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拖延和激战
苏系第四军的渡江登陆地点为和州对岸的当涂县东部的马鞍山正北约两公里处,登陆后奉军第十七旅向西南方向扩展了五公里纵深后,那么预期拦截皖军的作战范围大约就是后世的马鞍山市一带。
而观皖军在这一片地区的兵力部署呢,皖军在当涂部署的乃是一整个两江陆军第七师,当然了一个上万人的两江陆军第七师不可能扎堆都躲在当涂县城里头,而是沿着长江分散部署,构成了一条长达二十多公里的长江防线。
在这条当涂防线上,其中重点布防的地区有当涂县城,在这里有着两江陆军第十四旅一整个旅以及炮兵团等部队,乃是皖军在当涂方向的重点驻防区域,不仅仅严防奉军利用江心洲直接登陆当涂,同时这个第十四旅以及炮兵等部队也是当涂防线的主要机动增援部队,一旦发现奉军大规模从其他方向登陆后,这个第十四旅以及炮兵等部队就必须快速行军前往增援,当然了他们的任务也不是说直接打败奉军的渡江不会,因为是个人都知道奉军一旦渡江,那必然是大规模的渡江,渡江兵力可能会达到好几万人。
如此规模的奉军,绝对不是区区一两江第七师能够击败的,甚至连阻拦奉军渡江部队的攻势都很难办到。
那么一旦当奉军在当涂%长%风%文学 一线登陆后,两江第七师的作用是什么?
一个字:拖!
要求不高,只要两江陆军第七师能够把奉军的渡江部队拖到两天以上,那么从芜湖、金陵东西两个方向紧急增援而来的部队就能够初步抵达,如果能够拖到三天以上,那么皖军主力之中央陆军第二混成旅、第四师就能够相继抵达,到时候随着皖军主力的抵挡,段祺瑞就有把握把奉军的进攻势头给阻挡下来了,当然了,这只是段祺瑞的保守估计。他的内心里还是想要一举在长江南岸歼灭奉军渡江部队的。
因为那几乎是代表苏皖战争的战略转折点,一旦皖军能够歼灭奉军渡江部队,损失惨重的奉军决不可能短时间内再一次发起渡江战役了,虽然皖军还没有足够力量发动大规模的反攻,进而收复江北地区,但是至少可以让苏皖之间的战争重新进入战略僵持的态势。
而时间对于段祺瑞而言是非常宝贵的,他拿下广东不久,需要时间整顿广东,把广东这个财赋大省彻底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当中来,而后依靠大半个南方中国,他有信心在财力上胜过苏系,进而扩编更多的军队,等待合适的实际发动北伐。
在皖军的整个长江防线部署上,已经是非常清楚的体现了这种战略思想。
在广大的长江防线上,皖军只是重点布防几段地区,而第四师、第二混成旅这两支主力军则是被当成了机动部队,奉军在那里渡江,它们就去那里。
具体到当涂方向,两江第七师的战术部署也是体现了这样的思维,那就是主力部署当涂县城,而在其他地区则是部署少量兵力,这些以营为单位部署的部队目的并不是阻挡奉军的渡江工事,而是起到预警的作用。
在马鞍山江边布防的那个皖军步兵营就是这种性质的部队。
在他们发现奉军渡江的第一时间里,就已经是派出了传令兵乘骑快马前往当涂报信!
而于此同时,在西山、九华山一带驻防的两个步兵营也是快速前往马鞍山方向,这两个步兵营和之前在马鞍山的步兵营同属两江第七师第十三旅第二十五步兵团。
两江陆军第二十五步兵团,也就是皖军部署在马鞍山一带的主要兵力了。
接到该团下属第二营说发现奉军大量渡江的时候,该团的指挥官不敢怠慢,立即就是率领两个团急速赶往马鞍山,不过他们来的还是有些迟,等他们赶到的时候,距离奉军渡江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小时,此时奉军之第三十三团已经成功登陆上岸,并向西南方向推进,以扩展滩头防御纵深。
在这种情况下,前往抢占人头矶的奉军第三十三团第一营和追击敌军残敌,前往雨山湖一线的的奉军第三十三团第二营就是和增援而来皖军第二十五团正面对上了。
后方指挥整个团的方庆坤看着望远镜里身穿深蓝色军服的皖军,粗略估算了下发现,这一次增援过来的皖军数量不少,单单是已经发现的就至少有上千人,而考虑到人家皖军也不是一股脑排在开阔地带让方庆坤去数,所以方庆坤估算,来敌应该是一个团上下。
方庆坤和众多的奉军军官们一样自负,他可不认为区区一个皖军步兵营就能够和自己现在手下的两个营相对抗了,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他的任务并不是说打败击溃多少敌军,而是要固守滩头阵地,和对面的皖军想要拖延时间等主力来源一样,方庆坤也想要拖延时间,等待后方部队架设浮桥并渡江。
然而虽然两者都想要拖延时间,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那就是方庆坤的第三十三团想要拖延时间的前提是拿下雨山湖和人头矶等地区后,利用这两个地区构成一个初步的防御阵地后,才是在保障滩头阵地的前提下,以拖延时间。
然而对面的皖军却是虽然也要拖延时间,但是他们的拖延也并不是一味的避战,相反他们入股想要拖延奉军的攻势,就非常有必要在前期,尤其是奉军渡江的第一天里,利用奉军立足未稳的优势,尽可能的打击奉军渡江部队,最好是能够直接攻击奉军的渡江部队,以迟缓奉军主力部队的渡江速度。
简单来说两者的矛盾就在于,皖军要在滩头拖延阻击奉军的渡江部队,而奉军已经渡江的第第三十三团则是需要在滩头阵地外阻拦皖军,拖延后续皖军的增援部队。
当这些因素结合下来,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虽然双方的指挥官都得到了命令要以拖延时间为上,他们也的确是想要这么做的,然而实际情况下,双方自从一接触开始,相互之间就是爆发了激烈无比的战斗。
奉军第三十三团的第一营和第二营在雨山湖、人头矶一线遇上了正在急速南下增援的皖两江陆军第二十五团后,双方之间没有所谓的克制,甚至连火力试探都没有怎么进行,双方一见面直接就打上了。
机枪的嗒嗒声在停息了不就后,就是再一次的在长江边上响了起来,其中还伴随着步`枪清脆的枪声,偶尔还传来几声爆炸声。
这些爆炸声中主要是以双方的手榴`弹为主,而奉军中一贯大手大脚使用的迫击炮`弹却是发射的比较少,这不是方庆坤不喜欢用迫击炮而是因为他手中现有的迫击`炮弹有限,不能随意浪费。
如今第三十三团所有的弹药都是之前随身携带的,虽然说出发前已经准备的比较充分,但是渡江之处,为了打掉那两个给奉军带来极大伤亡的机枪堡垒,第三十三团的迫击`炮弹已经消耗了不少,而渡江之前,奉军的高级将领们,包括孟恩远和林永权在内都认为皖军的反扑将会是来的非常快,非常凶猛的,一旦敌军主力来反攻,那么就能靠第十七旅自己了。
而考虑到没有浮桥,只能用少量船只运输弹药的情况下,那么第十七旅后续三天内可以用来作战的弹药,尤其是迫击炮`弹将会是非常紧张的。
除了反机枪作战外,其他情况下如果没有太大必要,方庆坤并不愿意浪费自己手中的宝贵迫击炮`弹!
方庆坤忍着不肯用太多的迫击炮`弹,那么对于第三十三团的前线步兵们而言,压力自然是大了也许。奉军部队,尤其是三大主力师的部队早已经习惯在迫击炮火力的掩护下发起进攻,现在没有迫击炮火力掩护的话,他们一时间还真觉得有些不习惯。
不过不习惯也得打仗,他们和以往一样,猫着腰,分散开来,然后尝试着进行连排级的迂回进攻,偶尔还用六十毫米的迫击炮去打皖军的机枪火力点,只是这么皖军和奉军打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都前后大了半年,对于奉军利用六十毫米迫击炮进行反机枪作战的情况下,他们除了仿制并也装备六十毫米迫击炮外,他们也是专门针对奉军的这些战术,改进了诸多机枪战术。
比如说以往的时候,直军和皖军的重机枪是很少进行机动的,一般都是固定在一个工事里,然后一直战斗都被摧毁为止,反正在迫击炮出现之前对重机枪这样运用问题也不大,反正步`枪甚至机枪火力打他们也打不掉,至于火炮,有本事你让一门野战炮或山炮去玩精确轰炸,要不然的话还是别指望传统身管火炮反机枪了。
但是这种情况在直苏战争里以及之前的苏皖战争中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奉军的迫击炮,尤其是六十毫米的迫击炮几乎就是重机枪杀手,在熟练的迫击炮指挥官指挥下,三发急速射就能够彻底摧毁一个环绕型的重机枪阵地。
也许有人会说,露天的环绕新机枪阵地不中用,怎么不用堡垒式机枪阵地啊,这里头的原因也简单。
一个固定式的,拥有完整防护,能够抵御迫击炮或扎的机枪堡垒工事,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构筑,那些水泥工事就不说了,当代国内没哪家军阀有足够的钱购买水泥去构筑工事的,皖军不行,奉军也不行,至于土木式的工事也可以,但是要构筑这些工事的工程里比较大,需要要的时间比较多,很难用于遭遇式野战。
比如现在的苏皖两军的战斗,就是一场典型的遭遇战,双方首先别说构筑了机枪堡垒,就连步兵战壕都是来不及挖,都是直接趴在小山头上就开打。
在这种情况下,奉军的六十毫米迫击炮反机枪作战还是比较顺利的!
当迫击炮部队把皖军的又一挺重机枪摧毁了后,奉军的步兵们又是再一次朝着皖军的临时阵地发起了冲锋!
而观皖军在这一片地区的兵力部署呢,皖军在当涂部署的乃是一整个两江陆军第七师,当然了一个上万人的两江陆军第七师不可能扎堆都躲在当涂县城里头,而是沿着长江分散部署,构成了一条长达二十多公里的长江防线。
在这条当涂防线上,其中重点布防的地区有当涂县城,在这里有着两江陆军第十四旅一整个旅以及炮兵团等部队,乃是皖军在当涂方向的重点驻防区域,不仅仅严防奉军利用江心洲直接登陆当涂,同时这个第十四旅以及炮兵等部队也是当涂防线的主要机动增援部队,一旦发现奉军大规模从其他方向登陆后,这个第十四旅以及炮兵等部队就必须快速行军前往增援,当然了他们的任务也不是说直接打败奉军的渡江不会,因为是个人都知道奉军一旦渡江,那必然是大规模的渡江,渡江兵力可能会达到好几万人。
如此规模的奉军,绝对不是区区一两江第七师能够击败的,甚至连阻拦奉军渡江部队的攻势都很难办到。
那么一旦当奉军在当涂%长%风%文学 一线登陆后,两江第七师的作用是什么?
一个字:拖!
要求不高,只要两江陆军第七师能够把奉军的渡江部队拖到两天以上,那么从芜湖、金陵东西两个方向紧急增援而来的部队就能够初步抵达,如果能够拖到三天以上,那么皖军主力之中央陆军第二混成旅、第四师就能够相继抵达,到时候随着皖军主力的抵挡,段祺瑞就有把握把奉军的进攻势头给阻挡下来了,当然了,这只是段祺瑞的保守估计。他的内心里还是想要一举在长江南岸歼灭奉军渡江部队的。
因为那几乎是代表苏皖战争的战略转折点,一旦皖军能够歼灭奉军渡江部队,损失惨重的奉军决不可能短时间内再一次发起渡江战役了,虽然皖军还没有足够力量发动大规模的反攻,进而收复江北地区,但是至少可以让苏皖之间的战争重新进入战略僵持的态势。
而时间对于段祺瑞而言是非常宝贵的,他拿下广东不久,需要时间整顿广东,把广东这个财赋大省彻底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当中来,而后依靠大半个南方中国,他有信心在财力上胜过苏系,进而扩编更多的军队,等待合适的实际发动北伐。
在皖军的整个长江防线部署上,已经是非常清楚的体现了这种战略思想。
在广大的长江防线上,皖军只是重点布防几段地区,而第四师、第二混成旅这两支主力军则是被当成了机动部队,奉军在那里渡江,它们就去那里。
具体到当涂方向,两江第七师的战术部署也是体现了这样的思维,那就是主力部署当涂县城,而在其他地区则是部署少量兵力,这些以营为单位部署的部队目的并不是阻挡奉军的渡江工事,而是起到预警的作用。
在马鞍山江边布防的那个皖军步兵营就是这种性质的部队。
在他们发现奉军渡江的第一时间里,就已经是派出了传令兵乘骑快马前往当涂报信!
而于此同时,在西山、九华山一带驻防的两个步兵营也是快速前往马鞍山方向,这两个步兵营和之前在马鞍山的步兵营同属两江第七师第十三旅第二十五步兵团。
两江陆军第二十五步兵团,也就是皖军部署在马鞍山一带的主要兵力了。
接到该团下属第二营说发现奉军大量渡江的时候,该团的指挥官不敢怠慢,立即就是率领两个团急速赶往马鞍山,不过他们来的还是有些迟,等他们赶到的时候,距离奉军渡江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小时,此时奉军之第三十三团已经成功登陆上岸,并向西南方向推进,以扩展滩头防御纵深。
在这种情况下,前往抢占人头矶的奉军第三十三团第一营和追击敌军残敌,前往雨山湖一线的的奉军第三十三团第二营就是和增援而来皖军第二十五团正面对上了。
后方指挥整个团的方庆坤看着望远镜里身穿深蓝色军服的皖军,粗略估算了下发现,这一次增援过来的皖军数量不少,单单是已经发现的就至少有上千人,而考虑到人家皖军也不是一股脑排在开阔地带让方庆坤去数,所以方庆坤估算,来敌应该是一个团上下。
方庆坤和众多的奉军军官们一样自负,他可不认为区区一个皖军步兵营就能够和自己现在手下的两个营相对抗了,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他的任务并不是说打败击溃多少敌军,而是要固守滩头阵地,和对面的皖军想要拖延时间等主力来源一样,方庆坤也想要拖延时间,等待后方部队架设浮桥并渡江。
然而虽然两者都想要拖延时间,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那就是方庆坤的第三十三团想要拖延时间的前提是拿下雨山湖和人头矶等地区后,利用这两个地区构成一个初步的防御阵地后,才是在保障滩头阵地的前提下,以拖延时间。
然而对面的皖军却是虽然也要拖延时间,但是他们的拖延也并不是一味的避战,相反他们入股想要拖延奉军的攻势,就非常有必要在前期,尤其是奉军渡江的第一天里,利用奉军立足未稳的优势,尽可能的打击奉军渡江部队,最好是能够直接攻击奉军的渡江部队,以迟缓奉军主力部队的渡江速度。
简单来说两者的矛盾就在于,皖军要在滩头拖延阻击奉军的渡江部队,而奉军已经渡江的第第三十三团则是需要在滩头阵地外阻拦皖军,拖延后续皖军的增援部队。
当这些因素结合下来,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虽然双方的指挥官都得到了命令要以拖延时间为上,他们也的确是想要这么做的,然而实际情况下,双方自从一接触开始,相互之间就是爆发了激烈无比的战斗。
奉军第三十三团的第一营和第二营在雨山湖、人头矶一线遇上了正在急速南下增援的皖两江陆军第二十五团后,双方之间没有所谓的克制,甚至连火力试探都没有怎么进行,双方一见面直接就打上了。
机枪的嗒嗒声在停息了不就后,就是再一次的在长江边上响了起来,其中还伴随着步`枪清脆的枪声,偶尔还传来几声爆炸声。
这些爆炸声中主要是以双方的手榴`弹为主,而奉军中一贯大手大脚使用的迫击炮`弹却是发射的比较少,这不是方庆坤不喜欢用迫击炮而是因为他手中现有的迫击`炮弹有限,不能随意浪费。
如今第三十三团所有的弹药都是之前随身携带的,虽然说出发前已经准备的比较充分,但是渡江之处,为了打掉那两个给奉军带来极大伤亡的机枪堡垒,第三十三团的迫击`炮弹已经消耗了不少,而渡江之前,奉军的高级将领们,包括孟恩远和林永权在内都认为皖军的反扑将会是来的非常快,非常凶猛的,一旦敌军主力来反攻,那么就能靠第十七旅自己了。
而考虑到没有浮桥,只能用少量船只运输弹药的情况下,那么第十七旅后续三天内可以用来作战的弹药,尤其是迫击炮`弹将会是非常紧张的。
除了反机枪作战外,其他情况下如果没有太大必要,方庆坤并不愿意浪费自己手中的宝贵迫击炮`弹!
方庆坤忍着不肯用太多的迫击炮`弹,那么对于第三十三团的前线步兵们而言,压力自然是大了也许。奉军部队,尤其是三大主力师的部队早已经习惯在迫击炮火力的掩护下发起进攻,现在没有迫击炮火力掩护的话,他们一时间还真觉得有些不习惯。
不过不习惯也得打仗,他们和以往一样,猫着腰,分散开来,然后尝试着进行连排级的迂回进攻,偶尔还用六十毫米的迫击炮去打皖军的机枪火力点,只是这么皖军和奉军打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都前后大了半年,对于奉军利用六十毫米迫击炮进行反机枪作战的情况下,他们除了仿制并也装备六十毫米迫击炮外,他们也是专门针对奉军的这些战术,改进了诸多机枪战术。
比如说以往的时候,直军和皖军的重机枪是很少进行机动的,一般都是固定在一个工事里,然后一直战斗都被摧毁为止,反正在迫击炮出现之前对重机枪这样运用问题也不大,反正步`枪甚至机枪火力打他们也打不掉,至于火炮,有本事你让一门野战炮或山炮去玩精确轰炸,要不然的话还是别指望传统身管火炮反机枪了。
但是这种情况在直苏战争里以及之前的苏皖战争中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奉军的迫击炮,尤其是六十毫米的迫击炮几乎就是重机枪杀手,在熟练的迫击炮指挥官指挥下,三发急速射就能够彻底摧毁一个环绕型的重机枪阵地。
也许有人会说,露天的环绕新机枪阵地不中用,怎么不用堡垒式机枪阵地啊,这里头的原因也简单。
一个固定式的,拥有完整防护,能够抵御迫击炮或扎的机枪堡垒工事,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构筑,那些水泥工事就不说了,当代国内没哪家军阀有足够的钱购买水泥去构筑工事的,皖军不行,奉军也不行,至于土木式的工事也可以,但是要构筑这些工事的工程里比较大,需要要的时间比较多,很难用于遭遇式野战。
比如现在的苏皖两军的战斗,就是一场典型的遭遇战,双方首先别说构筑了机枪堡垒,就连步兵战壕都是来不及挖,都是直接趴在小山头上就开打。
在这种情况下,奉军的六十毫米迫击炮反机枪作战还是比较顺利的!
当迫击炮部队把皖军的又一挺重机枪摧毁了后,奉军的步兵们又是再一次朝着皖军的临时阵地发起了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