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太原起兵 四
公元604年,隋帝仁寿四年,杨广弑父杀兄登基执在江都被杀的隋炀帝在江都被杀的隋炀帝政后,又穷兵黩武征伐高丽,并大兴土木,修宫殿,凿运河,修驰道,把社会经济推向绝境。【】史称“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掬为茂草”。“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最终演变为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
在山西,大业十一年至大业十三年之间,农民起义达到**,先后有六七支起义队伍转战各地。由于李渊的姨母是隋帝独孤皇后,深受重用,曾任刺史、太守等职位。隋炀帝即位后,因社会上流传着“李氏当为天子”的谣言,杨广对李姓官员多有猜忌,但是李渊通过以权谋私,称病放弃手中的权力,远赴太原,消除了隋炀帝对他的猜忌。
大业十二年七月,隋炀帝南下江都之前,派遣了王威、高俊雅为副将,实际上是监视李渊。于是,唐国公李渊为了逃避不必要的责难,干脆来个“金蝉脱壳”,军中之事很少插手去管理,全部都是由隋炀帝派遣而来的两员副将一手遮天。
当初,李渊答应李逍遥将李靖弄到太原军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办成,至于李靖一直在军中官职不断地攀升,完全归功于李靖自身的军事才能。李逍遥又派遣几名组织的成员让他们前去辅助李靖,使得李靖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可是王威与高俊雅两人却有些不乐意,想尽一切办法让李靖离开军营中,每次都安然无恙地度过危机。
因此,李靖与王威、高俊雅两人得矛盾传遍整个太原军。就连坐在府中的李渊都有所耳闻。他知道李靖是他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王威、高俊雅两名副将则是由隋炀帝亲自委派的,代表着两个不同利益的团体,李渊痛恨隋炀帝派人监视自己,却又无可奈何,没想到李靖的出现打乱了王威、高俊雅两人的步调,使得形式趋向于他们这一方。
此时,全国的政治格局已发生大的变化,农民起义军已基本摧毁了隋王朝的统治力量,隋朝的官僚地主也纷纷打起反隋的旗帜割据一方。太原乃是天下精兵处,隋朝自建国以来,对晋阳城军需物资的储备一直十分重视,经多年的积蓄,城中已是府库盈积,太原粮饷可支十年。
作为太原郡守李渊,他深深知道晋阳城内的物资储备到底有多少,以及整个太原军的兵力到底有多强大。多年的压抑今朝爆发使得李渊非常赞同李逍遥的提议,决定起兵共举大事。其实,这个想法在他的心里早有谋划,只不过这件事一直被他隐藏在心里,李逍遥的提议使得李靖心里的那道枷锁彻底消失不见。
次日,李渊召集众人聚集一堂共商大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逍遥,李渊的四位儿子也一同参与,至于李玄霸实在是没有这个兴趣,只是在外面放风,以及李渊自己的心腹大将,众人全部都聚集在一起。
纳言刘静、晋阳宫监裴寂皆为李世民的密友也成为这次会议的座上宾、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恪、库部郎中武士、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
李渊抬头凝望着众人,沉声道:“诸位大部分是跟随着老夫南征北战的大将军,有些则是有功之臣,对于李家的贡献老夫铭感于心。今日,召集诸位坐在一起相信诸位应该猜到一些苗头,你们之中也有一些人也是如此的想着,老夫告诉你,你们想的没错,李家将乘势而起,起兵争夺天下!”
“炀帝杨广南下江都前,亲自任命两员副将穿插在晋阳军中,明面上是辅助,替我分忧解难,实则监视。近两年时间,老夫从不过问军中之事,就是以防他们上奏朝廷,到时候诸位与我共进退的将领难脱干系。在此,老夫向诸位声抱歉。”
“老夫身为太原太守,真正掌握在我手中的兵力甚少,唯有诸位乃是老夫的真正心腹。炀帝杨广弑父杀兄登基为帝,且穷兵黩武征伐高丽,并大兴土木,修宫殿,凿运河,修驰道,使得天下黎民百姓怨声载道,以致大隋王朝岌岌可危,然杨广无动于衷,仍然每天饮酒作乐,实在是让我寒心不已!”
“大业十四年三月十一日,炀帝杨广自刎于寝殿内,宇化及这个老匹夫居然有弑君的胆子,实在是出乎老夫的预料。当初,炀帝杨广登基时,社会上流言蜚语,凡是李姓官员均受到杨广的猜忌,老夫虽为唐国公,手中握有兵力最受皇帝的猜忌,整天提心吊胆的不知何时项上脑袋会离开身体。”
“=如果老夫没有猜错的话,宇化及必定会率大军西归关中。毕竟,骁果军的家乡大多数是关内之人,到时候十几万兵力进攻太原的话,恐怕以我们这点力量就算与他斗得旗鼓相当,也会死伤惨重,时间一长就不一定能坚守的下去了。”
“山西太原自开国以来便是天下精兵集中之处,而且军需物资充沛,是兵家必争之地。老夫是太原郡守,晋阳军的统帅。无论是谁得到天下,首当其中的必定是太原这处军事战略要地,再宇化及与我同朝为官,我们两人的政见不合,且矛盾甚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现在,杨广一死,宇化及便可以强行用兵围剿李府,到时候李家以及相关人士皆会受到株连。”
“当初,老夫为了大局着想不得已将手中的权力全部交给了王威、高俊雅两位副将,可是最后他们被突厥击败,反而没有事情。将一切的罪责全部往老夫的身上推,使得老夫蒙受不白之冤。老夫已经受够自己的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决定起兵共举大事。”
“大隋王朝的江山有一部分是我等生死兄弟一同打下来的,为了天下稳定,与我们同生共死的兄弟死伤无数,为了这片江山我等付出了多少血和泪。众多兄弟与我南征北战,立下无数的赫赫战功,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反而被调离原来的职位,永远被孤立起来。”
“即日起,老夫便起兵共举大事。若是有不愿意参加者,老夫绝对不会强逼诸位与我一起冒险。毕竟,此事并非是我单方面的事情。如果有不愿意起兵之人,现在就起身离开此地,我李渊绝对不会强人所难,也不会事后算账,你们可否愿意与我一起共举大事?”
李渊娓娓道来,洋洋洒洒地将自己起兵共举大事的姻缘一一交代清楚。众人均是沉默不语,谁也没有立即回话。毕竟,起兵谋反乃是谋逆之罪,以下犯上按律诛灭九族。在座的都是有家室之人,他们必须要慎重的选择才行。
隋炀帝杨广未死,或许他们还有所顾忌。毕竟,在历史上记载的绝对不会是光辉的一笔。只不过这件事就像是赌博一下,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一律压上,只能成功绝对不能失败。成功者可以享受一世荣华,失败则死无全尸。
纵然李渊没有强迫他们参与其中,此次参与其中他们又不能半途退出。他们大部分都与李渊相交莫逆,知根知底。他们深深地知道李渊是什么样的人,绝对是算得上是一位枭雄人物。如果真的起身离开,他们相信李渊绝对不会秋后算账,也不会事后追究,但是这一辈子绝对不可能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还未走出国公府,就会被李渊囚禁起来。
再,起兵谋反乃是大事。即使,隋炀帝杨广自刎而死,可是他亲自委派的两员副将与李渊不合,在军中乃是人尽皆知地秘密。若是将他有反叛之心告知于王威、高俊雅两人,他们必定会采取雷霆的手段围攻李府,事情后果很严重。如果不处理好的话,或许李府将成为历史人物。
这件事换成任何人都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即使李渊没有强迫他们。众人权衡利弊后,异口同声地回道:“我等愿意与元帅共同进退,誓死效忠元帅!”
李渊见众人一致决定与自己共同进退,微微一笑点点头,郑重其事地道:“既然诸位兄弟与我愿意共同进退,起兵共举大事,老夫非常的欣慰。现在诸位有何良策能够让我们安然的起兵,不受王威、高俊雅两人的限制,突破他们的阻碍!”然后他又将目光看向了纳言刘静,笑着问道:“不知刘大人有何高见,不妨出来?”
“唐公这是在公报私仇啊!”刘静苦笑地望了一眼李渊,沉声道:“乘虚入关,号令天下!”
李逍遥目不转睛地瞥了一眼刘静,见他出了‘乘虚入关,号令天下’眼神微微一变,这正是历史上李渊起兵谋反的战略。他是第一次认真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二哥李世民的座上宾,李府的纳言刘静,暗暗地想道:“果然有些本事,难怪被二哥选中!”
刘静,字肇仁,京兆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开国功臣。早年因父亲战死,袭任父职,授仪同三司。隋朝末年,刘静担任晋阳令,与时任晋阳宫监的裴寂结为好友。由于玄感之乱中李密参与其中,刘静与李密有姻亲关系受到株连,被关进太原郡狱。
李渊次子李世民见天下大乱之时,就曾经对父亲言明,让他起兵共举大事,只不过被李渊义正言辞地拒绝,而且还受到李渊的一堆批评。当初,李世民接到父亲召集众人共商大事时,他还有些疑惑,不知父亲到底是何意,直到看见五弟李逍遥坐在父亲的身边,他才知道是李逍遥出面服了父亲改变了初衷,心里一阵不舒服。他又听闻父亲所言,然后又征询了刘静的意见,心里一阵‘咯噔’。
当初,李世民认为刘静是可以共谋大事之人,便去狱中探望。之后又与刘静畅谈了一番,发现刘静确实有真才实学,而且对当前的局势分析的有条有理,还将自己的看法及意见给李世民听,李世民当即决定将他释放,收纳于自己的门下,成为幕僚。
刘静见李世民后,便认为他年纪轻轻,却是天纵之才,能够与汉高祖、魏太祖相提并论,又加上李世民将他从狱中释放,因此愿意与李世民暗中筹划起义,准备待机而起。刘静担心李渊不同意,便联络裴寂让他帮忙劝,就在李渊被冤枉入狱时,他们将自己的想法了出来,还是被李渊拒绝。
李渊见刘静出的‘乘虚入关,号令天下’八个字,皱着眉头,想了许久仍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沉思道:“刘大人,不知这几个字是代表什么意思?”
“其实,国公所担心之事无非是王威、高俊雅两员副将从中作梗,晋阳军中出现反对的声音。以在下之见,国公担心的太多了。在下可以肯定的,晋阳军中绝对大部分跟随着国公的脚步走。毕竟,他们之中许多士兵都是与元帅出生入死得兄弟,他们一定会支持元帅的选择!”
“再,军中有了李靖坐镇,对于他们两人来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我敢肯定地少有也有万余人跟随着元帅共同进退,再这两人现在没有任何靠山,杨广一死对于他们来更是如坐针毡,终日提心吊胆的。”
“在下早就调查过,他们二人早就与突厥勾结。既然他们能够借用突厥的手打击我们,我们又为何不能反利用呢?只要我们借助突厥人的手,就可以解决这两人的危险,又能将突厥驱逐出去,到时候太原定能安静一段时间,到时候我们起兵的时间足够了。然后,再攻占长安城,以此作为皇宫。那时候,帝业可成!”
刘静意气风发地解释道,从容不迫地神情使得众人相信。刘静早就有谋反之心了,将一切都提前准备,而且这个战略确实不错。众人皆是称赞的点点头,刘静终于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才能全部施展出来了。
李渊拍手称快地大笑道:“好,就用这个战略!”
于是,李渊便与众人商议其中的细节,一击将王威、高俊雅两人杀死,而且又不伤任何兵力,李渊正式起兵不远矣了。
...
在山西,大业十一年至大业十三年之间,农民起义达到**,先后有六七支起义队伍转战各地。由于李渊的姨母是隋帝独孤皇后,深受重用,曾任刺史、太守等职位。隋炀帝即位后,因社会上流传着“李氏当为天子”的谣言,杨广对李姓官员多有猜忌,但是李渊通过以权谋私,称病放弃手中的权力,远赴太原,消除了隋炀帝对他的猜忌。
大业十二年七月,隋炀帝南下江都之前,派遣了王威、高俊雅为副将,实际上是监视李渊。于是,唐国公李渊为了逃避不必要的责难,干脆来个“金蝉脱壳”,军中之事很少插手去管理,全部都是由隋炀帝派遣而来的两员副将一手遮天。
当初,李渊答应李逍遥将李靖弄到太原军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办成,至于李靖一直在军中官职不断地攀升,完全归功于李靖自身的军事才能。李逍遥又派遣几名组织的成员让他们前去辅助李靖,使得李靖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可是王威与高俊雅两人却有些不乐意,想尽一切办法让李靖离开军营中,每次都安然无恙地度过危机。
因此,李靖与王威、高俊雅两人得矛盾传遍整个太原军。就连坐在府中的李渊都有所耳闻。他知道李靖是他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王威、高俊雅两名副将则是由隋炀帝亲自委派的,代表着两个不同利益的团体,李渊痛恨隋炀帝派人监视自己,却又无可奈何,没想到李靖的出现打乱了王威、高俊雅两人的步调,使得形式趋向于他们这一方。
此时,全国的政治格局已发生大的变化,农民起义军已基本摧毁了隋王朝的统治力量,隋朝的官僚地主也纷纷打起反隋的旗帜割据一方。太原乃是天下精兵处,隋朝自建国以来,对晋阳城军需物资的储备一直十分重视,经多年的积蓄,城中已是府库盈积,太原粮饷可支十年。
作为太原郡守李渊,他深深知道晋阳城内的物资储备到底有多少,以及整个太原军的兵力到底有多强大。多年的压抑今朝爆发使得李渊非常赞同李逍遥的提议,决定起兵共举大事。其实,这个想法在他的心里早有谋划,只不过这件事一直被他隐藏在心里,李逍遥的提议使得李靖心里的那道枷锁彻底消失不见。
次日,李渊召集众人聚集一堂共商大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逍遥,李渊的四位儿子也一同参与,至于李玄霸实在是没有这个兴趣,只是在外面放风,以及李渊自己的心腹大将,众人全部都聚集在一起。
纳言刘静、晋阳宫监裴寂皆为李世民的密友也成为这次会议的座上宾、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恪、库部郎中武士、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
李渊抬头凝望着众人,沉声道:“诸位大部分是跟随着老夫南征北战的大将军,有些则是有功之臣,对于李家的贡献老夫铭感于心。今日,召集诸位坐在一起相信诸位应该猜到一些苗头,你们之中也有一些人也是如此的想着,老夫告诉你,你们想的没错,李家将乘势而起,起兵争夺天下!”
“炀帝杨广南下江都前,亲自任命两员副将穿插在晋阳军中,明面上是辅助,替我分忧解难,实则监视。近两年时间,老夫从不过问军中之事,就是以防他们上奏朝廷,到时候诸位与我共进退的将领难脱干系。在此,老夫向诸位声抱歉。”
“老夫身为太原太守,真正掌握在我手中的兵力甚少,唯有诸位乃是老夫的真正心腹。炀帝杨广弑父杀兄登基为帝,且穷兵黩武征伐高丽,并大兴土木,修宫殿,凿运河,修驰道,使得天下黎民百姓怨声载道,以致大隋王朝岌岌可危,然杨广无动于衷,仍然每天饮酒作乐,实在是让我寒心不已!”
“大业十四年三月十一日,炀帝杨广自刎于寝殿内,宇化及这个老匹夫居然有弑君的胆子,实在是出乎老夫的预料。当初,炀帝杨广登基时,社会上流言蜚语,凡是李姓官员均受到杨广的猜忌,老夫虽为唐国公,手中握有兵力最受皇帝的猜忌,整天提心吊胆的不知何时项上脑袋会离开身体。”
“=如果老夫没有猜错的话,宇化及必定会率大军西归关中。毕竟,骁果军的家乡大多数是关内之人,到时候十几万兵力进攻太原的话,恐怕以我们这点力量就算与他斗得旗鼓相当,也会死伤惨重,时间一长就不一定能坚守的下去了。”
“山西太原自开国以来便是天下精兵集中之处,而且军需物资充沛,是兵家必争之地。老夫是太原郡守,晋阳军的统帅。无论是谁得到天下,首当其中的必定是太原这处军事战略要地,再宇化及与我同朝为官,我们两人的政见不合,且矛盾甚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现在,杨广一死,宇化及便可以强行用兵围剿李府,到时候李家以及相关人士皆会受到株连。”
“当初,老夫为了大局着想不得已将手中的权力全部交给了王威、高俊雅两位副将,可是最后他们被突厥击败,反而没有事情。将一切的罪责全部往老夫的身上推,使得老夫蒙受不白之冤。老夫已经受够自己的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决定起兵共举大事。”
“大隋王朝的江山有一部分是我等生死兄弟一同打下来的,为了天下稳定,与我们同生共死的兄弟死伤无数,为了这片江山我等付出了多少血和泪。众多兄弟与我南征北战,立下无数的赫赫战功,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反而被调离原来的职位,永远被孤立起来。”
“即日起,老夫便起兵共举大事。若是有不愿意参加者,老夫绝对不会强逼诸位与我一起冒险。毕竟,此事并非是我单方面的事情。如果有不愿意起兵之人,现在就起身离开此地,我李渊绝对不会强人所难,也不会事后算账,你们可否愿意与我一起共举大事?”
李渊娓娓道来,洋洋洒洒地将自己起兵共举大事的姻缘一一交代清楚。众人均是沉默不语,谁也没有立即回话。毕竟,起兵谋反乃是谋逆之罪,以下犯上按律诛灭九族。在座的都是有家室之人,他们必须要慎重的选择才行。
隋炀帝杨广未死,或许他们还有所顾忌。毕竟,在历史上记载的绝对不会是光辉的一笔。只不过这件事就像是赌博一下,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一律压上,只能成功绝对不能失败。成功者可以享受一世荣华,失败则死无全尸。
纵然李渊没有强迫他们参与其中,此次参与其中他们又不能半途退出。他们大部分都与李渊相交莫逆,知根知底。他们深深地知道李渊是什么样的人,绝对是算得上是一位枭雄人物。如果真的起身离开,他们相信李渊绝对不会秋后算账,也不会事后追究,但是这一辈子绝对不可能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还未走出国公府,就会被李渊囚禁起来。
再,起兵谋反乃是大事。即使,隋炀帝杨广自刎而死,可是他亲自委派的两员副将与李渊不合,在军中乃是人尽皆知地秘密。若是将他有反叛之心告知于王威、高俊雅两人,他们必定会采取雷霆的手段围攻李府,事情后果很严重。如果不处理好的话,或许李府将成为历史人物。
这件事换成任何人都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即使李渊没有强迫他们。众人权衡利弊后,异口同声地回道:“我等愿意与元帅共同进退,誓死效忠元帅!”
李渊见众人一致决定与自己共同进退,微微一笑点点头,郑重其事地道:“既然诸位兄弟与我愿意共同进退,起兵共举大事,老夫非常的欣慰。现在诸位有何良策能够让我们安然的起兵,不受王威、高俊雅两人的限制,突破他们的阻碍!”然后他又将目光看向了纳言刘静,笑着问道:“不知刘大人有何高见,不妨出来?”
“唐公这是在公报私仇啊!”刘静苦笑地望了一眼李渊,沉声道:“乘虚入关,号令天下!”
李逍遥目不转睛地瞥了一眼刘静,见他出了‘乘虚入关,号令天下’眼神微微一变,这正是历史上李渊起兵谋反的战略。他是第一次认真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二哥李世民的座上宾,李府的纳言刘静,暗暗地想道:“果然有些本事,难怪被二哥选中!”
刘静,字肇仁,京兆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开国功臣。早年因父亲战死,袭任父职,授仪同三司。隋朝末年,刘静担任晋阳令,与时任晋阳宫监的裴寂结为好友。由于玄感之乱中李密参与其中,刘静与李密有姻亲关系受到株连,被关进太原郡狱。
李渊次子李世民见天下大乱之时,就曾经对父亲言明,让他起兵共举大事,只不过被李渊义正言辞地拒绝,而且还受到李渊的一堆批评。当初,李世民接到父亲召集众人共商大事时,他还有些疑惑,不知父亲到底是何意,直到看见五弟李逍遥坐在父亲的身边,他才知道是李逍遥出面服了父亲改变了初衷,心里一阵不舒服。他又听闻父亲所言,然后又征询了刘静的意见,心里一阵‘咯噔’。
当初,李世民认为刘静是可以共谋大事之人,便去狱中探望。之后又与刘静畅谈了一番,发现刘静确实有真才实学,而且对当前的局势分析的有条有理,还将自己的看法及意见给李世民听,李世民当即决定将他释放,收纳于自己的门下,成为幕僚。
刘静见李世民后,便认为他年纪轻轻,却是天纵之才,能够与汉高祖、魏太祖相提并论,又加上李世民将他从狱中释放,因此愿意与李世民暗中筹划起义,准备待机而起。刘静担心李渊不同意,便联络裴寂让他帮忙劝,就在李渊被冤枉入狱时,他们将自己的想法了出来,还是被李渊拒绝。
李渊见刘静出的‘乘虚入关,号令天下’八个字,皱着眉头,想了许久仍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沉思道:“刘大人,不知这几个字是代表什么意思?”
“其实,国公所担心之事无非是王威、高俊雅两员副将从中作梗,晋阳军中出现反对的声音。以在下之见,国公担心的太多了。在下可以肯定的,晋阳军中绝对大部分跟随着国公的脚步走。毕竟,他们之中许多士兵都是与元帅出生入死得兄弟,他们一定会支持元帅的选择!”
“再,军中有了李靖坐镇,对于他们两人来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我敢肯定地少有也有万余人跟随着元帅共同进退,再这两人现在没有任何靠山,杨广一死对于他们来更是如坐针毡,终日提心吊胆的。”
“在下早就调查过,他们二人早就与突厥勾结。既然他们能够借用突厥的手打击我们,我们又为何不能反利用呢?只要我们借助突厥人的手,就可以解决这两人的危险,又能将突厥驱逐出去,到时候太原定能安静一段时间,到时候我们起兵的时间足够了。然后,再攻占长安城,以此作为皇宫。那时候,帝业可成!”
刘静意气风发地解释道,从容不迫地神情使得众人相信。刘静早就有谋反之心了,将一切都提前准备,而且这个战略确实不错。众人皆是称赞的点点头,刘静终于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才能全部施展出来了。
李渊拍手称快地大笑道:“好,就用这个战略!”
于是,李渊便与众人商议其中的细节,一击将王威、高俊雅两人杀死,而且又不伤任何兵力,李渊正式起兵不远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