哪懂什么军事理论、治国理政?抢人拉帮结派才是家传功夫。天罡会少年们早年听着老祖宗的光辉事迹长大,啸聚山林那一套,不用学就会,三天就熟稔。

    最后大军聚汇在八大游击麾下,由王夔任总督。当然还有其他如贾氏等少量超级大势力,既不拉人也不被拉。特立独行者还有不少,比如舍旺的千人小队,神叨叨的不受任何人拉拢,没人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行的什么主义(蒙元人也懂王道?呵呵)。

    八大游击统领着一群零零碎碎,奇形怪状,天南地北的比流民稍强的“义军”,军训是完成不了的,但是天天有打架斗殴,有令不行,有令不止,每天有人打官司。

    北静王看看流氓习气满溢的兵哥哥们闹得实在太乌烟瘴气,又不好整顿太过伤了士气,便下令开拔,让这帮人去祸害清国。

    北伐军如青皮开片一般,乌泱乌泱,陆陆续续,浩浩荡荡,你追我赶,各自为政,顺便拖拖友军后腿地跨过长城,直扑传说中的可以任意肆虐的天堂。升官发财,就看这一突突啦,人死那啥朝天,不死(臭)万万年。

    看着跟蒙元部落差不多风格的、开玩笑一样的行军方式,又观察了一下诸如江南小温候,山西赵子龙,天津二诸葛,蓬莱班定远等名将种子的成色后,余立根更加印证了小道消息的准确性:北静王危矣。

    这些乌合之众如果能对清这种万乘之国有一点点的威胁,余立根发誓退隐江湖,从此不再出门一步。

    王夔却踌躇满志,直接将大部队投放到锦州,小部分(不听招呼的)随意打发了。下一步就是水银泄地般无孔不入地渗透入清,对沈阳方向,以及鸡林,黄龙府长春方向,上京阿勒锦(哈尔滨)方向进行薛定谔式饱和攻击:除量力而行的攻城略地,还要破坏农田,劫掠城镇,逼汉人回国,要将至少半个清国打烂。

    以前游牧民族大军怎么南下的,今天我水溶就要怎样北上。

    大军开拔之后,北静王率一万禁卫军紧随其后,坐镇山海关,凝视着北方的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