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真的很痛苦啊
排队买瓜的都盯着那些西瓜看。
和上批早熟瓜不同,这些瓜皮的颜色比较淡,花纹更清晰,整体看起来更漂亮。他们可以先饱一饱眼福。
有人直接亮身份:“我是永安侯府的管事,西瓜多卖几个给我们?”
后面的人有意见了:“我还是安国公府的人呢,那我们府上也要多买几个。”
“我还是楚王府的呢,不还是在排队?你多买几个我多买几个,后面排队的不要买了?”
几个伙计听着暗自咂舌,好家伙,这些人身后的主子一个比一个厉害。
那三人买到瓜也不急着走,只是吩咐小厮将瓜送回府,就站在店里看热闹。
永安侯府的柴管事胖胖的,他笑呵呵地问伙计阿武:“听说昌平乡君的一个妹妹被赐婚给太子了?”
排队众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
阿武喜笑颜开,拱手向着皇宫的方向拜了一拜:“皇恩浩荡,赐予我昌平乡天大的恩泽,乡君的二妹将成为太子的良娣。”
众人“哇——”了一声,纷纷说道:“这陈家以后就是皇亲国戚喽。”“飞黄腾达了啊。”“圣眷正浓啊。”
“那要开始准备嫁妆了吧?”柴管事又问。
阿武笑道:“就用这批西瓜的货款在京城物色铺子,作为我家姑娘的陪嫁铺子。”
众人又是一阵惊叹:“直接在京城买铺子啊,乡君可真是大手笔。”
“一季西瓜就能挣得两万贯呢。”
阿武大声说道:“诸位都是在给我家姑娘添嫁妆钱呢。”
大家相互看了看,给太子良娣添嫁妆钱,不就是给太子孝敬钱嘛。大家顿时觉得非常荣幸,排队的劲头也更足了。
排队买瓜也是个大型交际场,认识一下人,八卦一些信息,挺热闹的。
崔家的仆人买了五个瓜,回到府中。崔老太爷皱了皱眉:“又是限购五个?这昌平乡卖点西瓜还尾巴摇起来了?”
“父亲慎言,那昌平乡君的二妹已被赐婚给太子。”崔家长子崔永盛小声劝道。
崔老太爷抿了抿嘴:“上次他们不是给了朗儿一石西瓜么?这次有没有?”
“上次那一石已经是大恩惠了,一年有那么一次就不得了了,哪能季季都给一石呢。”崔永盛说。
“朗儿的婚事你怎么看?”老太爷的思维跳得很快。
“他都亲自跑到京城来了,对那姑娘甚是上心。现在陈家又被赐了婚,身份一下子就提高了,这门亲还是可以结的。”
崔老太爷不以为然:“世家望族,哪是一个新封的小小乡君府能攀的?那个陈月做个妾就好,崔家嫡子的正妻还是要娶根基深厚的。”
崔永盛有点为难:“朗儿是想娶那姑娘为正妻,让她为妾,他怕是不会愿意。”
“婚姻大事,是他想愿意就愿意的?父母还在,祖父母还在呢。”
“那陈家怕是也不会同意让她为妾。再说那陈英都要成为太子良娣了,再把陈家的姑娘纳为妾,怕是不合适。”崔永盛还是感到为难。
“给太子作良娣不是作妾?怎么进我崔家门就不能作妾了?”
“太子是储君,陈良娣将来是四妃之一。崔家只是臣民。”
“我们是普通臣民吗?我们是世家望族。那陈月顶多做个妾,若是不愿意,就不要进我崔家门。”老太爷想了想,又补了一句:“朗儿就是在外面跑野了,被个乡下丫头迷了眼。等他回了京城,见到那些大家闺秀,定会发现那个丫头是多么粗鄙,不会再想她的。”
崔永盛:“……”
回到院中,他叫来了崔云朗,说:“你祖父的意思,娶个世家女,或是公侯之家的嫡女,那陈月只能做妾。”
崔云朗像被抽了魂一样:“没办法了吗?”
崔永盛摇头:“你祖父的脾气如何,你是知道的。”
崔云朗面色惨白:“她不会愿意的,陈家不会同意的。”
“其实也未必,陈英能作太子的妾,陈月说不定就很乐意做你的妾呢。”
“不一样的,陈英那是圣上赐婚,昌平乡是要不断为皇家种粮的。我崔家又没这权势,让陈家必须服从。”
崔永盛不悦:“崔家可是世家,能做妾已是她的福分。一个身份不明的逃荒姑娘,被人收养,做个妾已经是抬举她了。她还想拿乔?”
崔云朗苦笑着摇头。
陈家人要依附崔家,求着他纳陈月吗?只不过是对他印象还好,愿意给他这个机会求娶。
他无力地坐了一会儿,强撑着行了一礼,说:“多谢伯父为我说话。这桩婚事就此罢了,不用去求亲下聘。”然后,摇摇地走出了门。
崔永盛看着他的背影,一脸不满:“男子汉大丈夫,竟然为情所困,这陈月真是祸水。”
书童中平赶紧上来扶着他,等到回了崔云朗的房间,他才开口问道:“老太爷是不同意公子娶陈月姑娘吗?”
“不同意,说她只能为妾,她怎么可能甘愿做妾?”
中平不认同:“公子这般玉树临风,才华横溢,京中多少大家闺秀都想嫁于公子呢,那陈姑娘能做个妾,也是很开心的。”
崔云朗冷笑:“你们都这么认为,都这么认为。果然,人不能见太多外面的世界,只呆在原来的圈子就好。”
如果他只在京城州城圈子中晃荡,大抵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一个大户嫡女,以后或许也会纳妾。可他见识了陈帆和章辞的感情,认识了陈帆和陈月那样的女子,他还会像很多人想的那样,用恩赐的态度去纳人为妾吗?
不会的。
可是不能和陈月在一起,真的很痛苦啊。
以前没提,只在心里默默欢喜,现在提了,不可能了,就痛苦了。
崔云朗没吃晚饭就睡了。第二天,他就去向老太爷辞行,说要赶回去读书。
老太爷很不满意:“那个小小的昌平乡有什么好去的?以前你在州城,自己跑去了,我们也没顾得上管。现在你回京城了,为何还要去?京城那么多的好书院,你为何要跑到那乡下去?”
“孙儿在那边还要教课。”
“教课?你忘了自己什么身份?崔家的嫡孙去给一群乡野孩子教课?”老太爷胡子抖了抖。
“崔家也是出身乡野太州,只不过我们来了京城。”这话崔云朗没敢说出口,怕老太爷动怒。
“昌平乡我不去了,我回庆州府,回爹娘身边去。”
“这么小就跟我玩心眼?到了庆州再去昌平乡?你就好好留在京城准备考试,你爹娘那边我会派人去说。来人!”
几个健壮的护院走了进来:“老太爷。”
“带公子回房。”
崔云朗沉默地走出了门。
回到院中,护院队长把他院子里的人都召集过来,一为点名,二为训话。他没发现书童中平。
“你的书童呢?”
和上批早熟瓜不同,这些瓜皮的颜色比较淡,花纹更清晰,整体看起来更漂亮。他们可以先饱一饱眼福。
有人直接亮身份:“我是永安侯府的管事,西瓜多卖几个给我们?”
后面的人有意见了:“我还是安国公府的人呢,那我们府上也要多买几个。”
“我还是楚王府的呢,不还是在排队?你多买几个我多买几个,后面排队的不要买了?”
几个伙计听着暗自咂舌,好家伙,这些人身后的主子一个比一个厉害。
那三人买到瓜也不急着走,只是吩咐小厮将瓜送回府,就站在店里看热闹。
永安侯府的柴管事胖胖的,他笑呵呵地问伙计阿武:“听说昌平乡君的一个妹妹被赐婚给太子了?”
排队众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
阿武喜笑颜开,拱手向着皇宫的方向拜了一拜:“皇恩浩荡,赐予我昌平乡天大的恩泽,乡君的二妹将成为太子的良娣。”
众人“哇——”了一声,纷纷说道:“这陈家以后就是皇亲国戚喽。”“飞黄腾达了啊。”“圣眷正浓啊。”
“那要开始准备嫁妆了吧?”柴管事又问。
阿武笑道:“就用这批西瓜的货款在京城物色铺子,作为我家姑娘的陪嫁铺子。”
众人又是一阵惊叹:“直接在京城买铺子啊,乡君可真是大手笔。”
“一季西瓜就能挣得两万贯呢。”
阿武大声说道:“诸位都是在给我家姑娘添嫁妆钱呢。”
大家相互看了看,给太子良娣添嫁妆钱,不就是给太子孝敬钱嘛。大家顿时觉得非常荣幸,排队的劲头也更足了。
排队买瓜也是个大型交际场,认识一下人,八卦一些信息,挺热闹的。
崔家的仆人买了五个瓜,回到府中。崔老太爷皱了皱眉:“又是限购五个?这昌平乡卖点西瓜还尾巴摇起来了?”
“父亲慎言,那昌平乡君的二妹已被赐婚给太子。”崔家长子崔永盛小声劝道。
崔老太爷抿了抿嘴:“上次他们不是给了朗儿一石西瓜么?这次有没有?”
“上次那一石已经是大恩惠了,一年有那么一次就不得了了,哪能季季都给一石呢。”崔永盛说。
“朗儿的婚事你怎么看?”老太爷的思维跳得很快。
“他都亲自跑到京城来了,对那姑娘甚是上心。现在陈家又被赐了婚,身份一下子就提高了,这门亲还是可以结的。”
崔老太爷不以为然:“世家望族,哪是一个新封的小小乡君府能攀的?那个陈月做个妾就好,崔家嫡子的正妻还是要娶根基深厚的。”
崔永盛有点为难:“朗儿是想娶那姑娘为正妻,让她为妾,他怕是不会愿意。”
“婚姻大事,是他想愿意就愿意的?父母还在,祖父母还在呢。”
“那陈家怕是也不会同意让她为妾。再说那陈英都要成为太子良娣了,再把陈家的姑娘纳为妾,怕是不合适。”崔永盛还是感到为难。
“给太子作良娣不是作妾?怎么进我崔家门就不能作妾了?”
“太子是储君,陈良娣将来是四妃之一。崔家只是臣民。”
“我们是普通臣民吗?我们是世家望族。那陈月顶多做个妾,若是不愿意,就不要进我崔家门。”老太爷想了想,又补了一句:“朗儿就是在外面跑野了,被个乡下丫头迷了眼。等他回了京城,见到那些大家闺秀,定会发现那个丫头是多么粗鄙,不会再想她的。”
崔永盛:“……”
回到院中,他叫来了崔云朗,说:“你祖父的意思,娶个世家女,或是公侯之家的嫡女,那陈月只能做妾。”
崔云朗像被抽了魂一样:“没办法了吗?”
崔永盛摇头:“你祖父的脾气如何,你是知道的。”
崔云朗面色惨白:“她不会愿意的,陈家不会同意的。”
“其实也未必,陈英能作太子的妾,陈月说不定就很乐意做你的妾呢。”
“不一样的,陈英那是圣上赐婚,昌平乡是要不断为皇家种粮的。我崔家又没这权势,让陈家必须服从。”
崔永盛不悦:“崔家可是世家,能做妾已是她的福分。一个身份不明的逃荒姑娘,被人收养,做个妾已经是抬举她了。她还想拿乔?”
崔云朗苦笑着摇头。
陈家人要依附崔家,求着他纳陈月吗?只不过是对他印象还好,愿意给他这个机会求娶。
他无力地坐了一会儿,强撑着行了一礼,说:“多谢伯父为我说话。这桩婚事就此罢了,不用去求亲下聘。”然后,摇摇地走出了门。
崔永盛看着他的背影,一脸不满:“男子汉大丈夫,竟然为情所困,这陈月真是祸水。”
书童中平赶紧上来扶着他,等到回了崔云朗的房间,他才开口问道:“老太爷是不同意公子娶陈月姑娘吗?”
“不同意,说她只能为妾,她怎么可能甘愿做妾?”
中平不认同:“公子这般玉树临风,才华横溢,京中多少大家闺秀都想嫁于公子呢,那陈姑娘能做个妾,也是很开心的。”
崔云朗冷笑:“你们都这么认为,都这么认为。果然,人不能见太多外面的世界,只呆在原来的圈子就好。”
如果他只在京城州城圈子中晃荡,大抵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一个大户嫡女,以后或许也会纳妾。可他见识了陈帆和章辞的感情,认识了陈帆和陈月那样的女子,他还会像很多人想的那样,用恩赐的态度去纳人为妾吗?
不会的。
可是不能和陈月在一起,真的很痛苦啊。
以前没提,只在心里默默欢喜,现在提了,不可能了,就痛苦了。
崔云朗没吃晚饭就睡了。第二天,他就去向老太爷辞行,说要赶回去读书。
老太爷很不满意:“那个小小的昌平乡有什么好去的?以前你在州城,自己跑去了,我们也没顾得上管。现在你回京城了,为何还要去?京城那么多的好书院,你为何要跑到那乡下去?”
“孙儿在那边还要教课。”
“教课?你忘了自己什么身份?崔家的嫡孙去给一群乡野孩子教课?”老太爷胡子抖了抖。
“崔家也是出身乡野太州,只不过我们来了京城。”这话崔云朗没敢说出口,怕老太爷动怒。
“昌平乡我不去了,我回庆州府,回爹娘身边去。”
“这么小就跟我玩心眼?到了庆州再去昌平乡?你就好好留在京城准备考试,你爹娘那边我会派人去说。来人!”
几个健壮的护院走了进来:“老太爷。”
“带公子回房。”
崔云朗沉默地走出了门。
回到院中,护院队长把他院子里的人都召集过来,一为点名,二为训话。他没发现书童中平。
“你的书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