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思古
又过了几天,所有的线索都慢慢断掉。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一点点掐掉这些蛛丝马迹。韩滉也听说了京城的消息,他也不再关心盐案,终日里来寻李月喝酒。
这天早晨,李月带着赵绿敏三人,在一百多亲兵、武士的护卫下乘船去了汉阳县,韩滉亲自把李月送出视野,汉阳县距襄阳城约二百里,在长江和汉江交汇之处,汉时称夏口,自古为军事重镇,在对岸龟山上修有一军事哨楼,名曰:黄鹤楼,因李白之诗而名声大噪,军事功能已渐渐淡去,成为当地一大胜景。
李月一行乘船走了两天,晚间方到汉阳,他们没有惊动当地官府,而是悄悄地在岸边停泊下来,第二日中午,李月和赵绿敏二人,独自去了郊外的古迹凤凰琴台,这是传说是西汉司马相如在这一带为官时,为妻子卓文君所筑,他们夫妻二人常在此处弹琴为乐。
李月二人到达琴台时已是黄昏,古琴台早废,今琴台为后人追思所筑,但现在看来,也已经破旧不堪,尽管如此,赵绿敏却兴致盎然,拉着李月四处品评,此处一定是文君抚琴之处,而那里则应是司马相如听琴所在。这时,天已经慢慢黑了下来,赵绿敏取下李月所背之琴,坐地轻弹起来,李月则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妻子的琴声。赵绿敏弹了一会儿,停了下来,她向李月招招手,从随身所带的小包里取出一匣,打开后拿出一支碧玉箫,李月认出,那正是他俩的定情之物-暖月箫。他知道妻子的心思,接过玉箫轻轻地抚摩着,赵绿敏低头浅浅一笑,说不尽的温柔妩媚,她伸出纤纤玉手,在琴上轻弹起来,李月细听,赵绿敏弹竟是他们刚认识那夜所弹的《长相思》。此时夜色如水,琴声仿佛是天籁之声,在林中徘徊;又含空明之意,抚平心中的纷乱。李月随着琴声,低低的用箫声应和起来,没有别的听众,只有鸟儿在聆听,只有小鹿在沉吟,此时已不需要任何评论,只有两颗彼此深爱的心在慢慢交融,从此心心相印,再也无法分离。
这正是:
凤凰台上夜引箫,
文君抚琴笑小乔。
不羡江东英雄事,
只愿白首共到老。(注一)
当夜,二人相依相偎,在凤凰琴台上合衣而坐,细说着他们的未来,一直守到了天明。天快亮的时候,天空突然飘下了丝丝细雨,李月低头看着依在自己胸前,已经熟睡的妻子。妻子的嘴角还有淡淡的笑容,仿佛还在回忆昨夜的甜蜜。
突然赵绿敏打了一个寒战,醒了过来,李月见她脸色绯红,便摸摸她的前额,竟十分滚烫,李月吓了一跳,连忙用自己的长袍把妻子裹紧,负在背上。他拿起箫琴,大踏步的向山下走去。
“相公,我没事,放下来吧!我自己能走。”
李月没有理她,他已经找到山路,正往山下走去,突然远远地传来几声寺院的钟声,李月大喜,现在他急需给妻子喝碗热汤去寒,这时赵绿敏已经经受不住,昏昏睡去。
李月很快便找到了寺院,寺院不大也不小,正门上方有一牌匾“布金禅寺”。李月敲开寺门,说明来意,那知客僧见李月气势威严,不敢怠慢,连忙将李月让进客房,并很快熬来一碗姜汤。
李月小心翼翼地将姜汤给妻子喂下,再除去她身上的湿衣,让她睡下。他深知医理,妻子是因夜凉而着了风寒,只要注意休息,便无大碍。
李月谢过知客僧,取出几锭金子,布施给寺院。又取出一锭银子,交给知客僧,请他到汉阳县江边通知自己的随从。那知客僧接过金银大喜过望,连忙吩咐一名小和尚赶去县城通知,自己则跑去找方丈了。
李月见妻子睡熟,不敢离去,便坐在外间看墙上的字画。这时李月被一幅字吸引住了,字体倒是一般,而字的落款竟是王炎。李月记得鲁平临死前给他说过,另一名被害的判官就是王炎,他还有个兄长在附近出家为僧,难道......?
这时门外传来轻轻敲门声,李月连忙先将内间的门关好,才打开了房门。只见门外站着一名老僧,须发皆白,他见李月开门,便合掌一礼说道:“贫僧方难,是此寺主持,多谢施主布施。”
李月忙回礼说道:“我妻偶感风寒,多亏贵寺能收容,钱财乃身外之物,应是我谢方丈才对!”
那主持连说不敢,这时李月突然想到墙上字幅,便说道:“我有一事相问,不知方丈可否方便?”
“施主尽管问便是!”
“那方丈请进来说话。”
“那会打扰尊夫人休息。”
“不妨!”
待方丈进了屋,李月便指着那幅字问道:“不知写字之人可是山南道的御使判官王炎大人?”
“正是!”
“我听说王大人有一兄出家为僧,不知可在贵寺修行?”
“正是老衲!”
“原来方丈便是王大人之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施主找我有何事?”那方难开始对李月警惕起来。
“不瞒方丈,我便是皇上派来查李延光被害案的钦差大臣李月。”
“你便是那东宫六率府大将军李月?何以为证?”
李月从怀中取出李隆基赐他的那面[如见朕面]的金牌,他不要尚方宝剑,李隆基便把这块金牌又给了他。
那方丈一见,忙双膝跪下冲金牌说道:“草民叩见皇帝陛下。”
李月忙把方难扶起。
“大将军是见到我弟后找到这里来的吗?”
“非也,只是巧合而已,我并未见到王炎大人!”
“原来是这样,不知我弟现在可在长安与否.”
“方长难道不知道王炎大人已经遇害了吗?”
“什么!你说什么!我弟他遇害了?”
“是的,就在二十天前,他在汉江遇害。”
方难双手颤抖着,突然他双手掩面扶案而哭,李月也不打扰他,任他哭泣。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看着李月一字一句地说道:“一定又是李希烈干的吧!”
李月点点头说道:“我也是从鲁平大人那里听说的,可惜鲁平大人也遇害了。”
“这个畜生!”方难愤怒说道,他回头对李月说道:“大将军是来找他的吧!”
“他在这里吗?”
“在!大将军可想见他?”
李月想想说道:“方丈先把我在这里的事情告诉他,李公子若想来见我,可随时来找我。”
“那好,大将军请静候,我另外还要替王炎超度亡灵,就不陪了。”
“方丈请自便!”
方难走了后,李月见屋看了看赵绿敏,她此时还在熟睡中,李月见她额头的热度已渐渐褪去,好了很多,才放下心来。当夜,李月就在外间伏案而睡。
到后半夜时,李月突然听见外面有一阵轻微的响动,似乎有很多人从树上跳下,他连忙站起来,在窗纸上戳一个小孔,向外望去。只见数十条黑影,正朝客房这边慢慢靠拢,李月见黑影个个身手高强,他心中一凛,自己身上没有带任何兵器及暗器,心魔剑还放在汉阳县,他突然瞥见案上有一副围棋,心中一动,便掏出数十枚放在身上。
(注一:本章内的诗是作者本人所作,诗中赵绿敏以文君自许)
这天早晨,李月带着赵绿敏三人,在一百多亲兵、武士的护卫下乘船去了汉阳县,韩滉亲自把李月送出视野,汉阳县距襄阳城约二百里,在长江和汉江交汇之处,汉时称夏口,自古为军事重镇,在对岸龟山上修有一军事哨楼,名曰:黄鹤楼,因李白之诗而名声大噪,军事功能已渐渐淡去,成为当地一大胜景。
李月一行乘船走了两天,晚间方到汉阳,他们没有惊动当地官府,而是悄悄地在岸边停泊下来,第二日中午,李月和赵绿敏二人,独自去了郊外的古迹凤凰琴台,这是传说是西汉司马相如在这一带为官时,为妻子卓文君所筑,他们夫妻二人常在此处弹琴为乐。
李月二人到达琴台时已是黄昏,古琴台早废,今琴台为后人追思所筑,但现在看来,也已经破旧不堪,尽管如此,赵绿敏却兴致盎然,拉着李月四处品评,此处一定是文君抚琴之处,而那里则应是司马相如听琴所在。这时,天已经慢慢黑了下来,赵绿敏取下李月所背之琴,坐地轻弹起来,李月则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妻子的琴声。赵绿敏弹了一会儿,停了下来,她向李月招招手,从随身所带的小包里取出一匣,打开后拿出一支碧玉箫,李月认出,那正是他俩的定情之物-暖月箫。他知道妻子的心思,接过玉箫轻轻地抚摩着,赵绿敏低头浅浅一笑,说不尽的温柔妩媚,她伸出纤纤玉手,在琴上轻弹起来,李月细听,赵绿敏弹竟是他们刚认识那夜所弹的《长相思》。此时夜色如水,琴声仿佛是天籁之声,在林中徘徊;又含空明之意,抚平心中的纷乱。李月随着琴声,低低的用箫声应和起来,没有别的听众,只有鸟儿在聆听,只有小鹿在沉吟,此时已不需要任何评论,只有两颗彼此深爱的心在慢慢交融,从此心心相印,再也无法分离。
这正是:
凤凰台上夜引箫,
文君抚琴笑小乔。
不羡江东英雄事,
只愿白首共到老。(注一)
当夜,二人相依相偎,在凤凰琴台上合衣而坐,细说着他们的未来,一直守到了天明。天快亮的时候,天空突然飘下了丝丝细雨,李月低头看着依在自己胸前,已经熟睡的妻子。妻子的嘴角还有淡淡的笑容,仿佛还在回忆昨夜的甜蜜。
突然赵绿敏打了一个寒战,醒了过来,李月见她脸色绯红,便摸摸她的前额,竟十分滚烫,李月吓了一跳,连忙用自己的长袍把妻子裹紧,负在背上。他拿起箫琴,大踏步的向山下走去。
“相公,我没事,放下来吧!我自己能走。”
李月没有理她,他已经找到山路,正往山下走去,突然远远地传来几声寺院的钟声,李月大喜,现在他急需给妻子喝碗热汤去寒,这时赵绿敏已经经受不住,昏昏睡去。
李月很快便找到了寺院,寺院不大也不小,正门上方有一牌匾“布金禅寺”。李月敲开寺门,说明来意,那知客僧见李月气势威严,不敢怠慢,连忙将李月让进客房,并很快熬来一碗姜汤。
李月小心翼翼地将姜汤给妻子喂下,再除去她身上的湿衣,让她睡下。他深知医理,妻子是因夜凉而着了风寒,只要注意休息,便无大碍。
李月谢过知客僧,取出几锭金子,布施给寺院。又取出一锭银子,交给知客僧,请他到汉阳县江边通知自己的随从。那知客僧接过金银大喜过望,连忙吩咐一名小和尚赶去县城通知,自己则跑去找方丈了。
李月见妻子睡熟,不敢离去,便坐在外间看墙上的字画。这时李月被一幅字吸引住了,字体倒是一般,而字的落款竟是王炎。李月记得鲁平临死前给他说过,另一名被害的判官就是王炎,他还有个兄长在附近出家为僧,难道......?
这时门外传来轻轻敲门声,李月连忙先将内间的门关好,才打开了房门。只见门外站着一名老僧,须发皆白,他见李月开门,便合掌一礼说道:“贫僧方难,是此寺主持,多谢施主布施。”
李月忙回礼说道:“我妻偶感风寒,多亏贵寺能收容,钱财乃身外之物,应是我谢方丈才对!”
那主持连说不敢,这时李月突然想到墙上字幅,便说道:“我有一事相问,不知方丈可否方便?”
“施主尽管问便是!”
“那方丈请进来说话。”
“那会打扰尊夫人休息。”
“不妨!”
待方丈进了屋,李月便指着那幅字问道:“不知写字之人可是山南道的御使判官王炎大人?”
“正是!”
“我听说王大人有一兄出家为僧,不知可在贵寺修行?”
“正是老衲!”
“原来方丈便是王大人之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施主找我有何事?”那方难开始对李月警惕起来。
“不瞒方丈,我便是皇上派来查李延光被害案的钦差大臣李月。”
“你便是那东宫六率府大将军李月?何以为证?”
李月从怀中取出李隆基赐他的那面[如见朕面]的金牌,他不要尚方宝剑,李隆基便把这块金牌又给了他。
那方丈一见,忙双膝跪下冲金牌说道:“草民叩见皇帝陛下。”
李月忙把方难扶起。
“大将军是见到我弟后找到这里来的吗?”
“非也,只是巧合而已,我并未见到王炎大人!”
“原来是这样,不知我弟现在可在长安与否.”
“方长难道不知道王炎大人已经遇害了吗?”
“什么!你说什么!我弟他遇害了?”
“是的,就在二十天前,他在汉江遇害。”
方难双手颤抖着,突然他双手掩面扶案而哭,李月也不打扰他,任他哭泣。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看着李月一字一句地说道:“一定又是李希烈干的吧!”
李月点点头说道:“我也是从鲁平大人那里听说的,可惜鲁平大人也遇害了。”
“这个畜生!”方难愤怒说道,他回头对李月说道:“大将军是来找他的吧!”
“他在这里吗?”
“在!大将军可想见他?”
李月想想说道:“方丈先把我在这里的事情告诉他,李公子若想来见我,可随时来找我。”
“那好,大将军请静候,我另外还要替王炎超度亡灵,就不陪了。”
“方丈请自便!”
方难走了后,李月见屋看了看赵绿敏,她此时还在熟睡中,李月见她额头的热度已渐渐褪去,好了很多,才放下心来。当夜,李月就在外间伏案而睡。
到后半夜时,李月突然听见外面有一阵轻微的响动,似乎有很多人从树上跳下,他连忙站起来,在窗纸上戳一个小孔,向外望去。只见数十条黑影,正朝客房这边慢慢靠拢,李月见黑影个个身手高强,他心中一凛,自己身上没有带任何兵器及暗器,心魔剑还放在汉阳县,他突然瞥见案上有一副围棋,心中一动,便掏出数十枚放在身上。
(注一:本章内的诗是作者本人所作,诗中赵绿敏以文君自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