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收编?【上章已解封】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此言用在眼下简直在适合不过。
随着高飞此言一出,韩莉当即便一脸错愕的愣住了。
见此情形,高飞这才又笑着重复了一遍,得意道:
“我把港圈收编了!”
韩莉这才回过神来,难以置信的问道:
“怎么可能?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吗?”
在娱乐圈做了这么多年,韩莉比任何人都知道这件事儿的难度。
只是等高飞开口解释之后,她才明白高飞所说的“收编”和她想象的有些不一样。
……
话说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渐好转,在互联网巨头的带领下大量热钱开始涌入娱乐圈。
如果硬要分一个时间段的话,那么2014年算是一个标志性的节点。
为此高飞私下里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划分:
2000年以前:内娱蛮荒时代;
2000年—2014年:内娱崛起时代;
2014年-至今:内娱爆发时代。
令高飞颇为自傲的是,这三个时代他都有份参与。
甚至最关键的内娱爆发时代,就是他一手掀开的大幕。
这倒不是高飞自己吹牛,而是业内同仁私下里交流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共识。
而他们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因为中国电影票房就是从《泰囧》之后开始暴涨的。
可以说正是《泰囧》一句将中国电影票房直接拔升到十亿这个台阶。
在《泰囧》之前的电影只要过亿票房就很高了。
但是《泰囧》之后,以后的高票房电影基本都是十亿。
很多观众听了或许会不以为意,认为这并没有什么。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泰囧》那13亿电影票房真正的意义并不在圈内,而在圈外。
因为正是《泰囧》的超高票房让圈外的资本看到了影视圈的潜力以及……有利可图。
于是这才有了大量的资本热钱涌入,从而造就了后娱乐圈时代的繁荣。
说句不客气的话,从这个角度来说圈内所有人都欠高飞一个人情。
毕竟没有钱,就算有再好的演员、导演、团队,也照样是白搭。
不过,业内对此其实有另一种看法。
因为《泰囧》的上映和周易影视的上市几乎是同一时间。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都认为周易的上市,才标志着娱乐圈新纪元的开始。
那啥……O(∩_∩)O哈哈~对于这种说法高飞也不好说什么。
只能感谢业内同仁的厚爱了。
对了,还有一点也是圈内公认的。
大家都认为华艺兄弟之所以没落,主要就是因为他们错过了内娱的第三个时代。
这曾经令不少圈内人有些可惜,毕竟他们的开局实在太完美了!
……
不过万事万物,有利有弊。
随着娱乐圈进入新纪元,大量热钱的涌入也直接导致了像“天价片酬”等乱象的出现。
虽然从演员的角度,高飞应该巴不得片酬越高越好。
但从一开始,他还是坚定的认为“天价片酬”是乱象。
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高飞有多么高风亮节,而恰恰是为了维护自己利益。
短期的天价片酬看似让明星们赚得满嘴流油。
但在这种模式之下,透支的却是演员本身的口碑和元气,甚至是影视圈的口碑和元气!
为什么这么说呢?
究其根本,还是利益和风险的不均衡。
所以在周易影视内部的薪酬改制中,高飞这才刻意将演员的片酬折算成投资。
虽然这样看似没有什么区别,但却能让整个项目模式更加健康,抗风险能力也更强。
不过话又说回来,随着天价片酬新闻频频见诸报端。
使得演员这个职业在大众心目中也开始变得魔幻起来。
但很多观众不知道的是,有时候演员和演员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
同样是中戏、北影出身,有人能一部戏拿一个亿,有人却连万分之一都拿不到。
对于这一部分人而言,演员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职业。
周易内部曾经做过一次挺有意思的调查,然后发现抛开那些有名有姓的“角”之外,一般演员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平均只有5000元左右。
而剧组的幕后工作人员可能高一点,能有1~2万。
但这样的收入也不稳定,基本上都是跟着项目走。
一个项目结束了幕后就相当于失业,如果衔接不好的话,一两个月没收入都是常事儿。
而这便是高飞能收编港圈的重点。
……
说来高飞口中的“收编”和韩莉以为的“收编”其实不是一回事儿。
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港圈的定位不一样。
韩莉认为的港圈其实就是大部分眼中的印象。
什么“四大天王”“双周一成”“曼玉青霞”之类的。
导演半神半鬼、港星满是光环。
在他们的眼中,只有这些香江娱乐圈顶级的存在才有资格代表港圈。
甚至认为“他们”就是港圈!
但高飞看问题的角度却和其他人有点不同。
在他看来这些导演和港星过去纵然足够辉煌,但港圈最大的财富其实并不是他们。
毕竟港星都是时代造就的产物,真正将他们托上云端的其实是无数成熟的影视幕后。
比如死伤不断的武行、比如绞尽脑汁的道具、比如天马行空的编剧。
毫不客气的说,除了内地因为三大影视院校的存在一直自成体系之外,东南亚各国的影视圈其实都有港圈的血统。
比如韩国电影早年就是靠模仿港片起家的。
因此如今在棒子的电影中,常常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韵味。
不过后来港片没落了之后,棒子就开始转头学起了好莱坞。
最后两相融合之下,才有了如今颇具特色的棒子电影。
所以“港圈”之所以能称之为“港圈”,并不只是表面上的那些导演和港星那么简单。
是因为在特殊的时代机遇下,使得香江早早的有了一套完备的影视体系。
若非如此,当年港片也不会横扫东南亚,在国际上被称之为“东方好莱坞”了。
说句老实话,如果论辐射范围之广、涉及国家之多,当年除了好莱坞之外也就只有香江了。
至于电影的诞生地老欧洲,则因为新浪潮的影响走上了和好莱坞截然相反的道路。
最后越混越迷,渐渐的连国门都出不去了。
就好像千禧年以前的内地电影一样。
除了在三大电影节上风光之外,在各国人民的眼中并没有多大存在感!
所以在高飞看来香江娱乐圈三十年辉煌过后最大财富,其实就那一批资深的幕后。
于是这次高飞便趁着这个政策东风,搞了一个专门针对影视幕后的福利保障计划。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是雄安公会的成员,并且参与的是公会项目,那么剧组在付出薪酬的同时还需要按照比例为幕后工作人员交一份保障金。
从形式上来说,算是内地五险一金里面养老金的变种吧。
只不过高飞搞得这个和国家政策不能比,充其量只能算是行业公会内部的福利待遇。
所以只能挂在“易支付”名下,委托其代为管理和运营。
其实如果不是有了上面给的分账优免,这次想让那些加入公会的影视公司同意这个条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这和钱多钱少没关系,纯粹是资本的本质就是冷血和吝啬的。
……
“就这么简单就收编了?”
听完高飞的解释后,韩莉当即瞪大了双眼道:
“这也太简单了吧?他们的傲气呢?”
闻听此言,高飞只是随意一笑道:
“本来就很简单,是你想复杂了。”
“再说了,傲气能当饭吃么?都是成年人,能赚钱才是关键!”
只是高飞虽然说得轻描淡写,但事情自然没有他说得那般简单。
否则在他之前,早就有人把港圈收编了。
真正让港圈绝大部分影视幕后加入雄安公会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自然是那份福利保障。
毕竟对于影视幕后这种自由职业来说,这种福利保障还是很难得的。
要知道不知道多少港星到老了都不免穷困潦倒,更不要说他们这些幕后了。
所以能多一份保障对于他们来说总是好的!
而第二个原因,其实也很现实。
因为雄安公会眼下已经将近囊括了华语影视圈十之八九的影视公司。
故此在更好的福利保障和更多的工作机会,这双重诱惑之下,港圈积累多年的墙脚就这样被高飞给挖空了!
只是……
正当高飞对这个成果颇为自傲的时候,韩莉心念一转却有些犹豫的问道:
“老板,可是……这会不会太多了?咱们有必要挖这么多人吗?”
闻听此言,高飞当即无奈的摇了摇头。
“多什么多?我还嫌少呢!”
“说来幸亏还有香江这个经验包可以爆金币。”
“要不然国内影视行业想要保持眼下这个发展速度都是一个问题。”
高飞前不久刚从统计局那边拿到了一份报告。
根据报告上的显示,虽然去年华夏电影市场总票房破天荒的达到了450亿,相比于比2014年的电影票房足足增长了48.7%。
但同时华夏影视人才也将存在至少20万人的缺口。
也就是说一旦这个人才缺口没法补上,那么别说继续增长48.7%了,明年能原地踏步就算不错了。
而一旦出现这样情况,对影视行业来说无疑是极为可惜的。
因为我们不缺钱和IP资源,更不缺市场。
如果仅仅因为人手不足就放慢发展,那简直就是在浪费时代赐予的黄金时段!
言及此处,高飞当即有些疲惫的揉了揉眼角,无奈的轻叹道:
“没办法,谁让咱们国内的人才孵化机制没有跟上影视行业的发展速度呢!”
“统计局预计明年的人才缺口有这么大,我相信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现在也只能想办法看能不能补上,亦或者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了。”
虽然高飞本人并没有这个义务去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有谁要求他去解决。
但他毕竟是影视行业的一份子。
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华夏影视行业如果能发展的更好,周易影视自然也会从中受益。
对了,从这个角度其实也正好能解释为什么圈内会频频出现跨界导演的情况了。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影视人才短缺。
所以说句比较冒犯的话,高飞其实一直觉得华夏三大影视院校有些不称职。
不对,也不能说他们不称职,只能说他们的格局太小了。
眼睛总是盯在光鲜亮丽的那一面,从而忘记了影视行业的基础是什么。
这些影视院校更没有看到在国内电影产业飞速发展背后,人才缺失问题未来将是难以绕过的严峻问题。
因为包括导演、编剧、宣发在内,华夏影视产业链各方面都需要大量人才。
但偏偏我们的影视院校无法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
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远远无法无法满足影视行业!
可以说一旦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影视行业的“天花板”将会被认为拉低了!
说起来还真有点黑色幽默的意思。
当高飞努力扩宽国产电影边界、提高电影品质的时候,回头才发现基础梯子不够长了。
于是只能和观众遥遥相望,白白浪费时机!
但令人无奈的是,人才的短缺虽然非常急迫的,可偏偏又是急不来的。
这必须要花长时间和足够大的精力,才能提升产业上的人才质量。
不过让高飞意外的是,对于他的看法韩莉却有些不认同。
只见她随意的撇了撇嘴,无语道:
“这还真怪不了三大院校!”
“毕竟人家立校的时候就说了,他们是以培养电影艺术家为目标的。”
“从一开始大家的定位就不一样,自然就货不对板了!”
闻听此言,高飞先是一愣,随后便忍不住恍然失笑。
要这么说还真是这个道理!
三大院校走的是艺术化的路线,但高飞和市场要的却是大批量的工业化人才。
如此一来,坐等三大影视院校解决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想到这里,高飞顿时无奈的长叹一声。
看来电影工业化这事儿还得靠影视行业自己!!!
PS:查资料太累了,比写论文都麻烦,下次再也不较真了。
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
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
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
2018年全国票房突破6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06%
【15/16/17/18,实际上这四年增加的银幕数量大体一致,都在九千块左右】
在银幕增速相同的情况下,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之所以只提升了区区3.73%,应该就是因为人才缺口的问题!
忽然感觉数据有时候还是挺有意思的!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此言用在眼下简直在适合不过。
随着高飞此言一出,韩莉当即便一脸错愕的愣住了。
见此情形,高飞这才又笑着重复了一遍,得意道:
“我把港圈收编了!”
韩莉这才回过神来,难以置信的问道:
“怎么可能?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吗?”
在娱乐圈做了这么多年,韩莉比任何人都知道这件事儿的难度。
只是等高飞开口解释之后,她才明白高飞所说的“收编”和她想象的有些不一样。
……
话说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渐好转,在互联网巨头的带领下大量热钱开始涌入娱乐圈。
如果硬要分一个时间段的话,那么2014年算是一个标志性的节点。
为此高飞私下里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划分:
2000年以前:内娱蛮荒时代;
2000年—2014年:内娱崛起时代;
2014年-至今:内娱爆发时代。
令高飞颇为自傲的是,这三个时代他都有份参与。
甚至最关键的内娱爆发时代,就是他一手掀开的大幕。
这倒不是高飞自己吹牛,而是业内同仁私下里交流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共识。
而他们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因为中国电影票房就是从《泰囧》之后开始暴涨的。
可以说正是《泰囧》一句将中国电影票房直接拔升到十亿这个台阶。
在《泰囧》之前的电影只要过亿票房就很高了。
但是《泰囧》之后,以后的高票房电影基本都是十亿。
很多观众听了或许会不以为意,认为这并没有什么。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泰囧》那13亿电影票房真正的意义并不在圈内,而在圈外。
因为正是《泰囧》的超高票房让圈外的资本看到了影视圈的潜力以及……有利可图。
于是这才有了大量的资本热钱涌入,从而造就了后娱乐圈时代的繁荣。
说句不客气的话,从这个角度来说圈内所有人都欠高飞一个人情。
毕竟没有钱,就算有再好的演员、导演、团队,也照样是白搭。
不过,业内对此其实有另一种看法。
因为《泰囧》的上映和周易影视的上市几乎是同一时间。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都认为周易的上市,才标志着娱乐圈新纪元的开始。
那啥……O(∩_∩)O哈哈~对于这种说法高飞也不好说什么。
只能感谢业内同仁的厚爱了。
对了,还有一点也是圈内公认的。
大家都认为华艺兄弟之所以没落,主要就是因为他们错过了内娱的第三个时代。
这曾经令不少圈内人有些可惜,毕竟他们的开局实在太完美了!
……
不过万事万物,有利有弊。
随着娱乐圈进入新纪元,大量热钱的涌入也直接导致了像“天价片酬”等乱象的出现。
虽然从演员的角度,高飞应该巴不得片酬越高越好。
但从一开始,他还是坚定的认为“天价片酬”是乱象。
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高飞有多么高风亮节,而恰恰是为了维护自己利益。
短期的天价片酬看似让明星们赚得满嘴流油。
但在这种模式之下,透支的却是演员本身的口碑和元气,甚至是影视圈的口碑和元气!
为什么这么说呢?
究其根本,还是利益和风险的不均衡。
所以在周易影视内部的薪酬改制中,高飞这才刻意将演员的片酬折算成投资。
虽然这样看似没有什么区别,但却能让整个项目模式更加健康,抗风险能力也更强。
不过话又说回来,随着天价片酬新闻频频见诸报端。
使得演员这个职业在大众心目中也开始变得魔幻起来。
但很多观众不知道的是,有时候演员和演员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
同样是中戏、北影出身,有人能一部戏拿一个亿,有人却连万分之一都拿不到。
对于这一部分人而言,演员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职业。
周易内部曾经做过一次挺有意思的调查,然后发现抛开那些有名有姓的“角”之外,一般演员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平均只有5000元左右。
而剧组的幕后工作人员可能高一点,能有1~2万。
但这样的收入也不稳定,基本上都是跟着项目走。
一个项目结束了幕后就相当于失业,如果衔接不好的话,一两个月没收入都是常事儿。
而这便是高飞能收编港圈的重点。
……
说来高飞口中的“收编”和韩莉以为的“收编”其实不是一回事儿。
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港圈的定位不一样。
韩莉认为的港圈其实就是大部分眼中的印象。
什么“四大天王”“双周一成”“曼玉青霞”之类的。
导演半神半鬼、港星满是光环。
在他们的眼中,只有这些香江娱乐圈顶级的存在才有资格代表港圈。
甚至认为“他们”就是港圈!
但高飞看问题的角度却和其他人有点不同。
在他看来这些导演和港星过去纵然足够辉煌,但港圈最大的财富其实并不是他们。
毕竟港星都是时代造就的产物,真正将他们托上云端的其实是无数成熟的影视幕后。
比如死伤不断的武行、比如绞尽脑汁的道具、比如天马行空的编剧。
毫不客气的说,除了内地因为三大影视院校的存在一直自成体系之外,东南亚各国的影视圈其实都有港圈的血统。
比如韩国电影早年就是靠模仿港片起家的。
因此如今在棒子的电影中,常常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韵味。
不过后来港片没落了之后,棒子就开始转头学起了好莱坞。
最后两相融合之下,才有了如今颇具特色的棒子电影。
所以“港圈”之所以能称之为“港圈”,并不只是表面上的那些导演和港星那么简单。
是因为在特殊的时代机遇下,使得香江早早的有了一套完备的影视体系。
若非如此,当年港片也不会横扫东南亚,在国际上被称之为“东方好莱坞”了。
说句老实话,如果论辐射范围之广、涉及国家之多,当年除了好莱坞之外也就只有香江了。
至于电影的诞生地老欧洲,则因为新浪潮的影响走上了和好莱坞截然相反的道路。
最后越混越迷,渐渐的连国门都出不去了。
就好像千禧年以前的内地电影一样。
除了在三大电影节上风光之外,在各国人民的眼中并没有多大存在感!
所以在高飞看来香江娱乐圈三十年辉煌过后最大财富,其实就那一批资深的幕后。
于是这次高飞便趁着这个政策东风,搞了一个专门针对影视幕后的福利保障计划。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是雄安公会的成员,并且参与的是公会项目,那么剧组在付出薪酬的同时还需要按照比例为幕后工作人员交一份保障金。
从形式上来说,算是内地五险一金里面养老金的变种吧。
只不过高飞搞得这个和国家政策不能比,充其量只能算是行业公会内部的福利待遇。
所以只能挂在“易支付”名下,委托其代为管理和运营。
其实如果不是有了上面给的分账优免,这次想让那些加入公会的影视公司同意这个条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这和钱多钱少没关系,纯粹是资本的本质就是冷血和吝啬的。
……
“就这么简单就收编了?”
听完高飞的解释后,韩莉当即瞪大了双眼道:
“这也太简单了吧?他们的傲气呢?”
闻听此言,高飞只是随意一笑道:
“本来就很简单,是你想复杂了。”
“再说了,傲气能当饭吃么?都是成年人,能赚钱才是关键!”
只是高飞虽然说得轻描淡写,但事情自然没有他说得那般简单。
否则在他之前,早就有人把港圈收编了。
真正让港圈绝大部分影视幕后加入雄安公会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自然是那份福利保障。
毕竟对于影视幕后这种自由职业来说,这种福利保障还是很难得的。
要知道不知道多少港星到老了都不免穷困潦倒,更不要说他们这些幕后了。
所以能多一份保障对于他们来说总是好的!
而第二个原因,其实也很现实。
因为雄安公会眼下已经将近囊括了华语影视圈十之八九的影视公司。
故此在更好的福利保障和更多的工作机会,这双重诱惑之下,港圈积累多年的墙脚就这样被高飞给挖空了!
只是……
正当高飞对这个成果颇为自傲的时候,韩莉心念一转却有些犹豫的问道:
“老板,可是……这会不会太多了?咱们有必要挖这么多人吗?”
闻听此言,高飞当即无奈的摇了摇头。
“多什么多?我还嫌少呢!”
“说来幸亏还有香江这个经验包可以爆金币。”
“要不然国内影视行业想要保持眼下这个发展速度都是一个问题。”
高飞前不久刚从统计局那边拿到了一份报告。
根据报告上的显示,虽然去年华夏电影市场总票房破天荒的达到了450亿,相比于比2014年的电影票房足足增长了48.7%。
但同时华夏影视人才也将存在至少20万人的缺口。
也就是说一旦这个人才缺口没法补上,那么别说继续增长48.7%了,明年能原地踏步就算不错了。
而一旦出现这样情况,对影视行业来说无疑是极为可惜的。
因为我们不缺钱和IP资源,更不缺市场。
如果仅仅因为人手不足就放慢发展,那简直就是在浪费时代赐予的黄金时段!
言及此处,高飞当即有些疲惫的揉了揉眼角,无奈的轻叹道:
“没办法,谁让咱们国内的人才孵化机制没有跟上影视行业的发展速度呢!”
“统计局预计明年的人才缺口有这么大,我相信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现在也只能想办法看能不能补上,亦或者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了。”
虽然高飞本人并没有这个义务去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有谁要求他去解决。
但他毕竟是影视行业的一份子。
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华夏影视行业如果能发展的更好,周易影视自然也会从中受益。
对了,从这个角度其实也正好能解释为什么圈内会频频出现跨界导演的情况了。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影视人才短缺。
所以说句比较冒犯的话,高飞其实一直觉得华夏三大影视院校有些不称职。
不对,也不能说他们不称职,只能说他们的格局太小了。
眼睛总是盯在光鲜亮丽的那一面,从而忘记了影视行业的基础是什么。
这些影视院校更没有看到在国内电影产业飞速发展背后,人才缺失问题未来将是难以绕过的严峻问题。
因为包括导演、编剧、宣发在内,华夏影视产业链各方面都需要大量人才。
但偏偏我们的影视院校无法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
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远远无法无法满足影视行业!
可以说一旦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影视行业的“天花板”将会被认为拉低了!
说起来还真有点黑色幽默的意思。
当高飞努力扩宽国产电影边界、提高电影品质的时候,回头才发现基础梯子不够长了。
于是只能和观众遥遥相望,白白浪费时机!
但令人无奈的是,人才的短缺虽然非常急迫的,可偏偏又是急不来的。
这必须要花长时间和足够大的精力,才能提升产业上的人才质量。
不过让高飞意外的是,对于他的看法韩莉却有些不认同。
只见她随意的撇了撇嘴,无语道:
“这还真怪不了三大院校!”
“毕竟人家立校的时候就说了,他们是以培养电影艺术家为目标的。”
“从一开始大家的定位就不一样,自然就货不对板了!”
闻听此言,高飞先是一愣,随后便忍不住恍然失笑。
要这么说还真是这个道理!
三大院校走的是艺术化的路线,但高飞和市场要的却是大批量的工业化人才。
如此一来,坐等三大影视院校解决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想到这里,高飞顿时无奈的长叹一声。
看来电影工业化这事儿还得靠影视行业自己!!!
PS:查资料太累了,比写论文都麻烦,下次再也不较真了。
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
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
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
2018年全国票房突破6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06%
【15/16/17/18,实际上这四年增加的银幕数量大体一致,都在九千块左右】
在银幕增速相同的情况下,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之所以只提升了区区3.73%,应该就是因为人才缺口的问题!
忽然感觉数据有时候还是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