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青牛先生
最后还有一条让人无语的,就是虽然没有经过宋代陈朱理学那样的教育,但是还是有很多女的宁可饿死也不愿意嫁给那些异族当兵的。
很多人还对亲人的回归抱有一线期望。
很多人也不愿意把孩子交出来,而是宁可选择让孩子和自己一起饿死。
本来他们就算是死了也怪不到李归身上,但是这么多人饿死放在哪个君主那里都是难以接受的,更何况李归也不忍心看到这一幕。
虽然李归还有远超常人想象的后手,但是到底能做到多大程度就连他自己心里也没有把握。
六月的天气已经相当炎热,千头万绪的琐碎杂事更是让他无比烦躁。
就在他焦头难额的时候,卫士来报有一位道长求见,自称是南华道人。
一开始李归没有反应过来,但是看着身边杜畿等人瞬间变得要多精彩有多精彩的脸庞,李归突然想起这个名字是在哪听过的了。
这不就是三国演义里面那个南华老仙吗?这可是张角的师傅,真正的仙人啊!
但是这时候李归也糊涂了,自己在这个世界十一年了,几乎可以肯定这个自己所在的世界依然是一个正常的物质世界,绝对没有神仙什么的。
但是这个传说里的人物是怎么冒出来的?他真的是神仙吗?
这时候杜畿的脸色已经转成了赤红,大声喝道:“还不将这个狂徒抓起来,更待何时?”
李归奇道:“伯候为何如此动怒?”
杜畿大声道:“主公难道不知道南华是谁吗?那是对庄子的尊称啊!这个人冒称圣人,必有不轨之心,就乃是张角一流的人物,应该立刻将他处死以免祸患。”
李归笑道:“张角的功过我不太清楚,但是此人敢来见我必有他的一套说辞,倒是不妨一见的。”
没办法,李归实在是太好奇了。
神仙耶!你们谁见过真正的神仙?
当卫士将人领进来的时候,李归、杜畿等人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
来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微白的长须,宽大的衣服,儒雅的面容,腰间悬挂着几根竹管。
每一样看来都没有什么稀奇,但是合在一起只有一句话可以来形容——好一个仙风道骨的神仙体态。
李归心里面感叹了一下,正要发问,边上杜畿已经大礼参拜道:“原来是青牛先生到了,小子无状,万望恕罪。只是先生为何要自称南华呢?”
那人微微一愣,连忙将杜畿扶起道:“我何时自称南华了?此话可万万不能乱说。”
原来这不过是一场误会,他对卫士说的是鸟鼠山上南华门下一道人。
而这卫士乃是老氐人,本就有点听不懂他的话,更记不住这些文绉绉的称呼,所以就简称他为南华道人了。
原来他不是南华老仙啊,李归心里是万分失望,但是此人既然能让杜畿等人如此敬重,也是万万不可慢待的,但他到底是什么人啊?
看到李归疑惑的神情,杜畿连忙给李归介绍了来人。
此人姓封,名衡,字君达,号青牛道士。
他自幼聪颖过人,酷爱医学,历尽艰辛,长期在鸟鼠山(今渭源县境内,为渭河发源地)采药,炼冶丹剂,济世救人。
他医技精湛,随身携带的竹管内装有各种灵丹妙药,听说有人病了,不管认不认识,就赶去医治,手到病除。
他医德高尚,病人付给报酬,他拒而不受,问他姓名,也笑而不答。
因为他经常骑着青牛出没山林,行于阡陌,成为人们心目中消疾祛病的一方雅士,故称"青牛道士",乃是关中最为人所敬仰的人物之一。
李归一听肃然起敬,此人的生活并不是很宽裕,却能安于清贫,确实是令人钦佩的人物。
封衡听了杜畿的介绍,笑道:“我光给人治病却不收诊金的话不早就饿死了?那些富有的人找我看病我收的钱可并不少。”
“天下不平等的事实在是已经太多,我不过是从富人那里挣钱在施舍给穷人罢了,当然这穷人里面也包括我自己。”
见到此人如此诙谐风趣,李归不禁哈哈大笑,说道:“唯有真豪杰才有真性情,青牛先生实在不愧是神仙一流的人物。”
封衡严肃道:“我此来主要有两件事要询问使君。”
李归连忙道:“不敢,道兄年长与我,不必如此称呼。有话但请直言无妨。”
封衡道:“现在关中已经出现了伤寒的苗头,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必成燎原之势,还请使君抽调人力配合与我,平息这场大祸。”
李归大喜过望,说道:“固所愿不敢请尔!道兄要动用何人尽管说,就算是要动用我也没有任何问题。”
封衡起身对李归深施一礼道:“某为关中千万百姓谢过明王了。”
李归回礼道:“关中百姓也都是我的子民,应该说谢的人是我啊。”
封衡犹豫了一下,还是咬了咬牙问道:“使君乃是天生大智慧的人,敢问使君的生辰八字。”
对于这个问题李归可谓是一头雾水,一时不知道这封衡想要干什么。
总不成你是想要给我介绍对象吧?咱们还没有那么熟对不对?
而且李归的生辰八字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以前问过老村长他也不知道,只知道大概是永康元年。
但是出于对对方的敬重,李归还是坦然相告了自己的情况。
封衡想了想说道:“时间上对的上了,敢问使君可还记得自己的前世吗?”
这句话问的就蹊跷了,李归腾地一声站了起来,沉声问道:“道兄此言乃是何意?”
封衡道:“我并无他意,只是这么多年来苦苦研究道术,想要确定一下使君是否是魏伯阳的转世罢了。”
李归一听,一头雾水,这魏伯阳又是干什么的?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啊呢?
其实这个魏伯阳可是道家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本名叫魏翱,字伯阳,号云牙子。
魏伯阳出身于高门望族,自幼受过正统的儒学教育,他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蒙受着谶纬神学思想的儒家经典。
;
很多人还对亲人的回归抱有一线期望。
很多人也不愿意把孩子交出来,而是宁可选择让孩子和自己一起饿死。
本来他们就算是死了也怪不到李归身上,但是这么多人饿死放在哪个君主那里都是难以接受的,更何况李归也不忍心看到这一幕。
虽然李归还有远超常人想象的后手,但是到底能做到多大程度就连他自己心里也没有把握。
六月的天气已经相当炎热,千头万绪的琐碎杂事更是让他无比烦躁。
就在他焦头难额的时候,卫士来报有一位道长求见,自称是南华道人。
一开始李归没有反应过来,但是看着身边杜畿等人瞬间变得要多精彩有多精彩的脸庞,李归突然想起这个名字是在哪听过的了。
这不就是三国演义里面那个南华老仙吗?这可是张角的师傅,真正的仙人啊!
但是这时候李归也糊涂了,自己在这个世界十一年了,几乎可以肯定这个自己所在的世界依然是一个正常的物质世界,绝对没有神仙什么的。
但是这个传说里的人物是怎么冒出来的?他真的是神仙吗?
这时候杜畿的脸色已经转成了赤红,大声喝道:“还不将这个狂徒抓起来,更待何时?”
李归奇道:“伯候为何如此动怒?”
杜畿大声道:“主公难道不知道南华是谁吗?那是对庄子的尊称啊!这个人冒称圣人,必有不轨之心,就乃是张角一流的人物,应该立刻将他处死以免祸患。”
李归笑道:“张角的功过我不太清楚,但是此人敢来见我必有他的一套说辞,倒是不妨一见的。”
没办法,李归实在是太好奇了。
神仙耶!你们谁见过真正的神仙?
当卫士将人领进来的时候,李归、杜畿等人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
来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微白的长须,宽大的衣服,儒雅的面容,腰间悬挂着几根竹管。
每一样看来都没有什么稀奇,但是合在一起只有一句话可以来形容——好一个仙风道骨的神仙体态。
李归心里面感叹了一下,正要发问,边上杜畿已经大礼参拜道:“原来是青牛先生到了,小子无状,万望恕罪。只是先生为何要自称南华呢?”
那人微微一愣,连忙将杜畿扶起道:“我何时自称南华了?此话可万万不能乱说。”
原来这不过是一场误会,他对卫士说的是鸟鼠山上南华门下一道人。
而这卫士乃是老氐人,本就有点听不懂他的话,更记不住这些文绉绉的称呼,所以就简称他为南华道人了。
原来他不是南华老仙啊,李归心里是万分失望,但是此人既然能让杜畿等人如此敬重,也是万万不可慢待的,但他到底是什么人啊?
看到李归疑惑的神情,杜畿连忙给李归介绍了来人。
此人姓封,名衡,字君达,号青牛道士。
他自幼聪颖过人,酷爱医学,历尽艰辛,长期在鸟鼠山(今渭源县境内,为渭河发源地)采药,炼冶丹剂,济世救人。
他医技精湛,随身携带的竹管内装有各种灵丹妙药,听说有人病了,不管认不认识,就赶去医治,手到病除。
他医德高尚,病人付给报酬,他拒而不受,问他姓名,也笑而不答。
因为他经常骑着青牛出没山林,行于阡陌,成为人们心目中消疾祛病的一方雅士,故称"青牛道士",乃是关中最为人所敬仰的人物之一。
李归一听肃然起敬,此人的生活并不是很宽裕,却能安于清贫,确实是令人钦佩的人物。
封衡听了杜畿的介绍,笑道:“我光给人治病却不收诊金的话不早就饿死了?那些富有的人找我看病我收的钱可并不少。”
“天下不平等的事实在是已经太多,我不过是从富人那里挣钱在施舍给穷人罢了,当然这穷人里面也包括我自己。”
见到此人如此诙谐风趣,李归不禁哈哈大笑,说道:“唯有真豪杰才有真性情,青牛先生实在不愧是神仙一流的人物。”
封衡严肃道:“我此来主要有两件事要询问使君。”
李归连忙道:“不敢,道兄年长与我,不必如此称呼。有话但请直言无妨。”
封衡道:“现在关中已经出现了伤寒的苗头,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必成燎原之势,还请使君抽调人力配合与我,平息这场大祸。”
李归大喜过望,说道:“固所愿不敢请尔!道兄要动用何人尽管说,就算是要动用我也没有任何问题。”
封衡起身对李归深施一礼道:“某为关中千万百姓谢过明王了。”
李归回礼道:“关中百姓也都是我的子民,应该说谢的人是我啊。”
封衡犹豫了一下,还是咬了咬牙问道:“使君乃是天生大智慧的人,敢问使君的生辰八字。”
对于这个问题李归可谓是一头雾水,一时不知道这封衡想要干什么。
总不成你是想要给我介绍对象吧?咱们还没有那么熟对不对?
而且李归的生辰八字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以前问过老村长他也不知道,只知道大概是永康元年。
但是出于对对方的敬重,李归还是坦然相告了自己的情况。
封衡想了想说道:“时间上对的上了,敢问使君可还记得自己的前世吗?”
这句话问的就蹊跷了,李归腾地一声站了起来,沉声问道:“道兄此言乃是何意?”
封衡道:“我并无他意,只是这么多年来苦苦研究道术,想要确定一下使君是否是魏伯阳的转世罢了。”
李归一听,一头雾水,这魏伯阳又是干什么的?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啊呢?
其实这个魏伯阳可是道家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本名叫魏翱,字伯阳,号云牙子。
魏伯阳出身于高门望族,自幼受过正统的儒学教育,他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蒙受着谶纬神学思想的儒家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