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抄书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神中识海

    停下笔时,已写满六张纸。

    “多谢方道长!”

    张锦喜出望外,将手一抚,便有一道清光漫过,将字迹烘干,才将纸张小心折好收起。

    “编书局首功,当归方道长,我欠方道长一个人情。”

    张锦恭敬行一礼,诚恳道:“我在燕京城里,大小有些人脉,方道长若有所需,直管问我。”

    就等这一句。

    方休心中一笑,故作思虑片刻,才迟疑着道:“我倒是的确有一事……”

    “方道长但说无妨。”

    张锦痛快道,半点也不犹豫。

    “我俗家的亲人,亦是儒门学生,希望张编辑能照拂一二。”

    方休求人办事,也十分客气地拱手行礼。

    不指望你是燕京城谁家大少,但既然能主持编书局,肯定在儒门四院能说上话。

    吴品入良乡书院已是无虞,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举荐衙门,又猴年马月方能官印加身。

    姐夫早一日当官,自己好早一日鸡犬升天。

    这才是正路。

    “不知方道长俗家是哪里人士,哪亲人又叫什么名字?”

    “良乡县,吴品。”

    方休平淡道。

    便是以一阕明月几时有名扬燕京城,令除此词外余词皆废,孤篇盖中秋的吴品!

    “此事包在我身上,我马上便去安排。”

    张锦记下名字,又行一礼,便告辞离去。

    倒把方休看得一愣。

    你小子,是不过中秋不读诗的吗?

    编书局是什么衙门,有什么重大公务要办,竟这么忙?

    没奈何,送走张锦,方休继续抄书。

    入夜时,抄完一本《昆仑坐论》。

    这本书是记载吕祖、荒佛、姬武、丘圣四位人祖先辈在昆仑山论道的典故。

    四人讨论天地法理,各有不同见解。

    吕祖认为天地法理便是三千大道。

    荒佛则认为天地法理在三千大道外——他称之为三千佛外,还有唯一真谛,智慧。

    姬武说天地法理就是我!

    ……

    四人虽然谈不到一块去,但也借坐论的机会,将各自学说去芜存菁,留下道、佛、武、儒四门传承。

    便是如今天下四门的来历。

    除四门之外,其他学说一律只算旁门。

    昆仑坐论的典故,似乎是历史考据,却又有几分传说的意味。

    可信度大概比铁棒治水高些。

    抄完获得:龙虎养神丹。

    龙降心猿、虎伏意马,开辟神中识海。

    “神中识海?”

    方休若有触动。

    当晚,夜深人静时,方休取出龙虎养神丹,吞入口中。

    药力一化开,便觉一股清凉之气从丹田升起,沿着经脉遍行周身,最后漫入眉心的印堂穴与神庭穴间。

    立时便觉神思一清,旁的思绪杂念尽数散去,只余天地我心。

    方休入定,遁入虚无缥缈处。

    忽的,他眼前乍现一丝清光。

    睁眼去看,入目一片白茫茫天地,连云日都无,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这便是识海?”

    方休心绪一动,眼前忽而出现众多画面,在天边,又在脚下,如跑马灯般流转不停,又有吵杂声音在耳边响起,将这一片宁静打破。

    他马上收束心思,将多余念头撇去。

    天地间又归清白,只余方休孤零零一个身影。

    “这便是识海。”

    方休心生明悟。

    识海是人身精神意识之海,一切念头的归处与来处。

    那些纷飞杂乱的画面与声音,就是方休的思绪。

    而此时识海空无一物,便代表他心中空白,没有一丝杂念。

    忽的,眼前出现一个人影。

    这人影玉冠羽服,仿佛得道真人,身遭有阴阳八卦虚影隐现,气息高深莫测。

    再看他面目,竟是方休!

    这是方休感念《先天得道经》,将自身修炼这部经书的一应心得、思绪、念头,从识海深处唤醒,显化而来的化身。

    “你修行如何?”

    方休问道。

    “识海一开,擒心猿、拴意马,再无杂念,我的修行进境至少快上一倍。”

    玉冠羽服方休开口,声音与方休相似,只更沉稳几分。

    两个方休问答,情形似乎怪异,但你便是我、我便是你,识海之中别无外物,每一个问题都直指本心,通透分明,对修行大有裨益。

    “便是快上一倍,没有观想图,只怕也不及真正的道门传人。”

    方休叹道。

    “嫌弃我慢,不如你勤恳些抄书。”

    玉冠羽服方休呵呵笑道。

    方休也一笑,眼睛一闭一睁,玉冠羽服方休不见踪影,白茫茫天地亦是远去。

    眼前是无厌观厢房。

    他搬运气息运转周天,果然感觉灵动自在,如臂使指,效果远甚之前。

    依玉冠羽服方休所说,此时若吞先天元窍丹修行,能比开辟识海前省一半法币开销。

    默默温养几遍窍穴,方休才停下。

    趁夜色还深,催动太阴过月梭,遁出燕京城。

    月光很快掠到永宁门外,凭赤帝御令的反应,从流民堆里寻到赤帝卫。

    赤帝卫正躺在乞丐窝中,闭眼假寐。

    察觉到赤帝御令的气息,赤帝卫睁开眼,朝隐约方向看一眼,也不声张,闭上眼继续装睡。

    见他这般尽职入戏,方休才放下心来,回转无厌观。

    第二天,方休起个大早,去商铺购置陶炉跟炭火。

    特意挑了无烟炭,点上后摆在书桌一旁,一团暖融融气息。

    这是他昨日见张锦一手清光烘干墨迹时,忽而灵光一闪,生出的念头。

    其实抄书根本不必烘墨,一来佣书本就利薄,不比炭火值几个钱,二来一本书抄上一天,足够墨迹晾干。

    之所以置备炭炉,是以烘墨之名,烤珠子!

    赤帝御令被投入炉中,方休又催搬运法咒,拣着炭块将玉珠子遮盖住。

    按赤帝卫所说,赤帝御令可以吸收焰火恢复法力。

    只是方休静待许久,都未感应到珠子上传来一丝动静。

    想来是这火力太小,效用微乎其微,才无法察觉。

    也不怕。

    反正抄书一直都要抄,小火慢烤,迟早叫你外酥里嫩。

    抄书。

    一晃过去三天。

    这一天午后,姐姐方屏托人带来家信,说吴品已被良乡书院以诗词特例,收为院生。

    按说所有书院都是一般规矩,只在每年春考时才录取院生,这次良乡书院竟为吴品破例,可见明月几时有的才情。

    以信中所说,吴品起初还不答应,一度将良乡书院回绝。

    方屏也是心思机敏的人,自然不会在书信中说那明月几时有是抄来的,只说吴品不愿以诗词扬名。

    只不过吴品再倔,又怎抵得过方屏的“劝导”?

    自是乖乖听话,成为良乡书院的院生。

    院生,便是半只脚已踩在官场门边。

    “也不知,我有没有当首辅小舅子的命?”

    方休畅想一番五百万怎么花,才收好信,便听见有人来访。

    是张锦,抱着一幅画卷上门。

    这俊俏编辑,一见面倒是气势汹汹,开口颇有几分质问的意思:“方道长,你怎么不跟我讲清楚,那吴明月有这等才情?”

    呦,你小子终于读到中秋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