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战河东 四
张辽大喜,让大家饱餐一顿之后不顾疲惫立刻出发。
山路蜿蜒,大军行进的痕迹是难以遮掩的,所以张辽很快就找打了高览留下来的痕迹。
但是他并没有立刻急行军追上去,因为他从这些痕迹里判断出高览已经快要断粮了,他们走不快的。
当他们深入并州境内的时候,心情会难以避免的松懈下来,那个时候才是发动袭击的最好地点。
不过张辽的设想没有变为现实,因为高览永远也回不到并州境内了。
看着前面山道上突然出现的黑山军,高览顿时心如死灰。
要知道为了能顺利的绕城而过,高览抛弃了所有不值得完全信任的手下,没携带任何牲畜,甚至连盔甲都全部舍弃了。
这连续赶了三天路的千余人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即使对面也只是千余装备简陋的黑山军,也没有丝毫获胜的把握,何况对手是黑山勇将杜长。
更何况本以为已经顺利脱险,却又被人堵在了这地形狭窄难以逾越的山道上,这种局面对士气的打击也实在是太大了。
看到对面袁绍军惊慌失措的样子,黑山军中,一双充满仇恨的眼睛透露出了一丝快意。
天可怜见,高览这个恶贼也有今天,自己一族上下百余条性命终于可以大仇得报了。
这时黑山首领杜长对着这双眼睛的主人低声道:“卫先生,我杜长答应你的事马上就要做成了,你答应的事可一定不要忘了。”
“杜将军但请放心,我卫觊言出必行,何况这又并非难事,但请放心。”
这时候袁绍军中,高览不得不强大精神为手下打气道:“黑山军不耐苦战,只要大家奋力向前,一定可以击败他们,这样我们就可以回家了,到时我一定重重赏赐大家。”
“何况黑山贼有吃人的习惯,若是不想成为他人口中之食就跟我来。
也不是高览的话真的那么有鼓动效果,而是黑山军和袁绍两家早已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对对手几乎都是毫不留情的,所以这些士卒也不得不奋力作战以图死里求生。
狭路相逢勇者胜,但是高览手下无论是从训练还是战斗经验都高过对手很多,高览一代名将指挥水准更是胜过杜长许多,一时居然大占上风。
眼见战局不妙,刚吹完牛的杜长顿时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愤然亲自带着百余得力手下加入了战团。
他们也不拿别的兵器,而是直接拳头大小的生铁块绑在了一丈多长的硬木杆上,借着奔跑的冲击力就这样硬生生的砸了过来。
缺少弓弩的高览所部一时未能适应这种奇怪的战法,顿时被打得大败,不得不接连后退。
就在这关键时刻,突然一支部队又从后面呐喊着杀来,为首之人正是老对手秦州大将张辽。
张辽一马当先,率先冲入了高览军中,将一双刀戟舞的像风车一样,当着无不披靡。
这下就算高览再厉害也是回天乏术了,而且更悲剧的是前后都被堵得死死的,就连想要弃军而逃也不可得了。
想到这高览也不由得有些气馁,拔出佩剑就想自我了断以免受辱。
可是杀人容易,杀自己真的很难,就在高览踌躇之间,卫士拉住他指着远方道:“将军,快看那里。”
高览极目一看,之间秦州军竖起了一根大旗,上面写着“降者不杀”四个大字。
没想到几年不见,这张辽张文远的气度见长啊,高览本就不想死,见此情形那就更加舍不得去死了。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张辽要这么做,也许是因为张辽对黑山军也有些不托底吧。
其实他真的是低估张辽了,现在的张辽早已不是他熟悉的那个在并州游荡的游侠了。
当初作为一个道上混的人,需要的只是别人畏惧自己,这一点张辽早就知道了,所以好勇斗狠、睚眦必报就成为了张辽的典型形象。
而自从蒙丁原破格提拔为从事后,张辽就有了极大的改变,因为他明白绿林里的那一套习气带到官场上是找死。
所以虽然跟官场上那些老油条们不能比,但是他也早已经过了意气之争的青葱岁月。
就像现在,张辽极度需要拿下高览为自己赎罪,所以高览几次打败他的那点羞辱就不重要了。
秦州军的信誉一贯很好,李归哪句“人无信不立“的口头禅更是天下皆知,所以高览虽然心中疑惑也不担心张辽反悔。
他立刻亲自指挥手下抵挡黑山军,边战边退,向张辽请降。
张辽立刻解除了高览等一众将领的武装,却把士兵直接编入了队形之中,严阵以待对面的黑山军。
这样一来这些绝处逢生的袁军重新爆发出了惊人的斗志,再加上黑山军也并不想和李归的手下交战,主动退后了一点,双方一时僵持起来。
黑山军不想打,兵力并不占优势的张辽就更不想打了,于是谈判就成为了合乎情理的选择。
不过原本双方都以为很容易的谈判却意外地艰难,焦点就在高览的归属上。
黑山军别的都可以不要,甚至连张辽提出的给与他们四十匹马作为酬谢的建议也视如无睹,他们只要高览。
可是高览对张辽也是真的很重要啊!
没有了这个标志性人物,哪怕张辽将剩下的人都押回去又能说明什么?
难道说战报上这样写:全歼敌军,只走脱了敌将高览一人。这样的战报谁信?
逐渐有些火大的张辽气恼的盯着高览,怎么看也不觉得这个人在黑山贼的眼里会比四十匹马金贵,难道另有原因?
他咳嗽了一下,说道:“高将军,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这黑山杜长与你究竟有何深仇大恨?”
高览苦笑了一下,他也不知道啊。
按理说不应该啊,黑山军可是十分注重实利的,他们可不会为了抓住自己这样一点虚名舍弃那么大的利益,要是把自己换成沮授、审配那样级别的人还有一点点可能。
;
山路蜿蜒,大军行进的痕迹是难以遮掩的,所以张辽很快就找打了高览留下来的痕迹。
但是他并没有立刻急行军追上去,因为他从这些痕迹里判断出高览已经快要断粮了,他们走不快的。
当他们深入并州境内的时候,心情会难以避免的松懈下来,那个时候才是发动袭击的最好地点。
不过张辽的设想没有变为现实,因为高览永远也回不到并州境内了。
看着前面山道上突然出现的黑山军,高览顿时心如死灰。
要知道为了能顺利的绕城而过,高览抛弃了所有不值得完全信任的手下,没携带任何牲畜,甚至连盔甲都全部舍弃了。
这连续赶了三天路的千余人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即使对面也只是千余装备简陋的黑山军,也没有丝毫获胜的把握,何况对手是黑山勇将杜长。
更何况本以为已经顺利脱险,却又被人堵在了这地形狭窄难以逾越的山道上,这种局面对士气的打击也实在是太大了。
看到对面袁绍军惊慌失措的样子,黑山军中,一双充满仇恨的眼睛透露出了一丝快意。
天可怜见,高览这个恶贼也有今天,自己一族上下百余条性命终于可以大仇得报了。
这时黑山首领杜长对着这双眼睛的主人低声道:“卫先生,我杜长答应你的事马上就要做成了,你答应的事可一定不要忘了。”
“杜将军但请放心,我卫觊言出必行,何况这又并非难事,但请放心。”
这时候袁绍军中,高览不得不强大精神为手下打气道:“黑山军不耐苦战,只要大家奋力向前,一定可以击败他们,这样我们就可以回家了,到时我一定重重赏赐大家。”
“何况黑山贼有吃人的习惯,若是不想成为他人口中之食就跟我来。
也不是高览的话真的那么有鼓动效果,而是黑山军和袁绍两家早已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对对手几乎都是毫不留情的,所以这些士卒也不得不奋力作战以图死里求生。
狭路相逢勇者胜,但是高览手下无论是从训练还是战斗经验都高过对手很多,高览一代名将指挥水准更是胜过杜长许多,一时居然大占上风。
眼见战局不妙,刚吹完牛的杜长顿时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愤然亲自带着百余得力手下加入了战团。
他们也不拿别的兵器,而是直接拳头大小的生铁块绑在了一丈多长的硬木杆上,借着奔跑的冲击力就这样硬生生的砸了过来。
缺少弓弩的高览所部一时未能适应这种奇怪的战法,顿时被打得大败,不得不接连后退。
就在这关键时刻,突然一支部队又从后面呐喊着杀来,为首之人正是老对手秦州大将张辽。
张辽一马当先,率先冲入了高览军中,将一双刀戟舞的像风车一样,当着无不披靡。
这下就算高览再厉害也是回天乏术了,而且更悲剧的是前后都被堵得死死的,就连想要弃军而逃也不可得了。
想到这高览也不由得有些气馁,拔出佩剑就想自我了断以免受辱。
可是杀人容易,杀自己真的很难,就在高览踌躇之间,卫士拉住他指着远方道:“将军,快看那里。”
高览极目一看,之间秦州军竖起了一根大旗,上面写着“降者不杀”四个大字。
没想到几年不见,这张辽张文远的气度见长啊,高览本就不想死,见此情形那就更加舍不得去死了。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张辽要这么做,也许是因为张辽对黑山军也有些不托底吧。
其实他真的是低估张辽了,现在的张辽早已不是他熟悉的那个在并州游荡的游侠了。
当初作为一个道上混的人,需要的只是别人畏惧自己,这一点张辽早就知道了,所以好勇斗狠、睚眦必报就成为了张辽的典型形象。
而自从蒙丁原破格提拔为从事后,张辽就有了极大的改变,因为他明白绿林里的那一套习气带到官场上是找死。
所以虽然跟官场上那些老油条们不能比,但是他也早已经过了意气之争的青葱岁月。
就像现在,张辽极度需要拿下高览为自己赎罪,所以高览几次打败他的那点羞辱就不重要了。
秦州军的信誉一贯很好,李归哪句“人无信不立“的口头禅更是天下皆知,所以高览虽然心中疑惑也不担心张辽反悔。
他立刻亲自指挥手下抵挡黑山军,边战边退,向张辽请降。
张辽立刻解除了高览等一众将领的武装,却把士兵直接编入了队形之中,严阵以待对面的黑山军。
这样一来这些绝处逢生的袁军重新爆发出了惊人的斗志,再加上黑山军也并不想和李归的手下交战,主动退后了一点,双方一时僵持起来。
黑山军不想打,兵力并不占优势的张辽就更不想打了,于是谈判就成为了合乎情理的选择。
不过原本双方都以为很容易的谈判却意外地艰难,焦点就在高览的归属上。
黑山军别的都可以不要,甚至连张辽提出的给与他们四十匹马作为酬谢的建议也视如无睹,他们只要高览。
可是高览对张辽也是真的很重要啊!
没有了这个标志性人物,哪怕张辽将剩下的人都押回去又能说明什么?
难道说战报上这样写:全歼敌军,只走脱了敌将高览一人。这样的战报谁信?
逐渐有些火大的张辽气恼的盯着高览,怎么看也不觉得这个人在黑山贼的眼里会比四十匹马金贵,难道另有原因?
他咳嗽了一下,说道:“高将军,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这黑山杜长与你究竟有何深仇大恨?”
高览苦笑了一下,他也不知道啊。
按理说不应该啊,黑山军可是十分注重实利的,他们可不会为了抓住自己这样一点虚名舍弃那么大的利益,要是把自己换成沮授、审配那样级别的人还有一点点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