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蛋黄酥的吸引力
秦绣娘来给陈帆量尺寸。此时天气还有点冷,陈帆脱了外裳,只着一件里衣。
秦氏一边量一边说:“乡君是不是长高一点了?高了一指甲盖。”
高了一指甲盖?
“我高这么点也看不出来吧?”陈帆自己是没感觉。
“不明显,但是整个人看起来不一样了,皮肤和气色这两年变化很大。”
陈帆看了看双手:“老了?”
秦绣娘不由得笑了:“乡君长大了。前年明显是十一二岁的样子,就是人看着特别有主见有气势。现在一看就是大人了,也更有乡君的威严了。”
陈帆走到铜镜面前,看着镜中的脸:“我现在看起来像是多少岁?”
“十八九岁吧。”
这猜测算是很准了。
“帮公子也量一下吧。”陈帆说。
绣娘愣了一下,随即想到了什么:“拜堂礼服?”
陈帆点头。绣娘喜笑颜开:“恭喜乡君。”
章辞看到秦绣娘,有点意外。
“公子大喜,乡君让我来给公子量礼服的尺寸。”秦绣娘乐呵呵的说。
章辞嘴角往上扬了扬。等绣娘量好尺寸离开了,他就跑到陈帆的院子里,将陈帆抱住。
“刚才绣娘过来给我量礼服的尺寸,我们要拜堂了吗?”
“你不会两个月后又长高了礼服穿不下吧?”
“可以稍微做大一点,到时候宽松一点也可以。”
陈帆抱住他的腰:“嫁衣我就绣几针哦。”她没那么多时间啊。
“意思几针就可以了。母亲会为我们准备凤冠霞帔,我们只需要做贴身的红绸袄裤就好。白策这个时候应该已入京了。”
陈帆愕然。
章辞松开怀抱,看着她的表情直笑:“爹娘就盼着这一天呢。”
她也要有公公婆婆了?
白策已经到了中书令府上,见到了中书令夫妇。
“他们要拜堂了?”冯夫人又惊又喜,“哎哟,东西来得及准备吗?”
“不是早就开始准备了吗?”中书令觉得已经准备好了。
“好多事情呢,凤冠还没好呢,还有聘礼嫁妆三书……”冯夫人有点语无伦次了。
中书令笑了:“夫人冷静,家里人多,一同准备起来很快的。”
白策把一叠册子放在矮几上:“这次带来了很多东西。”
冯夫人顾不上看:“我现在只想着婚事,这些图样配方什么的我忙不过来。”
中书令看了眼地上的几个箱子,笑着说:“那就为夫来忙。”他打开一本册子,是各种窗棂的图案。他又打开一卷纸,也是各种图画。
白策汇报:“这次有两位厨娘跟过来,有些菜和糕点会给店里相关人员做一做讲一讲。”
冯夫人分过来一点注意力:“他们都准备好了。”
“准备了一些首饰,菜品和糕点。”白策回答。
冯夫人翻开一本册子:“菜谱?”又翻开一本:“糕点配方?”
再翻:“蛋黄酥?京城有很多鸭蛋吗?从昌平乡运过来太麻烦了。”
“先做出来尝一尝吧。”中书令笑着说。
第二天,中书令他们吃到了蛋黄酥、蝴蝶酥和冰皮月饼。
“这蝴蝶酥还真是像蝴蝶一样。”小孙女冯怡然很喜欢。
蝴蝶酥做酥脆一点,大家并不觉得稀奇。蛋黄酥着实让他们震惊了。
“外皮酥脆,里层酥松,蛋黄咸香流油,沙沙的。”林浮玉很喜欢。
“有一整颗蛋黄呢。”冯昤吃了还想吃。
冯夫人看着小厨娘卫婷婷:“这必须用鸭蛋黄?”
“是的,夫人。这次我们带来了五百个鸭蛋。”卫婷婷回答。
大家又开始尝冰皮月饼。
“这皮像玉一样莹润,还略微有点透明呢。”谢宸蕴捧着月饼左右端详,就是舍不得吃。
“皮真软。”冯怡然喜欢,用手指在月饼上按一下,又按一下。
小孙子冯奥博也在用手捏着玩,看着冰皮越扯越薄,感觉还有点弹力。
“这皮真好玩。”他喜欢这皮的质感。
“食物是用来吃的。”冯昶对他们说。
“食物也是可以琢磨的。”冯奥博回答。
等琢磨尽兴了,两人就把月饼吃掉了。
“我不爱吃甜的。”冯奥博不太喜欢。
“还有咸口味的。”卫婷婷递给她一只火腿五仁馅儿的。这次冯奥博很喜欢。
“你今天就去糕点铺吧,把他们教会。”冯夫人吩咐道。
两天后,蛋黄酥出现在王家糕点铺的最显眼位置。
很多人被蛋黄酥的样子吸引:圆圆胖胖的,顶上点缀着几颗黑芝麻,颇有些雍容华贵的意味;烤得金黄油亮的表皮令人不由得口齿生津。
标价更吸引人:两颗蛋黄酥装一盒,五贯钱!
京城的富贵人家不会质疑王家的商品为何要卖这么贵,他们只是好奇,什么样的糕点,两颗就要五贯钱?
有人买了一盒尝尝,眼神亮了!
众人看那蛋黄流油,觉得口水都要溢出来了。不用再说什么,立即又有几人付钱。
京城好文采的人多,把那滋味描述得极具诱惑力,围观众人听着就觉得口中酥酥脆脆,咸咸甜甜。很多人掏钱,伙计却拿出一块牌子:蛋黄酥,每人限购一盒;每日供应二十盒。
才二十盒?
伙计笑着解释:“这蛋黄酥用的是鸭蛋,我朝养鸭吃鸭的人不多,这鸭蛋可不容易得。而且这蛋黄酥做起来极费工夫,需得花上一天一夜的时间准备,每天做二十盒已是很累,做多了就影响品质和口感了。”
众人听了,也不强求了。京城好吃的那么多,非揪着那盒蛋黄酥要买,岂不显得太没见识?
很多人便强按下好奇心,准备等到明日再来买。可是那吃过的二十人实在是意犹未尽,忍不住到处念叨,蛋黄酥的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吊足了许多人的胃口。
待到第三天开门,伙计们就看到店铺前挤得满满当当。
其他店铺跟风而上,也推出了蛋黄酥。可是他们的蛋黄酥没有王家的养眼,色泽也不如王家的诱人,那蛋黄更是让很多人皱眉。
王家的蛋黄酥剥开可见整颗蛋黄,油亮亮的;有些铺子的蛋黄是散的,有些蛋黄倒是整颗的,看着跟白煮蛋里的蛋黄差不多。
有了同行的衬托,王家蛋黄酥的吸引力更强大了。
有人站在街角,恨恨地盯着店铺。
秦氏一边量一边说:“乡君是不是长高一点了?高了一指甲盖。”
高了一指甲盖?
“我高这么点也看不出来吧?”陈帆自己是没感觉。
“不明显,但是整个人看起来不一样了,皮肤和气色这两年变化很大。”
陈帆看了看双手:“老了?”
秦绣娘不由得笑了:“乡君长大了。前年明显是十一二岁的样子,就是人看着特别有主见有气势。现在一看就是大人了,也更有乡君的威严了。”
陈帆走到铜镜面前,看着镜中的脸:“我现在看起来像是多少岁?”
“十八九岁吧。”
这猜测算是很准了。
“帮公子也量一下吧。”陈帆说。
绣娘愣了一下,随即想到了什么:“拜堂礼服?”
陈帆点头。绣娘喜笑颜开:“恭喜乡君。”
章辞看到秦绣娘,有点意外。
“公子大喜,乡君让我来给公子量礼服的尺寸。”秦绣娘乐呵呵的说。
章辞嘴角往上扬了扬。等绣娘量好尺寸离开了,他就跑到陈帆的院子里,将陈帆抱住。
“刚才绣娘过来给我量礼服的尺寸,我们要拜堂了吗?”
“你不会两个月后又长高了礼服穿不下吧?”
“可以稍微做大一点,到时候宽松一点也可以。”
陈帆抱住他的腰:“嫁衣我就绣几针哦。”她没那么多时间啊。
“意思几针就可以了。母亲会为我们准备凤冠霞帔,我们只需要做贴身的红绸袄裤就好。白策这个时候应该已入京了。”
陈帆愕然。
章辞松开怀抱,看着她的表情直笑:“爹娘就盼着这一天呢。”
她也要有公公婆婆了?
白策已经到了中书令府上,见到了中书令夫妇。
“他们要拜堂了?”冯夫人又惊又喜,“哎哟,东西来得及准备吗?”
“不是早就开始准备了吗?”中书令觉得已经准备好了。
“好多事情呢,凤冠还没好呢,还有聘礼嫁妆三书……”冯夫人有点语无伦次了。
中书令笑了:“夫人冷静,家里人多,一同准备起来很快的。”
白策把一叠册子放在矮几上:“这次带来了很多东西。”
冯夫人顾不上看:“我现在只想着婚事,这些图样配方什么的我忙不过来。”
中书令看了眼地上的几个箱子,笑着说:“那就为夫来忙。”他打开一本册子,是各种窗棂的图案。他又打开一卷纸,也是各种图画。
白策汇报:“这次有两位厨娘跟过来,有些菜和糕点会给店里相关人员做一做讲一讲。”
冯夫人分过来一点注意力:“他们都准备好了。”
“准备了一些首饰,菜品和糕点。”白策回答。
冯夫人翻开一本册子:“菜谱?”又翻开一本:“糕点配方?”
再翻:“蛋黄酥?京城有很多鸭蛋吗?从昌平乡运过来太麻烦了。”
“先做出来尝一尝吧。”中书令笑着说。
第二天,中书令他们吃到了蛋黄酥、蝴蝶酥和冰皮月饼。
“这蝴蝶酥还真是像蝴蝶一样。”小孙女冯怡然很喜欢。
蝴蝶酥做酥脆一点,大家并不觉得稀奇。蛋黄酥着实让他们震惊了。
“外皮酥脆,里层酥松,蛋黄咸香流油,沙沙的。”林浮玉很喜欢。
“有一整颗蛋黄呢。”冯昤吃了还想吃。
冯夫人看着小厨娘卫婷婷:“这必须用鸭蛋黄?”
“是的,夫人。这次我们带来了五百个鸭蛋。”卫婷婷回答。
大家又开始尝冰皮月饼。
“这皮像玉一样莹润,还略微有点透明呢。”谢宸蕴捧着月饼左右端详,就是舍不得吃。
“皮真软。”冯怡然喜欢,用手指在月饼上按一下,又按一下。
小孙子冯奥博也在用手捏着玩,看着冰皮越扯越薄,感觉还有点弹力。
“这皮真好玩。”他喜欢这皮的质感。
“食物是用来吃的。”冯昶对他们说。
“食物也是可以琢磨的。”冯奥博回答。
等琢磨尽兴了,两人就把月饼吃掉了。
“我不爱吃甜的。”冯奥博不太喜欢。
“还有咸口味的。”卫婷婷递给她一只火腿五仁馅儿的。这次冯奥博很喜欢。
“你今天就去糕点铺吧,把他们教会。”冯夫人吩咐道。
两天后,蛋黄酥出现在王家糕点铺的最显眼位置。
很多人被蛋黄酥的样子吸引:圆圆胖胖的,顶上点缀着几颗黑芝麻,颇有些雍容华贵的意味;烤得金黄油亮的表皮令人不由得口齿生津。
标价更吸引人:两颗蛋黄酥装一盒,五贯钱!
京城的富贵人家不会质疑王家的商品为何要卖这么贵,他们只是好奇,什么样的糕点,两颗就要五贯钱?
有人买了一盒尝尝,眼神亮了!
众人看那蛋黄流油,觉得口水都要溢出来了。不用再说什么,立即又有几人付钱。
京城好文采的人多,把那滋味描述得极具诱惑力,围观众人听着就觉得口中酥酥脆脆,咸咸甜甜。很多人掏钱,伙计却拿出一块牌子:蛋黄酥,每人限购一盒;每日供应二十盒。
才二十盒?
伙计笑着解释:“这蛋黄酥用的是鸭蛋,我朝养鸭吃鸭的人不多,这鸭蛋可不容易得。而且这蛋黄酥做起来极费工夫,需得花上一天一夜的时间准备,每天做二十盒已是很累,做多了就影响品质和口感了。”
众人听了,也不强求了。京城好吃的那么多,非揪着那盒蛋黄酥要买,岂不显得太没见识?
很多人便强按下好奇心,准备等到明日再来买。可是那吃过的二十人实在是意犹未尽,忍不住到处念叨,蛋黄酥的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吊足了许多人的胃口。
待到第三天开门,伙计们就看到店铺前挤得满满当当。
其他店铺跟风而上,也推出了蛋黄酥。可是他们的蛋黄酥没有王家的养眼,色泽也不如王家的诱人,那蛋黄更是让很多人皱眉。
王家的蛋黄酥剥开可见整颗蛋黄,油亮亮的;有些铺子的蛋黄是散的,有些蛋黄倒是整颗的,看着跟白煮蛋里的蛋黄差不多。
有了同行的衬托,王家蛋黄酥的吸引力更强大了。
有人站在街角,恨恨地盯着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