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伪装村
“我们要不要先去烧点热水,把宵夜准备好?”陈帆问他。
“那就一边蒸馒头一边说话吧。”章辞说着就朝厨房走去。
厨房里并排摆着几个大盆,里面是揉好的面团。往大锅里加了水,章辞就点火烧水。陈帆先拿了一个面团,揉了揉,扯成一块一块的,再搓一搓,拿刀切开。
“这馒头不是圆的?”章辞觉得奇怪。
“这样方便一点。”陈帆切好馒头,将一个蒸笼铺好了布,把馒头挨个儿放进去,放满一笼再切好放下一笼。
锅上蒸着馒头,两人就坐在灶膛口,看着火聊天。
“你知道那个村上的男丁都是些什么人吗?”章辞问。
“某个帮派的?”都出来抢粮了嘛。
“差不多。”他压低声音,“南安王的外围势力。”
陈帆看了看梁上:“有人在梁上偷看偷听?”
“习惯了,”他又把头凑近了一点,“随时都要谨记,不可大意。”
“你离远了我也能听见。”她顶了顶肩膀,可是章辞纹丝不动。
陈帆看着他,他的神色丝毫不见初遇时的那丝落寞,眼神带笑,安详柔和,有种幸福感。
“南安王是何人?”王爷称号单字为尊,南安王听起来是第二梯队的。
“先帝的小儿子。当今圣上是先帝最宠爱的儿子,偏偏几个哥哥对他也很好。”
“这是什么本事?”还能让天家这般父慈子孝?
章辞笑了笑,自顾自往下说:“九年前,先帝驾崩,几位兄长年纪都有点大了,势力也相当,就扶持他们喜欢的弟弟登基。但是他们手中都有一部分权利,也分担一些事务,比如赈灾。”
“还有这样的好事情?”陈帆觉得匪夷所思,“皇位保他坐,苦差事帮他做,这是什么福气噢。”今年是载熙九年,他安安稳稳地执政了九年。
章辞微微摇头:“势力分散也是事实。他们可以保他,他也不能惹恼了他们。”
“封号都是谁封的?”先帝的时候,还是当今登基之后?
“除了那个小儿子,那些王爷都是先帝时期就封了。南安王是当今封的。”
“他人在哪儿?那些外围势力又是什么情况?”陈帆想问很多问题,却只能先少问一点。
“他人在安州,自己逃过去的。从这里往西南走,就可以到安州。九年前,他争斗过,没成事。”
“这边乱过吗?”
“肯定乱过呀。那个村子上的人,就被控制了。”章辞看了眼陈帆,见她没反应,就继续解释:“愿意投靠的,就留下;不愿意投靠的,就杀。”
“如果杀了,女方娘家人怎么办?亲戚也会发现啊。”
“听话的留着,不听话的继续杀。”
陈帆打了个冷战:“以前为何不动手?”
“以前不知道,县令是他们的人。把人杀掉后,顶着村民的身份继续过日子,领头的还成为一方豪绅。”田地多了,粮食钱财多了,储备就充足了。
陈帆想了想:“这是伪装村?”伪装成寻常的村子普通的村民,实际上却是土匪逆党。
章辞点头,陈帆又打了个冷战。章辞将她抱住,拍了拍她的背。
一锅馒头蒸好了,两人洗了手,将几个蒸笼里的馒头都夹起来放在干净的箩筐里,再准备下一锅。
“后来怎么发现了?”
“他们活动太多了。你进城的时候不是有群山匪闹事吗?前阵子被我们灭掉的那批,就是行动的时候被发现了。当时只是往琅山那边想,结果却发现,他们可能离得更近。这还是你的功劳。”
“我的功劳?”
“你种的水稻与众不同,引起了上面的注意。上面看中这批粮种,也要保护这批粮种,顺便过来剿个匪。”
顺便过来剿个匪?统筹学玩得真好。
“中书令大人的八个侍卫当时就没过来,他们那时就知道了?”她把侍女侍卫统称为侍卫。
章辞轻笑:“还真不知道,就是到处察看一番,结果发现几个村子几乎没有青壮年男子。”
陈帆不相信。一个县多少个村子?八个人总不至于毫无目标就到处飞一遍吧?
章辞捏了捏她的脸,没解释。
严将军他们走近了七家渡,远远望见了院中的灯火。
“大姐他们先到家了吗?”陈帆柱欣喜地说。
“应该是的。”陈忠檐给予肯定。
“有灯亮着真好。”陈忠柱说。孩子们都咧开了嘴,屁股在马背上蹦了两下。
进了院子,却不见大姐迎出来,孩子们愣住了。再走进堂屋,却发现堂屋里没人,小脸都有点垮了。
“他们会找到厨房这边来吗?”陈帆问章辞。最后一锅馒头已经在揭盖了。
“会的吧。”章辞在忙着夹馒头。
有脚步声传来了,一个两个小脑袋探了进来。
“大姐?姐夫?你们真的在这儿啊?”“你们是在等我们回来吗?”陈忠柱和陈忠梁先跑了进来,其他人后面跟上,严守陆也进来了。
“馒头已经蒸好了,洗手来吃吧。”陈帆说。
孩子们欢呼着去洗手。严守陆看着几筐白胖胖的馒头,笑得合不拢嘴,拍了拍章辞的肩膀,就跑了出去。
没多久,他就带着几个士兵进来,把那几筐馒头抬出去了。
“酱菜别忘了。”章辞在后面提醒。严守陆又带着人跑进来,把两大盆酱菜端了出去。
“姐夫你们回来很久了吗?馒头都蒸好这么多了?”陈忠檩咬了一口馒头。
章辞点头:“我们很早就回来了。”
“我们不太顺利,那些人好狠毒,把女人往前面推。”陈忠柱还是很生气。
“我们被纠缠了很久。”陈忠楣苦着一张脸。
“怎么可能?你们两百人对付不了几个小土匪?”陈帆质疑。
“负责动手的人不多啊。其他人都去忙别的事情了。”陈忠楣说。陈帆听后笑了笑:“你们今天害怕吗?”
“那就一边蒸馒头一边说话吧。”章辞说着就朝厨房走去。
厨房里并排摆着几个大盆,里面是揉好的面团。往大锅里加了水,章辞就点火烧水。陈帆先拿了一个面团,揉了揉,扯成一块一块的,再搓一搓,拿刀切开。
“这馒头不是圆的?”章辞觉得奇怪。
“这样方便一点。”陈帆切好馒头,将一个蒸笼铺好了布,把馒头挨个儿放进去,放满一笼再切好放下一笼。
锅上蒸着馒头,两人就坐在灶膛口,看着火聊天。
“你知道那个村上的男丁都是些什么人吗?”章辞问。
“某个帮派的?”都出来抢粮了嘛。
“差不多。”他压低声音,“南安王的外围势力。”
陈帆看了看梁上:“有人在梁上偷看偷听?”
“习惯了,”他又把头凑近了一点,“随时都要谨记,不可大意。”
“你离远了我也能听见。”她顶了顶肩膀,可是章辞纹丝不动。
陈帆看着他,他的神色丝毫不见初遇时的那丝落寞,眼神带笑,安详柔和,有种幸福感。
“南安王是何人?”王爷称号单字为尊,南安王听起来是第二梯队的。
“先帝的小儿子。当今圣上是先帝最宠爱的儿子,偏偏几个哥哥对他也很好。”
“这是什么本事?”还能让天家这般父慈子孝?
章辞笑了笑,自顾自往下说:“九年前,先帝驾崩,几位兄长年纪都有点大了,势力也相当,就扶持他们喜欢的弟弟登基。但是他们手中都有一部分权利,也分担一些事务,比如赈灾。”
“还有这样的好事情?”陈帆觉得匪夷所思,“皇位保他坐,苦差事帮他做,这是什么福气噢。”今年是载熙九年,他安安稳稳地执政了九年。
章辞微微摇头:“势力分散也是事实。他们可以保他,他也不能惹恼了他们。”
“封号都是谁封的?”先帝的时候,还是当今登基之后?
“除了那个小儿子,那些王爷都是先帝时期就封了。南安王是当今封的。”
“他人在哪儿?那些外围势力又是什么情况?”陈帆想问很多问题,却只能先少问一点。
“他人在安州,自己逃过去的。从这里往西南走,就可以到安州。九年前,他争斗过,没成事。”
“这边乱过吗?”
“肯定乱过呀。那个村子上的人,就被控制了。”章辞看了眼陈帆,见她没反应,就继续解释:“愿意投靠的,就留下;不愿意投靠的,就杀。”
“如果杀了,女方娘家人怎么办?亲戚也会发现啊。”
“听话的留着,不听话的继续杀。”
陈帆打了个冷战:“以前为何不动手?”
“以前不知道,县令是他们的人。把人杀掉后,顶着村民的身份继续过日子,领头的还成为一方豪绅。”田地多了,粮食钱财多了,储备就充足了。
陈帆想了想:“这是伪装村?”伪装成寻常的村子普通的村民,实际上却是土匪逆党。
章辞点头,陈帆又打了个冷战。章辞将她抱住,拍了拍她的背。
一锅馒头蒸好了,两人洗了手,将几个蒸笼里的馒头都夹起来放在干净的箩筐里,再准备下一锅。
“后来怎么发现了?”
“他们活动太多了。你进城的时候不是有群山匪闹事吗?前阵子被我们灭掉的那批,就是行动的时候被发现了。当时只是往琅山那边想,结果却发现,他们可能离得更近。这还是你的功劳。”
“我的功劳?”
“你种的水稻与众不同,引起了上面的注意。上面看中这批粮种,也要保护这批粮种,顺便过来剿个匪。”
顺便过来剿个匪?统筹学玩得真好。
“中书令大人的八个侍卫当时就没过来,他们那时就知道了?”她把侍女侍卫统称为侍卫。
章辞轻笑:“还真不知道,就是到处察看一番,结果发现几个村子几乎没有青壮年男子。”
陈帆不相信。一个县多少个村子?八个人总不至于毫无目标就到处飞一遍吧?
章辞捏了捏她的脸,没解释。
严将军他们走近了七家渡,远远望见了院中的灯火。
“大姐他们先到家了吗?”陈帆柱欣喜地说。
“应该是的。”陈忠檐给予肯定。
“有灯亮着真好。”陈忠柱说。孩子们都咧开了嘴,屁股在马背上蹦了两下。
进了院子,却不见大姐迎出来,孩子们愣住了。再走进堂屋,却发现堂屋里没人,小脸都有点垮了。
“他们会找到厨房这边来吗?”陈帆问章辞。最后一锅馒头已经在揭盖了。
“会的吧。”章辞在忙着夹馒头。
有脚步声传来了,一个两个小脑袋探了进来。
“大姐?姐夫?你们真的在这儿啊?”“你们是在等我们回来吗?”陈忠柱和陈忠梁先跑了进来,其他人后面跟上,严守陆也进来了。
“馒头已经蒸好了,洗手来吃吧。”陈帆说。
孩子们欢呼着去洗手。严守陆看着几筐白胖胖的馒头,笑得合不拢嘴,拍了拍章辞的肩膀,就跑了出去。
没多久,他就带着几个士兵进来,把那几筐馒头抬出去了。
“酱菜别忘了。”章辞在后面提醒。严守陆又带着人跑进来,把两大盆酱菜端了出去。
“姐夫你们回来很久了吗?馒头都蒸好这么多了?”陈忠檩咬了一口馒头。
章辞点头:“我们很早就回来了。”
“我们不太顺利,那些人好狠毒,把女人往前面推。”陈忠柱还是很生气。
“我们被纠缠了很久。”陈忠楣苦着一张脸。
“怎么可能?你们两百人对付不了几个小土匪?”陈帆质疑。
“负责动手的人不多啊。其他人都去忙别的事情了。”陈忠楣说。陈帆听后笑了笑:“你们今天害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