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生可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12、议事效率,大明人口

    会议开始。

    一个带着“兵”字面具的人站了起来,面具表明他是兵部的人,而有资格坐在这里的,而兵部无非就那几个人。

    这一次,基本上是明牌了。

    反正嘉靖已经彻底不信任南京这边,因而也没有太多的遮掩必要,这里有七十二个议员,那些不在朝廷当官的人,反而才是关键,是南京的核心。

    例如杨士奇的后代,泰和杨氏。

    不光是明朝,这些自宋以来的士族,才是士绅的核心,他们不仅有大功劳,在地方也有着深厚的影响力,虽然他们的后代不再当官,但有无数士子是他们资助当官的。

    虽然十年前,杨廷和与杨昭败给了张执象。

    但泰和杨氏依旧还是议员之一,毕竟杨士奇当年功勋彪炳,杨士奇可不光是让大明丢掉安南,以至于江南掌握了海权,他还废除了洪武到永乐年间的告官制度。

    史书记载为:“奸民禁止谤官。”

    从那以后,就不许民告官了,先打上奸民的标签,然后定性为诽谤,这玩意到满清发展到极致,任何民告官先打一顿板子再说。

    不仅有功绩,杨士奇当年为了不被朱祁镇控制,从而影响南京,可是英勇就义了的。

    南京如何能亏待杨家后人?

    因此,杨昭就在此间,是七十二议员之一。

    嘉靖一开始说让夏言跟秦桧一样立跪像,其实此间便有秦家后人,正是江宁秦氏,可见南京议会的源远流长。

    值得一提的是,秦家也是以五行取名的。

    秦桧唯一的儿子秦熺虽然是养子,没有血缘关系,但却继承了衣钵,官至枢密院使、少师。孙子秦埙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曾孙秦钜则完成洗白,以身殉国,自己和次子、三子战死,成为南宋抗金名将,秦家从此成为英烈之后。

    秦钜被追封义烈侯,皇帝亲自赐牌匾,为其建庙立祀。其名为——咏烈堂。

    咏烈堂一直保存到现代,可见秦氏宗族的坚挺。

    宋明是一脉相承的,元朝更是没有受到半点影响,蒙古人治理不了这么大的国度,只能施行包税制,士绅在元朝其实大有发展。

    因而朱元璋开创大明,才会在建国初期就遇到那么大的阻力,斗得你死我活。

    根底就在这里。

    如江宁秦氏、泰和杨氏这些,才是士绅阶层真正的基石,杨廷和、费宏、夏言这些,按后世的词来说,那都是CEO。

    包括南京这些六部的要员都是如此。

    而且你别看费宏败了,但他是“为公献身”的,此后费家自然会有优待,如今正有费寀进入议会,获得议员的席位,至于费家能不能把握住,将席位变成专属,那就得看费家后人的本事了。

    南京这边,是有一套完整的评估制度的。

    在科举的游戏规则下,你家自己有多少嫡系考中进士、举人,在朝廷当什么官,你家培养资助的学子有多少人考中,又当了什么官,你家有多少田地、资产,这都是算分的。

    只有总分足够高,才能保留住自家的席位。

    这些底层规则,自然不会让嘉靖知道,如秦氏、杨昭、费寀这些真正的话事人,却隐藏在阴影当中,不发一言。

    任由表面上的那几个棋子冲锋陷阵。

    带着“兵”字面具的人,他一开口嘉靖就认出来了,正是他的右都御史王廷相。

    王廷相在嘉靖十一年和十二年的时候当南京兵部尚书,而如今南京的兵部尚书王軏是嘉靖的人,没有出现在这里反而是好事,说明嘉靖没有看错人。

    南京兵部的事,平时应该是那些侍郎负责。

    没有想到王廷相回南京了,还能主事,这里的组织纪律挺强的。

    “丁酉年,三月二十一日,第一项议程。”

    “因武林大会张执象为王家夺冠的缘故,许家调整战略,意图歼灭王家海面力量,战争核心在南洋地区,为此,张执象必然建言嘉靖,出兵安南,干涉战事。”

    “已收到消息,嘉靖诏令仇鸾为总兵,朱纨为副总兵,已经整军南下,赴安南作战。”

    “对于安南战事,目前收到两个提案。”

    “一号提案为配合许家进攻,安排大军支援莫登庸,须得调动两广、滇南军队进入安南,伪装成安南部队。预计可调官私部署兵将共八万人,战争预算初步估定为160万两。”

    “二号提案为放纵仇鸾攻下安南,保留莫登庸势力,依托地方游击骚扰,让仇鸾的南征大军无法支援南洋战事,同时陷入战争泥潭,持续耗费嘉靖的内帑。此项预算估定为20万两。”

    “诸位若有新提案可以提交,若无新提案便进入讨论阶段。”

    “当前事态紧急程度为丙级,讨论时长为两个时辰,请开始。”

    议事院开始就安南的事情进行讨论,嘉靖坐在那里认真听着,倒是没有插话,他知道一些机密的东西都隐去了,他主要是看对方办事的形式和流程。

    他发现议事院的规矩非常严苛。

    怎么说话都是有格式的,一个个流程处理下来,坚决不拖沓,信息交流十分高效,他甚至跳下桌子,来到一旁的书记官面前,看着书记官奋笔疾书,将会议过程记录的十分清晰。

    比帝王的起居注都要详实。

    嘉靖注意到这时特制的会议本,便在不影响书记官记录的情况下翻了翻本子后面,发现果然有印刷出来的签名页。

    “啧啧,每次开会还要签名。”

    他倒是挺羡慕的,有了这玩意,说话就不能当放屁了,在他的朝堂上,多少官员说话就跟放屁一样,不要脸的程度,简直让人无语。

    而且,这里几乎都是有效信息交流。

    京师那边上朝,经常一点小事就跟菜市场一样吵半天,其实就是不想让皇帝办事,把事情留到朝会以后,主事的机构就变成内阁了,皇帝只能跟内阁商量着来。

    没错。

    是要司礼监批红用印,但你把内阁的票拟打回去,他不改你又能怎样?这件事就空置着,大家都僵持着?

    回头你放到朝会上讨论,又是扯半天的皮。

    嘉靖看过书记官的记录后,就继续闲逛,在奉天殿四周有很多书架,上面都清晰的表明了内容,竟是各种数据。

    他刚要走进去看书的时候,张执象就跟了上来。

    嘉靖了然,看来,南京这边准备的高手,就在这些书架后面。

    他也就不进去了。

    随便在外围找了一个书架,在《人口》区域找了一本汇总集观看,不由直接念出声来:“丙申年十二月,黄册统计结束,大明人口共两万万八千七百二十五万四千九百五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