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抢了
秦筝有点茫然:“白策没递消息过来啊。老爷出行,他不至于会一点消息都得不到吧?再者……”
楚笙竖起耳朵看着她。
“需要老爷出面吗?”秦筝琢磨不准。
“这可不是一百亩红薯,这是三千亩高产稻谷,不是来一个刺史就能摆平的。”楚笙说。
“那就更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秦筝深吸了口气。
楚笙叹了口气:“那他们什么时候来?这儿天天都在动手。公子他们又什么时候回来?”
章辞他们还在回程的路上,几个庆州城的士兵护送着两台脱粒机。
日落时分,他们赶到了七家渡。
看到章辞他们,大家都很欣喜。
相互见过礼,墨笺和楚笙就领着士兵们去用饭,安排住处。陈帆他们欢欢喜喜地把人迎进了屋。
“你们没事吧?”大家异口同声问道。
“放心吧,没事的。”三人也是齐声说道,却只见嘴角上扬,眼中不含笑意。
陈帆没多问,招呼大家先吃饭。
大家似乎都有所察觉,吃过了饭也没散,都坐在餐厅里。
陈帆看了眼章辞,章辞说:“我们初三那天到了庆州城,我就去了刺史府,拜访了崔刺史。第二天,我们就正式去了府衙,向一众官员汇报了脱粒机的事情。”
他停住了,大家都直直地看着他,等待下文。
他们到了府衙,站在了一众官员面前。崔刺史乐呵呵地向同僚们介绍:“还记得种出红薯的陈姑娘家吗?这几位就是陈姑娘的家人。这位章公子是陈姑娘的夫君,这两位是陈姑娘的弟弟,陈忠檩和陈忠楣。”
众官员都很稀奇。长史直接就问:“为何说是陈姑娘家,而不是章公子家?”
章辞坦然应答:“我是入赘的。”
一众官员都睁圆了眼,接着就是古怪的眼神。
“听说那位陈姑娘是元丰县柳家的远房侄女?”
“是的。”
众人脸上的神情更耐人寻味了。
崔刺史说:“你们今天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陈忠檩深吸了口气,说:“正是秋收时节,我们就想着怎样才能使稻谷脱粒更快更省力,就琢磨了一样工具,请诸位大人过目。”
陈忠檩双手捧出模型,有小吏将模型拿给了刺史。一众官员都好奇地打量着。
崔刺史看了两眼,就将模型递给了另外一位官员,大家轮流看了看,还捏着手柄摇了摇。
长史何恒笑容满面:“这是谁琢磨出来的?”
章辞躬身回答:“是几位弟弟琢磨的,他们两人想的出意多了些。”说着便把旁边桌上的一个盒子递向何长史。
何恒打开看了看,是一堆乱七八糟的物件。
“他们边做边想,用了些材料。”章辞说。
崔刺史笑了笑:“你们谁来演示一下?”
陈忠檩行了一礼,拿起盒子中的一把稻子,将脱粒过程演示给大家看。众官员不住地点头。
“我看今天就可着铁匠打造一个,功效可以更大一点。若试下来效果好,就多做几个。”何长史很干脆地提出了建议。
崔刺史自然是非常乐意的,当即就把事情吩咐下去了。
何长史带着随扈来到了一家铁匠店,那里经常为官府打制铁器。他留下了模型和图纸,言明加急打造。
章辞带着两个孩子在州城等了两天,等来了一个惊天大消息:有人造出了一种新机器,将在州府衙门前展示。
章辞带着孩子们赶了过去。
州府衙门前放着两台脱粒机。百姓们稀奇地围了几层。
一个侍卫模样的人大声宣布:“工部侍郎卫展宁制出了一种新型机器,叫手摇脱粒机,今天给百姓们展示展示。如果能迅速有效脱粒,将是百姓之福。”
两个孩子的脸登时涨得通红,小拳头握得紧紧的。章辞搂住了他们的肩膀。
脱粒机开始工作,百姓的议论像烧沸了的开水,不断地翻腾着。
衙门里,崔刺史脸色铁青地坐在办公室里。何恒在办公室是来来回回地踱着步。
他突然停了下来,伸了伸手,又缩了回来,刚张开的嘴也闭上了。
“他什么时候去铁匠铺转了一圈,还那么凑巧地遇上了你去送模型和图纸?”崔刺史像是在问何长史,又像是在问自己。
“他怎么好意思的?啊?把模型和图纸都拿走了,这会儿说不定已经到京城了!”何长史终于想好说什么了,吼出了声。
崔刺史重重地吐了口浊气:“我们如何向那两个娃娃交待?那是两个娃娃,大人还能威逼利诱,对两个娃娃那样?”
何长史咬了咬呀:“怎么会有这种人?连我们刺史府都没放在眼里,悄没声儿地,抢了。他那姐在宫里也那样?”
“这谁知道呢。”崔刺史不想应对。
“你会不知道?”何长史看出了他的敷衍。
“谁去管那里面的事情?”崔刺史轻哼一声,“好歹我这个崔家的人还在这里的,他居然眼都没睄一下,还跑衙门面前来耍威风。”
“能揭穿吗?”何长史看着他。
“如何揭穿?有证据吗?他也可以弄出一堆东西来,说是他在琢磨过程中做的。你让几个娃娃去跟人家对质?”
“话说升平县那边大人还去吗?”何长史突然转了话题。
“我只能去捡个零头。上面会有人去的。”崔刺史说。
“这个工部侍郎跟收粮有关系吗?怎么就突然隐行踪瞒到庆州来转转了?来的时候不吭声,现在为何又这样大张旗鼓?”何长史想不通啊。
“我心里有数。”崔刺史咬了咬牙。
章辞和青笈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回到了客栈。
两个孩子在人群中还忍着眼泪,一到客栈,就再也收不住了。
没多久,冯安沉着脸回来了,说崔刺史也在那儿生气呢。
青笈纳闷:“他连崔家的人都没看到吗?就算卫家出了个妃子,怎么就敢戏弄崔家的人?”
楚笙竖起耳朵看着她。
“需要老爷出面吗?”秦筝琢磨不准。
“这可不是一百亩红薯,这是三千亩高产稻谷,不是来一个刺史就能摆平的。”楚笙说。
“那就更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秦筝深吸了口气。
楚笙叹了口气:“那他们什么时候来?这儿天天都在动手。公子他们又什么时候回来?”
章辞他们还在回程的路上,几个庆州城的士兵护送着两台脱粒机。
日落时分,他们赶到了七家渡。
看到章辞他们,大家都很欣喜。
相互见过礼,墨笺和楚笙就领着士兵们去用饭,安排住处。陈帆他们欢欢喜喜地把人迎进了屋。
“你们没事吧?”大家异口同声问道。
“放心吧,没事的。”三人也是齐声说道,却只见嘴角上扬,眼中不含笑意。
陈帆没多问,招呼大家先吃饭。
大家似乎都有所察觉,吃过了饭也没散,都坐在餐厅里。
陈帆看了眼章辞,章辞说:“我们初三那天到了庆州城,我就去了刺史府,拜访了崔刺史。第二天,我们就正式去了府衙,向一众官员汇报了脱粒机的事情。”
他停住了,大家都直直地看着他,等待下文。
他们到了府衙,站在了一众官员面前。崔刺史乐呵呵地向同僚们介绍:“还记得种出红薯的陈姑娘家吗?这几位就是陈姑娘的家人。这位章公子是陈姑娘的夫君,这两位是陈姑娘的弟弟,陈忠檩和陈忠楣。”
众官员都很稀奇。长史直接就问:“为何说是陈姑娘家,而不是章公子家?”
章辞坦然应答:“我是入赘的。”
一众官员都睁圆了眼,接着就是古怪的眼神。
“听说那位陈姑娘是元丰县柳家的远房侄女?”
“是的。”
众人脸上的神情更耐人寻味了。
崔刺史说:“你们今天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陈忠檩深吸了口气,说:“正是秋收时节,我们就想着怎样才能使稻谷脱粒更快更省力,就琢磨了一样工具,请诸位大人过目。”
陈忠檩双手捧出模型,有小吏将模型拿给了刺史。一众官员都好奇地打量着。
崔刺史看了两眼,就将模型递给了另外一位官员,大家轮流看了看,还捏着手柄摇了摇。
长史何恒笑容满面:“这是谁琢磨出来的?”
章辞躬身回答:“是几位弟弟琢磨的,他们两人想的出意多了些。”说着便把旁边桌上的一个盒子递向何长史。
何恒打开看了看,是一堆乱七八糟的物件。
“他们边做边想,用了些材料。”章辞说。
崔刺史笑了笑:“你们谁来演示一下?”
陈忠檩行了一礼,拿起盒子中的一把稻子,将脱粒过程演示给大家看。众官员不住地点头。
“我看今天就可着铁匠打造一个,功效可以更大一点。若试下来效果好,就多做几个。”何长史很干脆地提出了建议。
崔刺史自然是非常乐意的,当即就把事情吩咐下去了。
何长史带着随扈来到了一家铁匠店,那里经常为官府打制铁器。他留下了模型和图纸,言明加急打造。
章辞带着两个孩子在州城等了两天,等来了一个惊天大消息:有人造出了一种新机器,将在州府衙门前展示。
章辞带着孩子们赶了过去。
州府衙门前放着两台脱粒机。百姓们稀奇地围了几层。
一个侍卫模样的人大声宣布:“工部侍郎卫展宁制出了一种新型机器,叫手摇脱粒机,今天给百姓们展示展示。如果能迅速有效脱粒,将是百姓之福。”
两个孩子的脸登时涨得通红,小拳头握得紧紧的。章辞搂住了他们的肩膀。
脱粒机开始工作,百姓的议论像烧沸了的开水,不断地翻腾着。
衙门里,崔刺史脸色铁青地坐在办公室里。何恒在办公室是来来回回地踱着步。
他突然停了下来,伸了伸手,又缩了回来,刚张开的嘴也闭上了。
“他什么时候去铁匠铺转了一圈,还那么凑巧地遇上了你去送模型和图纸?”崔刺史像是在问何长史,又像是在问自己。
“他怎么好意思的?啊?把模型和图纸都拿走了,这会儿说不定已经到京城了!”何长史终于想好说什么了,吼出了声。
崔刺史重重地吐了口浊气:“我们如何向那两个娃娃交待?那是两个娃娃,大人还能威逼利诱,对两个娃娃那样?”
何长史咬了咬呀:“怎么会有这种人?连我们刺史府都没放在眼里,悄没声儿地,抢了。他那姐在宫里也那样?”
“这谁知道呢。”崔刺史不想应对。
“你会不知道?”何长史看出了他的敷衍。
“谁去管那里面的事情?”崔刺史轻哼一声,“好歹我这个崔家的人还在这里的,他居然眼都没睄一下,还跑衙门面前来耍威风。”
“能揭穿吗?”何长史看着他。
“如何揭穿?有证据吗?他也可以弄出一堆东西来,说是他在琢磨过程中做的。你让几个娃娃去跟人家对质?”
“话说升平县那边大人还去吗?”何长史突然转了话题。
“我只能去捡个零头。上面会有人去的。”崔刺史说。
“这个工部侍郎跟收粮有关系吗?怎么就突然隐行踪瞒到庆州来转转了?来的时候不吭声,现在为何又这样大张旗鼓?”何长史想不通啊。
“我心里有数。”崔刺史咬了咬牙。
章辞和青笈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回到了客栈。
两个孩子在人群中还忍着眼泪,一到客栈,就再也收不住了。
没多久,冯安沉着脸回来了,说崔刺史也在那儿生气呢。
青笈纳闷:“他连崔家的人都没看到吗?就算卫家出了个妃子,怎么就敢戏弄崔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