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证书,西瓜熟了
陈帆回了申筵院,章辞正在书房写字。
“当心眼睛哦,这么暗的光线。”陈帆关心了一句,就去洗漱。
等她回来时,章辞仍在笔走如飞:“要不去你那边?那里光线好。”他指的是空间。
“你都写这么多了,就不要轻易移动吧,以免打翻墨汁。”陈帆坐下来看着他写。
“是不是赏心悦目?”章辞一心二用,写字不耽误撩妻。
陈帆哼了一声,从背后环住他的腰:“这样还写得进吗?”
章辞手没停:“等急了?
“……”陈帆松开手,走到一旁坐下,放空。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十几分钟,章辞搁下笔,将纸吹了吹,开始收拾。然后,两人回到卧室。
“其实男子书院也有很多人离开的。他们自知科举无望,就选择了提前出来做工。”
陈帆笑了笑:“有些人开窍晚,再坚持两年或许会有大长进。”
“在别处可能会一直念下去,昌平乡的年级和证书分得太清楚了,连乡民们都知道。那些人不好意思一直留级。”
陈帆忍不住笑了。
“那些证书还是挺有意思的,识字一千,识字三千,算术五级,书法三级,人家一看就知道学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今天证书派上大用场了,那些算术好写字好的人找工作特别吃香。”章辞越说越觉得有趣。
“我想给那些考科举的人也发些证书。我朝考中举子的只有三年期限,考不中进士的三年后还要重新考举子。昌平乡可以给他们发个证书,让他们在书院教书。”
“这办法好,书院急需夫子,考上举子的都可以来任教。最好再办个秀才考试,让秀才正式成为昌平乡的功名,可以做蒙学老师。”
两人不知不觉聊了很多关于考试和办学的话题。
“不能再聊了,现在是就寝时间。”章辞把她抱了起来。
她贴耳说了一句话,章辞咬了咬牙,委屈地看着她。
陈帆得意地挑了挑眉梢:“我可以好好休息几天了。”
章辞笑着躺下:“嗯,我也要休息几天,精力可以更旺盛一点。”
陈帆:“……”
冯夫人又忙了两天,安排好相关事务,就准备回京城了。陈帆万分不舍,又不好意思抱她,就蹲在她身前:“母亲下次和父亲一起来,就可以多住些日子。”
冯夫人笑道:“希望那天早日到来。你们照顾好自己,平安第一,身体第二。”
陈帆点头:“父亲母亲一定要保重身子,代我向兄长他们问好。”
冯夫人指着一排丫环小厮说:“他们都是可以近身伺候的,今天我正式把他们留下,以后他们就是乡君府的人了。”
陈帆郑重地向婆婆道谢。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冯夫人,大家都有点蔫,吃饭的时候谁也没说话。
饭后大家一起喝茶,陈帆说:“每人选一个丫环或者小厮。”
孩子们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陈月说:“我们顶多梳头的时候麻烦一点,相互帮着梳一下就好,不用贴身伺候吧?”
“大姐是乡君,身边多安排几个,我们自己能打理好。”陈英说。
陈忠柱也表示不需要:“我们也只有梳头的时候费点工夫。我怕被人伺候惯了,会变懒了。”
大家不由得笑了。
婆婆送的这些丫环小厮,总不能排打扫之类的粗活吧?可大家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偶尔叫人帮帮忙,缃简和燕筇他们基本上也是护卫为主。现在每人必须分一个,还有点头大呢。
“我身边就留宁蕊和安霞,燕筇还是负责守卫。”陈帆说,“你们每人挑一个,姐夫身边安排两个小厮。”白策他们要负责外围工作,昌平乡还有一大摊事情呢。
大家不再推辞,各自点了一个,并重新起了名字。
“你们现在也大了,有需要独立房间的吗?”陈帆问他们,“有谁睡觉打鼾吗?睡觉浅的可能会受影响。”
女孩子直接摇头,男孩子相互看了一眼。
“我睡觉打鼾。”陈忠柱有点不好意思。
“我听着鼾声睡得香。”陈忠梁说。
陈帆有点惊讶。她听到鼾声就睡不着,幸好章辞不打鼾。
“我觉得住一起挺好的,晚上背背书讲讲故事很热闹,睡着了也没觉得吵。”陈忠檩说。
“一起背书和分开睡觉不矛盾啊。”陈帆看向陈忠檐:“你要不要单独一个房间?”
陈忠檐想了想,说:“我睡西屋吧,小厮睡我北面那间。”
陈帆点了点头,把丫环和小厮都安排到厢房。
新一批村庄建设又开始了,这次的数量更多,整个昌平乡都在忙碌,忙着做工、种田或读书。周围几县有空的工匠几乎都来了昌平乡。
初夏的水果很丰富。昌平乡的果树到处可见,随便摘,小孩子特别喜欢吃桑葚吃得嘴唇黑乎乎的样子。工人们歇息的时候也喜欢摘点枇杷杏子等水果吃吃。
陈帆安排人手摘杨梅和青梅,除了吃掉一部分,主要就是做杨梅酒和青梅酒。
“这酒会拿去卖吗?”陈秀问道。
陈帆摇头:“自己喝,送人。葡萄酒会拿到京城去卖。”
“葡萄已经结果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成熟。西瓜也快熟了。”陈雅很开心。
忙好了酿酒的事情,大家就去了西瓜地。
瓜田里绿油油的一片,绿叶丛中是一个个硕大滚圆的西瓜。
“这些西瓜就像排成了队一样。”大家都很惊奇。
陈帆不忙着摘,满怀喜悦地看着这些西瓜。孩子们则迫不及待地看看这个,拍拍那个,说着哪个更熟一点,哪个更好吃一点。
每人都摘了一个西瓜。陈帆切开两个,看到薄薄的瓜皮,鲜红水润的瓜瓤,非常满意。
“好甜!”陈雅最先夸出口。
“很脆,比去年的好吃多了。”陈忠梁发现了差别。
“看来这批种子作为早熟瓜是非常正确的。”柳忠楣说得像断案一样。
陈忠檐意味深长:“大姐真精准,把这些种子分得清清楚楚。”
陈帆呵呵一笑:“我挑种子的要求就是高,去粮店买种还得筛出大的好看的。”营造一种精选种子的氛围,遮掩她用现代良种的事实。
“价钱也出得比别人高。”陈忠檐指出要点。
“当心眼睛哦,这么暗的光线。”陈帆关心了一句,就去洗漱。
等她回来时,章辞仍在笔走如飞:“要不去你那边?那里光线好。”他指的是空间。
“你都写这么多了,就不要轻易移动吧,以免打翻墨汁。”陈帆坐下来看着他写。
“是不是赏心悦目?”章辞一心二用,写字不耽误撩妻。
陈帆哼了一声,从背后环住他的腰:“这样还写得进吗?”
章辞手没停:“等急了?
“……”陈帆松开手,走到一旁坐下,放空。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十几分钟,章辞搁下笔,将纸吹了吹,开始收拾。然后,两人回到卧室。
“其实男子书院也有很多人离开的。他们自知科举无望,就选择了提前出来做工。”
陈帆笑了笑:“有些人开窍晚,再坚持两年或许会有大长进。”
“在别处可能会一直念下去,昌平乡的年级和证书分得太清楚了,连乡民们都知道。那些人不好意思一直留级。”
陈帆忍不住笑了。
“那些证书还是挺有意思的,识字一千,识字三千,算术五级,书法三级,人家一看就知道学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今天证书派上大用场了,那些算术好写字好的人找工作特别吃香。”章辞越说越觉得有趣。
“我想给那些考科举的人也发些证书。我朝考中举子的只有三年期限,考不中进士的三年后还要重新考举子。昌平乡可以给他们发个证书,让他们在书院教书。”
“这办法好,书院急需夫子,考上举子的都可以来任教。最好再办个秀才考试,让秀才正式成为昌平乡的功名,可以做蒙学老师。”
两人不知不觉聊了很多关于考试和办学的话题。
“不能再聊了,现在是就寝时间。”章辞把她抱了起来。
她贴耳说了一句话,章辞咬了咬牙,委屈地看着她。
陈帆得意地挑了挑眉梢:“我可以好好休息几天了。”
章辞笑着躺下:“嗯,我也要休息几天,精力可以更旺盛一点。”
陈帆:“……”
冯夫人又忙了两天,安排好相关事务,就准备回京城了。陈帆万分不舍,又不好意思抱她,就蹲在她身前:“母亲下次和父亲一起来,就可以多住些日子。”
冯夫人笑道:“希望那天早日到来。你们照顾好自己,平安第一,身体第二。”
陈帆点头:“父亲母亲一定要保重身子,代我向兄长他们问好。”
冯夫人指着一排丫环小厮说:“他们都是可以近身伺候的,今天我正式把他们留下,以后他们就是乡君府的人了。”
陈帆郑重地向婆婆道谢。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冯夫人,大家都有点蔫,吃饭的时候谁也没说话。
饭后大家一起喝茶,陈帆说:“每人选一个丫环或者小厮。”
孩子们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陈月说:“我们顶多梳头的时候麻烦一点,相互帮着梳一下就好,不用贴身伺候吧?”
“大姐是乡君,身边多安排几个,我们自己能打理好。”陈英说。
陈忠柱也表示不需要:“我们也只有梳头的时候费点工夫。我怕被人伺候惯了,会变懒了。”
大家不由得笑了。
婆婆送的这些丫环小厮,总不能排打扫之类的粗活吧?可大家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偶尔叫人帮帮忙,缃简和燕筇他们基本上也是护卫为主。现在每人必须分一个,还有点头大呢。
“我身边就留宁蕊和安霞,燕筇还是负责守卫。”陈帆说,“你们每人挑一个,姐夫身边安排两个小厮。”白策他们要负责外围工作,昌平乡还有一大摊事情呢。
大家不再推辞,各自点了一个,并重新起了名字。
“你们现在也大了,有需要独立房间的吗?”陈帆问他们,“有谁睡觉打鼾吗?睡觉浅的可能会受影响。”
女孩子直接摇头,男孩子相互看了一眼。
“我睡觉打鼾。”陈忠柱有点不好意思。
“我听着鼾声睡得香。”陈忠梁说。
陈帆有点惊讶。她听到鼾声就睡不着,幸好章辞不打鼾。
“我觉得住一起挺好的,晚上背背书讲讲故事很热闹,睡着了也没觉得吵。”陈忠檩说。
“一起背书和分开睡觉不矛盾啊。”陈帆看向陈忠檐:“你要不要单独一个房间?”
陈忠檐想了想,说:“我睡西屋吧,小厮睡我北面那间。”
陈帆点了点头,把丫环和小厮都安排到厢房。
新一批村庄建设又开始了,这次的数量更多,整个昌平乡都在忙碌,忙着做工、种田或读书。周围几县有空的工匠几乎都来了昌平乡。
初夏的水果很丰富。昌平乡的果树到处可见,随便摘,小孩子特别喜欢吃桑葚吃得嘴唇黑乎乎的样子。工人们歇息的时候也喜欢摘点枇杷杏子等水果吃吃。
陈帆安排人手摘杨梅和青梅,除了吃掉一部分,主要就是做杨梅酒和青梅酒。
“这酒会拿去卖吗?”陈秀问道。
陈帆摇头:“自己喝,送人。葡萄酒会拿到京城去卖。”
“葡萄已经结果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成熟。西瓜也快熟了。”陈雅很开心。
忙好了酿酒的事情,大家就去了西瓜地。
瓜田里绿油油的一片,绿叶丛中是一个个硕大滚圆的西瓜。
“这些西瓜就像排成了队一样。”大家都很惊奇。
陈帆不忙着摘,满怀喜悦地看着这些西瓜。孩子们则迫不及待地看看这个,拍拍那个,说着哪个更熟一点,哪个更好吃一点。
每人都摘了一个西瓜。陈帆切开两个,看到薄薄的瓜皮,鲜红水润的瓜瓤,非常满意。
“好甜!”陈雅最先夸出口。
“很脆,比去年的好吃多了。”陈忠梁发现了差别。
“看来这批种子作为早熟瓜是非常正确的。”柳忠楣说得像断案一样。
陈忠檐意味深长:“大姐真精准,把这些种子分得清清楚楚。”
陈帆呵呵一笑:“我挑种子的要求就是高,去粮店买种还得筛出大的好看的。”营造一种精选种子的氛围,遮掩她用现代良种的事实。
“价钱也出得比别人高。”陈忠檐指出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