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梦幻旅途 七
小时候李归拆了爸爸的手表除了换来了一顿暴打外也换来了对钟表原理的深刻理解。
但是因为工艺的问题想一下子就造出机械表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李归一直在尝试先修建古代欧洲那种利用钟摆原理的巨大钟楼。
别的都好办,由齿轮这些东西构成的传动系是墨家的拿手绝活,早已在秦州广泛使用。
只有那构成机械表核心的擒纵机构需要的螺旋弹簧他是怎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出来,所以这事就一直就耽搁了下来。
直到有一天他在和段宁闲扯时聊到这个话题,恰好在边上的毕真诧异的说道:“君上,这东西早就有了呀,您要是想要奴婢这就为您找去。”
看着手里标标准准的螺旋弹簧,李归心头好像有一万头草泥马跑过,原来早在战国时代中国就有螺旋弹簧了,只是李归不知道而已。
不过这真不怪李归,自从宋灭亡之后中国的科技水平就彻底一落千丈,再也没有能复苏过,以至于很多老祖宗的东西都被认为是西方发明的。
有了这个梦寐以求的东西,李归终于率先在长安开始建造报时钟。
之所以选择长安,一来是因为长安在很长时间内都会是帝国的核心,而且面积够大,这里建筑大型建筑不会显得太过突兀,毕竟以目前的技术这个报时钟不会小了。
二来是既然只能造个大的,那就不如彻底造个大的,毕竟在这个时代的人并不认为小意味着精致,恰恰相反,宏大的建筑往往能更给众人以震撼力。
历时一年,这个巨大的家伙才彻底的造好,高达十五米的巨大钟楼和半径达到两米五的巨大钟盘给任何一个身临其境的人以无比的震撼力。
巨大的以条石和红砖建造而成的钟楼像是一把利剑刺向天空,外墙上还用各种颜色的砖拼出了日月星辰的图案。
钟的动力则是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
当钟楼那巨大的钟声第一次响起的时候,整个长安的百姓也都像狄健一样惶恐不安,为这超越想象的事情而虔诚膜拜。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建筑,它将钟楼的历史提前了整整一千两百多年。
这座钟楼被李归恶趣味的称作通天塔,也正是因为这个来自古巴比伦的名字在后世引发了无数的争论,对于明人的神秘来历成为了不解之谜。
通天塔建成之后成为了长安的地标性建筑,在之后的近千年里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钟楼。
倒不是说技术上不能建筑一个更大的,而是李归的子孙们不能再在长安建造一个更大的,既然长安没建那别的地方就更不能建了。
再说这东西的功能和大小真心没多大关系,而且不久之后更轻巧的报时装置就出现了。
而在帝国之外,则是真的没有这样的技术和财力也没有动力去建设这样的钟楼,就连声威赫赫的罗马帝国也不例外。
因为当二十年后戴克里先历经千辛万苦返回罗马时,看到的已经是一个深陷内斗和灾难里的国度。
伴随着这座伟大建筑一起到来的是被李归彻底改革了的计时制度。
他正式将每个时辰划分为两个小时,以数字一到二十四代指,将宋朝才出现的小时制度提前了八百年。
将一小时分为四刻,废除了因袭多年的百刻制度,改成一天为九十六刻。
小时制度可以比较好的和自古因为沙漏计时而形成的分秒制度连接起来,六十分为一小时,六十秒为一分,方便了对更精确时间的需求。
这个改革一开始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但是李归以不容置辩的独断专行强力推行了这一制度,很快群臣就不得不妥协了。
这倒不是因为群臣都是软骨头,一来说实话这个时代的时间计量和大多数民众的关系并不大。
二来这个时代时间计量基本上都是和天象也就是天文学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问题上乱说话可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再说了论起天象普天下谁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说的就是真理,就是懂得比你李归多。
所以群臣多数是以这样的改革劳民伤财徒劳无功为由来劝说的,但是看到李归坚如磐石的意志之后大家也就彻底的退缩了。
实际上这也不是真的花费巨大不是?既然他实在想要那就让他高兴一下又有何妨?官员在这一点上还真是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
而这座钟楼的建成也极大地刺激了墨家,因为这是第一次由一个外人在重要的科技问题上帮助了李归,这让有些懈怠了的墨家突然感到了深刻的危机感。
墨家立刻对这个问题重视了起来,特别是在知道李归十分渴望将报时钟小型化之后。
由于李归全面的阐述了钟摆的原理和机械钟表的运行原理,再加上墨家这个庞大科研团体的全力推进,所以钟表业的发展以一种难以想象得速度在向前飞奔着。
深感大大丢了面子的墨家众人开始全心投入钟表的研究之中,实际上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的游丝很快就被这些真正的机械大师们制造出来了。
而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可以形成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一年后当李归征服凉州归来时,意外的发现第一座青铜座钟就这样突兀的被墨家制造出来了。
这个高达两米的庞然大物虽然和小巧两个字实在是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它毕竟已经小到可以自由搬动了不是?
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精巧的座钟开始出现,并且制造座钟的技术在有心人的纵容下也逐步流入了民间。
最伟大的创造力来自人民,这句话实在是再正确不过了。
中国的百姓从来都不缺乏创造力,在十年后一些来自新郑移民里的民间艺人进一步完善了钟表的织造技艺。
;
但是因为工艺的问题想一下子就造出机械表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李归一直在尝试先修建古代欧洲那种利用钟摆原理的巨大钟楼。
别的都好办,由齿轮这些东西构成的传动系是墨家的拿手绝活,早已在秦州广泛使用。
只有那构成机械表核心的擒纵机构需要的螺旋弹簧他是怎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出来,所以这事就一直就耽搁了下来。
直到有一天他在和段宁闲扯时聊到这个话题,恰好在边上的毕真诧异的说道:“君上,这东西早就有了呀,您要是想要奴婢这就为您找去。”
看着手里标标准准的螺旋弹簧,李归心头好像有一万头草泥马跑过,原来早在战国时代中国就有螺旋弹簧了,只是李归不知道而已。
不过这真不怪李归,自从宋灭亡之后中国的科技水平就彻底一落千丈,再也没有能复苏过,以至于很多老祖宗的东西都被认为是西方发明的。
有了这个梦寐以求的东西,李归终于率先在长安开始建造报时钟。
之所以选择长安,一来是因为长安在很长时间内都会是帝国的核心,而且面积够大,这里建筑大型建筑不会显得太过突兀,毕竟以目前的技术这个报时钟不会小了。
二来是既然只能造个大的,那就不如彻底造个大的,毕竟在这个时代的人并不认为小意味着精致,恰恰相反,宏大的建筑往往能更给众人以震撼力。
历时一年,这个巨大的家伙才彻底的造好,高达十五米的巨大钟楼和半径达到两米五的巨大钟盘给任何一个身临其境的人以无比的震撼力。
巨大的以条石和红砖建造而成的钟楼像是一把利剑刺向天空,外墙上还用各种颜色的砖拼出了日月星辰的图案。
钟的动力则是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
当钟楼那巨大的钟声第一次响起的时候,整个长安的百姓也都像狄健一样惶恐不安,为这超越想象的事情而虔诚膜拜。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建筑,它将钟楼的历史提前了整整一千两百多年。
这座钟楼被李归恶趣味的称作通天塔,也正是因为这个来自古巴比伦的名字在后世引发了无数的争论,对于明人的神秘来历成为了不解之谜。
通天塔建成之后成为了长安的地标性建筑,在之后的近千年里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钟楼。
倒不是说技术上不能建筑一个更大的,而是李归的子孙们不能再在长安建造一个更大的,既然长安没建那别的地方就更不能建了。
再说这东西的功能和大小真心没多大关系,而且不久之后更轻巧的报时装置就出现了。
而在帝国之外,则是真的没有这样的技术和财力也没有动力去建设这样的钟楼,就连声威赫赫的罗马帝国也不例外。
因为当二十年后戴克里先历经千辛万苦返回罗马时,看到的已经是一个深陷内斗和灾难里的国度。
伴随着这座伟大建筑一起到来的是被李归彻底改革了的计时制度。
他正式将每个时辰划分为两个小时,以数字一到二十四代指,将宋朝才出现的小时制度提前了八百年。
将一小时分为四刻,废除了因袭多年的百刻制度,改成一天为九十六刻。
小时制度可以比较好的和自古因为沙漏计时而形成的分秒制度连接起来,六十分为一小时,六十秒为一分,方便了对更精确时间的需求。
这个改革一开始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但是李归以不容置辩的独断专行强力推行了这一制度,很快群臣就不得不妥协了。
这倒不是因为群臣都是软骨头,一来说实话这个时代的时间计量和大多数民众的关系并不大。
二来这个时代时间计量基本上都是和天象也就是天文学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问题上乱说话可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再说了论起天象普天下谁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说的就是真理,就是懂得比你李归多。
所以群臣多数是以这样的改革劳民伤财徒劳无功为由来劝说的,但是看到李归坚如磐石的意志之后大家也就彻底的退缩了。
实际上这也不是真的花费巨大不是?既然他实在想要那就让他高兴一下又有何妨?官员在这一点上还真是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
而这座钟楼的建成也极大地刺激了墨家,因为这是第一次由一个外人在重要的科技问题上帮助了李归,这让有些懈怠了的墨家突然感到了深刻的危机感。
墨家立刻对这个问题重视了起来,特别是在知道李归十分渴望将报时钟小型化之后。
由于李归全面的阐述了钟摆的原理和机械钟表的运行原理,再加上墨家这个庞大科研团体的全力推进,所以钟表业的发展以一种难以想象得速度在向前飞奔着。
深感大大丢了面子的墨家众人开始全心投入钟表的研究之中,实际上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的游丝很快就被这些真正的机械大师们制造出来了。
而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可以形成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一年后当李归征服凉州归来时,意外的发现第一座青铜座钟就这样突兀的被墨家制造出来了。
这个高达两米的庞然大物虽然和小巧两个字实在是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它毕竟已经小到可以自由搬动了不是?
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精巧的座钟开始出现,并且制造座钟的技术在有心人的纵容下也逐步流入了民间。
最伟大的创造力来自人民,这句话实在是再正确不过了。
中国的百姓从来都不缺乏创造力,在十年后一些来自新郑移民里的民间艺人进一步完善了钟表的织造技艺。
;