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龙瀛剑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七章 泄密之人

    黄伊榕深深地望了李世民一眼,接过麻纸后,却没有再做接下来的动作。

    李世民会意,很识趣地命令军队后退三十步,而自己,亦转身退开。

    待到李世民等人远离,黄伊榕才自香囊中掏出一瓶液体,滴在麻纸之上。黑色的水滴从麻纸中央向四周扩散,最后将整张纸全部浸染。纸上呈现出密密麻麻的数十行小字,不到半盏茶的工夫,字迹又逐渐变淡,最后消失无踪。

    黑水与麻纸相互融合,方能显现字体。为确保隐秘性,唐王府与黄伊榕师徒之间,常以此种方法联系。而此融合之法,仅可作用一次。黄伊榕可以肯定:李世民在得到“高人”,也就是黄伊榕的师父洛修,交予的麻纸之后,他并未窥视纸中文字。

    黄伊榕又习惯性地咬起了下唇。洛修书信的内容,涵盖了很多信息,有些在她意料之中,有些在她意料之外。

    按照纸中所述,唐王府在二十二日前,便收到了“黄伊榕将至祁连找寻龙瀛”的消息。以唐王府极广极密的渠道网来判断,黄伊榕估测第一个散布传言者,应该是在二十四日之前,便着手此事。这与她下玄都峰启程之日,仅仅只间隔了七天。在这七天的时间里,她先是处理了一些个人事务,才往祁连山脉赶。即是说,在她的行程还未走到三成之距时,便有人泄露了这绝密之事!

    且说黄伊榕私下去找龙瀛剑,令唐王府的皇族公卿们,心生不满。黄伊榕的举动,非但让许多人对“龙瀛剑在大唐皇宫”这件事造成怀疑,更是让唐王府中人对他们师徒俩产生隔阂。

    针对此事,在唐王李渊与众位近臣商议过后,他们认为最好的处理方式,还是对“高人”洛修开诚布公为宜。毕竟,早在十几年前,洛修便给予李唐极多极大的助力。那时唐国未立,李渊尚任职隋臣。至今,李渊亦未能找出这师徒俩,对李唐做过什么不利之举。若说洛修师徒是唐王府的开国功臣,绝不为过。

    李唐君臣大多猜测:“寻剑”消息,或许是别有用心之人的造谣。即便是事实,也有可能是洛修另有深意。李渊派人密信洛修,与以往的书信往来相同,将唐王府所知,详尽地写进信中。

    洛修收到飞鸟传信后,其震惊程度绝不亚于李渊。

    《泣血葬剑》中的秘密,只有他及黄伊榕两个人知晓。对于徒弟,他很是了解。黄伊榕是一个识大体、有分寸之人,龙瀛剑事关重大,洛修深信徒弟绝对会依他之令,不走漏丝毫风声,哪怕是对郭旭扬,他相信她也不会透露。更何况,黄伊榕作为当事人,她更不可能愚蠢地大肆宣传此事,而将自己推至危险的境地。

    散布传言者,既非洛修,亦非黄伊榕。那么,这隐于暗处的泄密之人,究竟会是谁呢?

    洛修思索良久,终于将目标锁定在一个人的身上——那个将自己终生困于玄都峰之上的、素未谋面的仇敌!

    一想到这个仇敌,洛修的心境便无法平复,他恨不得啖其血、食其肉。然而,一切只是他无迹可寻的推测,是以他并未向黄伊榕提及此人。且与此仇敌相关之事,涉及黄伊榕的母亲,洛修还没有告诉徒弟的打算。

    故而,有关泄密之人,洛修的麻纸书信只是一笔带过。黄伊榕所能攫取到的信中之意只有:师父推测有一个实力极强,且对他师徒二人知之甚多之人,揣测出黄伊榕的行踪。为达到其不可告人的阴谋,从而在江湖上广泛地散播寻剑之事。

    常言道,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洛修在信中言明,当初他不允许黄伊榕透露此事,是不想多生事端。然此事既已闹得满城风雨,则没有再向唐王府隐瞒的必要。

    洛修已密信李渊告知原委。他很清楚,接下来的日子,都不会太平。觊觎龙瀛之人多不胜数,他希望李唐派兵相助黄伊榕,顺利拿到龙瀛剑。

    洛修给徒弟的书信中还写到:若取得龙瀛,则命黄伊榕与唐王府中人,一同护剑至长安城。他愿意将那柄可定天下大势的神剑,分文不取地献给唐王府,但却有唯一一个要求:李渊必须将一封加盖了唐国玉玺印章的“密诏”,交至黄伊榕的手中。

    在写给李渊及黄伊榕的麻纸密信之中,洛修都直言不讳地叙述了密诏的内容:李唐之龙瀛剑,乃是国定钦使黄伊榕所赠。得此神剑后,唐国政府需善待将臣百姓,力争国泰民安之盛况。若李姓皇族昏庸无能、残暴不仁,则国定钦使有权收回龙瀛,并公示李唐之罪证。

    洛修师徒对于李唐而言,是一柄双刃剑。这柄剑若用得好,可制五行、开阴阳、夺天下。然与此同时,师徒二人亦掌握了不少唐王府的机密。李渊即使有卸磨杀驴的念头,却也不敢轻举妄动。聪明人都看得出来,不论是洛修还是黄伊榕,都绝不是不懂得留条后路的愚昧之辈。

    而唐王李渊作为隋朝重臣,曾亲眼目睹隋朝由盛转衰,直至亡国的全过程。他深刻地感悟到一个国家若想长治久安,则需“以民为本”的道理。在这一点上,他与洛修师徒不谋而合,这也是他能容忍师徒俩的主要原因。

    李渊坚信自己绝对能做到“善待臣民”。在这群雄割据的乱世,得龙瀛剑者可得天下!权衡过后,他毅然决然地决定——以密诏,换龙瀛!

    他命次子李世民,率领一千九百七十名精锐,赶往祁连山,助黄伊榕取龙瀛剑。然个中细节,包括密诏之事,他却未对李世民细说。

    黄伊榕在阅过师父的书信后,心中升出一丝暖意,“师父还是很关心我的。”

    天下太平,是师父的心愿,亦是她的心愿,更是这么多年来,她默默付出的动力源泉。

    黄伊榕将麻纸收入香囊中,驱马向李世民走去,“秦王殿下,能否告诉我,你所知的一切?”

    李世民朗声道:“父皇命我助你寻龙瀛,其它的并未多说。”

    “哦?”黄伊榕挑了挑眉,“想必你是知道的,我来此处,事先并未告知陛下。你们就没什么顾虑么?”

    “我相信你!”李世民的回答很坚决。他微微一笑,又补了几句,“十数年来,得高人及黄小姐你们相助颇多。我大唐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二位功不可没!撇开别的不说,单就这情分,我们李家便是还不清,不是么?”

    黄伊榕回以微笑,轻轻点头,“多谢信任。”她顿了顿,复道:“事不宜迟,我们继续赶路吧。”

    “等等。”李世民做了一个阻拦的手势,“黄小姐,不如将人马拆成十队,分散而行,以达到淆乱视听之效,你意下如何?”

    **那么,泄密之人究竟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