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良乡县衙,驿站文会
马车行到良乡县衙。
方休跟胡小桑下车,再让车夫送方屏去书院。
宁王若是真有什么想法,应当也是剑指宫中,不会生出太多事端,祸及燕京百姓。
不过这事说不准,干脆让姐姐去良乡书院陪读几日,才是真个安稳。
别说良乡书院不在燕京城,就是摆在皇宫边上,他宁王今天即便敢造反,也绝不敢动书院一根毛。
目送马车离去,方休领着胡小桑进县衙,交上奉部文书表明身份,便有衙役将他请进去,在一处偏间稍候。
不多时,便有一个书生过来,人未到,声先到:“方休,西宛山竟派你来经办此事?”
这书生赫然是……
“姐夫?”
胡小桑面露诧异,随即喜道:“你到县衙做听传啦?”
面口迈进来的,正是吴品。
方家如今也算阔达,方休有道观,方屏有米铺,女婿吴品还是院生,自然不会再窝在老屋破房中。
前几日立冬,一家人便是在米铺后宅里过的时节。
是以胡小桑认得吴品,又因她以七十二法杀得方屏丢盔卸甲,把她当妹妹相处,便也跟方休一般,唤吴品为姐夫。
吴品又认死理,胡小桑既然有妖籍在身,那便是大明子民,也就一视同仁,不以她的妖身为芥蒂,跟着方屏把她当妹妹。
“我到书院未久,还没有资格举荐出来做听传。”
吴品摇摇头,解释道:“是因为这次的克门禁学之事,县令担心邪教私底下传播,会牵扯不少百姓,到时县衙中连审讯案犯都要人手不足,故而跟书院借调学生,乔先生便派我来历练。我也是今日才到,还未来得及告知你们。”
“历练?那说不准县令看姐夫才干出色,就留做听传了,这好事,姐姐知道一定高兴!”
胡小桑笑嘻嘻道,又一拍手:“呀,姐姐还去良乡书院寻你了。”
“娘子也回来了?”
吴品忙找人追去良乡书院说明情况,免得方屏寻不到人担心。
他虽然还是白身,却是县令从书院邀来的院生,多少有些面子,请衙役帮着走一趟不难。
也不用把方屏接来,等吴品下值回去便好,书院中有他的住处。
安排完,吴品才疑惑问道:“你来办案,你姐姐来做什么,她不是要忙米铺的生意?”
“燕京城里,这几日或许会出些事情。”
方休不着痕迹地暗示道。
吴品如今身份,自然熟知朝政,立时便听懂他的意思,不由脸色一沉,忿忿道:“宁王若敢有谋逆之心,定然要被国法所治!”
胡小桑小心翼翼问道:“姐夫,会怎么治?”
“这等谋逆大罪,即便贵为皇子,也至少要削去王爵,贬为庶人,终身囚禁。再有宁王府上下的陪臣下人,通通斩首示众!”
吴品肃然道。
吓得胡小桑身子一抖,她大姐姐还在宁王府中。
“姐夫,你小点声。”
方休一手扶额,一手朝房门挥去,便有伏龙气息吐出,凭空将门关上,才接着道:“说不定睡一觉起来,明天宁王就登基了。”
“篡位之君,我绝不事他!”
吴品一脸正气,慷慨道:“若宁王登基,我便是在书院读一辈子书,也不出仕!”
“你这脾气,就是书院举荐你出仕,也多半是个孤臣,一辈子无法升迁,倒不如在书院读书的好。”
方休摇头叹道。
“那又如何?”
吴品反问一句,直言道:“我若为前途去做个只知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小人,才愧对书院的栽培,无颜再见乔先生!”
嘶——
你骂谁呢?
“不说此事。”
方休挥挥手,转过话题问正事。
吴品便取来几个卷宗,跟方休大致说过情况,面露迟疑问道:“方休,这邪教牵扯到修行之人,才会发文给奉部,以你的修为……”
方休一笑,自信道:“不用担心,我明日便去青石观,请我师伯张岭张真人。”
边上捧盏端茶的胡小桑闻言,心中一动,暗暗喜道:“方观主那只勾鬼,修为定然不差真人,怎还要去请……定然是了,那勾鬼被留在无厌观了!这么说来,岂不是我的机会?”
“若是张真人出马,想必手到擒来。”
吴品点点头,放下心来,这才继续跟方休探讨案情,又细说几分关键。
一会儿,有衙役进来通报,说马车已经候着。
吴品听得皱眉,不满道:“驿站不过几步路,何必糜费公帑准备车马?”
方休过问,才知道原来是县令给他安排的接风宴席与落脚处。
“这是县令爱民如子,不愿百姓多受克门荼毒,才花心思招待奉部来人,以求早日结案。”
方休张口就来。
只求这木讷姐夫,别一根筋把县令也给得罪。
“既然是公务,就该尽职尽责,难道不花心思招待,就不能早日结案?”
吴品却是根本没听进去。
又嘟囔几句,吴品才收了卷宗,领方休二人出门。
一行人登上车马,不一会儿便到驿站。
说是驿站,其实是处酒家。
原本大河从此过,是处兴盛码头,朝廷也在此设置驿站。后来河流改道,只留一片小湖泊,码头自然不再,驿站也被裁撤。
留下的屋址被商贩购置,建起一座酒楼,就叫驿站楼。
这也是良乡县少有的别致地方,连燕京城里都常有人来设宴。
已是天色近黄昏,正是酒家开张时。
早有下人候在门前,将方休几人迎进一处广阔雅间。
这雅间临湖一排栏杆,直见幽静院中几株雪梅,再远几步便是一截栈桥,架在波光粼粼的湖面。
几只火炉藏在栏杆下,烘得房内暖洋洋,不叫寒风滋扰。
雅间内,却有不少人影。
为首一人身着官服,想来便是良乡县令。
其余的皆作书生打扮。
方休还看见一个熟人,王薄。
这王郎如今已非是初见时的朴素模样,衣着大方得体,颇有几分偏偏公子之风。
王陈氏的译本《非人经》十分畅销,她又带了不止一本勾文书籍,不紧不慢翻译着,叫燕京几大书局望眼欲穿,早早开出高价来,王家自然便富裕。
王陈氏甚至还是西川乌猪肉的第一个主顾。
“方观主?”
王薄亦是面露诧异。
不等这二人叙话,其余书生已经纷纷起身,欣喜开口。
“吴明月来了。”
“吴明月,快快入座。”
场中一时气氛热烈。
这情形,连胡小桑都看明白,轻声嘟囔道:“这哪里是给方观主接风,分明是个文会。”
方休跟胡小桑下车,再让车夫送方屏去书院。
宁王若是真有什么想法,应当也是剑指宫中,不会生出太多事端,祸及燕京百姓。
不过这事说不准,干脆让姐姐去良乡书院陪读几日,才是真个安稳。
别说良乡书院不在燕京城,就是摆在皇宫边上,他宁王今天即便敢造反,也绝不敢动书院一根毛。
目送马车离去,方休领着胡小桑进县衙,交上奉部文书表明身份,便有衙役将他请进去,在一处偏间稍候。
不多时,便有一个书生过来,人未到,声先到:“方休,西宛山竟派你来经办此事?”
这书生赫然是……
“姐夫?”
胡小桑面露诧异,随即喜道:“你到县衙做听传啦?”
面口迈进来的,正是吴品。
方家如今也算阔达,方休有道观,方屏有米铺,女婿吴品还是院生,自然不会再窝在老屋破房中。
前几日立冬,一家人便是在米铺后宅里过的时节。
是以胡小桑认得吴品,又因她以七十二法杀得方屏丢盔卸甲,把她当妹妹相处,便也跟方休一般,唤吴品为姐夫。
吴品又认死理,胡小桑既然有妖籍在身,那便是大明子民,也就一视同仁,不以她的妖身为芥蒂,跟着方屏把她当妹妹。
“我到书院未久,还没有资格举荐出来做听传。”
吴品摇摇头,解释道:“是因为这次的克门禁学之事,县令担心邪教私底下传播,会牵扯不少百姓,到时县衙中连审讯案犯都要人手不足,故而跟书院借调学生,乔先生便派我来历练。我也是今日才到,还未来得及告知你们。”
“历练?那说不准县令看姐夫才干出色,就留做听传了,这好事,姐姐知道一定高兴!”
胡小桑笑嘻嘻道,又一拍手:“呀,姐姐还去良乡书院寻你了。”
“娘子也回来了?”
吴品忙找人追去良乡书院说明情况,免得方屏寻不到人担心。
他虽然还是白身,却是县令从书院邀来的院生,多少有些面子,请衙役帮着走一趟不难。
也不用把方屏接来,等吴品下值回去便好,书院中有他的住处。
安排完,吴品才疑惑问道:“你来办案,你姐姐来做什么,她不是要忙米铺的生意?”
“燕京城里,这几日或许会出些事情。”
方休不着痕迹地暗示道。
吴品如今身份,自然熟知朝政,立时便听懂他的意思,不由脸色一沉,忿忿道:“宁王若敢有谋逆之心,定然要被国法所治!”
胡小桑小心翼翼问道:“姐夫,会怎么治?”
“这等谋逆大罪,即便贵为皇子,也至少要削去王爵,贬为庶人,终身囚禁。再有宁王府上下的陪臣下人,通通斩首示众!”
吴品肃然道。
吓得胡小桑身子一抖,她大姐姐还在宁王府中。
“姐夫,你小点声。”
方休一手扶额,一手朝房门挥去,便有伏龙气息吐出,凭空将门关上,才接着道:“说不定睡一觉起来,明天宁王就登基了。”
“篡位之君,我绝不事他!”
吴品一脸正气,慷慨道:“若宁王登基,我便是在书院读一辈子书,也不出仕!”
“你这脾气,就是书院举荐你出仕,也多半是个孤臣,一辈子无法升迁,倒不如在书院读书的好。”
方休摇头叹道。
“那又如何?”
吴品反问一句,直言道:“我若为前途去做个只知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小人,才愧对书院的栽培,无颜再见乔先生!”
嘶——
你骂谁呢?
“不说此事。”
方休挥挥手,转过话题问正事。
吴品便取来几个卷宗,跟方休大致说过情况,面露迟疑问道:“方休,这邪教牵扯到修行之人,才会发文给奉部,以你的修为……”
方休一笑,自信道:“不用担心,我明日便去青石观,请我师伯张岭张真人。”
边上捧盏端茶的胡小桑闻言,心中一动,暗暗喜道:“方观主那只勾鬼,修为定然不差真人,怎还要去请……定然是了,那勾鬼被留在无厌观了!这么说来,岂不是我的机会?”
“若是张真人出马,想必手到擒来。”
吴品点点头,放下心来,这才继续跟方休探讨案情,又细说几分关键。
一会儿,有衙役进来通报,说马车已经候着。
吴品听得皱眉,不满道:“驿站不过几步路,何必糜费公帑准备车马?”
方休过问,才知道原来是县令给他安排的接风宴席与落脚处。
“这是县令爱民如子,不愿百姓多受克门荼毒,才花心思招待奉部来人,以求早日结案。”
方休张口就来。
只求这木讷姐夫,别一根筋把县令也给得罪。
“既然是公务,就该尽职尽责,难道不花心思招待,就不能早日结案?”
吴品却是根本没听进去。
又嘟囔几句,吴品才收了卷宗,领方休二人出门。
一行人登上车马,不一会儿便到驿站。
说是驿站,其实是处酒家。
原本大河从此过,是处兴盛码头,朝廷也在此设置驿站。后来河流改道,只留一片小湖泊,码头自然不再,驿站也被裁撤。
留下的屋址被商贩购置,建起一座酒楼,就叫驿站楼。
这也是良乡县少有的别致地方,连燕京城里都常有人来设宴。
已是天色近黄昏,正是酒家开张时。
早有下人候在门前,将方休几人迎进一处广阔雅间。
这雅间临湖一排栏杆,直见幽静院中几株雪梅,再远几步便是一截栈桥,架在波光粼粼的湖面。
几只火炉藏在栏杆下,烘得房内暖洋洋,不叫寒风滋扰。
雅间内,却有不少人影。
为首一人身着官服,想来便是良乡县令。
其余的皆作书生打扮。
方休还看见一个熟人,王薄。
这王郎如今已非是初见时的朴素模样,衣着大方得体,颇有几分偏偏公子之风。
王陈氏的译本《非人经》十分畅销,她又带了不止一本勾文书籍,不紧不慢翻译着,叫燕京几大书局望眼欲穿,早早开出高价来,王家自然便富裕。
王陈氏甚至还是西川乌猪肉的第一个主顾。
“方观主?”
王薄亦是面露诧异。
不等这二人叙话,其余书生已经纷纷起身,欣喜开口。
“吴明月来了。”
“吴明月,快快入座。”
场中一时气氛热烈。
这情形,连胡小桑都看明白,轻声嘟囔道:“这哪里是给方观主接风,分明是个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