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秦王李世民
“大哥,若不是我在讨伐战中大败而归,也不至于牵连大哥受到责备,导致今时今日的被动局面,我实在是对不起大哥!”齐王李元吉自责的说道,实际上那一战主要是他的责任,但是太子李建成身为主帅,黑锅被他一肩挑,唐高祖李渊剥夺了太子手中的兵权,李元吉气愤的说道:“以大哥的才能,若是没有我拖后腿的话,大哥必定能够大胜而归,就不会让二哥在父皇面前耀武扬威。现如今,朝中大臣纷纷支持着二哥,就连父皇及母后都觉得二哥的雄心壮志,实际上他们不知道大哥论才能、论智谋不弱于任何人,这些年的隐忍不发,他日必定荣登大宝,成为新君,二哥自不量力敢挑战大哥的地位,就让二哥好好地瞧瞧大哥的厉害。”
太子李建成见李元吉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己的身边,支持自己夺得皇位。他心中深感安慰,李建成知道朝中的大臣纷纷支持着秦王李世民,至于五弟李逍遥在朝中的影响力有限。如果李逍遥真的站出来与他们分庭抗衡的话,李建成相信以他一人之力根本就无法阻挡住李逍遥的步伐,到时候李靖、秦琼等人全部都会回朝,在朝中的影响就不可同日而语,那个时候才是他这个太子之位真正受到威胁。
无论是太子李建成,还是秦王李世民,他们两人都心知肚明,彼此的能力旗鼓相当,孰强孰弱一时难以见高低。不过,对于逍遥王李逍遥的态度上,两人前所未有的一致,李逍遥的才能远超于他们两人总和,甚至真正隐藏在朝中的势力不弱于任何人,而且李逍遥能够调动兵权。
纵然是和平稳定的时代里,掌控着兵权者方能成为大事。拥有兵权的李逍遥一旦站出来,决定争夺皇位的话,就算是秦王李世民掌控着大半的朝臣都无法与之相抗衡。只不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两人都知道他这个五弟的性子,不愿意争权夺利。因此,他们两人直接越过了李逍遥,只将彼此视为唯一的敌手。
即使太子李建成位居太子之位,秦王李世民心生不满,对于他这个大哥,李世民一直都不怎么承认。无论是武艺或是才干,秦王李世民都自认为要强盛于太子李建成。实际上,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相比之下,李建成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而且他较为内敛,不像李世民做事有更深的目的性,使得秦王李世民每一步都是精心策划好的,而太子李建成却从不在意这些得失,在他的心目中一切以国家大事为重,个人得失从不计较,只不过秦王李世民如今做得太过了,已经对他这个太子造成了威胁,迫于无奈之下,太子李建成才准备不顾兄弟之情,执行自己的计划,重新争夺朝中大臣的职位,用以稳固自己的太子之位。
“当初那一战并不能全部责怪你!”太子李建成淡然地笑道,“只能怨我们的运气不如他,论军事才能兄弟之中以逍遥最为厉害,至于玄霸乃是冲锋陷阵的大将,他个人的武艺的确强盛于任何人。只不过,逍遥的军事领导力的确非常的出众,就算是我、二弟两人都不及逍遥一人,他的大局观以及整体布局的能力,实在是不可小觑。”
“虽然在他们面前,孤说不用在意逍遥,实际上这是为了让他们心中确信我们目前的敌人只有一个,让他们安心的对付二弟及其势力就行了;至于,逍遥这边,由你亲自监督他。孤担心逍遥终有一天会走上我们的对立面,逍遥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可怕了,我们不得不防。”
齐王李元吉见大哥李建成紧锁眉头,阴沉着脸,他微微点点头,郑重地回道:“我明白大哥的意思!”
太子李建成在东宫之中召集麾下之人,一起共商大事,将自己的弱势如何的增强,以及如何打击秦王李世民的势力;与此同时,秦王李世民在秦王府也将自己的麾下之人全部召集在一起,他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明了自己的心意,他想要争夺太子之位,夺取皇位的决心。
在秦王府聚集着几名一直跟随在李世民身边的大臣,其中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屈突盖、侯君集等人,全部都是秦王府在朝中位高权重的大臣。秦王李世民直言不讳地说道:“本王受够了,今日召集诸位前来就是为了取而代之,本王想要成为大唐的太子,日后登基为帝,诸位有何意见?”
“大哥他的才能与本王比起来,相差甚远;朝中的势力,本王也是远甚于大哥。当初在太原起兵,本王也是居功至伟,他李建成又做了什么贡献。只不过是比本王早出生几年,就成为太子。本王不服气,论武艺本王也比他强,率领大军南征北战,本王都比他这个太子强多了,为何父皇就是不愿意将太子之位传于我,而是传给他,本王非常的不服。”
“大唐的江山是逍遥率领大军南征北战,横扫天下,取得了天下;强行推行新政,使得大唐繁荣昌盛。此时,大唐再无敌手,没有任何一个势力敢于大唐正面相抗衡。眼下正是大展身手的好时机,成为一国之君必定千古留名,流芳百世。”
“父皇的意思,本王清楚,他为了控制朝中的平衡,就算本王与太子争夺皇位,只要不涉及到父皇的底线。父皇根本就不可能横加干预,只不过父皇的心意一直都放在逍遥的身上,在父皇的眼里,逍遥才是最佳皇位人选,不仅仅是父皇,就连母后都对逍遥疼爱有加。”
“本王偏偏不信这个邪,势必夺取太子之位,日后登基为帝。大唐在父皇的管辖下,繁荣强大;逍遥率领大军南征北战,又急流勇退,在他的新政之下,大唐日益强盛,成为唯一的帝国。迫于无奈之下,本王一直隐忍不发,一直在暗中操作着一切。”
“逍遥率领麾下大将南征北讨,大哥又懦弱无能,朝中大权依然在父皇的手中,本王借此机会夺得六部之中一半人的支持,收拢人心,又有秀宁从旁辅助。本王的势力不断地扩大,在与大哥的对比之中,本王已然超越了大哥许多,父皇就是没有任何的表示。”
“当初,本王甘愿放弃手中的兵权,将麾下的大将调往军中任职,取得辉煌的成就;本王又专心致志的拉拢朝中重臣,又将你们提拔上位,目的就是布局整个天下。本王想要取而代之,成为大唐的太子殿下,我不愿意在待在这个秦王府中,我受够了一直隐忍。”
“本王不是五弟,他淡泊名利,闲赋在家依然其乐无穷;本王不甘心将自己经营多年的势力拱手让人,不愿意大哥继承皇位。朝中的文武百官有半数以上都是本王的人,就连宫中都有本王的内线,大哥一直在隐忍着,试探着父皇的底线,实际上我早已知道,父皇只是考虑着我们几人之间的平衡,才能让他的权威得到最大化,偏偏逍遥不听从父皇的建议,使得本王一家独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秦王李世民盛气凌人地笑道,“本王用手中的兵权,换来如今的权势,也算是不错了,至少在朝中多数人都是站在本王的这边。纵然是逍遥重新入朝,依然无法与本王相提并论。至于,大哥,他连我争斗的资格都没有,一直将自己隐藏起来,我的羽翼已经丰满,谁也不想压制于我,就算是父皇也不行。”
众人闻之大吃一惊,他们都是秦王府的人,跟随在李世民的身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从未看见过李世民如此霸道的一面。在任何人面前,秦王李世民都表面的温文尔雅,谈吐优雅无比。没想到,今日的秦王居然如此的反常,在他的眼里只有至高无上的皇位,那是他终生奋斗的目标。
秦王李世民在四岁的时候,唐公府上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他直言不讳地对李渊赞扬道:“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他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然高声惊呼道:“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
于是,唐高祖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自小接受儒家教育,还跟随老师学习武术,臂力惊人,擅长骑射。当年那个相面的书生所说的话,使得秦王李世民一直都记得。因此,在他看来,登基称帝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只不过李逍遥出生后,唐高祖李渊对他的疼爱降低了不少。
最让秦王李世民无法接受的是,无论是他怎么努力都赶不上李逍遥的脚步。李逍遥拥有的魄力以及胆识,军事才能等都远高于自己,统帅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任何叛乱在他的手中都能取得很大的胜利,尤其是他麾下猛将如云;褪下身上的战甲,穿上朝服,在户部任职时,呼风唤雨,就连秦王李世民的人在户部时都被李逍遥折服,而且不惧朝中反对之声,毅然决然的推行新的制度,使得群臣膛目结舌,李逍遥用事实说服了朝中大臣,就连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等人都全部三缄其口,不发一言。
实际上,秦王李世民也知道他的对手是李逍遥,不是太子李建成。在太子李建成面前,秦王李世民根本就不会惧怕,在唐高祖李渊面前,秦王李世民依然敢如此,唯有在李逍遥面前,秦王李世民只能低下头。毕竟,在李逍遥的身边还有一个六亲不认的李玄霸,若是惹恼了李逍遥,不说李逍遥会不会动手,李玄霸绝对是第一个敢动手的人。
秦王李世民还记得儿时,李玄霸带着李逍遥偷偷地翻墙在大街上游玩,被唐高祖李渊发现后,愣是要打李逍遥时,是李玄霸直接用身体踢李逍遥挡下来。并且,李玄霸敢为了李逍遥与李渊对着干。李世民一直隐忍着内心的想法,就是担心李逍遥趁势而起,他不得不防备,只要他将太子李建成拉下太子之位,取而代之后,那么就算是李逍遥都无法镇得住他。
长孙无忌见秦王李世民耐不住性子,急忙劝谏道:“秦王,为今之计必须得隐忍。若是招致皇上的猜忌,到时候我们千方百计得到的优势顷刻间化为乌有。如果只有太子一人,仅凭我们现在的力量就可不必担心,就算是皇上从旁辅助于太子都无法与我们相抗衡,但是朝中还有一人,我们不得不防。”
秦王李世民阴沉着脸,沉声道:“你说的是五弟,名震天下的逍遥王?”
长孙无忌郑重地点点头,道:“我跟随在逍遥王身边多年,深知逍遥王的厉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今,大唐尚未完全在秦王的控制下,皇上必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逼迫逍遥王再次进去众人的视野。逍遥王还不容易闲赋在家,不理朝中之事,此时我们要是乱了阵脚,到时候不说皇上、逍遥王,就算是太子及其势力都能将我们打压下来。”
“秦王府的势力渗透进朝中的各个职位,我相信皇上必定有所察觉。但是,皇上一直未曾有任何的举动,就是因为没有抓住秦王的把柄。而且,太子他们也对秦王府虎视眈眈。若是被太子的人抓到把柄,到时候上奏弹劾秦王的话,我相信皇上必定会有大动作。因此,秦王务必要三思而后行。”
“若真的到了那一步的话,我想逍遥王也不会坐视不理,到时候秦王府必定遭到皇上、太子、逍遥王三方面的压力,尤其是逍遥王在军中的影响力实在是深远之极,不得不慎重而行。尤其是在这个时期,太子们必定等不及了,他必然会有所行动,秦王我等理应恪尽职守,至少在表面上不能让任何人抓住把柄,否则后果难料。”
屈突通以及侯君集等人,他们都是大唐的武将,尤其是侯君集更是亲眼见识到李逍遥的厉害,他躬身道:“臣以为长孙大人所言极是,我从逍遥王府投靠于秦王府,是看中了秦王能够带领着我们一干人等再创辉煌。然而,逍遥王淡泊名利,对权势一直未曾有过太多的期望。如果这个时候,惹恼了皇上,引起了皇上的警惕,到时候他真的拉下脸面一道圣旨强逼着逍遥王再次统帅大军的话,我想没有哪个将领敢不从,他直接派兵前来镇压,到时候就会前功尽弃。”
于是,众人全部都躬身望着秦王李世民,异口同声地说道:“还请秦王三思而后行!”
太子李建成见李元吉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己的身边,支持自己夺得皇位。他心中深感安慰,李建成知道朝中的大臣纷纷支持着秦王李世民,至于五弟李逍遥在朝中的影响力有限。如果李逍遥真的站出来与他们分庭抗衡的话,李建成相信以他一人之力根本就无法阻挡住李逍遥的步伐,到时候李靖、秦琼等人全部都会回朝,在朝中的影响就不可同日而语,那个时候才是他这个太子之位真正受到威胁。
无论是太子李建成,还是秦王李世民,他们两人都心知肚明,彼此的能力旗鼓相当,孰强孰弱一时难以见高低。不过,对于逍遥王李逍遥的态度上,两人前所未有的一致,李逍遥的才能远超于他们两人总和,甚至真正隐藏在朝中的势力不弱于任何人,而且李逍遥能够调动兵权。
纵然是和平稳定的时代里,掌控着兵权者方能成为大事。拥有兵权的李逍遥一旦站出来,决定争夺皇位的话,就算是秦王李世民掌控着大半的朝臣都无法与之相抗衡。只不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两人都知道他这个五弟的性子,不愿意争权夺利。因此,他们两人直接越过了李逍遥,只将彼此视为唯一的敌手。
即使太子李建成位居太子之位,秦王李世民心生不满,对于他这个大哥,李世民一直都不怎么承认。无论是武艺或是才干,秦王李世民都自认为要强盛于太子李建成。实际上,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相比之下,李建成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而且他较为内敛,不像李世民做事有更深的目的性,使得秦王李世民每一步都是精心策划好的,而太子李建成却从不在意这些得失,在他的心目中一切以国家大事为重,个人得失从不计较,只不过秦王李世民如今做得太过了,已经对他这个太子造成了威胁,迫于无奈之下,太子李建成才准备不顾兄弟之情,执行自己的计划,重新争夺朝中大臣的职位,用以稳固自己的太子之位。
“当初那一战并不能全部责怪你!”太子李建成淡然地笑道,“只能怨我们的运气不如他,论军事才能兄弟之中以逍遥最为厉害,至于玄霸乃是冲锋陷阵的大将,他个人的武艺的确强盛于任何人。只不过,逍遥的军事领导力的确非常的出众,就算是我、二弟两人都不及逍遥一人,他的大局观以及整体布局的能力,实在是不可小觑。”
“虽然在他们面前,孤说不用在意逍遥,实际上这是为了让他们心中确信我们目前的敌人只有一个,让他们安心的对付二弟及其势力就行了;至于,逍遥这边,由你亲自监督他。孤担心逍遥终有一天会走上我们的对立面,逍遥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可怕了,我们不得不防。”
齐王李元吉见大哥李建成紧锁眉头,阴沉着脸,他微微点点头,郑重地回道:“我明白大哥的意思!”
太子李建成在东宫之中召集麾下之人,一起共商大事,将自己的弱势如何的增强,以及如何打击秦王李世民的势力;与此同时,秦王李世民在秦王府也将自己的麾下之人全部召集在一起,他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明了自己的心意,他想要争夺太子之位,夺取皇位的决心。
在秦王府聚集着几名一直跟随在李世民身边的大臣,其中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屈突盖、侯君集等人,全部都是秦王府在朝中位高权重的大臣。秦王李世民直言不讳地说道:“本王受够了,今日召集诸位前来就是为了取而代之,本王想要成为大唐的太子,日后登基为帝,诸位有何意见?”
“大哥他的才能与本王比起来,相差甚远;朝中的势力,本王也是远甚于大哥。当初在太原起兵,本王也是居功至伟,他李建成又做了什么贡献。只不过是比本王早出生几年,就成为太子。本王不服气,论武艺本王也比他强,率领大军南征北战,本王都比他这个太子强多了,为何父皇就是不愿意将太子之位传于我,而是传给他,本王非常的不服。”
“大唐的江山是逍遥率领大军南征北战,横扫天下,取得了天下;强行推行新政,使得大唐繁荣昌盛。此时,大唐再无敌手,没有任何一个势力敢于大唐正面相抗衡。眼下正是大展身手的好时机,成为一国之君必定千古留名,流芳百世。”
“父皇的意思,本王清楚,他为了控制朝中的平衡,就算本王与太子争夺皇位,只要不涉及到父皇的底线。父皇根本就不可能横加干预,只不过父皇的心意一直都放在逍遥的身上,在父皇的眼里,逍遥才是最佳皇位人选,不仅仅是父皇,就连母后都对逍遥疼爱有加。”
“本王偏偏不信这个邪,势必夺取太子之位,日后登基为帝。大唐在父皇的管辖下,繁荣强大;逍遥率领大军南征北战,又急流勇退,在他的新政之下,大唐日益强盛,成为唯一的帝国。迫于无奈之下,本王一直隐忍不发,一直在暗中操作着一切。”
“逍遥率领麾下大将南征北讨,大哥又懦弱无能,朝中大权依然在父皇的手中,本王借此机会夺得六部之中一半人的支持,收拢人心,又有秀宁从旁辅助。本王的势力不断地扩大,在与大哥的对比之中,本王已然超越了大哥许多,父皇就是没有任何的表示。”
“当初,本王甘愿放弃手中的兵权,将麾下的大将调往军中任职,取得辉煌的成就;本王又专心致志的拉拢朝中重臣,又将你们提拔上位,目的就是布局整个天下。本王想要取而代之,成为大唐的太子殿下,我不愿意在待在这个秦王府中,我受够了一直隐忍。”
“本王不是五弟,他淡泊名利,闲赋在家依然其乐无穷;本王不甘心将自己经营多年的势力拱手让人,不愿意大哥继承皇位。朝中的文武百官有半数以上都是本王的人,就连宫中都有本王的内线,大哥一直在隐忍着,试探着父皇的底线,实际上我早已知道,父皇只是考虑着我们几人之间的平衡,才能让他的权威得到最大化,偏偏逍遥不听从父皇的建议,使得本王一家独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秦王李世民盛气凌人地笑道,“本王用手中的兵权,换来如今的权势,也算是不错了,至少在朝中多数人都是站在本王的这边。纵然是逍遥重新入朝,依然无法与本王相提并论。至于,大哥,他连我争斗的资格都没有,一直将自己隐藏起来,我的羽翼已经丰满,谁也不想压制于我,就算是父皇也不行。”
众人闻之大吃一惊,他们都是秦王府的人,跟随在李世民的身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从未看见过李世民如此霸道的一面。在任何人面前,秦王李世民都表面的温文尔雅,谈吐优雅无比。没想到,今日的秦王居然如此的反常,在他的眼里只有至高无上的皇位,那是他终生奋斗的目标。
秦王李世民在四岁的时候,唐公府上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他直言不讳地对李渊赞扬道:“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他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然高声惊呼道:“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
于是,唐高祖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自小接受儒家教育,还跟随老师学习武术,臂力惊人,擅长骑射。当年那个相面的书生所说的话,使得秦王李世民一直都记得。因此,在他看来,登基称帝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只不过李逍遥出生后,唐高祖李渊对他的疼爱降低了不少。
最让秦王李世民无法接受的是,无论是他怎么努力都赶不上李逍遥的脚步。李逍遥拥有的魄力以及胆识,军事才能等都远高于自己,统帅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任何叛乱在他的手中都能取得很大的胜利,尤其是他麾下猛将如云;褪下身上的战甲,穿上朝服,在户部任职时,呼风唤雨,就连秦王李世民的人在户部时都被李逍遥折服,而且不惧朝中反对之声,毅然决然的推行新的制度,使得群臣膛目结舌,李逍遥用事实说服了朝中大臣,就连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等人都全部三缄其口,不发一言。
实际上,秦王李世民也知道他的对手是李逍遥,不是太子李建成。在太子李建成面前,秦王李世民根本就不会惧怕,在唐高祖李渊面前,秦王李世民依然敢如此,唯有在李逍遥面前,秦王李世民只能低下头。毕竟,在李逍遥的身边还有一个六亲不认的李玄霸,若是惹恼了李逍遥,不说李逍遥会不会动手,李玄霸绝对是第一个敢动手的人。
秦王李世民还记得儿时,李玄霸带着李逍遥偷偷地翻墙在大街上游玩,被唐高祖李渊发现后,愣是要打李逍遥时,是李玄霸直接用身体踢李逍遥挡下来。并且,李玄霸敢为了李逍遥与李渊对着干。李世民一直隐忍着内心的想法,就是担心李逍遥趁势而起,他不得不防备,只要他将太子李建成拉下太子之位,取而代之后,那么就算是李逍遥都无法镇得住他。
长孙无忌见秦王李世民耐不住性子,急忙劝谏道:“秦王,为今之计必须得隐忍。若是招致皇上的猜忌,到时候我们千方百计得到的优势顷刻间化为乌有。如果只有太子一人,仅凭我们现在的力量就可不必担心,就算是皇上从旁辅助于太子都无法与我们相抗衡,但是朝中还有一人,我们不得不防。”
秦王李世民阴沉着脸,沉声道:“你说的是五弟,名震天下的逍遥王?”
长孙无忌郑重地点点头,道:“我跟随在逍遥王身边多年,深知逍遥王的厉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今,大唐尚未完全在秦王的控制下,皇上必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逼迫逍遥王再次进去众人的视野。逍遥王还不容易闲赋在家,不理朝中之事,此时我们要是乱了阵脚,到时候不说皇上、逍遥王,就算是太子及其势力都能将我们打压下来。”
“秦王府的势力渗透进朝中的各个职位,我相信皇上必定有所察觉。但是,皇上一直未曾有任何的举动,就是因为没有抓住秦王的把柄。而且,太子他们也对秦王府虎视眈眈。若是被太子的人抓到把柄,到时候上奏弹劾秦王的话,我相信皇上必定会有大动作。因此,秦王务必要三思而后行。”
“若真的到了那一步的话,我想逍遥王也不会坐视不理,到时候秦王府必定遭到皇上、太子、逍遥王三方面的压力,尤其是逍遥王在军中的影响力实在是深远之极,不得不慎重而行。尤其是在这个时期,太子们必定等不及了,他必然会有所行动,秦王我等理应恪尽职守,至少在表面上不能让任何人抓住把柄,否则后果难料。”
屈突通以及侯君集等人,他们都是大唐的武将,尤其是侯君集更是亲眼见识到李逍遥的厉害,他躬身道:“臣以为长孙大人所言极是,我从逍遥王府投靠于秦王府,是看中了秦王能够带领着我们一干人等再创辉煌。然而,逍遥王淡泊名利,对权势一直未曾有过太多的期望。如果这个时候,惹恼了皇上,引起了皇上的警惕,到时候他真的拉下脸面一道圣旨强逼着逍遥王再次统帅大军的话,我想没有哪个将领敢不从,他直接派兵前来镇压,到时候就会前功尽弃。”
于是,众人全部都躬身望着秦王李世民,异口同声地说道:“还请秦王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