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八章:揣着金碗去要饭

    杨崇年老先生江澈因为赵红柱的关系和他相识,倒是能舔着脸仗着自己是晚辈求上一两件作品。

    奈何江澈心心念念的‘五脊六兽’设计的太过前卫,或许用离经叛道更贴合一些。

    若是正儿八经的东西,江澈还好意思求上门请杨崇年老先生受个累。

    可这种玩意儿,放在他们老派的眼里就是另类,要是脾气不好的,兴许都能把江澈打出家门。

    顾泽许老先那就更不用说了,只是见过一两次面,估计老人家都不知道他是谁。

    杨崇年老先生那里他不敢拿着离经叛道的‘五脊六兽’,顾泽许老先他就更不敢了。

    因此,听到余建居然敢玩的这么大,江澈自然乐得其所。

    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东西到手就成,反正遭罪的不是自己。

    “你之前申请提票价,不会就想着靠门票增加收入吧?”

    “你这不是说的废话么,你瞅瞅,这么大一座故宫,除了眼前的这个‘外宾服务部’,就只剩门票收入。”

    “而且门票收入还是大头,想多搞些经费,不从这里入手从哪里入手。”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情,江澈居然还问,余建白了江澈一眼,有些不耐烦的回答道。

    “合着您还知道这么大一座故宫呢?”

    “您这是守着金山饿肚子,您不挨批谁挨批。”

    “您光说故宫的门票十多年没涨了,可大家伙的工资不也十多年没涨了?!”

    “您要是说把外国友人的门票价格从一块钱涨到十块钱,哪怕涨到一外汇券,我还敬您是个汉子。”

    “可您却是想着内外一个价,市物价局没批准同意,那就对了。”

    “要我是物价局的领导,非得指着你的鼻子痛骂一顿不可。”

    “物价局领导说您扰乱市场这还是好听的,要是我非给你安一个与民争利的名头不可。”

    瞧见余建害死鸭子嘴硬,江澈就瞧不上。

    倒不是针对他这个人,而是针对国内这种现象。

    都想着赚钱,可都不敢赚老外的钱,生怕因为价钱悬殊太大被鬼佬参上一本。

    “嗐!嗐!嗐!~”

    “你这怎么说话呢,我可是出了劳动报酬请您替我出出主意,可不是请来批斗我的。”

    被江澈毒舌了几句,余建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他当然知道老百姓现在过得苦,过得难,可这也没办法,1毛钱的门票,放眼全国有多少景点的门票会这么便宜。

    现在路边寄存自行车的价格都从3分钱涨到了5分钱,诺大的故宫还是一毛钱,这也说不过去吧。

    “呦呵,你还急眼了。”

    “是不是还没想通,为什么雍和宫的门票能卖十块,而故宫比它还有名气,物价局却不同意从1毛涨到1块?”

    江澈扔了一支自己的香烟给余建,也不管他自顾自的又续上了一根。

    “昂。”

    这种事情莫说余建,换成任何人都想不通。

    “你啊,怎么就转不过来这个弯儿呢。”

    “故宫是什么,以前的皇城,在老百姓的眼里它可比雍和宫的名气大得多。”

    “在京城工作的同志,但凡老家来的亲戚,首先去的就是‘广场’,紧接着便是故宫。”

    “在国内来说,故宫是京城的一张名片。”

    “面向国际,故宫是华夏的一张名片。”

    “你要是把对外的一块钱涨到一外汇券,物价局绝对不会说一个不字。”

    “你把故宫的门票从1毛涨到1块,不要说物价局不同意,老百姓知道都得骂娘。”

    “这就像是咱们天天买的面粉,突然从1毛5分钱,一下子涨到了1块5,你说你会不会骂娘。”

    “受众群体太大。”

    江澈几乎是掰开了揉碎了和余建说其中的道道。

    不是江澈好为师,喜欢给别人上课。

    只因为余建是他这么多年来,见过最负责任的工作者,他可不想这么好的一位同志因为这事儿有了心结。

    也就是余建,换成其他人,江澈只管出主意根本不会开导他。

    “理儿虽然是这么个理儿,可我们单位就这么一条来钱道儿。”

    “票价不让涨,这明年可怎么过呦。”

    听了江澈的话,余建一琢磨确实是这么回事儿。

    先不说他们自家单位的职工,但凡在京城上班,或者会在京城逗留的那一个不是要到‘广场’看看,然后再到故宫逛逛。

    而且听江澈话里的意思,就是把故宫比作老百姓们的精神食粮。

    这么一想,余建顿时豁然开朗还隐隐有些窃喜。

    不过面子是面子,可里子的事情他却不能不想,毕竟事关一千多名职工的生计问题。

    “我说了这么多,你怎么还在纠结门票价格的事情,咱能走出来这个圈了不?”

    听到余建三句话不离‘门票’这两个字,江澈都感觉头大。

    “可...”余建有些纠结的答道。

    “别可是了。”

    “就你总想着这仨瓜俩枣,活该你们受穷。”江澈啐了他一口,瞧不上的说道。

    “那你说说怎么办吧。”

    被江澈这般‘侮辱’,余建也不挣扎了,摆出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知道故宫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吗?”

    “你这不废话么,当然是历史文化底蕴。”

    一个博物馆的常务副被问故宫最大的价值,这简直就是在问秃子和尚的事情。

    “错喽,故宫最大的财富,不仅仅是故宫本身具备的历史文化价值,应该也要包含你们单位的那些能工巧匠。”

    “这话怎么说?”听到这里,知道要上正席了,余建顿时来了精神。

    “这个稍微再说,我们先说别的。”

    “来故宫之前,你在英武殿工作,在国外办过不少展览,有没有发现和我们国内不同的事情?”

    “这个...”

    “确实有很多不同,他们那边因为生活条件好,会更重视知识文化层面的教育。”

    “每次我们外出办展览,都会有好多团体义务帮我们宣传,甚至有些学校会组织全校师生过来参观,所以门票的收入会比较高一些。”

    “我还记得1973年的那次北欧四国巡展,光是第一站丹麦的门票收入就高达五万四千刀。”

    回想过去,余建仍然记忆犹新。

    不过冷不丁的被江澈问到这个问题,难道说江澈是想让故宫的文物走出去,到国外办巡展?

    巡展时间不用太长,可门票收入却很可观,确实是个好办法。

    “我的天呐,怎么又转到门票上了,就那么点门票够干啥的。”

    “那你想说什么啊?”

    听到江澈否定巡展,整的余建不会了,瞪着黄豆眼,吧嗒吧嗒的瞅着江澈等待他的解答。

    “门票卖的再多,能有周边赚的多?”

    “你出国那么多次,没见到国外的电影院除了售卖电影票,更多的还是售卖电影的周边!”

    和这种半管理半做研究的同志聊天是最累的,脑袋里感觉除了相关的知识,其他都是空的。

    “我也想啊,可是你看看‘服务部’,好些小猫两三只,好多时候都没有人。”余建委屈道。

    “就这你还委屈上了?”

    “你看看店内卖的是正常货吗?”

    仿制的三彩,无论造型还是色调都比外边做得地道;二是用废弃的金砖凿制的砚台。故宫大殿里墁地的金砖泥料细腻,烧制讲究,都是当年费时费力精制而成。用金砖做的砖砚,外面套上一具随形的硬木砚盒,还真有几分澄泥砚的味道。

    另外修复厂仿制的古画当然也好,像展子虔的《游春图》和顾闳中的《夜宴图》,还有郑板桥的‘竹子’和宋人的‘山水’,那都是几可乱真的功夫,但价钱吓人,挂在那儿都快成镇店之宝了。

    这些商品当然都是好东西,可却表错了情。

    什么是‘外宾服务部’,说白了就是接待外国游客的商店,里面只收外汇券。

    可这些老外哪里懂这些,当然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国人懂这些,知道是故宫里的老师傅制作,也想买,可他们却没有外汇券,也只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这就像别人常说的,选对赛道比努力更加重要。

    “那您说这里该售卖那些产品合适?”

    听了江澈的解释,余建这才恍然大悟。

    之前看到老外进进出出都是空着手,余建还在心里暗骂这些老外不懂好东西。

    现在才醒悟,文化不同,自然选择也各不相同。

    他们只是一帮文化工作者,也没个明白人帮他们参谋,店里卖的产品也都是想当然挂上去的。

    论到产品的售卖,眼前这位可不就是行家嘛,还是全球头一位在电视上进行全球直播的牛人。

    想到这里,余建两眼冒光的看向江澈。

    “这里的好东西啊,我看您还是另外找一个门帘整一个小店儿,要么是针对港澳台和海外的华人同胞售卖,要么就是对内销售。”

    “反正都是卖钱嘛,只要有顾客买走就成,何必进行筛选呢。”

    “对于欧美的游客我的建议是制作一些民俗产品,亦或是能够代表故宫的手工制品。”

    “再说到刚才的话题,咱们单位那么多好手艺的老师傅,只要找到老外们喜欢的产品,还能愁销路了?”

    “只怕啊,制作的速度跟不上销售的速度喽。”

    “甭管是折扇,亦或是前朝的服饰,这帮老外肯定狂买。”

    “相信我,老外们好这口。”

    相比这个时代的土著来说,江澈可比他们多了几十年的信息差,当然知道欧美人的喜好。

    “咦,这到是个好主意。”

    确实,好东西自然遇到欣赏它的人才能卖上价格,卖得动。

    欧美人不懂水墨画,不知玛瑙翡翠的文化,但是华人懂啊。

    特别是江澈的那句‘只要能卖掉,管他谁买走。’,这个给他打开了思路。

    就在余建思考的时候,江澈却突然否定了刚才的建议。

    “刚才的主意不是挺好的嘛,怎么又不行了?”

    “不是不行,而是感觉刚才的不成体系。”

    “我又细想了一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有些不符合故宫的气质。”

    “咱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你等等,我再好好想想。”

    不多久,江澈便和余建说出了最终的方案。

    江澈刚刚还说‘只要能卖掉,管他谁买走。’,可转头又说要弄‘洋人馆’、‘华人馆’、‘国人馆’这不就又把自己关起来了么。

    刚刚江澈就是在思考,为什么要设立这些馆,何不如直接融合成‘游客服务部’,对产品做好价格定位,面向所有游客开放。

    想到面向所有游客开放,江澈想的更深入了一些。

    游客走了这么多路,肯定又渴又累,为何不在里面开设供游人休息、吃饭等服务大厅。

    这里可是故宫,全完封闭的场所,独一家的买卖怎么可能不红火。

    听完,余建拍案叫绝,连连说佩服。

    回想自己以前带着老婆孩子到外面游玩,里面的小卖部都人挤人,人挨着人,想买瓶饮料解解渴都要排好久的队。

    自然对江澈这个升级版的‘服务部’十分认可。

    可是下一秒,余建又愁上心头。

    故宫里一千多名职工,要是说到手艺,那是一个不服一个,可说到做生意,这些家伙往后抽身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

    无人可用,再好的点子也成不了事。

    再一个,按照江澈这种布置操作下来,想要搞好可是要花不少银子。

    这个月职工们的工资还是上级部门给的救济,哪里有余钱做新的投资。

    “哎!!!”

    余建现在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真是,没办法的时候愁,现在有办法了也让人犯愁,这叫一个什么事儿!’

    “怎么又叹气?”

    “不满意?”

    “也是,这里可是以前的皇宫,总不能太商业化,有些不太符合这里的气场。”

    “老余,别急哈,我再想想有没有别的办法。”

    见到余建叹气,江澈还以为是自己的办法不够好。

    琢磨了一下,太商业化了和故宫有些不搭,于是又埋头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