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归途
其实这样的人最可怕,他们和真正的坏蛋干的是一样的事,但是那些坏蛋有时还会心里发虚,而这些人却是连心虚都不会的。
不过对太史慈他们刘义逊倒也确实不算是坏心,他是真的觉得孔融这里不是一个英雄勇武的好地方。
在一片沉默之后,潘璋突然道:“既然这老贼这般无情无义,我们还救他干什么?不如直接南下回关中岂不更好?”
太史慈也是面沉如水,他实在是难以把母亲嘴里那个和蔼仗义的孔太守和刘义逊嘴里的这个卑鄙小人联系到一起。
但是无论是自己母亲还是刘义逊都不是说谎的人,(刘义逊确实没说谎,他只是没说全。)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
思来想去,最后太史慈一拍大腿,说道:“孔北海与我家有恩,大丈夫恩怨分明,我解了北海之围就与他两清了。”
“解围之后立刻全军南下,在都昌附近不做片刻停留,这样也就不会给人以可趁之机。”
刘政想了想,提议道道:“既然解围就行,那不如派人和管亥讲和,他撤兵,我们不但不追击,还把这些粮食还给他如何?”
就在他们商量来商量去的时候,鲍出突然进来了,瓮声道:“黄巾大军可能已经撤退了,我发现他们军营里虽然还飘着旗帜,但是军营上空却有飞鸟盘旋。”
太史慈闻言立刻起身出城,他艺高人胆大,单枪匹马横冲敌营来回盘旋了好几趟才回来。
一回来他立刻开口道:“敌营肯定是空的,北海之围已经解了,事不宜迟,我们今晚就连夜启程。义逊先生,你打算去哪儿?”
刘义逊呵呵一笑,说道:“听闻刘正礼现在得到了朝廷的任命当了扬州刺史,我想到他那去碰碰运气。”
刘正礼就是刘鹞,原本也是太史慈考虑过的投奔对象之一,但是经过了北海之事,现在这样世家子弟出身的诸侯对太史慈已经没有了丝毫的吸引力。
于是太史慈劝他道:“现在袁术势大难敌,正礼公的处境也十分艰难,不如先生和我一起前往秦州投奔李将军如何?”
刘义逊笑着摇了摇头,却没有说话,太史慈见他态度坚决,也没有再强求。
当两日后都昌城内的孔融军感觉外面的情况有点不对劲,壮着胆子出城打探消息时,才发现无论是黄巾军还是那支来援的友军都早已渺无踪影。
直到一个下密的老者带来了太史慈的告别信,孔融才知道是谁救了自己。
而刘义逊的不辞而别也让他立刻明白了太史慈不见他的大概原因,只是他已经无法再做些什么了。
此刻太史慈的部队已经到达了安丘,但是很可惜徐盛早已离开了安丘不知去向,让吕康等人都颇为遗憾。
现在太史慈的部队已经不是吕康他们那个小队可以来去自如了,上千人数百辆车是个傻子都能看得见。
没多久实际掌控琅琊郡的臧霸就亲自带人前来查问。
太史慈也不隐瞒,直言相告了自己的来意。
臧霸并不愿意和太史慈他们为敌,一是一看便知这个车队没有什么油水,二是这些看着就十分强悍并不好惹。
既然他们只是路过那就赶快送他们走好了,免得在境内多生事端。
但是令臧霸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孙观,他最好的盟友,决定离开琅琊和太史慈他们一起投奔秦州。
孙观,字仲台,乃是兖州泰山人,和他哥哥孙康早年便是出了名的大盗。
此人勇冠三军,历史上跟随臧霸投降了曹操后立下汗马功劳,一直做到振威将军、青州刺史。
不过虽然是盗贼世家出身,但是这个人头脑并不简单,是一个十分有想法的人。
他自己对未来有着和臧霸他们不一样的思考。
他认为现在大家一起把持着琅琊,看似十分快活,但是却没有前途可言,一旦周围大势力发难,必定走向覆灭。
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投靠一个强大的势力,但是这些强大势力不是说你想投靠就可以投靠的。
就像他们,为徐州陶谦出了多大的力?但是陶谦却丝毫没有重用他们的意思,他用的大将依然大都是曹豹之流的世家子弟。
在历史上孙观是没得选择,不得不一直在臧霸手下厮混,但是现在太史慈等人的到来使他有了新的机会。
李归是谁?那不就是关中绿林曾经的扛把子吗?他现在洗白了摇身一变割据一方,好不快活,据听说对道上的兄弟也十分照顾。
自己的父亲当贼,自己也当贼,难道自己的孩子将来还要当贼?
不,自己要当官,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要当官!
李归用人不问出身,单凭能力人品,能力吗孙观自认为没有问题,人品吗那就更没有问题了。
对孙观的投靠‘吕康等人自然是十分欢迎,要知道与还未证明自己的潘璋不同,孙观早已经是名动数郡的悍贼,不,是勇将。
但是臧霸就不乐意了,好嘛,你我兄弟多年情分,还比不过一个素未谋面之人?
但是孙观决心已定,任凭臧霸、孙康等人怎么劝说也丝毫不为所动,反而反过来劝他们一起离开琅琊前往秦州。
大家立场不同,最后是谁也谁也说服不了谁。
臧霸父、祖都是官员,从没将自己当成过贼,实际上也不算是,再加上已经是一郡霸主,又有着骑都尉这样正儿八经的官身,那里肯去外地闯荡?
而孙康等人目光短浅,又故土难离,也不愿意背井离乡。
最后孙观散尽财物,令手下自定去留,结果大部分人都投靠了臧霸和孙康,只有两百余人愿意追随他前去秦州闯荡。
他已然做的这样决绝,这下臧霸等人也不好再加以阻拦,只好任他自便。
不过有了孙观这个恶名远播的大贼头的加入,这一路再也没有不开眼的小贼来招惹他们,陡然平安了许多。
他们一行畅通无阻的通过了徐州,顺利到达了兖州境内。
;
不过对太史慈他们刘义逊倒也确实不算是坏心,他是真的觉得孔融这里不是一个英雄勇武的好地方。
在一片沉默之后,潘璋突然道:“既然这老贼这般无情无义,我们还救他干什么?不如直接南下回关中岂不更好?”
太史慈也是面沉如水,他实在是难以把母亲嘴里那个和蔼仗义的孔太守和刘义逊嘴里的这个卑鄙小人联系到一起。
但是无论是自己母亲还是刘义逊都不是说谎的人,(刘义逊确实没说谎,他只是没说全。)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
思来想去,最后太史慈一拍大腿,说道:“孔北海与我家有恩,大丈夫恩怨分明,我解了北海之围就与他两清了。”
“解围之后立刻全军南下,在都昌附近不做片刻停留,这样也就不会给人以可趁之机。”
刘政想了想,提议道道:“既然解围就行,那不如派人和管亥讲和,他撤兵,我们不但不追击,还把这些粮食还给他如何?”
就在他们商量来商量去的时候,鲍出突然进来了,瓮声道:“黄巾大军可能已经撤退了,我发现他们军营里虽然还飘着旗帜,但是军营上空却有飞鸟盘旋。”
太史慈闻言立刻起身出城,他艺高人胆大,单枪匹马横冲敌营来回盘旋了好几趟才回来。
一回来他立刻开口道:“敌营肯定是空的,北海之围已经解了,事不宜迟,我们今晚就连夜启程。义逊先生,你打算去哪儿?”
刘义逊呵呵一笑,说道:“听闻刘正礼现在得到了朝廷的任命当了扬州刺史,我想到他那去碰碰运气。”
刘正礼就是刘鹞,原本也是太史慈考虑过的投奔对象之一,但是经过了北海之事,现在这样世家子弟出身的诸侯对太史慈已经没有了丝毫的吸引力。
于是太史慈劝他道:“现在袁术势大难敌,正礼公的处境也十分艰难,不如先生和我一起前往秦州投奔李将军如何?”
刘义逊笑着摇了摇头,却没有说话,太史慈见他态度坚决,也没有再强求。
当两日后都昌城内的孔融军感觉外面的情况有点不对劲,壮着胆子出城打探消息时,才发现无论是黄巾军还是那支来援的友军都早已渺无踪影。
直到一个下密的老者带来了太史慈的告别信,孔融才知道是谁救了自己。
而刘义逊的不辞而别也让他立刻明白了太史慈不见他的大概原因,只是他已经无法再做些什么了。
此刻太史慈的部队已经到达了安丘,但是很可惜徐盛早已离开了安丘不知去向,让吕康等人都颇为遗憾。
现在太史慈的部队已经不是吕康他们那个小队可以来去自如了,上千人数百辆车是个傻子都能看得见。
没多久实际掌控琅琊郡的臧霸就亲自带人前来查问。
太史慈也不隐瞒,直言相告了自己的来意。
臧霸并不愿意和太史慈他们为敌,一是一看便知这个车队没有什么油水,二是这些看着就十分强悍并不好惹。
既然他们只是路过那就赶快送他们走好了,免得在境内多生事端。
但是令臧霸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孙观,他最好的盟友,决定离开琅琊和太史慈他们一起投奔秦州。
孙观,字仲台,乃是兖州泰山人,和他哥哥孙康早年便是出了名的大盗。
此人勇冠三军,历史上跟随臧霸投降了曹操后立下汗马功劳,一直做到振威将军、青州刺史。
不过虽然是盗贼世家出身,但是这个人头脑并不简单,是一个十分有想法的人。
他自己对未来有着和臧霸他们不一样的思考。
他认为现在大家一起把持着琅琊,看似十分快活,但是却没有前途可言,一旦周围大势力发难,必定走向覆灭。
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投靠一个强大的势力,但是这些强大势力不是说你想投靠就可以投靠的。
就像他们,为徐州陶谦出了多大的力?但是陶谦却丝毫没有重用他们的意思,他用的大将依然大都是曹豹之流的世家子弟。
在历史上孙观是没得选择,不得不一直在臧霸手下厮混,但是现在太史慈等人的到来使他有了新的机会。
李归是谁?那不就是关中绿林曾经的扛把子吗?他现在洗白了摇身一变割据一方,好不快活,据听说对道上的兄弟也十分照顾。
自己的父亲当贼,自己也当贼,难道自己的孩子将来还要当贼?
不,自己要当官,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要当官!
李归用人不问出身,单凭能力人品,能力吗孙观自认为没有问题,人品吗那就更没有问题了。
对孙观的投靠‘吕康等人自然是十分欢迎,要知道与还未证明自己的潘璋不同,孙观早已经是名动数郡的悍贼,不,是勇将。
但是臧霸就不乐意了,好嘛,你我兄弟多年情分,还比不过一个素未谋面之人?
但是孙观决心已定,任凭臧霸、孙康等人怎么劝说也丝毫不为所动,反而反过来劝他们一起离开琅琊前往秦州。
大家立场不同,最后是谁也谁也说服不了谁。
臧霸父、祖都是官员,从没将自己当成过贼,实际上也不算是,再加上已经是一郡霸主,又有着骑都尉这样正儿八经的官身,那里肯去外地闯荡?
而孙康等人目光短浅,又故土难离,也不愿意背井离乡。
最后孙观散尽财物,令手下自定去留,结果大部分人都投靠了臧霸和孙康,只有两百余人愿意追随他前去秦州闯荡。
他已然做的这样决绝,这下臧霸等人也不好再加以阻拦,只好任他自便。
不过有了孙观这个恶名远播的大贼头的加入,这一路再也没有不开眼的小贼来招惹他们,陡然平安了许多。
他们一行畅通无阻的通过了徐州,顺利到达了兖州境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