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少年天子
孙策闻言奋然道:“大丈夫不胜则亡,何恨之有?”
当晚孙策设宴大会准备撤离的群盗,宣布只要愿意前去和他一起击破袁术的,那么县令乃至太守的职位他绝不吝惜。
第二天,李傕、孙策和一些小势力的联军从四面一起猛攻寿春。
到了下午孙策以身作则亲冒矢石指挥作战,新得到的大将周泰一鼓作气奋勇登城,这下袁术军再也坚持不住了,激战四个时辰之后寿春城终于破了。
随着南门和西门相继被打开,各路军队蜂拥而入,曾经意气风发雄视天下的袁术势力终于彻底走向了灭亡。
袁术自己连同他的家人全数被送往宛城,与之一起的还有寿春城的全部库藏。
孙策得到了扬州牧的头衔和投降的袁术部下,而寿春百姓们连同他们的财产全部都成为了参与攻城的群贼或者说是义士们的奖赏。
宛城地处群山环抱之中,气候比较接近南方,虽然现在不过是五月的时节,天气却已经十分炎热。
不过虽然如此宛城却依然是一个生活的好地方,在东汉享受了百余年帝乡的待遇之后,城池高大、贸易繁荣,就连宫殿也巍峨壮丽。
在宛城南宫的花园内,一个相貌稚嫩的少年坐在池塘边的栏杆上,望着水里的游鱼,陷入了沉思当中。
他就是当今天子刘协,一个未满十六岁却已经经历了太多太多悲欢离合的少年。
在宛城的这几年刘协觉得是自己一生里最快乐的日子了。
小时候面对着何皇后无处不在的威胁,刘协小小年纪就学会了隐忍和观察,因为每一件看似小事都可能会取了他的性命。
这样的日子直到董卓进京才结束,那一天当下人告诉他何皇后已经死了的时候,他的心里真的是悲喜交加,难以明言。
随着大汉皇权被人彻底踩到脚下的是自己最大仇人的消失,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董卓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刘协心里也有着自己的判断。
别看他年纪小,可正是因为大家都把他当傀儡,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很多事情他反而看的很清楚。
董卓是坏人吗?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单单是他毁了洛阳城这一件事就是历史的千古罪人。
但是没有董卓自己当不上这个皇帝,至于董卓是不是忠臣,反正刘协是不相信董卓想篡位这种鬼话的。
在那些士人眼里别的人尤其是武夫都是叛逆,那些朝臣天天私下和自己嘀咕要自己合作想办法把权力收归朝廷,可是朝廷究竟是什么?
朝廷就是他们这些朝臣吗?他们自己真的是忠臣吗?
当年的王莽难道是武将吗?
王允当权时对自己的态度不见得比董卓好多少吧?
而袁术更是赤裸裸的想要替代大汉的皇统,支持他的不也都是士人吗?
河北的袁绍天上士人所仰望,可是他干了什么?自己的大儿子为青州刺史,侄儿为并州刺史,自己是冀州牧,他想干什么?
刘表、刘焉这两位所谓的宗室名臣,想当皇帝都想疯了,连街头巷尾的匹夫都知道自己就不知道吗?
好吧,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是忠臣,可是除了争权夺利他们能干些什么?他们又为朝廷干了什么?
就说现在,没有了李傕、郭汜的数万大军,谁会把朝廷放在眼里?
没有了秦州李归每月源源不断送来的赋税,这些百官连同自己都得喝西北风去。
李归消灭了韩遂、宋健这两个拖垮了大汉朝财政的罪魁祸首,李傕斩下了袁术这个叛逆的头颅传首天下大涨了朝廷的威风。
就凭这两点自己死后就算是见到先帝也可以自豪的说儿臣已经尽力了。
一想到今天不顾群臣的阻拦亲自下令将袁术这个叛逆的头颅砍下来送往各州示众,刘协的心头就是止不住的火热。
第一次,他感到了天子的威严,所以他今天醉了,醉的开心,醉的痛快。
可是当庆功的喧嚣渐渐散去,酒醒之后剩下的却只有寂寞。
大汉朝现在的处境,刘协其实是很清楚的,用朝不保夕来形容绝对是恰如其分。
虽然自己贵为天子,但是普天之下没有一寸土地、一名士卒真正是属于自己的。
而且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自己即使是想继续当一个合格的傀儡也渐渐成为了一个奢望。
作为一个孩子,卖萌装傻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谁会相信你完全没有火气没有欲望?
自己该何去何从?这大汉朝又该何去何从?
想到这个问题,刘协即使是在这天气炎热的五月也感到一丝丝凉意。
他想到了前几日刚从汉安太守升任大司农的王邑为自己带来的那封密函,这几日他日日夜夜都在反复的思考着信里的内容,却一直下不了决心。
“分封功臣、修复洛阳,效东周故事。”就是这封信的核心思想。
说实话刚见到这封信的时候刘协愤怒地几乎要发狂,恨不得立刻下令将王邑推出去斩了。
效东周故事,那就是要大汉朝自我阉割,从此断了复兴的希望啊!
但是他最终冷静了下来,只是盯着王邑冷冷的问道:“不知道王公究竟是朕的臣子还是后将军的臣子啊?”
出乎自己的意料,王邑无悲无喜的答道:“臣自然愿意做大汉的臣子,可是这大汉现在究竟在哪里?还望陛下明示。”
这句话实在是太残酷,像是一记重锤击打在了自己的心上,让自己感到几乎无法呼吸,这谈话自然也就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只是静下心来一想,这个建议几乎是自己唯一可能的出路啊!
而自己原本以为已经遗忘的洛阳城这几日突然又清晰的出现在自己的脑海里,原来自己从来没有真正遗忘过。
自光武帝复兴汉室正式迁都洛阳以来,在原东周成周的部分旧址上建设了巍峨壮丽的新都洛阳。
经过数代先皇不懈的经营,最终形成了周长约三十里、面积数万亩,有12座城门的天下第二大城。
;
当晚孙策设宴大会准备撤离的群盗,宣布只要愿意前去和他一起击破袁术的,那么县令乃至太守的职位他绝不吝惜。
第二天,李傕、孙策和一些小势力的联军从四面一起猛攻寿春。
到了下午孙策以身作则亲冒矢石指挥作战,新得到的大将周泰一鼓作气奋勇登城,这下袁术军再也坚持不住了,激战四个时辰之后寿春城终于破了。
随着南门和西门相继被打开,各路军队蜂拥而入,曾经意气风发雄视天下的袁术势力终于彻底走向了灭亡。
袁术自己连同他的家人全数被送往宛城,与之一起的还有寿春城的全部库藏。
孙策得到了扬州牧的头衔和投降的袁术部下,而寿春百姓们连同他们的财产全部都成为了参与攻城的群贼或者说是义士们的奖赏。
宛城地处群山环抱之中,气候比较接近南方,虽然现在不过是五月的时节,天气却已经十分炎热。
不过虽然如此宛城却依然是一个生活的好地方,在东汉享受了百余年帝乡的待遇之后,城池高大、贸易繁荣,就连宫殿也巍峨壮丽。
在宛城南宫的花园内,一个相貌稚嫩的少年坐在池塘边的栏杆上,望着水里的游鱼,陷入了沉思当中。
他就是当今天子刘协,一个未满十六岁却已经经历了太多太多悲欢离合的少年。
在宛城的这几年刘协觉得是自己一生里最快乐的日子了。
小时候面对着何皇后无处不在的威胁,刘协小小年纪就学会了隐忍和观察,因为每一件看似小事都可能会取了他的性命。
这样的日子直到董卓进京才结束,那一天当下人告诉他何皇后已经死了的时候,他的心里真的是悲喜交加,难以明言。
随着大汉皇权被人彻底踩到脚下的是自己最大仇人的消失,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董卓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刘协心里也有着自己的判断。
别看他年纪小,可正是因为大家都把他当傀儡,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很多事情他反而看的很清楚。
董卓是坏人吗?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单单是他毁了洛阳城这一件事就是历史的千古罪人。
但是没有董卓自己当不上这个皇帝,至于董卓是不是忠臣,反正刘协是不相信董卓想篡位这种鬼话的。
在那些士人眼里别的人尤其是武夫都是叛逆,那些朝臣天天私下和自己嘀咕要自己合作想办法把权力收归朝廷,可是朝廷究竟是什么?
朝廷就是他们这些朝臣吗?他们自己真的是忠臣吗?
当年的王莽难道是武将吗?
王允当权时对自己的态度不见得比董卓好多少吧?
而袁术更是赤裸裸的想要替代大汉的皇统,支持他的不也都是士人吗?
河北的袁绍天上士人所仰望,可是他干了什么?自己的大儿子为青州刺史,侄儿为并州刺史,自己是冀州牧,他想干什么?
刘表、刘焉这两位所谓的宗室名臣,想当皇帝都想疯了,连街头巷尾的匹夫都知道自己就不知道吗?
好吧,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是忠臣,可是除了争权夺利他们能干些什么?他们又为朝廷干了什么?
就说现在,没有了李傕、郭汜的数万大军,谁会把朝廷放在眼里?
没有了秦州李归每月源源不断送来的赋税,这些百官连同自己都得喝西北风去。
李归消灭了韩遂、宋健这两个拖垮了大汉朝财政的罪魁祸首,李傕斩下了袁术这个叛逆的头颅传首天下大涨了朝廷的威风。
就凭这两点自己死后就算是见到先帝也可以自豪的说儿臣已经尽力了。
一想到今天不顾群臣的阻拦亲自下令将袁术这个叛逆的头颅砍下来送往各州示众,刘协的心头就是止不住的火热。
第一次,他感到了天子的威严,所以他今天醉了,醉的开心,醉的痛快。
可是当庆功的喧嚣渐渐散去,酒醒之后剩下的却只有寂寞。
大汉朝现在的处境,刘协其实是很清楚的,用朝不保夕来形容绝对是恰如其分。
虽然自己贵为天子,但是普天之下没有一寸土地、一名士卒真正是属于自己的。
而且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自己即使是想继续当一个合格的傀儡也渐渐成为了一个奢望。
作为一个孩子,卖萌装傻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谁会相信你完全没有火气没有欲望?
自己该何去何从?这大汉朝又该何去何从?
想到这个问题,刘协即使是在这天气炎热的五月也感到一丝丝凉意。
他想到了前几日刚从汉安太守升任大司农的王邑为自己带来的那封密函,这几日他日日夜夜都在反复的思考着信里的内容,却一直下不了决心。
“分封功臣、修复洛阳,效东周故事。”就是这封信的核心思想。
说实话刚见到这封信的时候刘协愤怒地几乎要发狂,恨不得立刻下令将王邑推出去斩了。
效东周故事,那就是要大汉朝自我阉割,从此断了复兴的希望啊!
但是他最终冷静了下来,只是盯着王邑冷冷的问道:“不知道王公究竟是朕的臣子还是后将军的臣子啊?”
出乎自己的意料,王邑无悲无喜的答道:“臣自然愿意做大汉的臣子,可是这大汉现在究竟在哪里?还望陛下明示。”
这句话实在是太残酷,像是一记重锤击打在了自己的心上,让自己感到几乎无法呼吸,这谈话自然也就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只是静下心来一想,这个建议几乎是自己唯一可能的出路啊!
而自己原本以为已经遗忘的洛阳城这几日突然又清晰的出现在自己的脑海里,原来自己从来没有真正遗忘过。
自光武帝复兴汉室正式迁都洛阳以来,在原东周成周的部分旧址上建设了巍峨壮丽的新都洛阳。
经过数代先皇不懈的经营,最终形成了周长约三十里、面积数万亩,有12座城门的天下第二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