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热血残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七章 汉中烽火 六

    做好了完全的安排后,徐晃自己带着百余名勇士,为了灵活只披一层皮甲,猛然冲杀了出去。

    而在城门上督战的李武,见到这样的情形,不顾班况的一再劝阻,也亲自带着五百氐人杀了出来。

    眼见到处都是敌人,刘焉军都以为是回转的贾诩大军已经到了,不由得士气低落,终于崩溃了。

    三路兵马横冲直撞,所向披靡,一直杀到天明才纷纷进入了南郑。

    待到敌人离去,赵韪等人花了好长时间才好不容易将部队控制住。

    但是全军已经只剩下不到一万人了,而那些随军的民夫死的死,逃的逃,更是一个都没有留下来。

    其实在这黑暗之中,真正被明军所杀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逃散或者自相践踏而死,但是这次战斗对士气的打击远远超过实际的损失。

    这就是赵韪现在不得不面对的困局,他已经得知了背面河池氐人兵败的消息,而自己现在也是损失惨重。

    更可怕的是现在军中马上就要断粮了,昨日从外面来袭的那支敌军正好袭击了屯粮所在,将本就已经所剩不多的粮食烧的干干净净。

    除非自己能在三天内就攻下南郑,否则等待自己的只有灭亡。

    但是三天攻下南郑又怎么可能?昨天被烧毁的可不仅仅是粮食啊,还有好不容易才制作出来的攻城器械。

    思索再三赵韪还是无奈的决定立刻转进,抛弃掉所有的伤员,将死去的牲畜宰杀之后作为食物。

    但是牲畜才有多少?在他的授意下,负责制作食物的将领竟然将数百名战死士卒的尸体也作为肉食的来源进行了加工。

    在这样惨无人道的举动下,赵韪好不容易凑齐了七天的食物,立刻开始了撤退。

    但是来时不容易,想走可就难了。

    见到刘焉军撤退,申耽主动请缨,要求带着自己的部队追击。

    段宁十分欣赏他的勇气,更感谢他不辞辛苦的来援,下令赏赐他四百匹马以作为代步。

    申耽的举动令申家的其他人大为不解,毕竟现在申家已经解了南郑之围立下了大功,再带着这点人马去追击刘焉的大军,万一战败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兵法上也说了吗,归师勿遏。

    申耽对他们解释道:“我们不是去和刘焉军决一生死,而是要缀在后面拖延他们撤退的脚步。”

    “他们这次翻越大山而来,携带的粮食必然不多,又屡战屡败,没有能就地征粮,现在可以肯定已经要断粮了。”

    “现在追击他们,可以说是不会吹灰之力,这样的功劳都不要,岂不是傻子?要不是南郑这些人已经疲劳到了极点,这差事还能轮到我们?”

    “我们既然已经决心为明王效命,功劳只恨太少,那有嫌多的道理?”

    “将来万一明王腾云化龙,我等也正好凭借这些功劳博得个荣华富贵才好,难道你们真的想要一辈子呆在上庸那穷乡僻壤?”

    申仪等人大悟,立刻磨拳搽掌的追了上去。

    你还别说,这件事还真就是申耽来干最合适。

    他别的本事也未见有多出色,军事上更算不上是什么天纵之才,但是好在绝对够谨慎。

    赵韪多次设下圈套,都被他避开了,而要让赵韪就这样带着主力不管不顾的尽快离去,赵韪又没有这样的勇气和能力。

    就这样,刘焉军走走停停用了三天还没能到达米仓山山口。

    这样的拖拉在战场上是不可饶恕的,他们永远也到不了了。

    贾诩抛开大部队,只率领两千精锐已经先一步赶到了米仓山山口,堵住了赵韪等人回家的路。

    看着前方严阵以待的贾诩所部,赵韪的心里一片冰凉。

    从纸面上来看,他手下还有近八千士卒,而对面只有两千多人。

    后面的追兵虽然阴魂不散,但是兵力也不会很多。

    自己的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应该奋力一搏,杀出一条血路返回家园才是男儿本色。

    只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为了达成突袭的效果,部队当初是连续的急行军,而到达南郑之后就是无休止的作战,士卒们早已经疲惫到了极点。

    而接连不断的失败更是一次次的沉重打击了部队的士气,现在士卒们还剩下多少斗志实在是要打个问号。

    从将领到士兵现在对自己无不是暗自埋怨,这他自己难道能不知道?

    这样的状态怎么能一举打败对面凭险固守的敌军?

    或许对面的敌军也无法消灭自己,但是他们的援军正在不断赶来,而自己这边却马上就要断粮了。

    罢罢罢,原本就是自己的一丝贪念才酿成今天的悲剧,自己已经是注定身败名裂,又何必拉着这许多将士一起去死。

    现在投降还可以为对方的武功添上神奇的一笔,希望对方能因此而放过这些无辜的将士。

    随着赵韪的一声令下,士兵们无不如释重负。

    什么脸面、气节,离他们这些大头兵们实在是太遥远了,他们只知道自己已经打不动了,再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

    那些将领或许还心有不甘,但是真要叫他们拿出个主意来却也是没有,唯有一死而已这种话,赵韪听了全当放屁。

    看到对面的刘焉军放到了旗帜,抛下了武器,明军无不欢呼雀跃。

    贾诩微睁双目,心里终于是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自己这次奉命回来征兵北上,却酿成如此大祸。

    虽然这不仅仅是自己的错,而且主公也绝对不会怪责自己,但是自己却又如何面对汉中的广大民众?如何向正在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解释?

    而自己没有进援关中而是回师汉中,则更是将主公置于了一个非常不利的境地,要不能取得丰硕的战果,将来自己还有何脸面在主公帐下立足?

    现在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自己的罪责算是减轻了不少。

    贾诩并不打算太过为难这些投降的刘焉军,刘贾干的那种事他贾诩是不会做的。

    而且就连刘贾当时其实也是因为形势所迫,而不是单纯的残忍好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