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英雄!英雄?
说到这,他对身边一名卫士道:“看来明王是不愿意帮我了,只好烦劳你了。”
那卫士脸上不禁浮出悲戚之色,但是却没有丝毫犹豫,长刀到处,射当的人头已经落地。
这一切实在是发生的太快,这卫士拿的竟然是一把百炼刀。
射当人头落地后,居然还说了一声好,才没了声息。
这卫士也不犹豫,长刀回转割破了自己的喉咙,瞬间毙命。
其余的残留的卫士见二人已死,也纷纷自尽,只留下了一地的尸骸。
这一幕震撼了李归等人,孟达踉跄着来到前面,跪倒在地,抱起了射当的头颅,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淌了下来。
过了好一会,李归才对杜畿道:“想不到关中士族居然还有如此豪杰,实在是叫人感慨,像他这样的士人还有多少?”
杜畿摇了摇头,黯然道:“在今日之前,我不知道世间还有这样的奇男子,估计就连射家的人都不了解他。”
白文冷哼道:“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世家里人才固然不少,但是废物更多,像这样既有本领又勇于任事的人只怕千人里未必再能出一个。”
这时杜畿再也忍耐不住,低声对李归道:“汉朝的气运还没有尽,人心还向着朝廷,此时兵入关中实在是操之过急,还望主公三思。”
李归摇了摇头,说道:“不,现在我是彻底看清楚了,这大汉朝是没指望了,这关中我是一定要拿下来的。”
见到杜畿满脸激愤正要说话,李归接着道:“这世上还有比王允、种拂更倔強难治的老臣吗?还有比皇甫嵩、卢植更加善战的统帅吗?”
“还有比袁家、杨家更加显赫的名门吗?还有比傅燮、射当更加忠勇刚烈的豪杰吗?”
“但是即使有这么多的仁人志士,却依然是国是日非,使得天下动荡,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心里都没有普通黎庶。”
“说什么天地不仁,真正不仁的就是这些官员、士人,无论贤愚,都是祸害天下的罪魁祸首。”
“不根除现在的制度,天下就不会真正的安定下来。如果华夏二字只是达官贵人欺压百姓的借口,那我觉得这两个字就不再神圣。”
李归少有这样疾言厉色的批评杜畿,一时场面冷清了下来。
白文立刻大声道:“主公这番话一针见血,实在是天下之理。应该立刻抄录下来,传达天下,以让世人明白主公的一片良苦用心。”
李归摆了摆手,径直离去。
杜畿冷冷的对白文道:“白选生,你可知道你的举动十足的像一个小人吗?主公乃是当世人杰,小人绝对没有好下场的。”
白文微笑道:“我是不是小人自有主公决断,但是杜郡臣,二臣可从来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呦!”
说吧他哈哈大笑,也不再和杜畿纠缠,追随着李归离去了。
李归等人已经离去,李忠开始指挥人清理城内,掩埋尸体以防止瘟疫蔓延开来。
射当、杨奇两人被他安葬到了城外的小山之巅,他觉得他俩一定是想要看到故乡的。
随着陈仓的陷落,前往长安的道路打通了。
大军并没有在陈仓停留,而是直扑长安而来,一路上势如破竹,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雍县、郿县、武功、美阳都是不战而降,大军一直进逼到槐里附近,却听说了长安已经陷落的消息。
李归思索了一番后,率军回到了武功,整顿城防,打算等到贾诩大军到来以后再做决断。
射当在陈仓的坚守还是有巨大影响的,给李归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首先就是物资没有及时的供应上来,只好靠就地征粮。
这就使得明军不断的和地方势力发生冲突,难以安心的和李傕交战。
第二就是没能赶在李傕破城前赶到,现在面对坐拥坚城的李傕大军,实在是有心无力。
最后就是在艰苦卓绝的陈仓一战,战死者达到了惊人的近三千人,虽然多数是招募来的羌人和凉州游民,但是也极大地挫伤了锐气。
现在李归的大军是由他自己带来的汉中精锐军士六千、李忠部精锐两千、招募来的士兵三千、武都地方部队四千多人构成的。
人数虽然不少,但是武都部队都是缺乏训练的农兵,也就只能维持下地方秩序,想要依靠他们作战是不行的。
招募来的士兵战斗力好一点,但是因为之前损失太大,所以士气比较低落。
而对面是李傕号称十万的大军,李归不敢冒险和他交战。
而且白文也在私下提醒李归:由于历史原因,汉中精锐的核心主要是氐人老兵,这批人要是全部损失掉了,那么整个氐人族群的出生率就会大幅下降。
现阶段这样的情况绝对会导致整个政权的不稳定,所以一定不能让这样的局面发生。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李归一直时刻警惕的,因为对于他来说,无论自己怎么看自己,但是他都和氐人这个群体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虽然他极力推进汉、氐、羌三族的大融合,但是这毕竟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
而就历史上来说,唯一一个与现在的汉中政权相似的就是前秦。
甚至从某种角度来看现在的明人政权和早期的前秦政权无论从战略选择还是民族的组成都是几乎一样的。
这样一来前秦展现出来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尤其是前秦那永载史册的失败教训,李归又怎么能够不时刻警醒自己?
导致不可一世的前秦灭亡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在淝水之战里一下损失了多数氐人老兵,使得别人有了可趁之机显然是最直接的诱因。
虽然相比前秦,明人是氐、汉混合型政权,其他民族几乎没有发言权,但是在双方没有彻底融合之前,李归也确实不敢尝试一下这样的风险。
而李归退守武都后,李傕也不敢冒险前来攻打。
一来李傕刚刚占据长安,还不能完全控制朝廷,不敢就此离开长安。
;
那卫士脸上不禁浮出悲戚之色,但是却没有丝毫犹豫,长刀到处,射当的人头已经落地。
这一切实在是发生的太快,这卫士拿的竟然是一把百炼刀。
射当人头落地后,居然还说了一声好,才没了声息。
这卫士也不犹豫,长刀回转割破了自己的喉咙,瞬间毙命。
其余的残留的卫士见二人已死,也纷纷自尽,只留下了一地的尸骸。
这一幕震撼了李归等人,孟达踉跄着来到前面,跪倒在地,抱起了射当的头颅,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淌了下来。
过了好一会,李归才对杜畿道:“想不到关中士族居然还有如此豪杰,实在是叫人感慨,像他这样的士人还有多少?”
杜畿摇了摇头,黯然道:“在今日之前,我不知道世间还有这样的奇男子,估计就连射家的人都不了解他。”
白文冷哼道:“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世家里人才固然不少,但是废物更多,像这样既有本领又勇于任事的人只怕千人里未必再能出一个。”
这时杜畿再也忍耐不住,低声对李归道:“汉朝的气运还没有尽,人心还向着朝廷,此时兵入关中实在是操之过急,还望主公三思。”
李归摇了摇头,说道:“不,现在我是彻底看清楚了,这大汉朝是没指望了,这关中我是一定要拿下来的。”
见到杜畿满脸激愤正要说话,李归接着道:“这世上还有比王允、种拂更倔強难治的老臣吗?还有比皇甫嵩、卢植更加善战的统帅吗?”
“还有比袁家、杨家更加显赫的名门吗?还有比傅燮、射当更加忠勇刚烈的豪杰吗?”
“但是即使有这么多的仁人志士,却依然是国是日非,使得天下动荡,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心里都没有普通黎庶。”
“说什么天地不仁,真正不仁的就是这些官员、士人,无论贤愚,都是祸害天下的罪魁祸首。”
“不根除现在的制度,天下就不会真正的安定下来。如果华夏二字只是达官贵人欺压百姓的借口,那我觉得这两个字就不再神圣。”
李归少有这样疾言厉色的批评杜畿,一时场面冷清了下来。
白文立刻大声道:“主公这番话一针见血,实在是天下之理。应该立刻抄录下来,传达天下,以让世人明白主公的一片良苦用心。”
李归摆了摆手,径直离去。
杜畿冷冷的对白文道:“白选生,你可知道你的举动十足的像一个小人吗?主公乃是当世人杰,小人绝对没有好下场的。”
白文微笑道:“我是不是小人自有主公决断,但是杜郡臣,二臣可从来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呦!”
说吧他哈哈大笑,也不再和杜畿纠缠,追随着李归离去了。
李归等人已经离去,李忠开始指挥人清理城内,掩埋尸体以防止瘟疫蔓延开来。
射当、杨奇两人被他安葬到了城外的小山之巅,他觉得他俩一定是想要看到故乡的。
随着陈仓的陷落,前往长安的道路打通了。
大军并没有在陈仓停留,而是直扑长安而来,一路上势如破竹,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雍县、郿县、武功、美阳都是不战而降,大军一直进逼到槐里附近,却听说了长安已经陷落的消息。
李归思索了一番后,率军回到了武功,整顿城防,打算等到贾诩大军到来以后再做决断。
射当在陈仓的坚守还是有巨大影响的,给李归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首先就是物资没有及时的供应上来,只好靠就地征粮。
这就使得明军不断的和地方势力发生冲突,难以安心的和李傕交战。
第二就是没能赶在李傕破城前赶到,现在面对坐拥坚城的李傕大军,实在是有心无力。
最后就是在艰苦卓绝的陈仓一战,战死者达到了惊人的近三千人,虽然多数是招募来的羌人和凉州游民,但是也极大地挫伤了锐气。
现在李归的大军是由他自己带来的汉中精锐军士六千、李忠部精锐两千、招募来的士兵三千、武都地方部队四千多人构成的。
人数虽然不少,但是武都部队都是缺乏训练的农兵,也就只能维持下地方秩序,想要依靠他们作战是不行的。
招募来的士兵战斗力好一点,但是因为之前损失太大,所以士气比较低落。
而对面是李傕号称十万的大军,李归不敢冒险和他交战。
而且白文也在私下提醒李归:由于历史原因,汉中精锐的核心主要是氐人老兵,这批人要是全部损失掉了,那么整个氐人族群的出生率就会大幅下降。
现阶段这样的情况绝对会导致整个政权的不稳定,所以一定不能让这样的局面发生。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李归一直时刻警惕的,因为对于他来说,无论自己怎么看自己,但是他都和氐人这个群体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虽然他极力推进汉、氐、羌三族的大融合,但是这毕竟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
而就历史上来说,唯一一个与现在的汉中政权相似的就是前秦。
甚至从某种角度来看现在的明人政权和早期的前秦政权无论从战略选择还是民族的组成都是几乎一样的。
这样一来前秦展现出来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尤其是前秦那永载史册的失败教训,李归又怎么能够不时刻警醒自己?
导致不可一世的前秦灭亡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在淝水之战里一下损失了多数氐人老兵,使得别人有了可趁之机显然是最直接的诱因。
虽然相比前秦,明人是氐、汉混合型政权,其他民族几乎没有发言权,但是在双方没有彻底融合之前,李归也确实不敢尝试一下这样的风险。
而李归退守武都后,李傕也不敢冒险前来攻打。
一来李傕刚刚占据长安,还不能完全控制朝廷,不敢就此离开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