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京城带信过来
县丞把前二十名的名单抄在了一张纸上,说:“明天早晨请这二十名学生到县衙来一趟,章师爷会给他们讲文章。”
宁仲文眼睛一亮:“我们能听吗?”
章辞点头:“各书院的院长也来。”
佟俊岚壮着胆子问了一句:“可不可以再来几位夫子?”
章辞看了他一眼:“过几天夫子们也要写篇文章,大家一起来批阅。”
众人浑身一凛,他们也要考试?是不是也要这样排名?
“这些名单县衙一份,书院一份。回去后好好跟学生们讲一讲,如何读书,写文章。”章辞指着一堆试着说:“这些是小娃娃的试卷,答案都有,回书院后自行组织考试,统计成绩,表扬成绩出色的?”
景太兴问道:“县衙发放奖品吗?”
县丞嗤笑一声:“县衙不发你就不会做事了?书院如何激励学子读书还要指望县衙?”
景太兴不吭声了。
县丞宣布:“以后每两个月统考一次,时间就定在初七。希望你们下次考试有更好的成绩。”
各书院的人领着任务回去了,县尉悄悄伸了个懒腰。
县丞笑着向章辞行了一礼:“多谢章师爷对犬子的指点督促,两小子这次考试都还不错。”
章辞笑了笑:“令公子聪慧好学,又肯请教,他日定成大器。”
县丞乐得合不拢嘴。
司兵和司功也过来了,想看看他们孩子的考试情况。
看到闫维成和闫志成的名字在前五名,蒋修文和魏扬的名字在十几名,脸上都有点挂不住。
县尉说:“这次嘉泰书院不够重视,两个孩子也能考这么好,说明平时成绩真的很好。准备准备,下次一定会考得更好。”
司兵干笑两声:“其实他们都用功复习了的,只是没想到考这么差,看来嘉泰书院确实不太行。”
司功有点为难:“现在换书院怕院长生气啊。”
县尉拍了拍两人肩膀:“不用换书院,章师爷说夫子们也要考试,他会给夫子们讲文章,以后夫子们讲课水平会更高的。放心,有章师爷在,孩子们一定能早日考上举人。”
衙役们领了一个新任务,督办各村盖学校的事情。地址在里正们开会的时候都讨论过,根据村庄大小、人口多少和路程远近来选择。所有工匠们都集中起来,重新分配人手。
墨笺领着两人走了进来:“夫人,老爷,看谁来了?”
陈帆一看:白策?韩竽?
两人行礼:“夫人,老爷。”
“快进来,外面热。”陈帆招呼道。即使他们是手下,陈帆也有一种客从远方来的感觉。
白策他们坐了下来,说:“夫人和老爷送到京城的信,家里人都收到了。这次他们让我来送信,等下一趟,逢云再从京城回来。”
章辞接过一个鼓鼓动囊囊的包袱:“辛苦了。”许嬷嬷看着就笑了:“他们这是每人都写了一封信吗?”
“很有可能哦。”陈帆很期待。
打开包袱,果然有很多信,上面的署名各不相同。
章辞率先拿出冯夫人的信,打开看完,又复述了一遍。许嬷嬷在一旁抹眼泪。
京城家人一切安好,只是对冯大人的思念越加浓烈。
“思念使人老,老夫人这几年不是思念儿子,就是思念夫君,真是太难了。”许嬷嬷很揪心。
章辞:“我回过一趟京城,也算是个宽慰,爹爹的事情是迟早的。我们下次又要离开元朔县,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
许嬷嬷擦擦眼泪:“夫人和老爷做了这么多事,把元朔县治理富庶了,下次保不准又去什么贫苦之地。你们不能太能干了,慢慢来比较好。”
章辞牵了牵嘴角:“我们是为百姓,为自己的抱负。若真是混日子,在他眼里,也没什么用处了。”
许嬷嬷吓了一跳,紧张地看着章辞。
“没事的,不用担心,他并不是滥杀之人。”章辞安慰道。
章辞又读了陈忠檐和陈雅合写的信,一看就是汇报公事的。
店铺照常开着,生意照常做着,意外之事就是陈雅他们的家人到了京城。
“这一定是谁在背后搞鬼。”朝云脱口而出。
“确实,他们顺利到达京城,还找到陈府大门,怎会无人操纵?”暮雨认同。
那天一大早,一群乞丐模样的人就到了陈府门口,引来一群百姓围观。
“你们怎么到这里来讨饭了?这可是官员的府邸,当心被打走。”有人起哄。
“我们不是来讨饭的,我们是来找人的。”陈忠柱的奶奶说着,又用茫然的眼神看着大门。
围观人群开始问他们的情况,钱家人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还说在元丰县的时候儿子和女儿就不认他们,把他们扔在一个村上自生自灭。
人群中有几个带节奏的,围观者的情绪很快就被带动起来了。
“怎么会有这样的白眼狼,连亲爹亲娘亲奶奶都不认?”
“他们跟着乡君锦衣玉食,就把家人扔在一旁不管了?”
“那乡君也是个心肠狠毒的,难怪会被贬到边境县去做个小县令。看看她家这些年在赚了多少钱啊。”
“就是,寻常百姓一年几十贯钱都难,他们一个西瓜就卖三十贯,店铺开了一家又一家,嫁妆直接就是一万贯现钱,还有那么多绫罗绸缎金银珠宝。”
也有不认同的,说乡君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可是声音被淹没在一片讨伐声中。
大门开了,陈忠柱和陈雅穿着粗布衣走了出来,扑通跪倒在地上:“爹,娘,你们来啦?路上受苦了吗?”
路人声讨了一阵,就渐渐停了下来,想看陈忠柱他们说什么。
陈雅哭着说:“那年逃荒,我和哥哥被扔下了,差点被一群饿疯的灾吃掉,是哥哥拼死护着我逃了出来,也多亏元丰县几个大善人一路救济,我们才侥幸走了一段路。”
人们面面相觑。乡君的弟弟妹妹都是收养的,大家知道。可是年代久远,他们早就忘了当初他们是为何进了陈家的门。爹娘竟然把亲生儿女抛弃了?
宁仲文眼睛一亮:“我们能听吗?”
章辞点头:“各书院的院长也来。”
佟俊岚壮着胆子问了一句:“可不可以再来几位夫子?”
章辞看了他一眼:“过几天夫子们也要写篇文章,大家一起来批阅。”
众人浑身一凛,他们也要考试?是不是也要这样排名?
“这些名单县衙一份,书院一份。回去后好好跟学生们讲一讲,如何读书,写文章。”章辞指着一堆试着说:“这些是小娃娃的试卷,答案都有,回书院后自行组织考试,统计成绩,表扬成绩出色的?”
景太兴问道:“县衙发放奖品吗?”
县丞嗤笑一声:“县衙不发你就不会做事了?书院如何激励学子读书还要指望县衙?”
景太兴不吭声了。
县丞宣布:“以后每两个月统考一次,时间就定在初七。希望你们下次考试有更好的成绩。”
各书院的人领着任务回去了,县尉悄悄伸了个懒腰。
县丞笑着向章辞行了一礼:“多谢章师爷对犬子的指点督促,两小子这次考试都还不错。”
章辞笑了笑:“令公子聪慧好学,又肯请教,他日定成大器。”
县丞乐得合不拢嘴。
司兵和司功也过来了,想看看他们孩子的考试情况。
看到闫维成和闫志成的名字在前五名,蒋修文和魏扬的名字在十几名,脸上都有点挂不住。
县尉说:“这次嘉泰书院不够重视,两个孩子也能考这么好,说明平时成绩真的很好。准备准备,下次一定会考得更好。”
司兵干笑两声:“其实他们都用功复习了的,只是没想到考这么差,看来嘉泰书院确实不太行。”
司功有点为难:“现在换书院怕院长生气啊。”
县尉拍了拍两人肩膀:“不用换书院,章师爷说夫子们也要考试,他会给夫子们讲文章,以后夫子们讲课水平会更高的。放心,有章师爷在,孩子们一定能早日考上举人。”
衙役们领了一个新任务,督办各村盖学校的事情。地址在里正们开会的时候都讨论过,根据村庄大小、人口多少和路程远近来选择。所有工匠们都集中起来,重新分配人手。
墨笺领着两人走了进来:“夫人,老爷,看谁来了?”
陈帆一看:白策?韩竽?
两人行礼:“夫人,老爷。”
“快进来,外面热。”陈帆招呼道。即使他们是手下,陈帆也有一种客从远方来的感觉。
白策他们坐了下来,说:“夫人和老爷送到京城的信,家里人都收到了。这次他们让我来送信,等下一趟,逢云再从京城回来。”
章辞接过一个鼓鼓动囊囊的包袱:“辛苦了。”许嬷嬷看着就笑了:“他们这是每人都写了一封信吗?”
“很有可能哦。”陈帆很期待。
打开包袱,果然有很多信,上面的署名各不相同。
章辞率先拿出冯夫人的信,打开看完,又复述了一遍。许嬷嬷在一旁抹眼泪。
京城家人一切安好,只是对冯大人的思念越加浓烈。
“思念使人老,老夫人这几年不是思念儿子,就是思念夫君,真是太难了。”许嬷嬷很揪心。
章辞:“我回过一趟京城,也算是个宽慰,爹爹的事情是迟早的。我们下次又要离开元朔县,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
许嬷嬷擦擦眼泪:“夫人和老爷做了这么多事,把元朔县治理富庶了,下次保不准又去什么贫苦之地。你们不能太能干了,慢慢来比较好。”
章辞牵了牵嘴角:“我们是为百姓,为自己的抱负。若真是混日子,在他眼里,也没什么用处了。”
许嬷嬷吓了一跳,紧张地看着章辞。
“没事的,不用担心,他并不是滥杀之人。”章辞安慰道。
章辞又读了陈忠檐和陈雅合写的信,一看就是汇报公事的。
店铺照常开着,生意照常做着,意外之事就是陈雅他们的家人到了京城。
“这一定是谁在背后搞鬼。”朝云脱口而出。
“确实,他们顺利到达京城,还找到陈府大门,怎会无人操纵?”暮雨认同。
那天一大早,一群乞丐模样的人就到了陈府门口,引来一群百姓围观。
“你们怎么到这里来讨饭了?这可是官员的府邸,当心被打走。”有人起哄。
“我们不是来讨饭的,我们是来找人的。”陈忠柱的奶奶说着,又用茫然的眼神看着大门。
围观人群开始问他们的情况,钱家人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还说在元丰县的时候儿子和女儿就不认他们,把他们扔在一个村上自生自灭。
人群中有几个带节奏的,围观者的情绪很快就被带动起来了。
“怎么会有这样的白眼狼,连亲爹亲娘亲奶奶都不认?”
“他们跟着乡君锦衣玉食,就把家人扔在一旁不管了?”
“那乡君也是个心肠狠毒的,难怪会被贬到边境县去做个小县令。看看她家这些年在赚了多少钱啊。”
“就是,寻常百姓一年几十贯钱都难,他们一个西瓜就卖三十贯,店铺开了一家又一家,嫁妆直接就是一万贯现钱,还有那么多绫罗绸缎金银珠宝。”
也有不认同的,说乡君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可是声音被淹没在一片讨伐声中。
大门开了,陈忠柱和陈雅穿着粗布衣走了出来,扑通跪倒在地上:“爹,娘,你们来啦?路上受苦了吗?”
路人声讨了一阵,就渐渐停了下来,想看陈忠柱他们说什么。
陈雅哭着说:“那年逃荒,我和哥哥被扔下了,差点被一群饿疯的灾吃掉,是哥哥拼死护着我逃了出来,也多亏元丰县几个大善人一路救济,我们才侥幸走了一段路。”
人们面面相觑。乡君的弟弟妹妹都是收养的,大家知道。可是年代久远,他们早就忘了当初他们是为何进了陈家的门。爹娘竟然把亲生儿女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