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赐婚圣旨
陈帆叹了口气:“如果真有那种可能,是不是就捆绑在一起了?”
“某种程度上是的,有些家庭还不只捆绑一个。”
陈帆拍了拍她的肩:“暂时先放心里吧,毕竟还没影儿呢。哪天真有旨意颁下来,再想想怎么办吧。”
太子一行走到了砖瓦厂附近,看到两个砖窑都在冒烟。
“他们不用插秧吗?”太子随口问了一句。
“各家田有多少,即使田里忙,他们也可以出钱请人帮忙。烧砖的活是停不下来的。”章辞解释。
太子没再问,策马缓缓行进。
在田里插秧的百姓看到太子,都远远地行一礼,然后继续插秧。
“为何还有很多稻子没收割?”
“那都是早稻,可以过段时间再割,然后插晚稻秧。这时候插的秧准确说来是中稻,和小麦油菜轮茬。”
太子嗤笑:“说得头头是道,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农民。”
章辞行了一礼:“在下现如今就是一个农民,有三年种田经验。”
太子:“……”
临近傍晚,他们回到乡君府,进了书房。
“女孩子的书画都不错,不知你们水平如何?”太子看着陈忠檐他们。
宫女们捧来文房四宝和颜料。五个男孩子还没好好喘口气,就领了一堆作业。
男孩子们相互看了一眼,都选了两张大尺寸的纸:一张书法,一张作画。挂起来几乎占了一面墙。
全都是水墨,没用颜料,山水植物都有;字都是大字,行书楷书草书都有。
太子看向陈忠檩:“才学了两三年,竟写出如此行云流水的行书。”
陈忠檩行礼:“大姐和姐夫教得好。”
“确实教得很好。”太子没吝啬他的夸奖。陈忠柱的字大开大合,磅礴有气势;陈忠楣漂亮得不像个男孩,字却端庄威严;陈忠梁才九岁,笔力丝毫不弱。陈忠檐更不必说,那一手狂草,狂得酣畅淋漓。
“你们也合奏一曲?”太子提出了第二个要求。
陈忠檐说:“这需要换一个地方。”
太子疑惑。等他看到那面大鼓,他抿了抿嘴。家里演奏,竟然还用上了大鼓。
女孩子们也带着乐器来了。陈忠柱先敲了一通鼓,太子立刻感觉来到了战场。然后大家合奏一首恢宏大气的曲子。
太子震惊。
曲终,他抚掌:“一家人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团,真是令人吃惊。”
陈忠檐淡笑:“人多,好玩。”
“你们平时还玩什么?”
孩子们挨个儿回答:跳绳踢毽,跳房子,老鹰捉小鸡,猫捉老鼠……
太子觉得很稀奇:“玩个老鹰捉小鸡?”
孩子们就在院子里玩起了老鹰捉小鸡。
“书院的小孩子很喜欢这些游戏。”陈忠柱说。
“村上的小孩也经常在一起玩。”陈忠檩跟上。
太子说了声“赏”,宫女们捧来了五个长长的盒子,放到孩子们手中。
他还是个端水大师哪。
太子去了旷园,大家打开了盒子:是五根鞭子。
孩子们眼神亮了。
陈月笑道:“墨笺他们要忙了。”
晚上,太子把陈忠檐叫了过去。
“你要和我一起回家吗?”
陈忠檐没正面回答:“我要等父皇的旨意。”
“我回了宫就去和父皇说,把你接回来。”
“谢谢皇兄。”陈忠檐行了一礼,“我很喜欢这里的生活,心里还是想住在这里。”
“或许父皇也是相信你在这里可以过得快乐,暂时没叫你回宫。可你终究还是要回去的。”
陈忠檐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才十一岁,还可以过些年再回去。请皇兄代我向父皇请个安。”
他捧起桌上的盒子,说:“请皇兄帮我转交给父皇,这是我亲手做的。”
太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把一把的香。
“这香是直的?”平时的香不是散装的,就是一盘一盘的。
“我们把它做成了直的,叫线香。”陈忠檐说。
“你们经常尝试做新的东西?”
陈忠檐点头:“改变一下成分,改变一下加工方式,会产生很多奇妙的变化,很有趣。”
“确实很有趣。”
第三天,数千士兵将小麦、红薯藤等装上车,运上船。太子向大家告辞,船队浩浩荡荡地离开了。
孩子们回到正屋,坐得东倒西歪。章辞笑了:“都是锄了三亩地回来的?”
大家呆呆地点了点头。
“吃过午饭就好好睡一觉,下午随便做点什么吧。”陈帆想让他们放松放松。
她和章辞回了房,他也歪在了椅子上。
陈帆笑他:“你也种了三亩地?”
“我种了五亩。”章辞恹恹的。
“你在紧张什么?”
章辞抱住他:“没什么好紧张的,可就是很紧张。现在一放松,就感觉没什么力气了。”
“还不知他会如何向圣上汇报呢。”陈帆心里没底。
“他看了听了问了,昌平乡也没什么见不得人之事,随他怎么汇报吧。就是不知圣上会如何对待我们。”
一个月后,萧公公来了,宣读了一道赐婚圣旨。
陈帆心里像是第二只靴子落了地,章辞的肩膀松了松,又绷了起来。众人齐声谢圣上恩典。
萧公公乐呵呵地领了个大红包,没作停留,着人将聘礼放置在院中,做好交接,就走了。
陈月和陈忠檐神色淡然,其他孩子都还处于震惊状态。
怎么就突然赐婚了?
陈英很懵:为何是她呢?
陈忠柱一直盯着那道圣旨,像是不识字似的。
“太子良娣是什么品级?”陈忠梁茫然。
其实大家都知道,从各部官员到皇宫嫔妃,大家都了解过。现在就是太震惊了,啥都反应不过来。
“太子正妻就是太子妃,太子之妾可设良娣二位,正三品;良媛六位,正四品。”陈忠檐说。
“良娣就是仅次于太子妃?”陈忠梁想再次确认,陈忠檐点头。
众人沉默地坐在厅堂。
陈英深吸了口气,笑道:“我已经十三岁了,到了议亲的年龄。能被赐婚给太子,是陈家天大的荣宠,也是对我陈英天大的恩赐。”
这种套话就不用跟自家人说了。
陈帆站了起来:“我们回房吧。”她带着女孩子回了院子。
门一关,陈帆就忍不住了,抱着陈帆开始哭。
“某种程度上是的,有些家庭还不只捆绑一个。”
陈帆拍了拍她的肩:“暂时先放心里吧,毕竟还没影儿呢。哪天真有旨意颁下来,再想想怎么办吧。”
太子一行走到了砖瓦厂附近,看到两个砖窑都在冒烟。
“他们不用插秧吗?”太子随口问了一句。
“各家田有多少,即使田里忙,他们也可以出钱请人帮忙。烧砖的活是停不下来的。”章辞解释。
太子没再问,策马缓缓行进。
在田里插秧的百姓看到太子,都远远地行一礼,然后继续插秧。
“为何还有很多稻子没收割?”
“那都是早稻,可以过段时间再割,然后插晚稻秧。这时候插的秧准确说来是中稻,和小麦油菜轮茬。”
太子嗤笑:“说得头头是道,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农民。”
章辞行了一礼:“在下现如今就是一个农民,有三年种田经验。”
太子:“……”
临近傍晚,他们回到乡君府,进了书房。
“女孩子的书画都不错,不知你们水平如何?”太子看着陈忠檐他们。
宫女们捧来文房四宝和颜料。五个男孩子还没好好喘口气,就领了一堆作业。
男孩子们相互看了一眼,都选了两张大尺寸的纸:一张书法,一张作画。挂起来几乎占了一面墙。
全都是水墨,没用颜料,山水植物都有;字都是大字,行书楷书草书都有。
太子看向陈忠檩:“才学了两三年,竟写出如此行云流水的行书。”
陈忠檩行礼:“大姐和姐夫教得好。”
“确实教得很好。”太子没吝啬他的夸奖。陈忠柱的字大开大合,磅礴有气势;陈忠楣漂亮得不像个男孩,字却端庄威严;陈忠梁才九岁,笔力丝毫不弱。陈忠檐更不必说,那一手狂草,狂得酣畅淋漓。
“你们也合奏一曲?”太子提出了第二个要求。
陈忠檐说:“这需要换一个地方。”
太子疑惑。等他看到那面大鼓,他抿了抿嘴。家里演奏,竟然还用上了大鼓。
女孩子们也带着乐器来了。陈忠柱先敲了一通鼓,太子立刻感觉来到了战场。然后大家合奏一首恢宏大气的曲子。
太子震惊。
曲终,他抚掌:“一家人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团,真是令人吃惊。”
陈忠檐淡笑:“人多,好玩。”
“你们平时还玩什么?”
孩子们挨个儿回答:跳绳踢毽,跳房子,老鹰捉小鸡,猫捉老鼠……
太子觉得很稀奇:“玩个老鹰捉小鸡?”
孩子们就在院子里玩起了老鹰捉小鸡。
“书院的小孩子很喜欢这些游戏。”陈忠柱说。
“村上的小孩也经常在一起玩。”陈忠檩跟上。
太子说了声“赏”,宫女们捧来了五个长长的盒子,放到孩子们手中。
他还是个端水大师哪。
太子去了旷园,大家打开了盒子:是五根鞭子。
孩子们眼神亮了。
陈月笑道:“墨笺他们要忙了。”
晚上,太子把陈忠檐叫了过去。
“你要和我一起回家吗?”
陈忠檐没正面回答:“我要等父皇的旨意。”
“我回了宫就去和父皇说,把你接回来。”
“谢谢皇兄。”陈忠檐行了一礼,“我很喜欢这里的生活,心里还是想住在这里。”
“或许父皇也是相信你在这里可以过得快乐,暂时没叫你回宫。可你终究还是要回去的。”
陈忠檐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才十一岁,还可以过些年再回去。请皇兄代我向父皇请个安。”
他捧起桌上的盒子,说:“请皇兄帮我转交给父皇,这是我亲手做的。”
太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把一把的香。
“这香是直的?”平时的香不是散装的,就是一盘一盘的。
“我们把它做成了直的,叫线香。”陈忠檐说。
“你们经常尝试做新的东西?”
陈忠檐点头:“改变一下成分,改变一下加工方式,会产生很多奇妙的变化,很有趣。”
“确实很有趣。”
第三天,数千士兵将小麦、红薯藤等装上车,运上船。太子向大家告辞,船队浩浩荡荡地离开了。
孩子们回到正屋,坐得东倒西歪。章辞笑了:“都是锄了三亩地回来的?”
大家呆呆地点了点头。
“吃过午饭就好好睡一觉,下午随便做点什么吧。”陈帆想让他们放松放松。
她和章辞回了房,他也歪在了椅子上。
陈帆笑他:“你也种了三亩地?”
“我种了五亩。”章辞恹恹的。
“你在紧张什么?”
章辞抱住他:“没什么好紧张的,可就是很紧张。现在一放松,就感觉没什么力气了。”
“还不知他会如何向圣上汇报呢。”陈帆心里没底。
“他看了听了问了,昌平乡也没什么见不得人之事,随他怎么汇报吧。就是不知圣上会如何对待我们。”
一个月后,萧公公来了,宣读了一道赐婚圣旨。
陈帆心里像是第二只靴子落了地,章辞的肩膀松了松,又绷了起来。众人齐声谢圣上恩典。
萧公公乐呵呵地领了个大红包,没作停留,着人将聘礼放置在院中,做好交接,就走了。
陈月和陈忠檐神色淡然,其他孩子都还处于震惊状态。
怎么就突然赐婚了?
陈英很懵:为何是她呢?
陈忠柱一直盯着那道圣旨,像是不识字似的。
“太子良娣是什么品级?”陈忠梁茫然。
其实大家都知道,从各部官员到皇宫嫔妃,大家都了解过。现在就是太震惊了,啥都反应不过来。
“太子正妻就是太子妃,太子之妾可设良娣二位,正三品;良媛六位,正四品。”陈忠檐说。
“良娣就是仅次于太子妃?”陈忠梁想再次确认,陈忠檐点头。
众人沉默地坐在厅堂。
陈英深吸了口气,笑道:“我已经十三岁了,到了议亲的年龄。能被赐婚给太子,是陈家天大的荣宠,也是对我陈英天大的恩赐。”
这种套话就不用跟自家人说了。
陈帆站了起来:“我们回房吧。”她带着女孩子回了院子。
门一关,陈帆就忍不住了,抱着陈帆开始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