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分封之策
“可是得以委任国事之后,他又是如何回报对他情深意重的刘氏的?”
刘协至此已经是眼中含泪,但仍然坚持问道:“那卿以为朕应该怎么做呢?”
“若为陛下考虑,为今之计唯有分封效东周故事。”
刘协闻言顿时大怒,喝道:“卿还说自己不是李归之人?难道身为汉臣可以提这种无父无君的建议吗?”
王邑解下朝冠,俯身在地大声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若无平王东迁,周家能延续八百年天下吗?”
“东周虽暗弱可是社稷犹在,正是平王的功劳。以秦之强暴而二世而亡,子孙无存,还望陛下明鉴。”
刘协沉默了好一会,突然放声大哭了起来。
王邑就这样跪在那里,耳中听着小皇帝那无助的哭声,自己心里忽然有了酸楚至极的感悟:“这大汉朝,是再无中兴的一天了。”
第二天,朝堂之上,群臣议事过后正欲散去,小皇帝刘协出人意料的拿出了一份表章道:“这是后将军派人送来的表章,大家议一议吧。”
大臣们疑惑的接过侍者送过来的表章传阅了起来,每个人看后的表情是各不相同,精彩万分。
小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面,看着下面群臣的表情,忽然有种想笑的感觉,可是又真的笑不出来,当然也不能笑。
这时候他突然觉得李归派人送来的这个龙椅实在是舒服,而且也十分漂亮,就是不知道李归自己坐没坐过。
想到这小皇帝悄悄地掐了一下自己的腿,为自己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还胡思乱想而忏悔了一下。
这时候终于有人开始发难了,首先就是从青州逃来就任了大鸿胪的孔融。
他口若悬河的痛斥李归此议是倒行逆施、数典忘祖、狼子野心,要求天子立刻下诏号召天下诸侯共伐之。
一些大臣也都纷纷发言赞同他的意见,而公开赞同李归意见的居然只有王邑一人。
不过朝廷的重臣李傕、郭汜、杨彪、等人都没有发言,所以这一出闹剧自然是不会真的得出什么结论的,最后只能是各自回家吃饭,改天再议。
但是虽然没有得出一个结果,李归表章的内容却迅速的流传出去了。
一:分封有功之臣,功劳大者为公,可以享有一州之地;功小者为候,可享有三郡之地;再次者为伯,可享有一郡之地。
诸侯也可以继续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功臣、子孙,只需要向天子请示无有特殊情况一概放行。
但是任何人拥有的土地不能超越上限,违者天下共击之。
二:重建洛阳城,凡是得到分封的人都必须向天子提供人力物力作为修缮洛阳城的费用,不过可以根据功劳减免。
以河内、河南、颍川、南阳四郡作为天子的保留之地,任何诸侯不得再插手这四个地方,大小事务完全取决于天子自己。
三:以去掉颍川郡的豫州封李傕为韩公、以秦州封李归为秦公、以兖州封曹操为鲁公、以并州封郭汜为魏公,拱卫天子。
四家都必须按照人口向天子交纳赋税,并各自派兵三千保卫洛阳,但是是否真的前往洛阳要由天子决定。
四:其余人要想得到分封必须根据受封地点向天子交纳费用,并承诺每年继续交纳赋税给天子。
五:为了表现诚意,李归愿意带头协助朝廷收回凉州的分封权力,一切事务自己绝不干涉。
看着眼前的条陈,袁绍气的一把将自己面前的几案掀翻在地,下人们都吓得瑟瑟发抖。
袁绍如何能不气?李归这封表章算是直接把他坑苦了,袁绍甚至怀疑李归这一手就是针对自己的。
现在普天下只有两个诸侯实际上控制了超过一州的地盘,就是他李归和自己。
他李归一介异族,又不容于天下士人,没有了夺取天下的希望就来拖自己的后腿,实在是士可忍孰不可忍。
要是按照李归的计划,自己不但要让出并州还要把青州也交出去,凭什么?
他想把自己的势力局限在冀州,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躲在汉帝背后当他的草头王了,想得美!
自秦汉以来,这天下早已一统,如何能再行分割?刘氏无道,不还有我袁氏吗?这天下昨日可以姓刘,明日为何不能姓袁?
冷静了一下之后,他立刻派人将一众谋士都叫了过来商量对策。
其实这些谋士也大多得到了消息,早已仔细思量了应对的办法,所以当袁绍召集他们来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审配、逢纪的办法就是坚决反对,上书天子表示绝对不能接受这等无父无君的言论,非刘氏不王这一条一定不能逾越。
但是这一来袁绍有有些犹豫了,毕竟其实他不是真心反对称公称王的,他只不过是反对大家都称王称公罢了。
简单一句话,他不希望出现地位上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诸侯。
郭图、辛评却表示这件事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商量,汉家气运未衰,李傕等人实力强大一时难以图之。
倒不如干脆接受这个提议,不过要以冀州封袁绍为赵公、青州封袁谭为齐公王、并州封袁熙为晋公,这样一来袁氏一门三公,势力傲视天下。
这个建议袁绍就更不喜欢了,那有儿子和老子并列的?何况这两个儿子他还不是很喜欢。
郭图、辛评和袁谭走的很近,这点袁绍其实知道,但是没想到他们这么的迫不及待,袁绍心里十分的不高兴。
田丰就比较正统了,他建议袁绍立刻起兵南下勤王,倒也并不是真的要和李傕打一架,而是表示自己讨伐叛逆的决心。
这样一来无论最终朝廷做出什么决定,袁绍都可以表示那不过是奸佞之徒蛊惑天子的矫诏,自然也不必真的听从了。
说实话这个建议本身是不错的,但是沮授并不同意。
他只是简单的问了众人一句:“天下诸侯除了我们有谁会反对这个建议?难道最后我们要以三州之地匹敌十州之地不成?”
;
刘协至此已经是眼中含泪,但仍然坚持问道:“那卿以为朕应该怎么做呢?”
“若为陛下考虑,为今之计唯有分封效东周故事。”
刘协闻言顿时大怒,喝道:“卿还说自己不是李归之人?难道身为汉臣可以提这种无父无君的建议吗?”
王邑解下朝冠,俯身在地大声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若无平王东迁,周家能延续八百年天下吗?”
“东周虽暗弱可是社稷犹在,正是平王的功劳。以秦之强暴而二世而亡,子孙无存,还望陛下明鉴。”
刘协沉默了好一会,突然放声大哭了起来。
王邑就这样跪在那里,耳中听着小皇帝那无助的哭声,自己心里忽然有了酸楚至极的感悟:“这大汉朝,是再无中兴的一天了。”
第二天,朝堂之上,群臣议事过后正欲散去,小皇帝刘协出人意料的拿出了一份表章道:“这是后将军派人送来的表章,大家议一议吧。”
大臣们疑惑的接过侍者送过来的表章传阅了起来,每个人看后的表情是各不相同,精彩万分。
小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面,看着下面群臣的表情,忽然有种想笑的感觉,可是又真的笑不出来,当然也不能笑。
这时候他突然觉得李归派人送来的这个龙椅实在是舒服,而且也十分漂亮,就是不知道李归自己坐没坐过。
想到这小皇帝悄悄地掐了一下自己的腿,为自己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还胡思乱想而忏悔了一下。
这时候终于有人开始发难了,首先就是从青州逃来就任了大鸿胪的孔融。
他口若悬河的痛斥李归此议是倒行逆施、数典忘祖、狼子野心,要求天子立刻下诏号召天下诸侯共伐之。
一些大臣也都纷纷发言赞同他的意见,而公开赞同李归意见的居然只有王邑一人。
不过朝廷的重臣李傕、郭汜、杨彪、等人都没有发言,所以这一出闹剧自然是不会真的得出什么结论的,最后只能是各自回家吃饭,改天再议。
但是虽然没有得出一个结果,李归表章的内容却迅速的流传出去了。
一:分封有功之臣,功劳大者为公,可以享有一州之地;功小者为候,可享有三郡之地;再次者为伯,可享有一郡之地。
诸侯也可以继续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功臣、子孙,只需要向天子请示无有特殊情况一概放行。
但是任何人拥有的土地不能超越上限,违者天下共击之。
二:重建洛阳城,凡是得到分封的人都必须向天子提供人力物力作为修缮洛阳城的费用,不过可以根据功劳减免。
以河内、河南、颍川、南阳四郡作为天子的保留之地,任何诸侯不得再插手这四个地方,大小事务完全取决于天子自己。
三:以去掉颍川郡的豫州封李傕为韩公、以秦州封李归为秦公、以兖州封曹操为鲁公、以并州封郭汜为魏公,拱卫天子。
四家都必须按照人口向天子交纳赋税,并各自派兵三千保卫洛阳,但是是否真的前往洛阳要由天子决定。
四:其余人要想得到分封必须根据受封地点向天子交纳费用,并承诺每年继续交纳赋税给天子。
五:为了表现诚意,李归愿意带头协助朝廷收回凉州的分封权力,一切事务自己绝不干涉。
看着眼前的条陈,袁绍气的一把将自己面前的几案掀翻在地,下人们都吓得瑟瑟发抖。
袁绍如何能不气?李归这封表章算是直接把他坑苦了,袁绍甚至怀疑李归这一手就是针对自己的。
现在普天下只有两个诸侯实际上控制了超过一州的地盘,就是他李归和自己。
他李归一介异族,又不容于天下士人,没有了夺取天下的希望就来拖自己的后腿,实在是士可忍孰不可忍。
要是按照李归的计划,自己不但要让出并州还要把青州也交出去,凭什么?
他想把自己的势力局限在冀州,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躲在汉帝背后当他的草头王了,想得美!
自秦汉以来,这天下早已一统,如何能再行分割?刘氏无道,不还有我袁氏吗?这天下昨日可以姓刘,明日为何不能姓袁?
冷静了一下之后,他立刻派人将一众谋士都叫了过来商量对策。
其实这些谋士也大多得到了消息,早已仔细思量了应对的办法,所以当袁绍召集他们来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审配、逢纪的办法就是坚决反对,上书天子表示绝对不能接受这等无父无君的言论,非刘氏不王这一条一定不能逾越。
但是这一来袁绍有有些犹豫了,毕竟其实他不是真心反对称公称王的,他只不过是反对大家都称王称公罢了。
简单一句话,他不希望出现地位上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诸侯。
郭图、辛评却表示这件事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商量,汉家气运未衰,李傕等人实力强大一时难以图之。
倒不如干脆接受这个提议,不过要以冀州封袁绍为赵公、青州封袁谭为齐公王、并州封袁熙为晋公,这样一来袁氏一门三公,势力傲视天下。
这个建议袁绍就更不喜欢了,那有儿子和老子并列的?何况这两个儿子他还不是很喜欢。
郭图、辛评和袁谭走的很近,这点袁绍其实知道,但是没想到他们这么的迫不及待,袁绍心里十分的不高兴。
田丰就比较正统了,他建议袁绍立刻起兵南下勤王,倒也并不是真的要和李傕打一架,而是表示自己讨伐叛逆的决心。
这样一来无论最终朝廷做出什么决定,袁绍都可以表示那不过是奸佞之徒蛊惑天子的矫诏,自然也不必真的听从了。
说实话这个建议本身是不错的,但是沮授并不同意。
他只是简单的问了众人一句:“天下诸侯除了我们有谁会反对这个建议?难道最后我们要以三州之地匹敌十州之地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