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
昌平乡发布了各项补助的相关规定,里正首先解释伤残补助的各级鉴定和相应补助金额,百姓们都很激动。
“摔断了腿要吃药,还干不了重活,有了补助,负担就没那么重了。”
“久病床前无孝子,瘫在床上有补助,儿女们至少还看在钱的份上照顾一下。”
也有唱反调的:“乡君一来的时候就应该推出这些补贴,那时候我们都穷,正需要这笔钱呢。”
有人听着不痛快了:“那你是想受伤变残领补助?”众人哄堂大笑,唱反调的闹了个大红脸。
有人不明白:“瞎子干活不方便,聋子和哑巴不影响干活吧?”
“总归是有残缺的,说亲的时候会被嫌弃,有补助也是一种安慰。”
众人一条一条讨论得很热闹。
丧葬补助是每人都有可能用到的,毕竟谁都逃不过一死。穷人有时候连口棺材都买不起,这份补助是帮了大忙。百姓听着一致说好。
有争议的是生育补贴。伤残补助没人嫉妒,毕竟谁都不想自己伤了残了。可是生孩子为啥还能领钱呢?女人生孩子不是天经地义的嘛。
陈帆定的是每月六十文钱,期限两年,近三年内生孩子的都可以领。男人们一时接受不了,自己做一个月工才多少钱?还一定能连着做两年。在家带带孩子就能领工钱?
女人们有开心的,也有酸溜溜的,每个村都吵得很热闹。
吵着吵着,很多人的意见渐渐一致了。男人们想着自己的媳妇或者儿媳妇可以领一笔钱,干嘛不乐意?有些女人们想着哪怕自己不能再生了,以后儿媳妇或者女儿能享受也是好事,不反对了。
以前没领到钱的也不好意思再埋怨,此一时彼一时,以前还吃不饱饭呢。
三天时间,一些人欢欢喜喜地过来登记,把钱领回去了。
陈忠梁问了个问题:“举人的俸禄是一次全发的,这些补助为何要按月领呢?”
陈忠柱想了想:“俸禄是荣耀,一次性全发给他们效果比较震憾。补助要是一下子把一年的都拿回去,后面的日子可能不太好过。”
陈秀点头:“有道理,领钱的时候笑呵呵,下个月或许就没个好脸色了。按月领,哪怕做做样子,每月也多少会尽点力。”
补助的事落实了,陈帆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哼着歌开始画图。
章辞进来了,看着的那些动物,笑道:“乡君心情好,这些动物也特别活灵活现。”
“是吧?我也有这种感觉。今天的就作为灿烂系列吧。”陈帆乐呵呵地看着这些图,“这些做出来会有很强的感染力。”
章辞笑着铺开纸:“夫人每天都好忙,为夫不多写点文章就跟上你的脚步了。”
“章公子的文章一篇顶人家十篇呢。”陈帆夸了一句。
“也就是放在柜子里,压在箱子底。”章辞开始磨墨。
“昌平书院今年名声大噪,明年进士科成绩再好一点,就更是声名远播。”
章辞淡笑:“希望名次前一点,明年招些举人过来做老师。”
陈帆也想让书院那些女孩来做老师。
腊月二十,各地书院都放假了。柳怀瑾和柳定康他们来了,杨宏和杨云也来了。
杨宏今年一直比较沉默,这次来更沉默了。
柳忱峰奇怪地看着他:“你今年才十三岁,感觉像三十岁似的。”
杨宏答非所问:“昌平书院可以住宿的吧?”
“一直可以住宿啊,你想住在书院?”陈忠檩问他。
杨宏点头:“明年我还是到昌平书院来读书吧,就住在书院。”
“我明年也想来,我今年在县里感觉上下都挨不着。”柳定康说。
这三人今年都在县城上学,每月过来和陈忠檐他们交流一下学问,柳怀瑾和章辞、崔云朗他们切磋。这三个娃娃学得比较快,和一群十六岁以上的同班,身高体力兴趣爱好都相差很大,根本玩不到一块儿。
章辞说:“你们爹娘同意,就可以过来。名义上住书院,实际上还是住这里比较合适,和陈忠柱他们一起读书。书院的启蒙班不适合你们,科举班你们又跟不上。”
章辞和柳怀瑾进了书房,孩子们继续在堂屋聊天背书。
杨云说了家里的情况:父亲和祖母还是没改,话还更难听了,宏儿很不开心。他在书院也不快乐。他每次来都想留下,可是留下来又怕爹和祖母得寸进尺。
陈月她们也只能宽慰宽慰,又问了问她的亲事。
杨云说:“齐家之前就没说退婚,现在更不会退婚了吧。你们突然就又有两个被赐婚了,明年会到京城去住吗?”
陈月想了想:“明年会和大姐进京一趟,住不住还不确定。自在肯定是这边自在,但是那些高门大户规矩多,我们肯定还要提前学一学规矩。”
杨云有点惆怅:“前阵子还觉得是小孩子呢,转眼都定亲了,要准备亲事了。又要有一堆新的烦心事了。”
回城的时候,陈家人也一起进了城。去店铺看一看,盘一下帐,买些年货,看望一下柳家人,回王家墩过小年,在村上走动走动,日子很快就过了几天。
王家墩的牛生了两头牛犊,长得很结实。很多羊和鸭都送到牧场上去养了,红枫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习武,还扩充了人手。
“其它地方有增加人手吗?”陈帆问章辞。
他点了下头:“明年,等书院的夫子稳定了,我要准备去那个地方看看了。”
陈帆心里咯登一下,那块无主之地?
他抱紧章辞:“会有危险吗?”
“危险可大可小,要看怎么应对。明年只是去看看,跟他们做做生意。那些匪寨总不会像昌平乡这样有钱有序吧?”
“稻种早就普及了,好好种应该高产了。那里有农户吗?”
“争斗多了,就顾不上种田了。有农户也是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你会带谁一起去吗?”
“陈忠檐肯定想去,说不定他会先来跟你说。陈忠柱要跟着去锻炼锻炼。”
陈帆抬起头:“你敢带陈忠檐去?这可不比剿匪,无功只有险。”
“摔断了腿要吃药,还干不了重活,有了补助,负担就没那么重了。”
“久病床前无孝子,瘫在床上有补助,儿女们至少还看在钱的份上照顾一下。”
也有唱反调的:“乡君一来的时候就应该推出这些补贴,那时候我们都穷,正需要这笔钱呢。”
有人听着不痛快了:“那你是想受伤变残领补助?”众人哄堂大笑,唱反调的闹了个大红脸。
有人不明白:“瞎子干活不方便,聋子和哑巴不影响干活吧?”
“总归是有残缺的,说亲的时候会被嫌弃,有补助也是一种安慰。”
众人一条一条讨论得很热闹。
丧葬补助是每人都有可能用到的,毕竟谁都逃不过一死。穷人有时候连口棺材都买不起,这份补助是帮了大忙。百姓听着一致说好。
有争议的是生育补贴。伤残补助没人嫉妒,毕竟谁都不想自己伤了残了。可是生孩子为啥还能领钱呢?女人生孩子不是天经地义的嘛。
陈帆定的是每月六十文钱,期限两年,近三年内生孩子的都可以领。男人们一时接受不了,自己做一个月工才多少钱?还一定能连着做两年。在家带带孩子就能领工钱?
女人们有开心的,也有酸溜溜的,每个村都吵得很热闹。
吵着吵着,很多人的意见渐渐一致了。男人们想着自己的媳妇或者儿媳妇可以领一笔钱,干嘛不乐意?有些女人们想着哪怕自己不能再生了,以后儿媳妇或者女儿能享受也是好事,不反对了。
以前没领到钱的也不好意思再埋怨,此一时彼一时,以前还吃不饱饭呢。
三天时间,一些人欢欢喜喜地过来登记,把钱领回去了。
陈忠梁问了个问题:“举人的俸禄是一次全发的,这些补助为何要按月领呢?”
陈忠柱想了想:“俸禄是荣耀,一次性全发给他们效果比较震憾。补助要是一下子把一年的都拿回去,后面的日子可能不太好过。”
陈秀点头:“有道理,领钱的时候笑呵呵,下个月或许就没个好脸色了。按月领,哪怕做做样子,每月也多少会尽点力。”
补助的事落实了,陈帆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哼着歌开始画图。
章辞进来了,看着的那些动物,笑道:“乡君心情好,这些动物也特别活灵活现。”
“是吧?我也有这种感觉。今天的就作为灿烂系列吧。”陈帆乐呵呵地看着这些图,“这些做出来会有很强的感染力。”
章辞笑着铺开纸:“夫人每天都好忙,为夫不多写点文章就跟上你的脚步了。”
“章公子的文章一篇顶人家十篇呢。”陈帆夸了一句。
“也就是放在柜子里,压在箱子底。”章辞开始磨墨。
“昌平书院今年名声大噪,明年进士科成绩再好一点,就更是声名远播。”
章辞淡笑:“希望名次前一点,明年招些举人过来做老师。”
陈帆也想让书院那些女孩来做老师。
腊月二十,各地书院都放假了。柳怀瑾和柳定康他们来了,杨宏和杨云也来了。
杨宏今年一直比较沉默,这次来更沉默了。
柳忱峰奇怪地看着他:“你今年才十三岁,感觉像三十岁似的。”
杨宏答非所问:“昌平书院可以住宿的吧?”
“一直可以住宿啊,你想住在书院?”陈忠檩问他。
杨宏点头:“明年我还是到昌平书院来读书吧,就住在书院。”
“我明年也想来,我今年在县里感觉上下都挨不着。”柳定康说。
这三人今年都在县城上学,每月过来和陈忠檐他们交流一下学问,柳怀瑾和章辞、崔云朗他们切磋。这三个娃娃学得比较快,和一群十六岁以上的同班,身高体力兴趣爱好都相差很大,根本玩不到一块儿。
章辞说:“你们爹娘同意,就可以过来。名义上住书院,实际上还是住这里比较合适,和陈忠柱他们一起读书。书院的启蒙班不适合你们,科举班你们又跟不上。”
章辞和柳怀瑾进了书房,孩子们继续在堂屋聊天背书。
杨云说了家里的情况:父亲和祖母还是没改,话还更难听了,宏儿很不开心。他在书院也不快乐。他每次来都想留下,可是留下来又怕爹和祖母得寸进尺。
陈月她们也只能宽慰宽慰,又问了问她的亲事。
杨云说:“齐家之前就没说退婚,现在更不会退婚了吧。你们突然就又有两个被赐婚了,明年会到京城去住吗?”
陈月想了想:“明年会和大姐进京一趟,住不住还不确定。自在肯定是这边自在,但是那些高门大户规矩多,我们肯定还要提前学一学规矩。”
杨云有点惆怅:“前阵子还觉得是小孩子呢,转眼都定亲了,要准备亲事了。又要有一堆新的烦心事了。”
回城的时候,陈家人也一起进了城。去店铺看一看,盘一下帐,买些年货,看望一下柳家人,回王家墩过小年,在村上走动走动,日子很快就过了几天。
王家墩的牛生了两头牛犊,长得很结实。很多羊和鸭都送到牧场上去养了,红枫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习武,还扩充了人手。
“其它地方有增加人手吗?”陈帆问章辞。
他点了下头:“明年,等书院的夫子稳定了,我要准备去那个地方看看了。”
陈帆心里咯登一下,那块无主之地?
他抱紧章辞:“会有危险吗?”
“危险可大可小,要看怎么应对。明年只是去看看,跟他们做做生意。那些匪寨总不会像昌平乡这样有钱有序吧?”
“稻种早就普及了,好好种应该高产了。那里有农户吗?”
“争斗多了,就顾不上种田了。有农户也是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你会带谁一起去吗?”
“陈忠檐肯定想去,说不定他会先来跟你说。陈忠柱要跟着去锻炼锻炼。”
陈帆抬起头:“你敢带陈忠檐去?这可不比剿匪,无功只有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