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东南形胜
第二日是个大晴天。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正值江南三月、草长莺飞的时节。
西湖一碧如洗,两岸游人如织,位于东岸丰豫门外的耸翠楼今日尤其热闹。
上午巳时开始,耸翠楼门前便高悬出“客满”的木牌。
阶下站着两名褐衣酒保,耐心地向每一个欲进酒楼的来客解释楼里早已人满为患,含笑将客人请走。
许多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也有因此而心怀不满者,然而耸翠楼是官营酒楼,不满之人除了发两句牢骚之外,也不敢多生事端,拂袖去了别家。
也有一些人不肯就此离开,徘徊在门外等待。
钱塘繁华,酒楼云集,然而唯有这耸翠楼有如此熙攘盛况,只因耸翠楼居西湖之会,临水而建,得天独厚,本就比别家更具地理优势。
尤其近一个月来,耸翠楼内新来了一个大厨,做得一手好菜,前来尝过一次的客人个个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耸翠楼的生意越发红火,客流、财源滚滚来。
如果没有预约直接前来的人,便就是从早上排队等待中午,或许也才堪堪能等到一顿午饭。
就在许多食客转身离去之时,忽有一辆漆红流苏香车驰道门前停下,一个粉色衣衫的小丫鬟将轿帘掀开,轿中探出一个浅紫华服女子。
女子扶着粉衣丫鬟的手下了车,阶下的两位酒保忙迎上来奉承:“翠娘可算到了。陈相公已经催问了好几次了。”
那翠娘轻轻“嗯”了一声,声音如金石玉碎,泠然清冷,动听至极。
登阶时,翠娘注意到墙角卖唱的盲人父女,微微拧眉,附耳向丫鬟交待了几句,丫鬟闻言,快步走去,掏了两吊钱塞给父女二人,引得父女连连道谢。
“翠娘真是宅心仁厚,这些年,这对父女可不知受了您多少恩德了。”引翠娘进酒楼的酒保连声赞美,翠娘只是泠然不语。
酒保知趣地不再说话,他知道这位翠娘是平康馆的上厅行首,名叫柳翠。
这翠娘能歌善舞,容色绝艳,乃是杭州出了名儿的录事。
今日王钦若在耸翠楼摆宴,请了她来助兴。
耸翠楼酒保迎来送往,见多了各色人物,对翠娘的冷淡并未表现出不快,而是含笑殷勤地将她引进酒楼。
楼外行人熙熙攘攘,游人如织,进得楼去,楼内却并不像酒保说的那样人满为患。
一楼的散席大厅内虽然也坐着不少人,但并没有客满,客人们或站在扶廊边欣赏湖景,或与同伴窃窃私语,或一人独坐自饮自娱,并无一人高声喧哗,大厅内十分安静雅致。
今日是州府大人的恩师的生辰,在耸翠楼宴客,故而楼中即便人未满,也不能再多放人进来,酒楼人多口杂的,要是出了什么差错,可就了不得了。
来到三楼,三楼是一通间正正方方的大厅,周回四十八丈,采用半围栏式结构。
三楼西面完全是开放式的围栏,人只要登上三楼,无论站在何处,都可以往西一览西湖风光。
南、北两面则各开有二十四扇大窗户,南窗外远景是雷峰塔,近竟则是钱王祠;北窗外远景是西湖湖面,可以一直望到钱塘门和白堤,近景则是繁华热闹的涌金门。
只有东面是木板做成的墙壁,正中摆放着一具六折大屏风,上面绣着朵朵红梅。
屏风背后放着一张半人高的窄案桌,桌上置有三个古铜小香炉,内燃熏香,青烟袅袅。
屏风的正前方,便是主桌,中央的黑色交椅上坐着一个年过半百、红光满面的老人,正是才上任不到半年的杭州知州王钦若。
他一双细眼总是眯着,似乎时刻在算计着什么,被他看上一眼,就好比被毒蛇盯上。
翠娘浅浅一笑,露出两颊梨涡,娉娉婷婷地来到众人面前:“今日是陈相公生辰,奴家先为两位相公斟酒。”
说着举起身侧酒保托盘上的酒瓶,将王钦若跟前桌上的酒杯一一斟满。
“愿王相公仙福永享、寿与天齐,陈相公福如海深,寿比山长,永享富贵。”
这分明是陈致的寿宴,但翠娘却先祝王钦若,后祝陈致,她对王钦若的这份阿谀奉承实在有几分明显。
然众人却都已经习以为常,虽说陈致是王若钦的老师,王钦若也是一个尊师重教之人,但王钦若官至宰相,陈致不过是沾了王钦若的光,才能横行京师、大肆敛财罢了。
故而面对翠娘的言辞,陈致并无半分不悦,反倒是哈哈笑着举起酒杯来敬王钦若。
王若钦心下大悦,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宾客你来我往,方喝了几杯酒,只听楼梯口有人拖长了音高声叫道:“宋嫂鱼羹到——”
众人便知是要上菜了。
耸翠楼新来的厨娘做得一手好菜,今日可算是可以大饱口福了。
众人齐齐往楼梯口望去,只见一个十五六岁、模样标致的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月白的瓷器汤砵,身后跟着若干名酒保,手掌各捧汤砵,均是清一色的月白官窑。
为首的小姑娘穿水绿色交领短衣,着同色长裙,袖子高挽,梳着灵巧的发髻,亦用青绿的纶巾束了。
只见她目不斜视、稳稳当当快步上前,将手中汤砵小心放置在上首主桌上,揭开盖子,这才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
“宋嫂鱼羹,请大人趁热享用。”
说罢欲走,却被王若钦叫住:“你就是耸翠楼新来的厨娘?”
宋归尘回头福了福身:“回大人,正是。”
王若钦亦听说了耸翠楼新来的厨娘之厨艺,且他上次吃过宋归尘做的老蚌怀珠,大为赞赏。
如今见到宋归尘本人竟然是个还未及笄的小姑娘,不仅大为惊讶,赞道:“你小小年纪,竟有这般手艺,真是天赋异禀。”
“大人谬赞了,不过是谋生的手艺罢了,上不得台面。”
王若钦看向砵中鱼羹,灯火之下,月白汤砵之中的鱼羹色泽诱人,晶莹剔透,热气腾腾,勾人馋虫。
“这鱼羹有何不同?何以享誉杭州呢?”
“回大人的话,今日的鱼羹是以新鲜的鳜鱼蒸熟后剔去皮骨,加上火腿丝、香菇、竹笋末、鸡汤等佐料烹制而成,另有我秘制的独家调料,自然与别家不同。”
“哦?”
王钦若眯起眼睛,显然是对眼前这个大大方方的小姑娘十分感兴趣。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正值江南三月、草长莺飞的时节。
西湖一碧如洗,两岸游人如织,位于东岸丰豫门外的耸翠楼今日尤其热闹。
上午巳时开始,耸翠楼门前便高悬出“客满”的木牌。
阶下站着两名褐衣酒保,耐心地向每一个欲进酒楼的来客解释楼里早已人满为患,含笑将客人请走。
许多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也有因此而心怀不满者,然而耸翠楼是官营酒楼,不满之人除了发两句牢骚之外,也不敢多生事端,拂袖去了别家。
也有一些人不肯就此离开,徘徊在门外等待。
钱塘繁华,酒楼云集,然而唯有这耸翠楼有如此熙攘盛况,只因耸翠楼居西湖之会,临水而建,得天独厚,本就比别家更具地理优势。
尤其近一个月来,耸翠楼内新来了一个大厨,做得一手好菜,前来尝过一次的客人个个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耸翠楼的生意越发红火,客流、财源滚滚来。
如果没有预约直接前来的人,便就是从早上排队等待中午,或许也才堪堪能等到一顿午饭。
就在许多食客转身离去之时,忽有一辆漆红流苏香车驰道门前停下,一个粉色衣衫的小丫鬟将轿帘掀开,轿中探出一个浅紫华服女子。
女子扶着粉衣丫鬟的手下了车,阶下的两位酒保忙迎上来奉承:“翠娘可算到了。陈相公已经催问了好几次了。”
那翠娘轻轻“嗯”了一声,声音如金石玉碎,泠然清冷,动听至极。
登阶时,翠娘注意到墙角卖唱的盲人父女,微微拧眉,附耳向丫鬟交待了几句,丫鬟闻言,快步走去,掏了两吊钱塞给父女二人,引得父女连连道谢。
“翠娘真是宅心仁厚,这些年,这对父女可不知受了您多少恩德了。”引翠娘进酒楼的酒保连声赞美,翠娘只是泠然不语。
酒保知趣地不再说话,他知道这位翠娘是平康馆的上厅行首,名叫柳翠。
这翠娘能歌善舞,容色绝艳,乃是杭州出了名儿的录事。
今日王钦若在耸翠楼摆宴,请了她来助兴。
耸翠楼酒保迎来送往,见多了各色人物,对翠娘的冷淡并未表现出不快,而是含笑殷勤地将她引进酒楼。
楼外行人熙熙攘攘,游人如织,进得楼去,楼内却并不像酒保说的那样人满为患。
一楼的散席大厅内虽然也坐着不少人,但并没有客满,客人们或站在扶廊边欣赏湖景,或与同伴窃窃私语,或一人独坐自饮自娱,并无一人高声喧哗,大厅内十分安静雅致。
今日是州府大人的恩师的生辰,在耸翠楼宴客,故而楼中即便人未满,也不能再多放人进来,酒楼人多口杂的,要是出了什么差错,可就了不得了。
来到三楼,三楼是一通间正正方方的大厅,周回四十八丈,采用半围栏式结构。
三楼西面完全是开放式的围栏,人只要登上三楼,无论站在何处,都可以往西一览西湖风光。
南、北两面则各开有二十四扇大窗户,南窗外远景是雷峰塔,近竟则是钱王祠;北窗外远景是西湖湖面,可以一直望到钱塘门和白堤,近景则是繁华热闹的涌金门。
只有东面是木板做成的墙壁,正中摆放着一具六折大屏风,上面绣着朵朵红梅。
屏风背后放着一张半人高的窄案桌,桌上置有三个古铜小香炉,内燃熏香,青烟袅袅。
屏风的正前方,便是主桌,中央的黑色交椅上坐着一个年过半百、红光满面的老人,正是才上任不到半年的杭州知州王钦若。
他一双细眼总是眯着,似乎时刻在算计着什么,被他看上一眼,就好比被毒蛇盯上。
翠娘浅浅一笑,露出两颊梨涡,娉娉婷婷地来到众人面前:“今日是陈相公生辰,奴家先为两位相公斟酒。”
说着举起身侧酒保托盘上的酒瓶,将王钦若跟前桌上的酒杯一一斟满。
“愿王相公仙福永享、寿与天齐,陈相公福如海深,寿比山长,永享富贵。”
这分明是陈致的寿宴,但翠娘却先祝王钦若,后祝陈致,她对王钦若的这份阿谀奉承实在有几分明显。
然众人却都已经习以为常,虽说陈致是王若钦的老师,王钦若也是一个尊师重教之人,但王钦若官至宰相,陈致不过是沾了王钦若的光,才能横行京师、大肆敛财罢了。
故而面对翠娘的言辞,陈致并无半分不悦,反倒是哈哈笑着举起酒杯来敬王钦若。
王若钦心下大悦,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宾客你来我往,方喝了几杯酒,只听楼梯口有人拖长了音高声叫道:“宋嫂鱼羹到——”
众人便知是要上菜了。
耸翠楼新来的厨娘做得一手好菜,今日可算是可以大饱口福了。
众人齐齐往楼梯口望去,只见一个十五六岁、模样标致的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月白的瓷器汤砵,身后跟着若干名酒保,手掌各捧汤砵,均是清一色的月白官窑。
为首的小姑娘穿水绿色交领短衣,着同色长裙,袖子高挽,梳着灵巧的发髻,亦用青绿的纶巾束了。
只见她目不斜视、稳稳当当快步上前,将手中汤砵小心放置在上首主桌上,揭开盖子,这才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
“宋嫂鱼羹,请大人趁热享用。”
说罢欲走,却被王若钦叫住:“你就是耸翠楼新来的厨娘?”
宋归尘回头福了福身:“回大人,正是。”
王若钦亦听说了耸翠楼新来的厨娘之厨艺,且他上次吃过宋归尘做的老蚌怀珠,大为赞赏。
如今见到宋归尘本人竟然是个还未及笄的小姑娘,不仅大为惊讶,赞道:“你小小年纪,竟有这般手艺,真是天赋异禀。”
“大人谬赞了,不过是谋生的手艺罢了,上不得台面。”
王若钦看向砵中鱼羹,灯火之下,月白汤砵之中的鱼羹色泽诱人,晶莹剔透,热气腾腾,勾人馋虫。
“这鱼羹有何不同?何以享誉杭州呢?”
“回大人的话,今日的鱼羹是以新鲜的鳜鱼蒸熟后剔去皮骨,加上火腿丝、香菇、竹笋末、鸡汤等佐料烹制而成,另有我秘制的独家调料,自然与别家不同。”
“哦?”
王钦若眯起眼睛,显然是对眼前这个大大方方的小姑娘十分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