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让那些人去干活
柳怀珍苦笑道:“他会说杨家不好吗?”
杨云不吭声了。
“齐家的事也悬,这个当口突然这么做,倒叫外人注意。你奶奶和你爹也未必同意。”怀珍皱着眉说。
“无所谓,该我受的就受着,该我逃的总会让我逃的。”杨云一脸淡然,看得怀珍又抹了把泪,“熬过这一劫,会好起来的。”
“齐家会是外祖他们去照应的吗?”杨云问。
怀珍摇摇头:“未必,柳家只是商贾之家,连杨家都不把柳家放眼里,何况是州城的人?”
杨云轻叹一口气:“希望十五舅舅早日高中,那柳家也是有功名了。”
怀珍抚摸着杨云的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让人心疼。”
“家里的钱财败得差不多了吧?”杨云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怀珍的手顿了一下,继而笑道:“他们以为得势,却不是能守财的。散尽也好,将来还会有的,你不用担心。”
杨云笑了:“我哪里会担心,外祖家还会少了我的嫁妆不成。母亲放宽心,到时候把身体养养好。齐家待我好,我自会孝亲敬长。齐家若是无情,也无所谓,早点退亲,也好过进了门再受欺负。”
官员们的屋子里灯火通明,桌上摊着一叠一叠的材料。
严守陆无所事事,翘着二郎腿在那儿笑:“为何这四个村都是熙州的?”
武中肃头也没抬:“您是武将,您琢磨琢磨呗?”
严守陆啧了一声,道:“最终不还是要归结到文官身上么。”
武中肃不理他了,自顾自翻看着手中的资料。
“广运县这两个村占了不少田地呢。”华书吏看地契看得咋舌。
“就是太懒太蠢了,不然这河边的两千亩地也是他们的了。”严守陆笑嘻嘻地说。
唐超营接过话:“这陈姑娘就两处地,还开河渠造梯田,前期严重超支了。”
“是个有魄力的,一般人舍不得这般投入。”张九炎感叹。
严守陆又啧了一声:“她倒是有钱。她的钱是从哪儿来的?柳家紧邻安平县那块地,为何没种晚稻呢?”
“不是种了很多桑树麻草和芦苇吗?柳家的布坊可是要大量材料的。”唐超营说。
“柳家倒是把升平县的河道整治得差不多了。要不要请个功啊,中书令大人?”
中书令看了他一眼,又在他腿上停了一瞬。严守陆下意识地放下腿,坐正。想了想,他又靠在了椅背上,翘起了腿,笑嘻嘻道:“我这道行还是浅了点,公开场合怕是不能好好和你作对。”
“行了,别演着演着就当真了。还有一点,你在这儿玩世不恭给谁看哪。”中书令又看了眼他的腿。
“说得也是。”严守陆坐正了,瞟了眼武中肃,“你家尚书这个时候会不会在家里吐血啊,选了你这么个人过来,他白跟中书令作对了。”
武中肃笑了笑:“这您就天真了吧,我肯定会给中书令大人添些堵,安排些尚书大人想安排的人上去。”
严守陆收住笑容:“你倒真是敢说。”
“这有什么不敢的,我不塞,大人也会提醒我塞几个的。”武中肃笑道,其他官员也纷纷点头。
严守陆啧了一声:“才几个小职位。你们户部来了四个人,不会收到四家指示吧?”
“您倒是真敢问啊,心里有数不就好了?那么多天都没说,怎么今天就说出来了?”唐超营嘲了一句。
“我就是不想放在心里,要养成抖漏的习惯。”严守陆抖了抖腿,“这动作像吗?”
没人回答他。他撇了撇嘴,换上严肃的表情:“查到了什么?”
“这问题太笼统。”唐超营笑了笑,严守陆便不说话了。
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了,只有华书吏拨算盘的声音。
忙了一个时辰,大家开始归整资料。
“明天就让那些人去干活,正好他们有粮食。”中书令说。
“各州刺史管得住他们吗?别又让他们发了脾气惹出点事出来。”唐超营有点担忧。
“镣铐忘了?”张九炎睨了他一眼。
“哎呀,我这不是习惯了百姓劳役没镣铐嘛,哪有你们刑部的思路呢。”唐超营不忘揶揄。
张九炎也不恼:“这镣铐好像不够啊,还得你们户部出钱打镣铐呢。”
唐超营气笑了:“这钱还没进户部呢,你就惦记上了?就算钱给你们了,那么多镣铐呢,铁够吗?”
张九炎被问住了。
“那些江湖门派不是有药吗?吃了让人不得不听话。”度支主事何林试探着说。
几位官员都颤了颤身子,摇了摇头。严守陆更是瞪了他一眼,何林垂下了头。
中书令扫了一眼,拍了拍何林的肩膀,淡淡地说:“也不用这么谈药色变,寻常药材,也是能让人不舒服的。”
众人眼神都亮了亮,又凝重了。何林暗暗松了口气。
广运县令杨培也在忙着叫人收拾东西,他老娘就在一旁帮衬着,一双儿女在一旁静静地坐着。
“宏儿云儿,你们看看,带这些东西可够?”老人看着孙子说道。
杨云没说话,杨宏不太情愿地说:“为何要带这么多东西给她?不过是柳家大太太的一个远房侄女,说不定还是认亲的,也配让我这个县令的儿子带东西给她?”
“这不是很多大人都在那儿吗?你过去和她打打交道,也能让你父亲见见那些大人。”老人说。
“那也是要准备些送给大人们的。”杨宏说,“而且现在才叫我们过去,会不会太晚了?”他们都来了三天了。
“不晚不晚,只要人去了,都不晚。”老人忙迭说道。
杨培露出一副慈祥的模样:“亲戚间走动走动是应该的,她收了那么多弟弟妹妹,又招待了那么多人,对你们也会热情相待的。柳家有五个人住在那儿呢,你们放宽心去住两天吧。”
记忆力好像不太行啊,写杨县令的时候想着他没起过名字,就想了个杨培。过后翻表格发现有个杨适摆在那儿?我啥时候起了名字了?后来再看到前面写的内容。还真有个杨适出场。只得又把前面的杨适改掉了。
杨云不吭声了。
“齐家的事也悬,这个当口突然这么做,倒叫外人注意。你奶奶和你爹也未必同意。”怀珍皱着眉说。
“无所谓,该我受的就受着,该我逃的总会让我逃的。”杨云一脸淡然,看得怀珍又抹了把泪,“熬过这一劫,会好起来的。”
“齐家会是外祖他们去照应的吗?”杨云问。
怀珍摇摇头:“未必,柳家只是商贾之家,连杨家都不把柳家放眼里,何况是州城的人?”
杨云轻叹一口气:“希望十五舅舅早日高中,那柳家也是有功名了。”
怀珍抚摸着杨云的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让人心疼。”
“家里的钱财败得差不多了吧?”杨云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怀珍的手顿了一下,继而笑道:“他们以为得势,却不是能守财的。散尽也好,将来还会有的,你不用担心。”
杨云笑了:“我哪里会担心,外祖家还会少了我的嫁妆不成。母亲放宽心,到时候把身体养养好。齐家待我好,我自会孝亲敬长。齐家若是无情,也无所谓,早点退亲,也好过进了门再受欺负。”
官员们的屋子里灯火通明,桌上摊着一叠一叠的材料。
严守陆无所事事,翘着二郎腿在那儿笑:“为何这四个村都是熙州的?”
武中肃头也没抬:“您是武将,您琢磨琢磨呗?”
严守陆啧了一声,道:“最终不还是要归结到文官身上么。”
武中肃不理他了,自顾自翻看着手中的资料。
“广运县这两个村占了不少田地呢。”华书吏看地契看得咋舌。
“就是太懒太蠢了,不然这河边的两千亩地也是他们的了。”严守陆笑嘻嘻地说。
唐超营接过话:“这陈姑娘就两处地,还开河渠造梯田,前期严重超支了。”
“是个有魄力的,一般人舍不得这般投入。”张九炎感叹。
严守陆又啧了一声:“她倒是有钱。她的钱是从哪儿来的?柳家紧邻安平县那块地,为何没种晚稻呢?”
“不是种了很多桑树麻草和芦苇吗?柳家的布坊可是要大量材料的。”唐超营说。
“柳家倒是把升平县的河道整治得差不多了。要不要请个功啊,中书令大人?”
中书令看了他一眼,又在他腿上停了一瞬。严守陆下意识地放下腿,坐正。想了想,他又靠在了椅背上,翘起了腿,笑嘻嘻道:“我这道行还是浅了点,公开场合怕是不能好好和你作对。”
“行了,别演着演着就当真了。还有一点,你在这儿玩世不恭给谁看哪。”中书令又看了眼他的腿。
“说得也是。”严守陆坐正了,瞟了眼武中肃,“你家尚书这个时候会不会在家里吐血啊,选了你这么个人过来,他白跟中书令作对了。”
武中肃笑了笑:“这您就天真了吧,我肯定会给中书令大人添些堵,安排些尚书大人想安排的人上去。”
严守陆收住笑容:“你倒真是敢说。”
“这有什么不敢的,我不塞,大人也会提醒我塞几个的。”武中肃笑道,其他官员也纷纷点头。
严守陆啧了一声:“才几个小职位。你们户部来了四个人,不会收到四家指示吧?”
“您倒是真敢问啊,心里有数不就好了?那么多天都没说,怎么今天就说出来了?”唐超营嘲了一句。
“我就是不想放在心里,要养成抖漏的习惯。”严守陆抖了抖腿,“这动作像吗?”
没人回答他。他撇了撇嘴,换上严肃的表情:“查到了什么?”
“这问题太笼统。”唐超营笑了笑,严守陆便不说话了。
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了,只有华书吏拨算盘的声音。
忙了一个时辰,大家开始归整资料。
“明天就让那些人去干活,正好他们有粮食。”中书令说。
“各州刺史管得住他们吗?别又让他们发了脾气惹出点事出来。”唐超营有点担忧。
“镣铐忘了?”张九炎睨了他一眼。
“哎呀,我这不是习惯了百姓劳役没镣铐嘛,哪有你们刑部的思路呢。”唐超营不忘揶揄。
张九炎也不恼:“这镣铐好像不够啊,还得你们户部出钱打镣铐呢。”
唐超营气笑了:“这钱还没进户部呢,你就惦记上了?就算钱给你们了,那么多镣铐呢,铁够吗?”
张九炎被问住了。
“那些江湖门派不是有药吗?吃了让人不得不听话。”度支主事何林试探着说。
几位官员都颤了颤身子,摇了摇头。严守陆更是瞪了他一眼,何林垂下了头。
中书令扫了一眼,拍了拍何林的肩膀,淡淡地说:“也不用这么谈药色变,寻常药材,也是能让人不舒服的。”
众人眼神都亮了亮,又凝重了。何林暗暗松了口气。
广运县令杨培也在忙着叫人收拾东西,他老娘就在一旁帮衬着,一双儿女在一旁静静地坐着。
“宏儿云儿,你们看看,带这些东西可够?”老人看着孙子说道。
杨云没说话,杨宏不太情愿地说:“为何要带这么多东西给她?不过是柳家大太太的一个远房侄女,说不定还是认亲的,也配让我这个县令的儿子带东西给她?”
“这不是很多大人都在那儿吗?你过去和她打打交道,也能让你父亲见见那些大人。”老人说。
“那也是要准备些送给大人们的。”杨宏说,“而且现在才叫我们过去,会不会太晚了?”他们都来了三天了。
“不晚不晚,只要人去了,都不晚。”老人忙迭说道。
杨培露出一副慈祥的模样:“亲戚间走动走动是应该的,她收了那么多弟弟妹妹,又招待了那么多人,对你们也会热情相待的。柳家有五个人住在那儿呢,你们放宽心去住两天吧。”
记忆力好像不太行啊,写杨县令的时候想着他没起过名字,就想了个杨培。过后翻表格发现有个杨适摆在那儿?我啥时候起了名字了?后来再看到前面写的内容。还真有个杨适出场。只得又把前面的杨适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