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章 重新学习数理化
实验室里的高端设备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进口的,这不仅是三博医院的实验室,整个国内是这种现状,高端实验仪器被欧美牢牢地把控,国内连配套的零部件厂商都很难找到,更别说整机厂商。
发展科学技术,实验仪器设备就是工具,没有这些实验设备,发展科学只能是幻想,现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成果,绝大部分是依靠这些尖端工具取得的。
所以,尖端实验室仪器设备是科学技术发展极为重要的一环,卡住这一环,就相当于卡住科研的脖子。
此时,三博医院干细胞实验室、肿瘤实验室、皮肤扩增研究实验室,所有高端机器全部变成一堆废铁,实验不得不终止。
事情有点突然,唐顺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还以为自己的实验设备出现故障,可是当发现不是一台设备罢工,而是所有设备罢工的时候,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三个实验室可都是有正在进行的实验,一旦死机,不仅实验无法进行,正在进行的实验细胞也会因为失去各种设定的实验条件而死亡或者失控。
唐顺正想向杨平汇报的时候,锐行医疗的黄佳才打来电话说明情况:这是实验设备供应商远程摧毁机器的系统,让他们不要惊慌,立刻采取措施对实验细胞进行保护,锐行的工程师团队立刻进驻实验室,进行软件的重刷工作,大概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重刷之后,所有机器可以重新工作。
但是自己研发的软件可能会出现一些小毛病,比起以前的软件会不那么顺手,但是工程师团队会留下人来24小时待命,随时处理小问题,对软件的出现的毛病进行修正。
杨平的得到这个消息,没有多少意外,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竞争到一定程度,动了别人的奶酪,这些人自然会露出原型,当时使用进口的仪器设备是权宜之计,自己研发这些高端设备需要时间,在没有国产设备可用的情况下,进口的设备可以正常使用,肯定用进口设备来做实验室,别无选择。
但是杨平知道,这些基础性的东西靠别人,无异于高楼大厦建立在沙滩之上,随时可能被别人摧毁。
现在这一天就来到了,好在这时锐行医疗已经有替代版的自研产品可以用,虽然不是很好,但是总算能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2018年,北大核磁共振中心一台布鲁克核磁共振仪出现故障,北大校方向仪器生产方的外国厂商发出售后要求,可是该厂商极为傲慢,他们要签字先支付23万元人工费之后才会开始做检修准备,而且这23万只是一个上门费,不包括维修费用,无论是否能够修好,这23万元人工费用都不会退还的,后续还要依据维修的难度追加维修费。
面对这种无理的要求,北大一怒之下宣布停止同布鲁克的合作关系,可是机器还得维修呀,北大后来聚集全国相关专业顶尖人才进行研究,花了很长时间,终究没能修好这台磁共振,而且北大发现国内不仅没有整机厂商,连零部件厂商都没有,最后这台机器不得不闲置。
如果没有提前的应对布局,现在的杨平恐怕陷入尴尬的局面,没有实验仪器做实验。
好在黄佳才这个人很有远见,这段时间积累的资金并没有拿去挥霍,每一分钱都投入这些基础性的研发,加之安宁集团、郭氏财团、昌鑫矿业等兄弟企业的大量资金支持,黄总聚集国内外顶尖人才,在帝都、魔都、南都、武汉、重庆建立五个研究所,他们研究的项目全是基础性的卡脖子技术,比如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功夫不负苦心人,通过各种努力,锐行已经系统掌握了这些基础设备的软硬件技术,虽然目前只是初步掌握,但是聊胜于无,总比没有用要好。
在技术上弯道超车是不可能的,只能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去解决。
高端实验仪器的技术门槛很高,其中对于实验设备软件系统的研究,黄佳才聚集六千多优秀软件工程师,花了不知道多少日日夜夜才攻克难题,自己的写的软件暂时还没有进口机器的好用,毕竟起步阶段,主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市场检验,小问题太多是必然的。
硬件设备也一样,涉及到很多精密的零件和尖端技术,这些技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能一点一点去研究掌握。
聚沙成塔,所有技术难题解决后,拼凑起来才是一***整的机器。
刚刚制造出来仪器设备肯定没有成熟的进口产品好用,但是至少填补空白,从无到有,从粗到精总有一个过程。
锐行的工程师团队轮流换班,24小时不停地刷机,软件刷机必须一台一台的仪器地刷,刷完之后还要检测适配情况,进行各种调试,如果顺利还好,如果出现不顺利的情况,还要查找原因,然后解决问题。
工程师们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用了五天时间将三个实验的机器全部刷完。
杨平看着实验室这一堆几亿的废铁又可以运转起来,工程师们个个双眼通红,想起张宗顺教授的话:科学是有国界的。
当时还有人举出一些反例,张宗顺教授说,即使在残酷的二战也可以举出一些交战双方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例子,但是这几个例子能够说明二战不残酷?
垃圾堆里能够翻出一枚戒指,并不能说明戒指产自垃圾堆,这是个案,不是常识。
刷完这边的实验室仪器,工程师们还要跑去南都医大的数字医学实验室和遗传学实验室,那边的机器也全部死机,无法使用,因为这两个实验室是杨平课题的合作伙伴。
当看到所有的仪器设备重新启动的时候,唐顺这才松一口气,不然没有这些设备,所有的实验必须停止,唐顺试了一下,国产的软件其实也不是那么差,很多地方比较方便顺手,很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
给死机崩溃的实验室仪器刷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自主设备要慢慢替代进口设备。
但是毕竟是第一代产品,不是很稳定,所以不能全部替代原来的产品,只能等新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到时再完全替代旧机器。
这次被对方突然锁机,实验室的损失肯定是有的,正在进行的实验必须重新开始,因为实验过程出现意外因素,很多原本可控的或者恒定的因素现在失控,或者发生变化,这样导致实验数据会出现巨大的偏差。
实验是严谨的,任何的偏差都会导致最后的实验失败。
对杨平来说,暂时这点困难什么都不算,虽然有那么一点影响,只是微不足道的,妄想通过这种手段阻滞他的研究速度,只是痴人说梦。
本来杨平专注于医学研究,对这些研究工具没有太多的关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现在不得不迫使他分出一部分精力来研究这些生物与医学方面的研究工具。
杨平的知识结构主体是医学方面的知识,为了解决当前的困难,杨平开始大量阅读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书,他决定自己在实验仪器方面积累一点知识,如果能够开发出新的仪器硬件与软件,说不定能够将自己的科研能力又提升一大截。
知识面的拓宽,科研视野自然会拓宽,这样自己对科研的认识也会跟着提高。
以前他根本没有想过这方面的问题,现在不得不面对。
在系统空间,这些实验设备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只要地球上有的,全都可以积分采购,不像现实中会受到这些资本巨头的压制。
杨平进入系统空间,他耗去大量积分买来很多设备,然后在系统空间一台一台的开始拆卸,一个一个零件进行测量和检测,无非就是测量零件的尺寸,检测零部件的材质。
对于实验仪器的软件,他一行一行地看代码,似乎经过系统空间训练这段时间杨平感觉自己学习能力也变得越来越来越强。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要不是国际巨头这么搞一下,杨平哪会再花精力重新学习数理化,花时间来研究实验仪器设备之类的东西,这不是逼着自己对知识进行升级吗?
---
上午,杨平忙完手术,中午匆匆吃完饭。
下午的时候,南都医大有一个学术会,关于干细胞研究前景讨论,这个学术会是针对年轻博士,参会是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年轻博士们,杨平被安排半个小时的演讲,对空间导向基因理论进行讲解。
下午两点,杨平准时来到南都医大,他的演讲时间是两点半,怕路上堵车,他提前半个小时到,此时饶校长亲自跑来接杨平,随同的还有何教授。
何教授陪着杨平走进会场,轮到杨平演讲的时候,杨平深入浅出地对空间导向基因进行讲解。
空间导向基因犹如物理界的相对论,能够真正听懂的人并不多,尤其年轻人。
“我们人体的发育过程非常奇妙,它最初只是一颗受精卵而已,这颗受精卵在母亲的子宫内用十个月时间发育成复杂人体,这么复杂的事情我们一直把这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受精卵所做的基本工作就是细胞分裂,不断地分裂,无数的细胞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我们已经初窥其中的奥妙,比如能够用干细胞定向培育初各种类型的细胞,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受精卵在发育成人体的过程中,无数的细胞为什么会自动进行三维结构的搭建,最后组成复杂的人体?它为什么可以完成如此复杂而巨大的工作,一切都藏在我们的基因里,负责细胞空间搭建的基因就是空间导向基因,没有它细胞不知道自己应该出现什么位置,如何与自己相邻的伙伴牵手。”
杨平对自己的理论进行简单的总结,会场一片雅雀无声,因为真的能够全部听懂的人恐怕没有。
此时,一个年轻的女博士站起来提问。
“杨教授,我是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专业的博士李颖彤,我一直在思考,空间导向基因指引细胞进行空间构型,它具体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也就是它使用的方式或工具是什么,杨教授的论文里提到,它有一套复杂定位系统,比如领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换,比如细胞本身有类似磁极的存在,另一个细胞会去感应这个磁极,然后依据预定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于该细胞建立相应连接,我很疑惑的是,细胞在这种庞大的工程中,它如何做到不犯错误,这样的邻细胞定位,属于连锁定位,一旦出现错误,错误会一直延伸下去,现实中我们的胎儿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畸形,但是很罕见出现受精卵发育成非胎儿的情况。”
这位哈佛大学的博士是亚洲人的面孔,说着极为流利的汉语,应该是中国人,身高大约1米七多一点,穿着淡黄色的t恤,和蓝白色的牛仔裤,面部皮肤白皙透红,不管是容貌还是身材绝对是极品,而且声音也极为好听。
她提出的问题一点也不肤浅,非常的深刻,可以说如果不是为数不多能够看懂空间导向基因理论的人之一,她是无法提出这样深刻的问题。
如果换做别人,肯定会眼前一亮。
可是杨平是在系统空间经历无数岁月的人,类似《来自地球的男人》里长生者,无数的系统空间手术与实验,让他的心态已经与普通人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在细胞进行空间搭建的时候,他们一套近乎上帝视觉的纠错机制,这套纠错机制利用某种反馈修正机制,会对搭建后细胞进行检测,一旦发现错误,他会对后续的细胞构建进行修正,终止错误的连锁传达,整个细胞构建人体就像建房子,整个人体基因图谱就像详细的房子图纸,它不仅包括结构还包括功能,而空间导向基因就是拿着图纸的工人,它们必须将每一块砖送到预定的位置,并且与邻近的砖头形成精密的相对位置,这样才能实现构建整个房子,纠错机制就是质量监工,他们发现错误立刻纠正。”
杨平解释道。
李博士拿着话筒提问时,眼神里全是那种女人对男人的崇拜之情,这是个擅长用眼神交流的女人。
发展科学技术,实验仪器设备就是工具,没有这些实验设备,发展科学只能是幻想,现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成果,绝大部分是依靠这些尖端工具取得的。
所以,尖端实验室仪器设备是科学技术发展极为重要的一环,卡住这一环,就相当于卡住科研的脖子。
此时,三博医院干细胞实验室、肿瘤实验室、皮肤扩增研究实验室,所有高端机器全部变成一堆废铁,实验不得不终止。
事情有点突然,唐顺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还以为自己的实验设备出现故障,可是当发现不是一台设备罢工,而是所有设备罢工的时候,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三个实验室可都是有正在进行的实验,一旦死机,不仅实验无法进行,正在进行的实验细胞也会因为失去各种设定的实验条件而死亡或者失控。
唐顺正想向杨平汇报的时候,锐行医疗的黄佳才打来电话说明情况:这是实验设备供应商远程摧毁机器的系统,让他们不要惊慌,立刻采取措施对实验细胞进行保护,锐行的工程师团队立刻进驻实验室,进行软件的重刷工作,大概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重刷之后,所有机器可以重新工作。
但是自己研发的软件可能会出现一些小毛病,比起以前的软件会不那么顺手,但是工程师团队会留下人来24小时待命,随时处理小问题,对软件的出现的毛病进行修正。
杨平的得到这个消息,没有多少意外,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竞争到一定程度,动了别人的奶酪,这些人自然会露出原型,当时使用进口的仪器设备是权宜之计,自己研发这些高端设备需要时间,在没有国产设备可用的情况下,进口的设备可以正常使用,肯定用进口设备来做实验室,别无选择。
但是杨平知道,这些基础性的东西靠别人,无异于高楼大厦建立在沙滩之上,随时可能被别人摧毁。
现在这一天就来到了,好在这时锐行医疗已经有替代版的自研产品可以用,虽然不是很好,但是总算能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2018年,北大核磁共振中心一台布鲁克核磁共振仪出现故障,北大校方向仪器生产方的外国厂商发出售后要求,可是该厂商极为傲慢,他们要签字先支付23万元人工费之后才会开始做检修准备,而且这23万只是一个上门费,不包括维修费用,无论是否能够修好,这23万元人工费用都不会退还的,后续还要依据维修的难度追加维修费。
面对这种无理的要求,北大一怒之下宣布停止同布鲁克的合作关系,可是机器还得维修呀,北大后来聚集全国相关专业顶尖人才进行研究,花了很长时间,终究没能修好这台磁共振,而且北大发现国内不仅没有整机厂商,连零部件厂商都没有,最后这台机器不得不闲置。
如果没有提前的应对布局,现在的杨平恐怕陷入尴尬的局面,没有实验仪器做实验。
好在黄佳才这个人很有远见,这段时间积累的资金并没有拿去挥霍,每一分钱都投入这些基础性的研发,加之安宁集团、郭氏财团、昌鑫矿业等兄弟企业的大量资金支持,黄总聚集国内外顶尖人才,在帝都、魔都、南都、武汉、重庆建立五个研究所,他们研究的项目全是基础性的卡脖子技术,比如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功夫不负苦心人,通过各种努力,锐行已经系统掌握了这些基础设备的软硬件技术,虽然目前只是初步掌握,但是聊胜于无,总比没有用要好。
在技术上弯道超车是不可能的,只能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去解决。
高端实验仪器的技术门槛很高,其中对于实验设备软件系统的研究,黄佳才聚集六千多优秀软件工程师,花了不知道多少日日夜夜才攻克难题,自己的写的软件暂时还没有进口机器的好用,毕竟起步阶段,主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市场检验,小问题太多是必然的。
硬件设备也一样,涉及到很多精密的零件和尖端技术,这些技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能一点一点去研究掌握。
聚沙成塔,所有技术难题解决后,拼凑起来才是一***整的机器。
刚刚制造出来仪器设备肯定没有成熟的进口产品好用,但是至少填补空白,从无到有,从粗到精总有一个过程。
锐行的工程师团队轮流换班,24小时不停地刷机,软件刷机必须一台一台的仪器地刷,刷完之后还要检测适配情况,进行各种调试,如果顺利还好,如果出现不顺利的情况,还要查找原因,然后解决问题。
工程师们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用了五天时间将三个实验的机器全部刷完。
杨平看着实验室这一堆几亿的废铁又可以运转起来,工程师们个个双眼通红,想起张宗顺教授的话:科学是有国界的。
当时还有人举出一些反例,张宗顺教授说,即使在残酷的二战也可以举出一些交战双方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例子,但是这几个例子能够说明二战不残酷?
垃圾堆里能够翻出一枚戒指,并不能说明戒指产自垃圾堆,这是个案,不是常识。
刷完这边的实验室仪器,工程师们还要跑去南都医大的数字医学实验室和遗传学实验室,那边的机器也全部死机,无法使用,因为这两个实验室是杨平课题的合作伙伴。
当看到所有的仪器设备重新启动的时候,唐顺这才松一口气,不然没有这些设备,所有的实验必须停止,唐顺试了一下,国产的软件其实也不是那么差,很多地方比较方便顺手,很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
给死机崩溃的实验室仪器刷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自主设备要慢慢替代进口设备。
但是毕竟是第一代产品,不是很稳定,所以不能全部替代原来的产品,只能等新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到时再完全替代旧机器。
这次被对方突然锁机,实验室的损失肯定是有的,正在进行的实验必须重新开始,因为实验过程出现意外因素,很多原本可控的或者恒定的因素现在失控,或者发生变化,这样导致实验数据会出现巨大的偏差。
实验是严谨的,任何的偏差都会导致最后的实验失败。
对杨平来说,暂时这点困难什么都不算,虽然有那么一点影响,只是微不足道的,妄想通过这种手段阻滞他的研究速度,只是痴人说梦。
本来杨平专注于医学研究,对这些研究工具没有太多的关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现在不得不迫使他分出一部分精力来研究这些生物与医学方面的研究工具。
杨平的知识结构主体是医学方面的知识,为了解决当前的困难,杨平开始大量阅读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书,他决定自己在实验仪器方面积累一点知识,如果能够开发出新的仪器硬件与软件,说不定能够将自己的科研能力又提升一大截。
知识面的拓宽,科研视野自然会拓宽,这样自己对科研的认识也会跟着提高。
以前他根本没有想过这方面的问题,现在不得不面对。
在系统空间,这些实验设备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只要地球上有的,全都可以积分采购,不像现实中会受到这些资本巨头的压制。
杨平进入系统空间,他耗去大量积分买来很多设备,然后在系统空间一台一台的开始拆卸,一个一个零件进行测量和检测,无非就是测量零件的尺寸,检测零部件的材质。
对于实验仪器的软件,他一行一行地看代码,似乎经过系统空间训练这段时间杨平感觉自己学习能力也变得越来越来越强。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要不是国际巨头这么搞一下,杨平哪会再花精力重新学习数理化,花时间来研究实验仪器设备之类的东西,这不是逼着自己对知识进行升级吗?
---
上午,杨平忙完手术,中午匆匆吃完饭。
下午的时候,南都医大有一个学术会,关于干细胞研究前景讨论,这个学术会是针对年轻博士,参会是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年轻博士们,杨平被安排半个小时的演讲,对空间导向基因理论进行讲解。
下午两点,杨平准时来到南都医大,他的演讲时间是两点半,怕路上堵车,他提前半个小时到,此时饶校长亲自跑来接杨平,随同的还有何教授。
何教授陪着杨平走进会场,轮到杨平演讲的时候,杨平深入浅出地对空间导向基因进行讲解。
空间导向基因犹如物理界的相对论,能够真正听懂的人并不多,尤其年轻人。
“我们人体的发育过程非常奇妙,它最初只是一颗受精卵而已,这颗受精卵在母亲的子宫内用十个月时间发育成复杂人体,这么复杂的事情我们一直把这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受精卵所做的基本工作就是细胞分裂,不断地分裂,无数的细胞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我们已经初窥其中的奥妙,比如能够用干细胞定向培育初各种类型的细胞,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受精卵在发育成人体的过程中,无数的细胞为什么会自动进行三维结构的搭建,最后组成复杂的人体?它为什么可以完成如此复杂而巨大的工作,一切都藏在我们的基因里,负责细胞空间搭建的基因就是空间导向基因,没有它细胞不知道自己应该出现什么位置,如何与自己相邻的伙伴牵手。”
杨平对自己的理论进行简单的总结,会场一片雅雀无声,因为真的能够全部听懂的人恐怕没有。
此时,一个年轻的女博士站起来提问。
“杨教授,我是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专业的博士李颖彤,我一直在思考,空间导向基因指引细胞进行空间构型,它具体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也就是它使用的方式或工具是什么,杨教授的论文里提到,它有一套复杂定位系统,比如领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换,比如细胞本身有类似磁极的存在,另一个细胞会去感应这个磁极,然后依据预定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于该细胞建立相应连接,我很疑惑的是,细胞在这种庞大的工程中,它如何做到不犯错误,这样的邻细胞定位,属于连锁定位,一旦出现错误,错误会一直延伸下去,现实中我们的胎儿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畸形,但是很罕见出现受精卵发育成非胎儿的情况。”
这位哈佛大学的博士是亚洲人的面孔,说着极为流利的汉语,应该是中国人,身高大约1米七多一点,穿着淡黄色的t恤,和蓝白色的牛仔裤,面部皮肤白皙透红,不管是容貌还是身材绝对是极品,而且声音也极为好听。
她提出的问题一点也不肤浅,非常的深刻,可以说如果不是为数不多能够看懂空间导向基因理论的人之一,她是无法提出这样深刻的问题。
如果换做别人,肯定会眼前一亮。
可是杨平是在系统空间经历无数岁月的人,类似《来自地球的男人》里长生者,无数的系统空间手术与实验,让他的心态已经与普通人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在细胞进行空间搭建的时候,他们一套近乎上帝视觉的纠错机制,这套纠错机制利用某种反馈修正机制,会对搭建后细胞进行检测,一旦发现错误,他会对后续的细胞构建进行修正,终止错误的连锁传达,整个细胞构建人体就像建房子,整个人体基因图谱就像详细的房子图纸,它不仅包括结构还包括功能,而空间导向基因就是拿着图纸的工人,它们必须将每一块砖送到预定的位置,并且与邻近的砖头形成精密的相对位置,这样才能实现构建整个房子,纠错机制就是质量监工,他们发现错误立刻纠正。”
杨平解释道。
李博士拿着话筒提问时,眼神里全是那种女人对男人的崇拜之情,这是个擅长用眼神交流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