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摩尼
本人的第二部小说《晚宋》正式开始发表。起点书号110104。
欢迎大家一如往的支持多多点击,多多投票。
这部小说本人觉得应在各方面都要强过《李唐传奇》
简介:
宋蒙联合灭金是南宋王朝所犯下的最大战略错误,如果宋蒙当时谈判失败,历史之路又该如何走?本书就假设了一个偶然的因素导致了宋蒙联合灭金的谈判失败后,历史从此改变的故事。本书主人翁李思业是唐朝一支没落宗室的后裔,城破后十四岁的他被掳到金国成为奴隶,几经波折,他重获自由身后回到故国的都城临安,并渐成商贾。一个偶然的发现,他毒杀了扮作使者前来谈判的蒙古大汗窝阔台,历史从此走错,李思业本人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本书描述一个少年从奴隶到开国皇帝的传奇故事。本书为架空历史小说,请勿和史实对号入座。
===============================================
摩尼教是三世纪在巴比伦兴起的世界性宗教,又称牟尼教或明教,主要吸收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传播到东方来以后,又染上了一些佛教的轮回色彩,告诉信徒要信奉光明之神,远离黑暗和邪恶,以求来生获得幸福,摩尼教强烈主张众生平等,因此被不少统治阶级以其教义中描述神话故事为借口判为异端邪说,后来被波斯接受立为国教,但波斯被大食所灭后,摩尼教因其起源于犹太教而被伊斯兰教视为仇敌进行了残酷的迫害,摩尼教徒们也被迫分散到世界各地。唐高宗时,摩尼教徒随波斯商人来到中国的福建、浙江一带传教,被胸怀宽广的唐朝所接纳,但在开元二十年之时,有浙东地方官告发摩尼教徒蛊惑山民藐视大唐律法而被唐玄宗所禁绝。摩尼教遂向西发展,被回纥登利可汗所接受,逐渐成为回纥的国教。唐、回两国谈判之时,准许摩尼教重回大唐传教便是条件之一(参看第三部),大历三年,摩尼教重返大唐。
大历六年十月,宣州宁国县山洪爆发,全县被淹,县令也死于洪水之中,全家死绝的就有五百余户,洪水过后阻断了宁国县与外界的联系,直到半月后,方才被商人发现告之宣州府,宣州刺史立刻派人到宁国县了解情况,方才得知宁国县已经是瘟疫流行,全县人口已经死亡过半。宣州当即发八百里加急向金陵求救,
李月得报立即命令军队开赴宁国县救援,将未死之人全部带出宁国县,建立难民营异地安置,但军中也开始有人染疫,三日即死,无人敢再进宁国县掩埋尸体。就在这时一支约百人刚随‘巴蜀商行从长安来到宣州的摩尼教徒挺身而出,自愿到宁国县掩埋尸体,二十天后,这群仅剩三十三人的摩尼教徒终于从宁国县走了出来,艰难地完成了掩埋尸体的任务。
宣州刺史江上清亲自上书,向李月汇报了这支摩尼教徒的巨大功绩,十二月,李月在金陵府勤政院接见了这批从死神手中逃出来的摩尼教徒。
“大将军别来无恙否?”
摩尼教徒刚刚走进西阁大殿,一名年老的摩尼教徒便站出来向李月问候。
李月一怔,他立刻认出这名老者竟是当年在回纥见过的国师睿息,他大吃一惊,连忙过来施礼道:
“国师亲到江南,李月无礼!”
“大将军,不,应该是吴王殿下,我已经不是回纥的国师了,国师之位我让给了总教派来的副教主,我现在是负责在大唐传教,当年我就说过,或许我们有缘在江南再见,果然是这样啊!”
“大师不顾年迈,率领教徒舍身救我百姓,李月十分感激,来!各位请坐。”
随后李月命功曹事官员去接待其他摩尼教徒,自己和崔焕则专门接见了睿息。
“吴王殿下,我是在前年来到长安的,皇上十分信守当年的承诺,并不干涉我们的传教活动,去年我们已经在长安建立了寺院,教徒也发展到了二千多人,主要以下层民众为主。我想殿下也知道,摩尼教初来大唐之时,便是在东南一带传教,到开元二十年时已颇有百姓基础,这次我来江南就是想请殿下答应我重新恢复在江南一地的传教。”
李月听了睿息的话,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既然皇上答应你们在我朝传教,从原则上我并不反对,但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双方达成共识。”
睿息早就知道李月必然要提条件,他便微微一笑,等待对方的要求,这时李月看了看崔焕,崔焕知其意,便笑着说道:“首先是传教的地方,刚开始时暂时不要在浙西一带传教,你们可去越州、福州、泉州一带可好?”
“这个没问题,我们的基础本来就是那一带。”
“其次希望你们尽量在百越等少数民族中传教,劝服他们下山入籍成为普通百姓。”
“这也是我们教义的宗旨,在光明之神下,众生平等。”
“好!最后一条是你们必须遵守大唐的律法,不得触犯大唐的刑律,更不得煽动百姓与官府为敌,当年殿下在台州就处死了一名自称是摩尼教神婆的女巫,望你们以后自重。”
睿息微微一笑答道:“此事我也有所听闻,我们摩尼教并无神婆的说法,更不会为己敛财,这一定是人借摩尼教之名蛊惑我的信徒,这就更需要真正的摩尼教徒去宣扬我们为善的教义,免得被不法之人所趁,况且我早闻江南一带百姓富足、官吏清廉,乃大唐百姓所向往之理想之地,我在大唐多年知道普通百姓小富即安,若如此,再有人鼓动百姓也不会跟随造反,崔大人何必多虑?”
“大师说得好,自古只有官逼民反,哪有百姓吃饱饭还造反之理,我同意大师在江南传教。”
“多谢吴王殿下和崔大人,我还有一个请求,我想在泉州和明州各建一座大云光明寺,不知能否答应?”
不待李月说话,崔焕便抢先说道:“此事大师可向功曹事祠庙署申请,按章审批。”
睿息点点头,他摸出两枚戒指递给李月道:
“这戒指是用我波斯国玺的碎片所做,非金非玉,一枚名王者之戒,一枚曰霸者之戒,王者之戒上镶有血钻,而霸者之戒上镶的是黑钻,这两颗钻石也是来自波斯国王的权杖,我闻殿下膝下有二子,现将这两枚戒指权作见面之礼献上,请殿下笑纳。”
“如此珍贵的礼物,李月替犬子谢过大师了。”
第二天,睿息便向祠庙署递交建寺申请,按金陵政制,新教建庙属甲等公务,需经吴王审批后方可执行。
金陵府在经萧隐、崔焕两任长史后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政务制度,比如将日常公务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等,戊级公务由从事直接审批即可,如本钱在五百贯以下的店铺开张等;丁级公务则需要主薄批准;以此类推丙级公务就需要一署之长司马来审批;到了最高一等的甲级公务,如平乱、赈灾、颁令等则需要吴王的签字方可施行;在分级的基础上又按所属分为白麻和黄麻二类,白麻类公务用白麻纸记录必须报金陵府审批;而黄麻类公务则直接由地方审批即可,一般用黄色麻纸记录,但也必须送金陵府备案。这套制度在后来被李月用金字刻在铁碑之上,立在了勤政院的广场中央。
话说睿息向祠庙署递交建寺申请后,时间已临近新年,就在新年的前一天,睿息接到官府通知,建寺申请已经批下来了,让他到祠庙署领取批文,批文上说根据规定新教初建寺只能建一处,所以祠庙署只批准在明州建寺,三年后方可申请在泉州增置,睿息虽然有点遗憾但他对勤政院的效率却深感震惊,他去年在长安申请增置一处大云光明寺时,足足等了大半年,到今年的六月方才批下来,而金陵却只用了二十天便完成了所有的审批手续,这不由让睿息感到了前途的光明。
新年一过,睿息便率领教徒奔赴明州建寺,睿息当年便是东南一带的摩尼教主,如今教主的归来让无数信仰者欢欣若狂,睿息本人还未到明州,闻讯从各地赶来的信徒奔出明州城数十里外前来迎接,一件睿息,狂热的教徒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高高将睿息抬起,睿息当即向信徒们表示要建寺的心愿,在场的数万信徒当场清囊而出,共捐钱数万贯,一个月后,睿息共收到各地信徒捐款计十五万贯,粮食二十余万石。三个月后,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在明州建成,供奉光明之神也就是摩尼教的创始者摩尼的法像,各地赶来登记的教徒超过了十万人。
;
欢迎大家一如往的支持多多点击,多多投票。
这部小说本人觉得应在各方面都要强过《李唐传奇》
简介:
宋蒙联合灭金是南宋王朝所犯下的最大战略错误,如果宋蒙当时谈判失败,历史之路又该如何走?本书就假设了一个偶然的因素导致了宋蒙联合灭金的谈判失败后,历史从此改变的故事。本书主人翁李思业是唐朝一支没落宗室的后裔,城破后十四岁的他被掳到金国成为奴隶,几经波折,他重获自由身后回到故国的都城临安,并渐成商贾。一个偶然的发现,他毒杀了扮作使者前来谈判的蒙古大汗窝阔台,历史从此走错,李思业本人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本书描述一个少年从奴隶到开国皇帝的传奇故事。本书为架空历史小说,请勿和史实对号入座。
===============================================
摩尼教是三世纪在巴比伦兴起的世界性宗教,又称牟尼教或明教,主要吸收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传播到东方来以后,又染上了一些佛教的轮回色彩,告诉信徒要信奉光明之神,远离黑暗和邪恶,以求来生获得幸福,摩尼教强烈主张众生平等,因此被不少统治阶级以其教义中描述神话故事为借口判为异端邪说,后来被波斯接受立为国教,但波斯被大食所灭后,摩尼教因其起源于犹太教而被伊斯兰教视为仇敌进行了残酷的迫害,摩尼教徒们也被迫分散到世界各地。唐高宗时,摩尼教徒随波斯商人来到中国的福建、浙江一带传教,被胸怀宽广的唐朝所接纳,但在开元二十年之时,有浙东地方官告发摩尼教徒蛊惑山民藐视大唐律法而被唐玄宗所禁绝。摩尼教遂向西发展,被回纥登利可汗所接受,逐渐成为回纥的国教。唐、回两国谈判之时,准许摩尼教重回大唐传教便是条件之一(参看第三部),大历三年,摩尼教重返大唐。
大历六年十月,宣州宁国县山洪爆发,全县被淹,县令也死于洪水之中,全家死绝的就有五百余户,洪水过后阻断了宁国县与外界的联系,直到半月后,方才被商人发现告之宣州府,宣州刺史立刻派人到宁国县了解情况,方才得知宁国县已经是瘟疫流行,全县人口已经死亡过半。宣州当即发八百里加急向金陵求救,
李月得报立即命令军队开赴宁国县救援,将未死之人全部带出宁国县,建立难民营异地安置,但军中也开始有人染疫,三日即死,无人敢再进宁国县掩埋尸体。就在这时一支约百人刚随‘巴蜀商行从长安来到宣州的摩尼教徒挺身而出,自愿到宁国县掩埋尸体,二十天后,这群仅剩三十三人的摩尼教徒终于从宁国县走了出来,艰难地完成了掩埋尸体的任务。
宣州刺史江上清亲自上书,向李月汇报了这支摩尼教徒的巨大功绩,十二月,李月在金陵府勤政院接见了这批从死神手中逃出来的摩尼教徒。
“大将军别来无恙否?”
摩尼教徒刚刚走进西阁大殿,一名年老的摩尼教徒便站出来向李月问候。
李月一怔,他立刻认出这名老者竟是当年在回纥见过的国师睿息,他大吃一惊,连忙过来施礼道:
“国师亲到江南,李月无礼!”
“大将军,不,应该是吴王殿下,我已经不是回纥的国师了,国师之位我让给了总教派来的副教主,我现在是负责在大唐传教,当年我就说过,或许我们有缘在江南再见,果然是这样啊!”
“大师不顾年迈,率领教徒舍身救我百姓,李月十分感激,来!各位请坐。”
随后李月命功曹事官员去接待其他摩尼教徒,自己和崔焕则专门接见了睿息。
“吴王殿下,我是在前年来到长安的,皇上十分信守当年的承诺,并不干涉我们的传教活动,去年我们已经在长安建立了寺院,教徒也发展到了二千多人,主要以下层民众为主。我想殿下也知道,摩尼教初来大唐之时,便是在东南一带传教,到开元二十年时已颇有百姓基础,这次我来江南就是想请殿下答应我重新恢复在江南一地的传教。”
李月听了睿息的话,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既然皇上答应你们在我朝传教,从原则上我并不反对,但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双方达成共识。”
睿息早就知道李月必然要提条件,他便微微一笑,等待对方的要求,这时李月看了看崔焕,崔焕知其意,便笑着说道:“首先是传教的地方,刚开始时暂时不要在浙西一带传教,你们可去越州、福州、泉州一带可好?”
“这个没问题,我们的基础本来就是那一带。”
“其次希望你们尽量在百越等少数民族中传教,劝服他们下山入籍成为普通百姓。”
“这也是我们教义的宗旨,在光明之神下,众生平等。”
“好!最后一条是你们必须遵守大唐的律法,不得触犯大唐的刑律,更不得煽动百姓与官府为敌,当年殿下在台州就处死了一名自称是摩尼教神婆的女巫,望你们以后自重。”
睿息微微一笑答道:“此事我也有所听闻,我们摩尼教并无神婆的说法,更不会为己敛财,这一定是人借摩尼教之名蛊惑我的信徒,这就更需要真正的摩尼教徒去宣扬我们为善的教义,免得被不法之人所趁,况且我早闻江南一带百姓富足、官吏清廉,乃大唐百姓所向往之理想之地,我在大唐多年知道普通百姓小富即安,若如此,再有人鼓动百姓也不会跟随造反,崔大人何必多虑?”
“大师说得好,自古只有官逼民反,哪有百姓吃饱饭还造反之理,我同意大师在江南传教。”
“多谢吴王殿下和崔大人,我还有一个请求,我想在泉州和明州各建一座大云光明寺,不知能否答应?”
不待李月说话,崔焕便抢先说道:“此事大师可向功曹事祠庙署申请,按章审批。”
睿息点点头,他摸出两枚戒指递给李月道:
“这戒指是用我波斯国玺的碎片所做,非金非玉,一枚名王者之戒,一枚曰霸者之戒,王者之戒上镶有血钻,而霸者之戒上镶的是黑钻,这两颗钻石也是来自波斯国王的权杖,我闻殿下膝下有二子,现将这两枚戒指权作见面之礼献上,请殿下笑纳。”
“如此珍贵的礼物,李月替犬子谢过大师了。”
第二天,睿息便向祠庙署递交建寺申请,按金陵政制,新教建庙属甲等公务,需经吴王审批后方可执行。
金陵府在经萧隐、崔焕两任长史后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政务制度,比如将日常公务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等,戊级公务由从事直接审批即可,如本钱在五百贯以下的店铺开张等;丁级公务则需要主薄批准;以此类推丙级公务就需要一署之长司马来审批;到了最高一等的甲级公务,如平乱、赈灾、颁令等则需要吴王的签字方可施行;在分级的基础上又按所属分为白麻和黄麻二类,白麻类公务用白麻纸记录必须报金陵府审批;而黄麻类公务则直接由地方审批即可,一般用黄色麻纸记录,但也必须送金陵府备案。这套制度在后来被李月用金字刻在铁碑之上,立在了勤政院的广场中央。
话说睿息向祠庙署递交建寺申请后,时间已临近新年,就在新年的前一天,睿息接到官府通知,建寺申请已经批下来了,让他到祠庙署领取批文,批文上说根据规定新教初建寺只能建一处,所以祠庙署只批准在明州建寺,三年后方可申请在泉州增置,睿息虽然有点遗憾但他对勤政院的效率却深感震惊,他去年在长安申请增置一处大云光明寺时,足足等了大半年,到今年的六月方才批下来,而金陵却只用了二十天便完成了所有的审批手续,这不由让睿息感到了前途的光明。
新年一过,睿息便率领教徒奔赴明州建寺,睿息当年便是东南一带的摩尼教主,如今教主的归来让无数信仰者欢欣若狂,睿息本人还未到明州,闻讯从各地赶来的信徒奔出明州城数十里外前来迎接,一件睿息,狂热的教徒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高高将睿息抬起,睿息当即向信徒们表示要建寺的心愿,在场的数万信徒当场清囊而出,共捐钱数万贯,一个月后,睿息共收到各地信徒捐款计十五万贯,粮食二十余万石。三个月后,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在明州建成,供奉光明之神也就是摩尼教的创始者摩尼的法像,各地赶来登记的教徒超过了十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